深圳抗疫“主戰場”的90後護師:“也有害怕的瞬間,但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勇往直前”

深圳抗疫“主戰場”的90後護師:“也有害怕的瞬間,但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勇往直前”


2003 年全國人民抗擊"非典"的時候,朱文寶 12 歲,陳霞 10 歲,還是需要保護的孩子;2020 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他們已經成長為衝到最前線的"戰士"——他們由深圳大學總醫院根據市衛健委要求選派,前往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支援,目前均在市三院感染三科工作。

這兩名" 90 後"說,奮戰在深圳抗疫的"主戰場",自己不僅收穫了勇氣,更懂得責任與擔當,懂得熱愛生活和尊重生命。"其實我們也有害怕的瞬間,但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勇往直前。"


深圳抗疫“主戰場”的90後護師:“也有害怕的瞬間,但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勇往直前”


朱文寶:重症病區是我的"用武之地"

1 月 31 日,朱文寶主動報名,因具有過硬的重症監護技術最終成為深圳大學總醫院選派前往市三院支援的兩名護師之一。

朱文寶

"出發前一天,是我微信最熱鬧的一天。"朱文寶說,這一天,科室每一位同事都發微信鼓勵他,醫院護理總群也一次次刷屏,大家都為他加油打氣,叮囑他注意防護。朱文寶一方面說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必復還"的豪言壯語,一方面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內心有恐懼的存在。

"我也是第一次面對這種未知的疫情,我擔心自己經驗不足,也害怕每天接觸陽性患者有感染的風險。"怕父母擔心,朱文寶本來不想把奔赴最前線的消息告訴父母,不過,他的朋友圈"出賣"了他。當天,媽媽打來電話,平時總是"叨"個沒完的她,這一次沉默了許多,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注意安全"。朱文寶給自己定下了"任務":一定要平安歸來,平安歸來才能算英雄!

經過穿脫防護服、新冠肺炎患者轉運流程等強化培訓、考核及崗前體檢等,2 月 2 日,朱文寶正式下病房了。他和另外兩位來自其它醫院的小夥伴負責輕症區。

朱文寶說,輕症區都是清醒的病人,看起來和其它病的普通病人沒什麼區別。十幾個病人,各有各的情緒,有平靜的,有焦慮的,有煩躁的。有一位老年患者可能是壓力太大,確診後天天不吃不喝,狀態不好。每次上治療都得跟哄孩子一樣哄著這位大爺,朱文寶感慨:"幹我們這行,真的要‘文武雙全’才行啊。"

也有患者表現得很平靜和樂觀。2 月 3 日,一位樂觀健談的老爺子經治療可以轉出去觀察了。老爺子離開病房前,向醫護人員一一道謝、道別,他對醫務人員認可的微笑使朱文寶感到心滿意足。這是朱文寶見到的第一例轉出去的患者,他內心非常高興,感到醫護人員的付出沒有白費,對抗疫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2 月 5 號,朱文寶從"輕症區"轉戰"重症區"。在重症區,護理人員被感染的風險更大,因為這裡的患者都需要氣管插管上呼吸機輔助呼吸,這就意味著護士有很多的氣道護理工作,這個操作好比炭中取慄,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飛沫噴濺,需要敏捷的操作和嚴密的防護。但朱文寶卻興奮起來,一直在 ICU 工作的他在這裡找到了熟悉的味道。一些患者還需要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這更讓朱文寶有了"英雄總算有用武之地"的感覺。CRRT 操作專業要求極高,既需要敏捷的操作,還要求具備對各項檢查指標分析及預判的能力。但朱文寶有把握。在深大總醫院,他就是科室 CRRT 小組長,承擔著科室護理人員 CRRT 操作培訓和考核工作。

相比輕症區,重症區安靜了許多。在這裡,病人都進行了鎮靜鎮痛,再也聽不到一個患者的嘶吼,朱文寶和小夥伴們忙著測量生命體徵,做治療,處理各種機器報警,做記錄 …… 短短四個小時的班,朱文寶防護服底下的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

