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一中氣質教師王春紅:成人比成才重要,會學比學會重要


齊河一中氣質教師王春紅:成人比成才重要,會學比學會重要

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教師是一個個默默無聞的人。但每一個默默無聞之後都有一顆愛心的支撐,都想用愛心托起明天的夢想。

1994年,王春紅大學畢業就來到了齊河一中。從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明白,她的工作不只是自己謀生的手段,更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坐在教室裡的每一個學生,無論來自城裡鄉下、聰明與否、有無缺點,都是帶著自己和家長的希望、帶著對未來的期盼來聆聽她的教導。她該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來完成她的使命、不辜負那些滿懷期待的澄澈的眼睛?學生對於她,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份深摯的愛心。

王老師常說,一個老師贏得尊重是要靠她的專業水平。她深知,一個教師要想在課堂上高屋建瓴、遊刃有餘,以深厚的知識內蘊和學識魅力吸引學生,必須有高出一般的水平。教師要求學生目標遠大,不能停下學習的步伐,要求學生活到老學到老,教師首先要做出表率。同時,知識的更新及新的課程理念的不斷提出也要求她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大學畢業的同一年,她參加了全國自學考試,在課餘的間隙裡,當別的同事休閒聊天時,她埋頭讀《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法概論》,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但她從未覺得苦覺得累,因為付出的同時有了甜甜的收穫,她能輕鬆地駕馭課堂,成了學生喜愛的老師;只經過5次考試,她便通過了全部13門課程,且因為成績優秀,得以參加學位考試並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

2006年新課標的實施,她越來越感覺到一些困惑:熟悉多年的教法很多被否定解構了,可新的理念新的模式還沒有建構,怎樣才是一節合乎要求、成功的語文課。帶著疑問,走出校門12年的她拿起了專業課本,拿起了放下多年的英語,開始了學習。她記的,家中角落裡的沙發,是她學習的陣地,或坐或臥,或冥思苦記或奮筆疾書,半年多的時間裡多少次三更起五更眠。

為了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她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學歷水平。工作多年相對封閉的教學工作環境,使她感覺自己的教學及理論水平處於瓶頸狀態,難以有大的突破。於2006年經過半年的艱苦準備,參加了全國在職研究生考試,以優異成績被山東師範大學錄取。2007——2008學年在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學習一年,收益頗大。那一年,她有了比平時更多的時間來讀書,她安靜地坐在教室裡聆聽大師們的教誨,進行了系統的語文教學論的學習,並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她從十數年如一日的忙碌與瑣碎中抬起了頭,反思自己的教學,思考今後的教學。獲益不是“匪淺”所能表達的,這使她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看待學生,看待教育。

回校後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高質量的完成了論文寫作,順利通過答辯,獲得語文學科教育碩士學位。在讀研期間,她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了心理諮詢師考試,為今後的教育學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她研究生學習的經歷,使專業水平和理論水平有了很大得提高,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教師的成長要經過這樣幾個階段:模仿——探索——形成特色。從教16年,王老師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課堂是寬容的課堂,是和諧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

學生學習這堂課,他們想學習什麼?我們事先準備的是否是學生需要的?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使任務由學生自己逐步解決,該設計怎樣的過程?這是王老師每堂課前必問的幾問。王老師以她的寬容平和營造了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說、想說、願說;語文課不是枯燥的知識背誦課和能力訓練課及說教課,在課堂上學生不只要學習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從中能體會其人文內涵,它能碰撞學生的思想,滌盪學生的心靈。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不斷髮展的人。王老師的教學相對別的老師來說,少了功利心和急迫感。她更願花費心思培養學生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她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在相關場合大膽出表達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是一個人自信的表現,甚至更是將來能夠展示自己的一種能力。可是學生長期生活在封閉的校園裡,生活在一天10至12節課的緊張學習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差已是不爭的事實。她關注此並也為此而努力,建立和諧的課堂,給跟多學生髮言的機會,因是寬鬆、和諧的氛圍,是師生平等的交流,學生在課堂上是踴躍積極的。其次,是堅持多年的課前三分鐘演講。王老師的課堂,學生回答踴躍,思路、口才都要略高一籌,這與王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培養學生好讀書的閱讀習慣。好讀書是一生的好習慣。王老師採用豐富多樣的手段調動學生讀書的熱情,督促學生好讀書讀好書。三年下來,王老師的學生每人至少讀五本名著,遠遠超出一般的學生。

