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庭成為每個人應對疫情的安全港灣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至今,為了避免感染,很多人都同家人一直呆在家裡不能出門。原本春節期間與其他親人、朋友各種聚會活動都取消了,各種旅行、戶外活動也沒有了。


一天24小時,一家人共同生活在狹小的家庭空間中,這種受限的生活狀態,加上疫情信息的轟炸和對疫情發展的不可控感,使每個人都難免有一些情緒反應,例如無聊、焦慮不安、擔心、恐慌,甚至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情緒問題,例如抑鬱、恐懼等,乃至身體痠疼、胸悶、失眠等軀體反應,這是人在應激狀態下的正常反應。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長時間共處增加了親子交流的機會,但如果沒有安排好、利用好這段時光,也有可能造成一些家庭矛盾和衝突,影響夫妻、親子的關係。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家庭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空間,家庭成員是每個人渡過這個艱難時刻必不可少的支持來源。除了身體上的防護,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支持,幫助每個人獲得安全感,維持積極健康的情緒狀態。中國有句老話“禍兮福之所倚”,事在人為,如果做得好,這個共克時艱的過程可能會變成增強親子和家庭成員間相互理解和親密感情,鍛鍊培養心理彈性的機會。


創設安全、和諧的家庭氛圍


1.

和諧的家庭氛圍是每個人心理安全的首要條件。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之下,任何一個人都會在情緒上感到不安、焦躁甚至更嚴重的情緒問題。所以每一個家庭應該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空間雖小,但家人間的相互支持和良性溝通是可以讓人減少壓力、心情放鬆的防疫良藥。


家庭可以建立一定的溝通機制和生活日程。每一天有必要安排一項或多項家庭活動,要求所有家人共同參與以促進感情;同時也需要留出個人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在家人之間保持適度的界線與距離。


讓家庭成為每個人應對疫情的安全港灣


2.

用恰當的方式與孩子交流疫情信息。疫情對於絕大多孩子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一件事,他們需要依賴父母來幫他們建立對疫情的正確認識。由於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被疫情打亂或者改變了,他們需要和家人一起制定有效應對的方法。


不同年齡的孩子能接受疫情相關信息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他們接受到的相關信息,切忌簡單一句話:“這是大人的事情你不懂”。要儘量解釋孩子的疑問,把現實狀況和可能的應對辦法告訴孩子。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可以通過遊戲、講故事、角色扮演或者其他藝術“創作”的方式幫助他們理解疫情,比如跟他們一起畫一畫病毒的樣子,給他們講一個人與病毒戰鬥的繪本故事,還可以各自扮演角色來理解和體會人們如何“以靜制動”,才能戰勝病毒等。


讓家庭成為每個人應對疫情的安全港灣


3.

每個人都會在一生中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我們需要培養兒童樂觀自信的性格,去面對當下和今後的挑戰。通過遊戲可以培養兒童樂觀自信的性格,同時親子游戲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緩解壓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有利於增強其心理彈性。大人不僅要允許而且要參與兒童在家做“體育活動”、講幽默故事、猜謎等等遊戲,幫助兒童疏解壓力和不安。


通過遊戲兒童還可以體驗各種不同情緒,習得應對各種情緒的方法,提高情緒調節能力。例如,在家裡我們可以讓兒童以畫畫、假面戲劇Cosplay、美術手工等方式來感受和表達自己,提升他們的情緒感知和調控能力。


讓家庭成為每個人應對疫情的安全港灣


4.

父親作為育兒中的重要一員,在疫情期間應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父親更多地參與到育兒過程中,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就會更好,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更高。


疫情期間,一日三餐、衛生打掃和消毒等家務工作都會比平常上班期間更加繁重,作為父親,每天更要主動承擔一定的家務,並與孩子的媽媽、家人一道與孩子做遊戲,讓孩子體會到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還能感覺到家人齊心互助產生的強大力量。


讓家庭成為每個人應對疫情的安全港灣


5.

重視兒童參與。疫情當前,兒童不是旁觀者或僅僅是被照顧的對象。疫情期間更要注意調動兒童的主動性和參與感,創造機會讓兒童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共同參與到各種家庭討論、決策中。讓兒童參與家庭討論一日安排和大家共守的規則,自己來規劃自己的時間,更好地渡過難得的居家時間,這樣讓孩子有一定的掌控感,也有利於克服不確定感。藉此機會提升兒童的時間管理和生活、學習規劃能力,化“危”為“機”。


讓家庭成為每個人應對疫情的安全港灣


作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處 樓春芳 陳學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