"以前覺得這一身防護服穿著賊帥,現在穿上了才知道這是沉重的負擔,連呼吸都要大口喘氣。但是我很欣慰自己能衝到這場‘戰役’的‘主戰場’,不管多難,心中有那份責任和使命感,上了‘戰場’我就要做衝鋒陷陣的‘戰士’。" 朱文寶說。

陳霞:護理"大塊頭",從抹眼淚到從容應對

陳霞在重症監護方面是一名青年骨幹。大學畢業後,她在北京陸軍總醫院工作了 4 年,主要負責早產兒護理、危重症救治工作,去年來到深圳大學總醫院後,仍從事早產兒的危重症救治工作。生於 1993 年的她也有著與年齡相符的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她如此形容得知自己可以前往市三院支援時的心情:"我想飛,可是宿舍太小了;我想大聲吶喊,表達內心的激動。我感覺自己就是被上天親吻過的孩子。"上"戰場"的激情使年輕的心劇烈顫抖。2 月 1 日她和朱文寶碰面一起出發,兩人既興奮又緊張,連說話都磕巴了。


深圳抗疫“主戰場”的90後護師:“也有害怕的瞬間,但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勇往直前”


陳霞(左一)

然而,現實並沒有讓她持續興奮。她習慣了護理 28 天以內的新生兒,而這一次,護理的基本是 40-70 歲的成人患者——"突然間我的腦子有點短路了。"成人用藥量是新生兒的十倍、甚至二十倍,她總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懷疑劑量是不是有問題,非要找到同事核對才敢確認。護理嬰兒時,使患者處於俯臥位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護理成人時,這就變成了一個大工程,需要五六個人才能完成。

2 月 2 晚,才下了一天病房的她躲在被窩裡偷偷掉淚眼,她突然很想念平時重症監護室那些可愛的寶寶,甚至覺得他們說來就來的哭鬧也值得留戀。第二天,陳霞迅速調整了心態:我的身邊是一群人在戰鬥,我的身後有一群人在支持,有什麼可怕的!陳霞嘲笑自己偷偷抹眼淚太"矯情"了。

作為一名專業人員,陳霞很快適應了護理成人患者的工作。她俏皮地說:"我把他們看作是長大的孩子,就是塊頭大了一些而已。"病房有一位 63 歲的男患者,體重足足有 105 公斤,體重僅 40 多公斤的陳霞配合五六位身強力壯的男護士,才能使鎮靜狀態下的患者處於俯臥位。這樣,陳霞才能完全打開患者氣道,避免呼吸機管路打折、扭曲,使呼吸機順利送氣,同時避免出現非計劃性拔管、管路堵塞等問題。患者肺功能不好,為了鍛鍊其肺功能,陳霞和小夥伴也得讓患者處於俯臥位,使患者通氣集中在肺部。患者俯臥時,沉重的身體壓迫著肋骨、髂前上棘、髕骨等骨隆突處,為了減輕壓力,陳霞和小夥伴們為患者在這些地方貼上了"愛心創可貼"——水膠體敷料。

經歷最初的"慌亂"後,陳霞如今已經可以熟練自信地為成人患者配置高危藥、配合病人的俯臥位、進行氣管插管患者氣道護理等。對於清醒的患者,陳霞在護理的同時會鼓勵他們懷抱希望,不要灰心;對於昏迷的患者,她就默默地護理著,"把他們當成熟睡的孩子","我相信不久他們就會甦醒,會對我露出燦爛的笑容"。

陳霞不僅護理著眼前的病人,同時也關注著全國疫情的發展態勢。這位東北姑娘在日記中寫道:"加油,熱乾麵,東北小雞燉蘑菇為你送上最真誠的祝福。"陳霞說,父母至今仍把她當成寶貝,但她明白自己已經長大。在抗疫的過程中,她克服困難,不負醫務人員的責任與擔當,為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

深圳晚報記者 王宇 通訊員 王卓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