養成愛寫作的習慣。寫作不只是高考的半壁江山,更是自己整理思緒、表情達意的方式。王老師用心與學生隨筆交流,不只是文字方面,更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與融合,與學生既是師生又是摯友。學生寫作的熱情一路高漲,多名學生在刊物發表文章,還有的獲得全國創新作文大賽一二等獎

近幾年,在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王老師鑽研教材,鑽研雜誌、鑽研網路,還經常進行教學反思與研究,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研水平。  

2008、2009年參加縣、市優質課評選,取得優異成績;近幾年撰寫多篇教學論文,獲國家級省級一等獎,並在國家級刊物發表;申報課題獲批為縣級重點課題,並推薦到省裡;主編校本教材…….每一項教研成就的背後,都有著王老師安心教研,努力前行的身影。而所有的教研實踐,都源於王春紅老師身上那種不甘平凡,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多年的教學探索,讓她逐步認清了語文學習的規律,也因此而能夠不被課堂所束縛,敢於嘗試,不斷探索新的課型模式。在新課改的形勢下,為了更好地實踐新課標的理念,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她進行了大膽、不間斷的嘗試,經過幾年的探索,基於學生問題意識的“發現式”教學模式比較成型,得到領導、師生的認可,形成了齊河一中語文教學的特色,這種教學模式得到市教研室的認可和贊同,所教班級成績優異,所帶領的語文學科成績在全市一直位於前三的行列。

她平時愛讀書,涉獵廣泛。愛讀專業書籍,也愛讀理論書籍,不斷進行探索研究。所研究的課題《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被確定為縣級重點課題,編寫了校本課程《走進孔子》。在工作中,經常把理論與實踐結合指導工作,在國家級刊物發表了多篇論文,並有多篇論文獲得省市一等獎,並多次執教縣市級公開課。2009年市級優質課二等獎,2010年縣級優質課一等獎,2011年市級教學能手,2012年齊河縣優秀教師,2014年德州市教學成果獎。2012年齊河縣三八紅旗手。

2011年指導學生在報紙上發表文章,2012、2013指導學生作文獲得國家級獎項,2013年德州市婦聯徵文活動二等獎。課題《高中語文基於學生提出問題的“發現式”教學應用研究》在2013年被立項為省級課題,將於2015年4月份結題。

作為班主任,深入學生,陪伴學生一起成長,班級各項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在2014年高考中因班級成績優異被評為德州市教學成果獎。

她深切記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的話:作為一個教師,我擁有讓一個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權力。我可以是一個實施懲罰的刑具,也可以是給予鼓勵的益友;我可以傷害一個心靈,也可以治癒一個靈魂。

看那一張張年輕的臉龐,一雙雙明澈的眼睛信賴的眼神,她知道她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們她的學生在求學時代既有緊張充實的學習生活,又有內心的溫暖與幸福。

因為心中有愛,什麼樣的孩子都是可愛的,什麼樣的難事都會不厭其煩,什麼樣的辛苦都會不覺得勞累。

有一個女生叫張雨欣,一米七的身高,卻總是馱著背,說話時輕聲細語;很少見她陽光的笑臉;身為女孩,不愛美,不修邊幅。一心在學習上,獨來獨往,不會跟別人打交道,每次考完試考的再好也會哭著來找王老師。

