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汉武帝在位后期,有一位名唤“丙吉”的人被罢官出京,贬到州里任从事。

丙吉本是鲁国看守监狱的小吏,因功绩不错,升官到了长安城担任“廷尉右监”一职,哪知中央人事关系复杂,不久就涉案受到株连。

京官做不成了,那便好好做地方官吧,丙吉如此想。然而,一场宫廷祸事打乱了他的计划。

征和二年,宫中发生了巫蛊之祸,卫太子刘据受诬陷不能自明,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后自杀。他的生母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内牵连之官民数万。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巫蛊之祸

因涉案人员极多,京官又多受株连,不方便参与其中,朝廷便从地方调人手回京,其中就包括丙吉。

再次回到长安,丙吉干回了他的老本行——看监狱。他看守的长安天牢里有个特殊的犯人,一个嗷嗷待哺的男婴。

这男婴是卫太子的孙子,刚满月便遇到“巫蛊之祸”,亲人皆被斩杀,政敌不知如何处置他,便让这个小婴儿入狱留待审判。

丙吉知道卫太子是受陷害的,因此十分同情这个婴儿。眼看着年幼的婴儿因长期缺奶与啼哭奄奄一息,丙吉于心不忍,特意让下人清理出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又在狱中找到郭徵卿和胡组这两个刚生育、有奶水、心地善良的女囚轮流喂养小皇曾孙。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等到小皇曾孙稍大一些后,可以吃饭时,丙吉自掏腰包,每月拿到俸禄,必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里的小皇孙。他每天都要探视两次,还经常叮嘱奶妈胡组和郭徵卿好好照料,即便太忙或生病了,也要派家人早晚探望小皇曾孙是否安好。

然而监牢条件实在恶劣,小皇曾孙屡次得病,险些丢了命,亏得丙吉及时请来狱医,两位奶妈给孩子服药才见好。正是由于丙吉的关心以及两位奶妈的悉心照顾,这个孩子才几次死里逃生。

有一次小皇孙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孩子,替他取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全好了,以后不会得病了。

自此,这个孩子的名字便叫做“刘病已”。

就在丙吉照料小皇曾孙的时候,监狱外的“巫蛊之祸”还在继续,以至于小刘病已长到了五岁,还没能离开监狱的高墙。

难道就让这孩子在终年不见天日的监狱中长大吗?

丙吉不忍心,试探了一众高官显贵是否愿意收养,可他们哪里不知道这孩子的来历,纷纷拒绝。丙吉只好继续在监狱中照顾小皇曾孙。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后元二年(公元87年),汉武帝重病,有“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之气。

汉武帝是以痴迷鬼神著称的,听了这话便认为是这股天子之气害了自己,就下令让人把长安监狱的犯人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

内谒者郭穰奉命行事,连夜带兵赶到长安监狱,这时候丙吉已经得到消息,提前先将监狱的门给关了。

郭穰在外面喊话,说这是皇上的旨意。

丙吉便隔墙高喊:“皇曾孙在此。他人无辜而死尚且不可,更不要说皇曾孙”。

两人僵持到了天明,郭穰没办法,只好回宫向汉武帝告状。

汉武帝听他转述,顿时清醒过来,道:“天意啊,这是上天让他这样做的吧。”最终没有再提诛杀之事。

因为丙吉的奋不顾身,不仅保住了那个孩子,监狱里的犯人们也得以活命。

不久后,喂养小皇孙的奶妈胡组刑满要出狱,可孩子舍不得她,她一哭,那孩子就哭。丙吉没办法,又掏钱雇佣胡组继续留在监狱里面,和郭徽卿一起接着喂养孩子,直到找了一个名叫“则”的女人帮忙,才让胡组离去。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丙吉画像


同年年底,汉武帝发现卫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为其平反,大赦“巫蛊之祸”殃及的无辜人。

小刘病已被贬为庶民,走出长安大牢,自此结束了五年的囚徒生活。

丙吉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刘病已的外家,也便是史良娣的母家史家。史家住在长安近郊的杜县,丙吉把刘病已送到了府上时,史老太太看见这个可怜的曾外孙,悲喜交加,便接过了抚养大任。

