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取消住房公积金吗?



你支持取消住房公积金吗?

昨天,有一篇文章火了,是黄奇帆先生写的关于《新冠疫情下对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工的几点建议》,他在其中重点提出了一点,就是建议取消公积金,为企业减负。

你支持取消住房公积金吗?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经市场化,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取消他就可以直接为企业和职工降低12%的成本。当然黄先生说取消住房公积金,并不一定是降低福利,他还鼓励企业实行年金制度,然后用于投资,最后成为社会养老金的有益补充。

在大家的薪资结构中,住房公积金是按照比例来的,比如一个人税前工资是1万元,那么最后他拿到手的差不多是7600元,养老保险支出800,医疗保险支出200,公积金支出1200元,此外还有个税,除了个税之外,其他三项支出单位也有跟着缴纳,养老单位交1900,医疗交1000,住房公积金单位也是交1200,所以单位的实际支出是14300元,而员工只拿到7600元。这几乎差了一倍。月薪两万单位更是出了28600元,而员工拿到手还不到14000,当然住房公积金也有上限,到2776元的时候,就不再增加了。而这也成了一个隐形的福利,有些事业单位拿到手的工资不高,但是却给了很高的公积金。暗地里发了一笔钱。

你支持取消住房公积金吗?


这次疫情,让民营企业家都纷纷哭穷,有人算账,人力成本占到60%,其中员工工资部分是40%,社保公积金加起来就20%,而且说好的可以缓交,但很多公司留在账上的钱,却都直接被自动划走了,人家最后又解释,说只有现场交的才可以缓交。这又打了很多企业一个措手不及。资金链更加紧张了,所以其实大家就都盼着,政策赶紧落地。当然,指着最近出台取消公积金的政策已经不可能了,现在大家呼吁的是,希望能变成个长期政策。支持的人有这么几个观点。

1、现在很多人压根就买不起房了,所以有一大笔钱被强制压在公积金里面,不利于扩大消费,而且也不太合逻辑,明明是我自己的钱,你却不让我用。这凭什么?

你支持取消住房公积金吗?

2、企业负担太重,而且付出那么多钱,员工还不领情,员工看到的就是拿到手的部分,而企业考虑的确实实际支出部分,这中间差了一倍,所以需求根本不匹配,员工就觉得我拿7000多,干7000多的活,而企业却觉得我给你的是14000好不好。

3、把公积金取消,这部分钱直接给到个人,将缓解很多人的生活压力,企业掌控也更灵活,比如最近这样的疫情爆发,很多企业都跟员工商量半薪休假,共渡难关,但如果公积金社保在这挡着,员工半薪了,但是社保公积金还要全额缴纳。这就有点太说不过去了。

当然反对的也不少,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

1、企业没那么好心,不让强制交公积金了,企业也不会把钱给你。

2、对于很多存不下钱来的年轻人来说,公积金还是个强制储蓄,如果没有公积金,那么这些年轻人就更存不下钱了。

3、公积金贷款现在还是有利率优惠的,如果没有公积金,商业银行贷款就太贵了。很多人的买房梦就更远了。

好像大家都有道理,但其实核心的利益大家都没说,对于市场化的工作来说,取不取消公积金其实无所谓,因为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也会考虑公积金的因素,企业也会考虑招工的问题,一个人工资是市场决定的,并不是企业主自己决定的,你要是真值15000,他给你1万你肯定不能干,如果没人愿意要你,你对他也没什么用,他给你2000都多余,所以这些市场化的工作,一旦取消公积金,这些钱基本都会进入你的工资里。对你来说损失的可能就是那部分公积金的贷款利率差,在中小城市这个很重要,公积金贷款,对于买房还是有重大意义的,但在一二线大城市,公积金贷款已经快沦为鸡肋了,几十万的贷款,对应几百上千万的房价,基本起不到太多作用。甚至有很多大城市打工者,已经快死了买房这条心了。那么取消公积金,就对他们很有利了。


你支持取消住房公积金吗?


而最不乐意见到取消公积金的,就是非市场化的工作,比如我们提到到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编制,国企编制,这些都不是通过市场配置工作的,这些人的特征就是经常会说单位,而不是公司,经常一个单位就干一辈子,对他们来说公积金就意味着福利,而且是一个隐藏的福利。收入都阳光了,唯一能偷偷发点钱的地方就是公积金,一旦取消公积金,他们也不可能跳槽,而这些单位也不敢把这些台面下的钱,拿到台面上,所以对这些人来说必然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必然是拼死反对。

都说你无法通过道理说服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利益根本不同,所以看到大家的利益完全分化,这个事的争论也就不可避免,再怎么争论下去也没有意义,虽然大家都知道,公积金其实就是穷人补贴富人的工具,是那些根本买不起房的人,帮助那些还买的起房的人。他从制度设计上其实并不是特别合理,但关键是设计的人,基本都是受益者。所以估计公积金不可能会取消,能降下来一点比例就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