王春紅老師和她有了一次深入的對話,整個談話過程就是張雨欣邊哭邊說的過程,就是一次心理宣洩的過程。王老師知道了,這是一個在初中時因被同學欺負老師家長沒有及時處理、心裡產生了陰影的孩子,那次傷害使她封閉自己,不敢跟別人打交道,以致時間一長使自己孤立於大家之外。王老師知道,對於她來說,身心的健康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王老師給了她生活、思想上指導,給她家長聯繫讓家長予以足夠重視,安排同位、做宿舍同學工作。一年多下來,張雨欣已經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女生了,說“老師你不用擔心我了,我的內心足夠強大了。”最後,她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財經大學。

高同學高二到王春紅老師班,每到考試總會有起伏,後來一次談話發現,每到考試就會出現亢奮狀態,全身不可遏制的顫動,甚至說話的語調都不能平復。交流後發現,原因在於他把每次考試都看成是證明自己的機會,可是又因為動機強度太大,反而影響了發揮,如此往復,既自負自信又有點自卑,王老師長期跟蹤做工作,後來心態平和了許多。但是高三二練後又出現了症狀,接連10天睡不醒,二練不理想,接連濰坊二練題、高密二練題仍不理想,好強的他經不住三次失利,晚自習時獨自在操場走了兩節課來勞累麻痺自己。王老師也來到操場,在操場邊上靜靜地看著他,看他一圈圈走下來直到腳步蹣跚,在夜晚下的操場上和他促膝長談。他說對高考制度產生了懷疑,對自己如此辛苦地拼搏是不是值產生了懷疑,對一切都懷疑卻沒有出路而困惑痛苦。王老師從一個長者的角度談他的實力、談他出現的問題、談他的心態、談他的未來。當他終於目光清晰堅定地對王老師說“老師,我要回去學習了”時,王老師知道,他已走出陰霾要直面現實了。而這位同學確實不負眾望,高考中以超出一本線很多的成績進了一所很好的學校。

水的力量最柔但又是最強,愛的力量最暖又是最大。學生聚會,郭斌,哈工大博士。他雙手捧著王老師的手,一再說:“老師,我特別感謝你,高中時你沒有放棄我。如果你當時放棄我了,我現在還不知在哪裡呢。”常年一身校服的張琪去清華面試,中午王老師跑了半個縣城幫他買了一身合適的衣服。張曉給王老師打電話,“老師,你是黨員嗎?我要入黨了,社會關係我寫了你”。

愛是要用愛心來交流的,情是要靠情感來碰撞的。當學生對王老師說謝謝的時候,王老師總是感慨地說,她只是盡到老師該盡的職責,可是卻得到了學生這麼多的信任和愛。她常說,她的付出因為有了來自學生們美好的回應,她才那麼心甘情願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她的生活中才充滿了樂趣,學生的成長就是她人生的價值所在。

王老師曾寫作這樣一段文字——《我有一個夢想》,現轉錄於此:從1994到2010,16年的時光足以使一顆桀驁、不安分的心沉澱得踏實、深刻。自從真切感受到教室裡的60分之一是一個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時,自從我全身心地決定將我的一生定格在三尺土地上時,我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在無垠的教室裡,每一株小苗,無論紮根於肥沃還是貧瘠,都能開出屬於自己的健碩的花朵。

我有一個夢想。我能給予每一株幼苗以陽光、雨露,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哪怕只是拂去一時灰暗的天空,哪怕只是指明一時迷茫的方向。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株小苗,不但有健壯的外表,更有茁壯的心靈。不只能享受春風、春雨,更能承受住雷霆、霹靂。

我有一個夢想。你的目光不只停滯在小小的教室,而是穿越蒼穹,俯視整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

我有一個夢想。當你離開我的視線,當你長成參天大樹。如果,如果有一天你說,“老師,在我人生的高中三年,我得到過您的滋養。”這時,幸福就會溢滿我整個的心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