史老太太对刘病已异常疼爱,经常不顾年老体衰抚养照料他。为了不让孩子留下噩梦般的童年,史家严禁提起长安监狱的事情。

丙吉也回到了长安继续做官,绝口不提刘病已的事。

五岁的孩子易忘事,在史家的精心照料下,刘病已渐渐忘却了幼年监狱中发生的事情。

丙吉与刘病已两人的交集仿佛就到这里了,丙吉这时还不知道,他因心善屡次救下的孩子,会让自己晚年的官途甚至子孙的人生都大为不同。

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对自己害死儿子刘据的事情耿耿于怀,临终前想起了刘据这一脉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便下诏“掖庭养视”,并将刘病已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家牒谱,正式恢复他的皇室成员身份。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刘病已影视形象

刘病已渐渐长大,少时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广为交结,在长安名声渐显。

而丙吉呢,巫蛊案后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对其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后,请来昌邑王刘贺登基。但是刘贺即位后行事昏庸,荒淫无道,没过几天就被废了,立皇帝的事情再次提上议程。

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多次讨论,难以决定。

丙吉便上书大将军:“方今社稷宗庙,悬于将军一举。之前将军曾在诸侯之列遍访人选,而未曾观察民间。我得知武帝亲生骨肉,尚有一曾孙,因巫蛊案而在掖庭。

我在郡邸狱中见过此人,今年已经十八九岁,通习经典,行事安和。请大将军详加考察。如能决定,乃天下之幸事。”

霍光按丙吉所言找到刘病已,一考察,各项条件都达标,于是扶其登基继位,是为汉宣帝。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汉宣帝像


丙吉因拥立新皇有功,被封为关内侯。

他为人宽厚,做了好事不留名,即便自己对皇帝有抚养大恩也从来不说,因此朝堂之上,竟无人知晓他在郡邸狱中对刘病已的关照。

这些年过去,丙吉已渐年迈,若继续这样下去,这个秘密恐怕会带到黄泉了。

直到一个贪欲小人跳了出来。

几年后,一名老宫婢离开皇宫后生活艰辛,便托人上书宣帝,称自己对汉宣帝有养育之恩。并说当年的监狱官、现任御史大夫丙吉可以作证。

宣帝召来丙吉,年老的丙吉认出了这是这个叫做“则”的老宫婢,说:“此人撒谎。当年她因为看护不力,还被打了板子,有何功劳可言?抚养皇曾孙的,是渭城胡组和淮阳郭徵卿。”

丙吉便将当年长安监狱发生的细节一一告知宣帝。宣帝命人去寻找胡郭二人,但两人都去世了,便厚赏其子孙。

而那个上书谎报恩情的老宫婢,宣帝也不追究,看在她好歹照顾过自己的份上,赐钱十万。

丙吉有旧恩却不言功,宣帝震惊而感动,便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丙吉影视形象

神爵三年(前59年),魏相去世,丙吉继而丞相,待属下甚为宽厚。

丙吉的车夫嗜酒,有次醉酒呕吐在丙吉的车上,其他官员见了大惊,就要赶走车夫。

丙吉却说:“若因醉酒失误而赶走他,将来哪里还有地方能容下他?算了,不过是玷污了车上的垫褥罢了,忍忍就是了。”就没有赶走车夫。

这个车夫是边郡上的人,熟知边塞之事,有一次外出,恰巧遇见边关方向的信使,便赶紧跟上打听消息,还真问出来了,原来是边关告急,外敌入侵。

车夫赶紧回相府报告这情况:“大人,边关告急,朝中老臣多不习战事,请您早做应答准备。”

丙吉一听有理,便把边郡及边郡官员的情况,都事先了解了一番。

等到皇上下诏召见丞相、御史,询问众人敌人入侵郡吏有何建议时,丙吉一一应答,受到褒奖,其他人则一时难以说明。

丙吉知道车夫在这事上的功劳,于是感叹说:“士没有不能容的,才能各有所长。假使丞相不先听车夫说知此事,还有什么功劳能受到褒奖呢?”

