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刘弗陵巧识哥哥的阴谋,他真的无条件信任霍光吗

汉昭帝刘弗陵在汉朝乃至中国的历史上,存在感都不怎么强。他八岁即位,二十一岁驾崩。除了那离奇的身世,平生大部分事迹都与辅臣霍光有关。不过,这位少年天子却有一件事始终被世人所津津乐道。在他十四岁那年,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巧识燕王刘旦陷害霍光的阴谋,从而更加坚定了以霍光为中心的辅政结构。然而,只要仔细回看整个事件,就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或许,并不是汉昭帝有多英明,只是霍光需要他那么英明,他必须得这么做。


少年刘弗陵巧识哥哥的阴谋,他真的无条件信任霍光吗

汉昭帝刘弗陵剧照


《汉书》中两篇传记记载矛盾,名为体现刘弗陵的睿智,实则暗示霍光专权

刘弗陵即位后,霍光的权力与日俱增。当年的三人辅政小组,变成了他一家独大。同时,汉武帝的三儿子燕王刘旦,一直对自己没有继承皇位而耿耿于怀,总想将本属自己的东西拿回来。于是,另外一位辅臣上官桀联合刘旦向霍光发难了,他们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霍光有不臣之心。


少年刘弗陵巧识哥哥的阴谋,他真的无条件信任霍光吗

上官桀剧照


根据《汉书 武三子传》记载:燕王刘旦向皇帝上书,霍光在训练羽林军时,大摆官威,以皇帝的礼仪标准出行。同时,还将宫中的校尉调遣到自己幕府中。如果刘旦奏书所言属实,这种僭越之为足可以定罪。但是,此时十四岁的汉昭帝却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他说道:“霍将军训练羽林军、调遣校尉不过十日左右的事儿,燕王何以得知?再说,如果将军真有异心,并不需要调遣校尉。”


少年刘弗陵巧识哥哥的阴谋,他真的无条件信任霍光吗

汉昭帝刘弗陵剧照


从此番言论来看,刘弗陵确实很睿智。燕王刘旦当时并不在京城,而燕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十日根本不足以把消息传回去,再拿着奏书上表给皇上。但是,这件事儿在《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中,却发生了细微地变化:这份奏书并不是燕王自己所上,而是让另一个人替燕王上书来告霍光。这样一改,情节就变得合理多了。如果这个人是刘旦派在京城的卧底,事先已约定好,有便宜行事的权利。只要他和上官桀商量好,就可以立刻执行,这样就没有了时间上的漏洞了。


少年刘弗陵巧识哥哥的阴谋,他真的无条件信任霍光吗

霍光剧照


其实,即便没有此处情节的刻意修改,仅按《汉书 武三子传》的记载来看:一个十四岁的孩子都能想到的问题,那些志在夺权的王公大臣们连这么明显的漏洞都想不到吗?刘旦身边那些久经官场的智囊团,竟然没有一个涉事未深的孩子智商高?说到底,这一切还是因为霍光的权力实在太大了。


少年刘弗陵巧识哥哥的阴谋,他真的无条件信任霍光吗

燕王刘旦剧照


刘弗陵真正害怕的不是他调遣校尉,而是不用调遣校尉也能谋反

在刘弗陵为霍光开脱的话语中,还有一点很关键:霍将军如果有异心,不用调遣校尉。这恐怕才是他真正忌讳所在。

刘弗陵即位时,霍光的职务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按照汉朝三公九卿制度,内政的最高长官为丞相,并非尚书令。但是,在汉武帝为政期间,为了削弱相权,大力提升尚书的职权。霍光的这个职务,实际上已经军政大权一手抓了。根据《汉书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记载,他曾经和当时的丞相车千秋有段对话:“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车千秋回答道:“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这段话说完后,班固还不忘补充一句:终不肯有所言。在霍光面前,连位于三公的丞相都唯唯诺诺,小心谨慎,朝堂上还有谁能制衡的了他。


少年刘弗陵巧识哥哥的阴谋,他真的无条件信任霍光吗

霍光剧照


刘旦第一次联合刘泽谋反,信誓旦旦、浩浩荡荡地将大军开出,顷刻间就被青州刺史隽不疑剿灭。第二次,更是联合了上官桀、鄂邑长公主设计诛杀霍光。本是志在必得,却连兵都没来得及发,就东窗事发,含恨自缢而亡。可以说,霍光的势力已经遍布朝堂内外。有点儿风吹草动,消息就会传到他的耳朵里。虽然,霍光不见得真会有谋逆的想法。但是,在权利面前,即便是当时的刘弗陵也必须听从霍光的。


少年刘弗陵巧识哥哥的阴谋,他真的无条件信任霍光吗

燕王刘旦谋反剧照


结语

作为一个八岁的孩子,刘弗陵本应在母亲的怀里撒娇耍赖。但历史选择了他,他就得与这个位高权重的霍光斗智斗勇。至于说他睿智也好,妥协也罢,都是时势要求他必须做的事儿。最后的事实也证明,汉昭帝是一个不错的皇帝,至少为后来的孝宣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