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一出,为何就能轻易熄灭刘邦改易太子的心思?

引言

《史记》当中记载了一则传奇的的事件,汉高祖刘邦晚年,吕后年老色衰,戚姬受宠,太子刘盈比较柔弱,所以刘邦准备废掉刘盈,改立性格比较像刘邦的赵王刘如意(戚姬的儿子)为太子,当时朝中大臣都不能改变刘邦的决定,凶狠毒辣的吕后和汉初第一谋臣张良无计可施,这时候出现了“商山四皓簇拥着刘盈一起上朝”的画面,一代前人刘邦看到这种局面后无可奈何,对戚姬说:“太子刘盈羽翼已成,我也没有办法”。刘盈和吕后在高人“商山四皓”的帮助下保住了太子位置,但此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商山四皓”的事迹,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一样,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在关键时刻发挥这决定性作用。我们不由想到那么多朝廷重臣都没有办法,来自大山里的隐士却能轻而易举做到,其中有什么玄机呢?商山四皓仅仅是凭借着刘邦对他们的欣赏就能改变局势吗?


商山四皓一出,为何就能轻易熄灭刘邦改易太子的心思?


商山四皓其人

商山四皓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四人都是秦朝的博士,不满于秦始皇的文化高压政策,后来又遭逢秦末动乱,故隐居于陕西的商山。他们的思想属于黄老学派,出山辅佐刘盈时已经八十多岁,须发皆白,故称为“四皓”。

刘邦取得天下以后,听到商山四皓的名声,多次延请他们四人到朝中任职,但是他们推辞不就。

对商山四皓潜在实力的分析

商山四皓代表的是本地秦人的态度。刘邦是安徽沛县人,但他取得天下是从陕西开始。刘邦率军进入关中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废除了秦的苛法,秦人大喜,争相慰劳刘邦的军队。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刘邦屡打败仗,靠着关中父老的鼎力支持,萧何给前线的刘邦源源不断的输送人力、武力,最终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在西汉王朝的定都问题上,群臣讨论不休,刘敬说:

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猝然有急,百万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

长安一带地势险要,东南西北有四个边关守护,物产丰富。最终刘邦采纳了刘敬的建议。我们看到西汉的立国、发展一直与秦地有关,因此刘邦要想使西汉长治久安就必须赢得当地人的支持。商山四皓是秦的博士、隐居在秦地,在当地有很高的影响力,刘盈能取得这四个人的支持,就代表了秦地人的支持,这对于刚刚建立十几年的西汉王朝尤为重要。

商山四皓的说明刘盈招贤纳士的能力非常强。刘邦更换太子,是因为刘盈的性子柔弱,不能够驾驭那些强悍的开国大臣,缺乏治国才能。衡量一个执政者的能力,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能够选贤任能,量才录用。刘邦曾总结他取得天下的原因时说道: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可见,执政者的称职与否,是看他是否具备有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能力。刘邦这样一个善于用人的皇帝都延请不来商山四皓,太子刘盈竟然能够请来。说明太子刘盈并不像刘邦以前认为的那样柔弱,没有治国能力。可能会有人说刘盈当上皇帝后,毫无作为,难道不能证明刘盈的无能吗?

我们可以从史书当中总结到刘盈即位后的三条政绩:

1.刘盈支持并沿用汉高祖时期“无为而治”的政策。我们后世所熟悉的“萧规曹随”可以证明。

2.刘盈降低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田租降到十五税一,促进农业的恢复。

3.刘盈下令修筑长安城的城墙,促进了西汉的稳定、繁荣。


商山四皓一出,为何就能轻易熄灭刘邦改易太子的心思?

汉惠帝刘盈


商山四皓代表的是黄老学派人士对刘盈的支持。西汉初年,经济残破,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认识到必须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就必须实行黄老学派的治国之道。商山四皓是隐逸之士,信奉黄老学说,前文我们也提到刘盈的思想与商山四皓的思想契合,能够赢得他们的支持。赵王刘如意与刘邦的性格相似,而刘邦比较轻视士人,如周昌进殿奏事,看到刘邦和戚姬搂抱在一起,扭头就走,刘邦就骑到周昌的脖子上。这样我们推之刘如意也很有可能继承刘邦这方面的性格,当然也有可能继承刘邦优秀的政治、军事能力。这些都是一种推断,我们能看到的是刘如意当时年龄还比较小,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不肯受到黄老学派人士的拥护。

商山四皓的出现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邦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以后,朝中大臣激烈反对,尤其是周昌。周昌不顾口吃的毛病,言辞激烈,直言抗争,使得汉高祖暂时熄灭了废太子的想法,不久在戚姬的蛊惑下,又动摇了。这个事件,持续几年,刘邦和大臣形成了僵持局面,商山四皓的出现,一下打破了平衡,稳定了刘盈的太子位置。


商山四皓一出,为何就能轻易熄灭刘邦改易太子的心思?



结语

商山四皓的出现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表面上看,商山四皓不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臣子,不是刘邦亲信的大臣,在朝堂没有实力,根本不可能改变刘邦的想法,不可能有颠倒乾坤的能力,但是通过我们的分析,商山四皓是代表在野的力量,他们的出现实现了庙堂和在野力量的联合,最终刘邦不得不发出刘盈羽翼已成的感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