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应对疫情的安全港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至今,为了避免感染,很多人都同家人一直呆在家里不能出门。原本春节期间与其他亲人、朋友各种聚会活动都取消了,各种旅行、户外活动也没有了。


一天24小时,一家人共同生活在狭小的家庭空间中,这种受限的生活状态,加上疫情信息的轰炸和对疫情发展的不可控感,使每个人都难免有一些情绪反应,例如无聊、焦虑不安、担心、恐慌,甚至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情绪问题,例如抑郁、恐惧等,乃至身体酸疼、胸闷、失眠等躯体反应,这是人在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长时间共处增加了亲子交流的机会,但如果没有安排好、利用好这段时光,也有可能造成一些家庭矛盾和冲突,影响夫妻、亲子的关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家庭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空间,家庭成员是每个人渡过这个艰难时刻必不可少的支持来源。除了身体上的防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帮助每个人获得安全感,维持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中国有句老话“祸兮福之所倚”,事在人为,如果做得好,这个共克时艰的过程可能会变成增强亲子和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和亲密感情,锻炼培养心理弹性的机会。


创设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


1.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每个人心理安全的首要条件。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之下,任何一个人都会在情绪上感到不安、焦躁甚至更严重的情绪问题。所以每一个家庭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空间虽小,但家人间的相互支持和良性沟通是可以让人减少压力、心情放松的防疫良药。


家庭可以建立一定的沟通机制和生活日程。每一天有必要安排一项或多项家庭活动,要求所有家人共同参与以促进感情;同时也需要留出个人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在家人之间保持适度的界线与距离。


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应对疫情的安全港湾


2.

用恰当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疫情信息。疫情对于绝大多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一件事,他们需要依赖父母来帮他们建立对疫情的正确认识。由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被疫情打乱或者改变了,他们需要和家人一起制定有效应对的方法。


不同年龄的孩子能接受疫情相关信息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他们接受到的相关信息,切忌简单一句话:“这是大人的事情你不懂”。要尽量解释孩子的疑问,把现实状况和可能的应对办法告诉孩子。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或者其他艺术“创作”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疫情,比如跟他们一起画一画病毒的样子,给他们讲一个人与病毒战斗的绘本故事,还可以各自扮演角色来理解和体会人们如何“以静制动”,才能战胜病毒等。


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应对疫情的安全港湾


3.

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我们需要培养儿童乐观自信的性格,去面对当下和今后的挑战。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儿童乐观自信的性格,同时亲子游戏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缓解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其心理弹性。大人不仅要允许而且要参与儿童在家做“体育活动”、讲幽默故事、猜谜等等游戏,帮助儿童疏解压力和不安。


通过游戏儿童还可以体验各种不同情绪,习得应对各种情绪的方法,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例如,在家里我们可以让儿童以画画、假面戏剧Cosplay、美术手工等方式来感受和表达自己,提升他们的情绪感知和调控能力。


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应对疫情的安全港湾


4.

父亲作为育儿中的重要一员,在疫情期间应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父亲更多地参与到育儿过程中,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更好,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更高。


疫情期间,一日三餐、卫生打扫和消毒等家务工作都会比平常上班期间更加繁重,作为父亲,每天更要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并与孩子的妈妈、家人一道与孩子做游戏,让孩子体会到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还能感觉到家人齐心互助产生的强大力量。


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应对疫情的安全港湾


5.

重视儿童参与。疫情当前,儿童不是旁观者或仅仅是被照顾的对象。疫情期间更要注意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创造机会让儿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共同参与到各种家庭讨论、决策中。让儿童参与家庭讨论一日安排和大家共守的规则,自己来规划自己的时间,更好地渡过难得的居家时间,这样让孩子有一定的掌控感,也有利于克服不确定感。借此机会提升儿童的时间管理和生活、学习规划能力,化“危”为“机”。


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应对疫情的安全港湾


作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处 楼春芳 陈学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