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究竟何時來?一文梳理國內外專家的權威預測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戰在全國打響後,31個省(區、市)募集捐款、籌集物資,分批派出援鄂醫療隊已有2萬多人。在黨中央的嚴密防控、統一部署、科學施策下,全國疫情已經釋放出“積極的信號”。

“拐點”究竟何時來?一文梳理國內外專家的權威預測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的新增確診病例已經實現“8連降”。

很多網友表示,第一個14天,我們的堅守看到了初步成效,第二個14天我們要繼續堅持,期待拐點早日出現,打贏這場戰“疫”。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疫情可能在2月中下旬達到峰值,並有望在4月前結束。一系列信號背後,是否意味著“拐點”即將到來?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並結合多名專家探討,為你解讀疫情“拐點”意味著什麼,到底何時到來?

受訪專家

上海市衛生髮展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胡善聯

本文記者丨高陽

全國戰疫出現“積極信號”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除夕夜第一批醫療隊馳援武漢,截至2月12日,全國共有190支醫療隊,23103名“白衣戰士”支援武漢。13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軍隊增派2600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

至此,“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加上部隊醫院,堪稱全國最強、水平最高的重症救治專家團隊正匯聚武漢,負責指導、會診、巡診工作。

“拐點”究竟何時來?一文梳理國內外專家的權威預測

近日,武漢戰“疫”發起總攻:

  • 對“四類人員(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收治。
  • 連夜徵用多個體育館、會展中心開闢方艙醫院,用於收治輕症患者。
  • 加快徵用賓館、黨校、高校宿舍等作為集中收治隔離場所,對疑似患者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也已全部投入使用,開始接受由定點收治醫院轉來的確診患者。中央赴湖北指導組要求,寧可讓床等人,也不要人等床。
  • 為加強疫情排查,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湖北居民健康信息登記系統10日正式上線,手機填報“到戶到人”。
  • 湖北省住建部發文,要求湖北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全國多個城市社區也實行封閉管理,僅留一個進出口,進行體溫檢測,外來人員和車輛嚴禁入內,快遞外賣不進社區,社區每戶每2至3天派1人外出採購一次。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2月10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公佈了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16個市州及縣級市。從醫療隊支援,到醫療、生活物資調撥,全方位支援湖北。

“拐點”究竟何時來?一文梳理國內外專家的權威預測

儘管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但在一系列有利措施的推動下,疫情形勢總體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1.除湖北外,新增確診人數持續下降

從全國疫情新增趨勢圖可以看出,2月4日以來,除湖北以外的其他地區,新增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已經連續8天下降。新增確診病例數已由2月4日的3887例下降到2月11日的2015例,降幅高達48.2%。

只是12日0時-24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這當中包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數據猛增與統計標準變更有關

2.疑似病例低於確診病例

從全國疫情趨勢圖來看,2月4日這天,是自1月23日武漢封城以來,全國疑似病例數首次低於確診病例數。

此後,新增疑似病例數由最高時2月5日的5328例下降到2月11日的3342例,降幅達37.3%。

3.治癒率提高,出院人數增多

連日來,多地傳來好消息:

  • 截至2月12日24時,全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5911例;
  • 11日當天,廣東省出院人數高達60人,武昌方艙醫院也有28名患者康復出院;
  • 12日下午,西藏自治區唯一一名確診患者也治癒出院,實現確診和疑似病例清零。


  • 2月13日下午,火神山醫院治癒的首批7名患者出院。


目前,治癒比例由最低時1月27日的1.3%上升到了2月11日的10.6%。

“能有這樣的變化,說明前期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胡善聯表示,武漢落實“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各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基層社區和農村也都動員起來,發動老百姓做好自我防護,減少外出,這對疫情早期控制非常重要。

多名專家談疫情“拐點”

隨著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下降,研究人員也非常期待疫情“拐點”早日到來。但諸多專家表示,沒有任何人可以做出一個嚴格的拐點預測,“拐點”也並非是疫情變化的完全轉折點。

2月11日,鍾南山院士表示,目前來看,疫情拐點還無法預測,但峰值應該在2月中下旬出現,疫情可能會在4月份結束。

這個判斷是基於數學智能分析模型,結合近日實際情況,再加上氣候等因素,以及中央政策的強力執行,預計南方地區在2月中下旬以後,患病人數達到最高峰。

胡善聯十分同意鍾南山院士的觀點,他表示,從流行病學來看,是否出現拐點主要看兩個指標:

環比

一個指標是環比,也就是今天相比昨天增長了多少。從1月23日、24日來看,當時的環比增長率是在25%左右,而對比2月10日、11日的數據,環比已經下降到6.5%左右。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拐點”,環比增長率要達到5%以下,甚至2%或3%左右。從前幾日來看,這一數字還有些徘徊,大概在8%~9%。如果假定每天以1%的速度降低,那麼最快也要到2月中下旬出現拐點。但還要考慮到人員返工和人口流動等未知因素。