掾史因此更认为丙吉有容士之心,是为贤能。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丙吉半身像

丙吉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官属掾史,也务求掩盖他们的过错,传扬他们的好处。

属下犯事了,他就给人放长假,让人主动离职,对其罪过却不予以追查。

门客中有人对此很不理解,劝他:“您是大汉丞相,明知道属下奸吏营私,为何还不予以惩处呢?”

丙吉说:“公侯大府,惩处这些小吏,太小气了。”

丙吉这种“公府不惩处属官”的做法就在汉朝作为旧制,一直延续下去了。

“公府不案吏”,看起来确实宽宏大量,但由丙吉开启的这种宽待下属的风气,实际上是对属下违法犯罪的包庇与纵容,这种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有容士之心,是好事,但这个“容”,是否也应有限度呢?

如果丙吉只是“不表功,能容人”,恐怕未必能跻身麒麟阁名臣第六位。“识大体,知轻重,晓大义”才是丙吉为官的最大优点。

这就要从“丙吉问牛”这个成语说起了。

丙吉担任丞相后,有次外出,见到街上有人争道群殴,死伤的人横躺在路中。

丙吉对此却视而不见,既不闻也不问,反而让车夫绕道而行。

马车向前走了一小段路,路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

丙吉立刻让车夫停下来,派人去问那赶牛的人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

他的属下对此十分不解,甚至有人当面指责丙吉。

丙吉解释说:“百姓斗殴死人,自然有长安令、京兆尹管,我只负责一年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便是了,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是现在春日未热,牛就喘气吐舌,恐怕是会误了农事,农业是天下之本,农事受到影响,秋天歉收,百姓就会饿肚子,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

属下听了这话才心服口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世人都认为丙吉贤能,到了清朝,乾隆还曾在名画上题诗,借用“丙吉问牛”的故事来表示关心民事,一心为国。

但也有后人提出异议,譬如《三言两拍》的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便说:“若丙吉不问道旁死人而问牛喘,未免失之迂腐。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丙吉问牛图

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丙吉生病,宣帝亲临病床问候。

宣帝问:“您若有不测,谁可以代您?”

重病中的丙吉推荐了杜延年、于定国和陈万年三人。

丙吉死后,此三人被先后任用,均堪大用,宣帝因此称赞丙吉慧眼识人。

四年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在麒麟阁为十一功臣画像,思及丙吉对自己的照顾及其对大汉的贡献,将丙吉列为第六。

一位狱吏救了皇帝却默不作声,最终成为一代丞相

丙吉墓 当地称“簸箕冢”或“塌冢”

丙吉死后,朝廷追谥他为“定侯”,他功在当代,福延子孙。

丙吉的博阳侯是可以世袭的,可惜其子丙显不争气,犯了贪污的大罪,赃钱达千余万。

宣帝刘病已看在丙吉的功劳上从宽处理,只削了丙显的官职,降爵为关内侯。

后来等到刘病已的儿子汉元帝刘奭登基,有个叫做伍尊的人上书申诉丙吉的功劳,以此请求恢复丙显被剥夺的爵位和食邑:

“先帝(刘病已)在时,臣曾上书向朝廷陈述我看到的一切(伍尊曾在长安监狱当小吏)。结果上书经过丙吉手中,丙吉谦让,删去了臣的言辞,都将功劳归于胡组、郭徽卿。”

元帝听了极为感动,就重任丙显为城门校尉。

等到元帝的儿子汉成帝上位了,整理旧功时又觉得其中以丙吉旧恩最重,便复封丙吉的孙子丙昌为博阳侯。

自此,丙家子孙世代继承侯位,直到王莽篡汉时才绝。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丙吉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西汉诸臣入祀的还有刘章、魏相。

有人说:丙吉做人极为崇高,当官则略显中庸,是个会做人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