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概況

牡丹江是黑龍江省東南部中心城市,轄綏芬河、海林、寧安、穆稜、東寧、林口6個縣(市)和東安、西安、愛民、陽明4個城區。全市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0萬人,有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38個,人口24萬人。

牡丹江市概況

牡丹江市地圖


牡丹江,沿邊近海、區位優越,是經貿活躍的開放之城。位於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區域,與俄羅斯邊境線長211公里,距俄遠東交通樞紐烏蘇里斯克市53公里、符拉迪沃斯託克港153公里,距日本海最近直線距離50公里,是“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的重要戰略支點,我國對俄沿邊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域內G10、G11國道和濱綏、圖佳鐵路貫穿全境,牡丹江航空港是全省第二大國際航空港,牡綏高鐵、哈牡客專竣工通車,綏東機場、牡佳客專、哈牡既有線電氣化改造加快建設,開通至韓國首爾、俄羅斯海參崴和北上廣等國際國內航線13條,2小時航空經濟圈輻射俄日韓朝4個國家,中俄韓“哈牡綏符釜”陸海聯運大通道開闢了龍江新出海口。對俄經貿有百年曆史,綏芬河鐵路和公路、東寧公路、牡丹江航空港4個國家一類口岸,年過貨能力3850萬噸、過客能力1750萬人次,在俄羅斯建設了7個境外園區,全市地產品出口、進口資源落地加工比重分別達到19%和56%,全市對俄貿易額佔全省25.8%,是我國對俄經貿大市。

牡丹江市概況

鏡泊湖


  牡丹江,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人文薈萃的文化之城。17萬年前,牡丹江大地就有古人類活動;5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勞作;3000年前,滿族祖先肅慎人在這片土地上揭開了牡丹江流域人類歷史的篇章;1300年前“海東盛國”渤海國崛起並在此建都,盛極一時。從商周到滿清,這裡一直是北方少數民族居住地、滿族發祥地、全國第三大朝鮮族聚居地,商周時期鶯歌嶺文化、唐代渤海文化、清代寧古塔流人文化、近代“闖關東”移民文化、開發建設北大荒知青文化等多種文化在此積澱傳承,這裡也是冷雲等八位抗聯女戰士及楊子榮等眾多英烈戰鬥過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民族民俗文化、紅色歷史文化和百年對俄交流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牡丹江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和脈絡,湧現出蔣開儒、宋青松、車行、潘長江、韓庚、耳根等一大批牡丹江籍文化和演藝界名人,形成了獨特的“牡丹江文化現象”,近年來《爸爸去哪》、《闖關東》、《智取威虎山3D》等綜藝節目和影視作品更讓牡丹江走向全國。

牡丹江市概況


  牡丹江,生態優良、山川秀美,是宜居宜遊的魅力之城。牡丹江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空氣溼潤、植物茂盛,年平均氣溫5.1℃,冬天寒而不冷,夏天熱而不酷,素有“塞外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4%,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平均在6000左右,最高的地方達到一萬多個,野生動植物種類達2500餘種,被譽為“黑龍江省天然基因庫”。牡丹江是全省第二大旅遊中心城市,旅遊資源涵蓋了各大類別,呈現“湖林雪邊俗特紅”七大特色,轄區內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9個、國家森林公園10個、國家溼地公園7個,旅遊景區景點450多處,奇特罕見的火山口“地下森林”,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鏡泊湖,剿匪英雄楊子榮戰鬥過的地方--林海雪原,充滿雪情冬趣的中國雪鄉等世界級旅遊資源達到17個、國家級旅遊資源達到59個,4A級景區14家,5A級景區1家,橫道河子鎮獲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春可賞花觀景、夏可休閒避暑、秋可觀光養生、冬可玩冰賞雪,全市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是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批會員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

牡丹江市概況


  牡丹江,資源富集、要素充足,是加快崛起的產業之城。地處北緯45度世界黃金玉米帶、奶源帶、黑土帶,“菌菜牧林”等特色精品農業加快發展,全市綠色有機認證面積達到505萬畝,綠色有機認證面積歷史性地佔到全市耕地的五成以上,是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食用菌年產量佔黑龍江省1/2,交易量佔全國2/3,是“中國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綠色產品遠銷俄羅斯、韓國、日本及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果菜對俄出口佔全省70%,響水大米、東寧黑木耳響譽海內外。擁有34個工業行業、16個境內外園區(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園區)、20萬產業工人,探明礦產43種、石墨儲量居全國首位,林木蓄積量2.9億立方米,發電量年平均富餘50%,是中俄跨境陸纜信道出入口過境地點。依託良好的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2018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289戶,林木林紙、食品醫藥、裝備製造、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比重達到80%,礦產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全面興起。商貿、物流、旅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是黑龍江省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商貿物流輻射俄遠東、吉林東部及周邊地市,是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 

牡丹江市概況


  牡丹江,前景廣闊、潛力巨大,是振興發展的希望之城。2018年,重點推進“老字號”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26個、“原字號”“新字號”億元以上項目78個和85個,高冷果蔬產業化基地等45個項目竣工投產;新開工萬泰木業等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0個,全市工業投資增長44.8%。現代農業實現新提升,食用菌栽培規模增長10%,蔬菜基地和林下經濟面積均增長9%,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歷史性地佔到全市耕地的五成以上,全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0%,農產品網上銷售額突破30億元。消費升級拓展新空間,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成功舉辦國際馬拉松賽、鏡泊湖冬捕節,航空客運量突破90萬人次,“候鳥養老”突破20萬人次。加快發展新文創產業,國品文化產業園、懶人聽書項目投入運營,古道傳媒創立全國首個網絡創作製作專屬版權平臺,靺鞨繡、和音小提琴、唐滿旗袍列入國家外交禮品庫,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增長10%。創新驅動凝聚新動能,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戶,建成省科學家工作室2家,超大鎢合金防輻射屏蔽罐等23項成果實現轉化,北一半導體模塊填補省內空白。設立創業專項資金和人才專項資金,成立引進人才服務中心,為來牡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務。先後獲批全國唯一中俄地區友好合作示範城市,國家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綏東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國家民營經濟改革示範城市等一系列國家級試點,享受國家財稅、金融、投資、外貿等相關優惠政策,在全國、全省的地位、作用不斷提升。

牡丹江市概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