“這個‘環比’可能出現明顯的波動,存在幾個峰值,而非一個明確的拐點。”所以,胡善聯認為,拐點不是出現在哪一天,而是一個趨勢,發病高峰已經進入平臺期。

據此推測的話,平臺期可能在2月25日或27日左右出現。

新增病例逐步減少

判斷拐點的另一指標是新增病例的逐步減少。胡善聯介紹,新增病例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疑似患者確診了以後,二是疑似病人排除了以後。例如,上海比較重視統計累計排除的疑似病例數量,武漢近日也在努力將疑似病人的存量加速分流和消化。

2月13日,湖北確診病例一下子增長了1萬多人,就是由於湖北將病例診斷分類中增加了“臨床診斷”。雖然確診人數增加了,但能夠讓患者及早按照確診病例接受規範治療,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在胡善聯看來,

只有將疑似病例的“存量”逐漸“消化”掉,才有助於拐點儘快出現。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

此前,曾光預測,除湖北以外省市區的拐點在“武漢封城”後5至10天后出現,大概正月十五前後見分曉。

12日他在個人微博發文稱,如今,湖北以外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每日確診病例數已經連續下降6天,說明下降的拐點在2月5日左右。但他也表示,不要把拐點的概念複雜化,不能簡單地將“拐點”看成是“大局已定”。

“雖然疫情下降的拐點已經出現,但還潛藏著新的上升的拐點。”曾光認為,切不可低估多達1.6億人口流動返程潮對疫情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地區。“按發病時間估計,拐點比返程高峰推遲一個潛伏期出現,如果按確診時間估計,還要再後延一週左右的時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

陳薇院士1月31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現在來看,拐點可能很快就會到來。但是第一個拐點到來之後,疫病會不會還有第二峰、第三峰呢?對此,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拿出最充分的方案,準備最長期的奮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

王辰院士2月5日表示,目前疫情的底數並不清楚,尚無判斷疫情傳播高峰、拐點的依據。

現在社區和社會上未能進行隔離的病人,在家庭和社會的傳播威脅性還很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這個“拐點”無法預測。

“拐點”到底何時到來?國內外不少學者也做了相關判斷:

  •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馬兆遠團隊預測,全國感染人數將在2月12日至19日期間達到峰值,在2月16日前後出現疫情拐點。
  • 臺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徐丞志推估,疫情將在2月中到2月底達到高峰。
  •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者研究認為,武漢疫情的高峰、“拐點”可能會在2月下旬,2月21日左右出現。
  • 美國東北大學教授亞歷山德羅·韋斯皮尼亞尼說,疫情未來走向將在“未來幾周內確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兩院院士邁克爾·萊維特則發表了肯定的觀點:“肺炎疫情將很快結束!”

人人都是疫情防控責任者

一個疾病的暴發和流行都是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然後到達頂峰,隨後逐漸衰退。

在預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拐點這個問題上,胡善聯認為,2003年的SARS非典病毒,以及2015年爆發的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具有一定的參照意義。因為它們同屬於冠狀病毒一類,都比較怕熱,隨著氣溫升高逐漸消退,甚至消失。

從過去經驗來看,非典是2003年6月25日宣佈結束,4月下旬新增疑似患者及確診人數達到高峰,並開始下降。2015年5月韓國出現首例MERS,6月初出現拐點,確診和死亡人數達到高峰,隨後逐漸下降,7月28日宣佈疫情基本結束。

“拐點”究竟何時來?一文梳理國內外專家的權威預測

胡善聯認為,疫情依舊處在關鍵時刻,還面臨諸多不確定的風險和挑戰:

  • 我們對這個病毒的病原特性還不是很瞭解,還不完全清楚它的具體傳播途徑,比如,存在無症狀傳播、氣溶膠傳播、糞口傳播的可能。
  • 另外,核酸檢測存在假陰性,有的病人檢測三五次才最終確診,還有個別病人潛伏期過長,之前病情較穩定卻突然惡化。此外,還要提防病毒變異的可能。
  • 儘管當前防控措施已經很嚴格了,但還是會存在漏網之魚。雖然我們在社區、公共場合、交通要道進行體溫檢測,排查發熱人員,執行得不錯,但效果不一定好。其檢出率很低,不到萬分之一,即便是在發熱門診,檢出率也只有4%,但目前只能如此。所以,全國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仍然存在著潛在的感染者和傳播者。

胡善聯呼籲公眾,雖然長假結束了,疫情也有好轉,但此刻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之前取得的疫情成績,與大家的積極參與防控分不開。接下來,更要嚴防死守,普通民眾仍舊需要待在家裡,儘可能減少出門。做好自我防護,戴口罩、不聚會、勤洗手,自我監測體溫,發熱自覺上報。

面對逐漸上升的返城復工潮,胡善聯建議,企業最好錯峰復工,員工錯峰返城,錯峰上下班,公司內部少開會,少組織大型活動。條件允許的話,依舊提倡在家辦公,減少不必要的暴露。

最後,公眾應該滿懷信心,正常生產生活,不必過度恐慌,更不要囤積口罩,要把口罩留給最需要的前線醫務人員。相信,拐點不遠了,我們最終一定能夠贏得這場疫情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