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口罩荒”科技企業瘋狂造口罩,口罩行業卻可能因此而消失

應對“口罩荒”科技企業瘋狂造口罩,口罩行業卻可能因此而消失

李星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的今天,很多企業都開始了“疫情”之後的艱難“復工”。

今年“復工”如此艱難,除了受“疫情”出行與交通管制影響,“額外”延遲一週復工外,非本地員工需要隔離,以及防護勞保用品較緊缺,也是一大因素。

其中行業最關注的疫情篩查紅外測溫設備、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消毒液等供應,也成了十分熱門的話題,特別是前兩項紅外測溫設備和防護口罩,特別是一次性防護口罩。

所以從“復工”的前一星期開始,就陸陸續續有科技企業對外宣佈自己建設了“口罩”生產線,以滿足自己的“復工”需求。據瞭解,除原來就有自己配套的“口罩”生產科技企業外,包括富士康、比亞迪、OPPO等企業,都表示近期建成了自己的口罩生產線,產能從每天200萬去到500萬支不等。

按照“行業專家”的說法,中國內地太約有5~6億的勞動者參與了一千多萬家企業的生產活動,或自己做老闆成了個體工商戶,如果中國內地今天“全面復工”的話,每人一隻口罩,也要6億支才夠。

實際上,全球的口罩產能根本達不到每天6億隻,實際上全球的產能全開,也不到十分之一,每天頂多6000萬隻,並且其中絕大部分還是普通的一次性無紡布口罩。其中所謂的醫用口罩產能,甚至每天只有500萬隻左右,由於專利與原材料等原因,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產能是國外的品牌醫療器械企業把控著。

即便這些醫療用的口罩產能,也是由於近二十年的呼吸道傳染病疫情時不時爆發,以及餐飲行業為應對食品安全需要推動了醫療用一次性口罩產能需求有所增長,同時因居民健康意識提升,應對霧霾防護所需求的過濾型口罩產能也得到了一些相應的發展。

而另外還有一大塊,其實也是這十幾、二十年來中國內地的口罩產能增長最快的部分,是所謂的科技企業在電子無塵車間裡所佩戴的一次性防護口罩需求,並且這部分需求,在整個口罩行業裡的總產能裡佔了差不多九成以上的份額。

事實上這部分科技企業用的口罩,由於並不是針對傳感疫情而設計,主要是為了過濾操作人員的飛沫與口腔腐蝕性氣體設計,所以有些口罩還增加了吸附氣體與凝膠顆粒功能,如果把這些口罩來防止疫情的話,短時間內沒問題,但不到幾十分鐘的時間,其吸附作用所導致的外界病菌滯留在口罩上,可能讓佩戴者更容易感染。

不過除了特殊的附加材料外,醫用口罩和電子企業用的一次性口罩,在無紡布材料的選擇上基本上是一致的,絕大部分都是選用水刺無紡布或熔噴無紡布來生產,這兩種無紡布的共同優點就是吸水性與吸溼性極佳,品質區別在於所選的纖維絲徑與絲數的等級不同而已。

實際上,電子企業用的一次性口罩材料,與平時電子產品清潔擦拭時使用的無塵紙/布,基本上是同一類的材質,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電子科技企業,能夠在目前階段的“口罩荒“中,迅速組織起口罩生產產能的原因。

一次性口罩的生產環節並不多,拿到合格的無紡布基材分切好後,先到摺紙機上折型,然後包邊,再通過超聲波熱熔接定型並壓接上鬆緊耳帶,一隻成品口罩就成了。

所以現在的電子科技企業能夠快速生產口罩,只要在原來的無塵紙/布分條、分切機上,增加摺紙模具,再增加超聲波熱熔部分,至多再加一個激光打碼機打上跟蹤碼。

電子科技企業的一次性口罩與醫療口罩在生產上的最大區別是沒有硬件行業管制。醫療口罩由於行業特殊性,需要取得相應的生產許可證,或者通過“來補代工”方式貼牌海外品牌後,再通過監管機構的認證才能在中國內地生產。而電子科技企業的一次性口罩,只要通過企業的無菌無塵驗證後,就能直接採購或生產。


應對“口罩荒”科技企業瘋狂造口罩,口罩行業卻可能因此而消失


目前市場上的口罩需求缺口,除了醫療口罩的庫存基本用完,需要行業新增部分產能來填補外,事實上所謂的全國人民口罩需求沒著落,基本上是指電子科技企業常用的一次性口罩,用於短時間防護使用,只要達到無菌無塵,材料過濾等級達到菌株過濾標準就行。

按照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說法,生產醫療口罩,真正的生產時間不到0.5秒,但消毒流程時間超過一個星期。所以如果全部都按照醫療口罩來追加產能幾乎是不可能,也根本沒有必要,因為“疫情”終會過去,即便是採用戰略儲備採購,新增的產能也無法消化掉。

事實上在口罩消耗標準上,電子科技企業基本上單人單班次用一隻一次性口罩,不加班的話平均一個員工一天用二隻一次性口罩,加班的話平均一個員工一天用三隻一次性口罩,中國內地電子科技企業總共加起來,全行業每天消耗的一次性口罩約3000千萬個左右,每天的消耗的口罩產值約在1000萬,所以在平時沒有疫情的情況下,並不為這些電子科技企業所重視。

不過經過這次“疫情”的催動,中國內地電子科技企業不得不審視自己的“必備”生產資料供應鏈安全性,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電子科技企業突擊進入“口罩”生產大軍。

從供應無紡布的渠道中透露出業的信息顯示,上兩個星期開始,中國內地開始自制“口罩”的電子科技企業超過100家,另外行業統計的信息顯示,從“疫情”確定以來,中國內地新增“口罩”營業範圍的企業,則超過了3000家。

一臺標準口罩機,或一條所謂的標準口罩摺紙線一天單班可以生產約5萬隻口罩,兩班倒的話可以生產約10萬隻口罩,可以滿足一個約3萬人的電子企業員工需求。

看來這次“疫情”導致的一次性口罩需求對口罩生產企業來講,僅僅是一個短期的“煙花”效果,“疫情”結束之時,也是這些生產一次性口罩企業不得不轉型之日。

從電子科技企業以往的經歷來看,這種趁勢也同樣存在。如原來很多電子科技企業都是對外採購模切好的無塵紙/布,但在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為了保證無塵紙/布的足量供應,多數電子科技企業開始自己添置分條機/分切機,購買整卷的無紡布後再按自己的尺寸和數量要求來自己生產無塵紙/布,以降低採購成本和生產成本。相應的,一些原來以生產加工小包裝標準品無塵紙/布的企業,也就在行業中消失了。

類似的還有當年為顯示行業加工光學、膠粘附料的加工廠商,也由於顯示行業企業自己購置了分條機、模切機後,失去市場,一個原來十分熱鬧的加工行業同樣短期內迅速消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電子科技企業自制“口罩”,也預示著接下來會有一大批“口罩”企業會垂直降落!

這或許是目前資本市場上,很多涉“口罩”的概念股已經在悄悄分化了的主要原因吧!

另外,電子科技企業下一個自制的,會不會是一次性防護手套、腳套、頭套,甚至防護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