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逃往四川,人還沒死,他兒子為何就急著稱帝

“自今改制敕為誥,表疏稱太上皇。 四海軍國事,皆先取皇帝進止,仍奏朕知,俟克復上京,朕 不復預事。”——唐太宗李隆基 《資治通鑑》

唐太宗李隆基,因為安史之亂而出逃四川,在他尚人世之時,他的兒子(太子)李亨,就急著在靈武繼位做了皇帝,史稱唐肅宗。李亨稱帝既不是李隆基的禪讓,也未徵求李隆基的允許。並且李亨一反常例,沒有等到稱帝后的第二年再改年號,當年就把年號天寶改成了至德,李亨為什麼會這麼著急稱帝呢?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逃往四川,人還沒死,他兒子為何就急著稱帝


李亨方面的原因

李亨未必是歷代最憋屈的皇太子,但是要給歷代憋屈的皇太子做個統計,李亨的排名應該不會低。李亨並不是李隆基立下的第一位太子,第一位太子叫李瑛(曾用名李嗣謙),不過被李隆基給廢了,還給殺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一是當時李隆基寵愛武惠妃,有心把武惠妃立為皇后,而很多大臣都反對,認為如果立武惠妃為後,則“太子必危”,因為皇后和太子如果不是嫡親,未來很容易出問題。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逃往四川,人還沒死,他兒子為何就急著稱帝


不過真正讓李隆基下定決心廢太子的,是第二個原因,李瑛的親媽趙麗妃“以倡進,善歌舞,帝在潞得幸。”,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趙麗妃是李隆基早年認識的一個歌妓,靠著才藝上的位。這對李隆基來說,是非常不體面的事情,當時和李瑛一起被處死的李琚、李瑤二人的母親也是出身低微。駱駝認為所有的巧合,都只是一時沒有發現原因的刻意,所以李瑛等三人同時被處死,一定是李隆基刻意而為。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逃往四川,人還沒死,他兒子為何就急著稱帝


替補上場的李亨,在太子的位置上過得並不開心。因為李隆基本人,就是靠著政變才坐穩皇帝的位置,所以他對任何可能影響他統治的人都很提防,而太子更是首當其衝,因此李亨一直生活在李隆基的高壓下。其次時任宰相的李林甫,和武惠妃的交情莫逆,為了報答武惠妃提點之恩(不光是報恩,實際上是形成了政治聯盟),他有意輔佐武惠妃的兒子李瑁當太子,所以對李亨也是虎視眈眈。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逃往四川,人還沒死,他兒子為何就急著稱帝


李亨當太子後,李林甫發動了多次打擊,差點就把李亨拉下水,比較有名的有皇甫惟明、韋堅案,杜有鄰、柳勣案,王忠嗣、楊慎矜案(駱駝回來再細說這三大案),這三大案任意一個都可能把李亨拉下太子之位。李林甫之所以敢如此行事,背後沒有李隆基默許,駱駝是不信的。雖然最後李亨本人沒事,但親近李亨的勢力卻被瓦解了個差不多。後來楊國忠上位後,依然繼承了李林甫的對李亨的態度,“淺謀不利,為患久之”。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逃往四川,人還沒死,他兒子為何就急著稱帝


當李亨在太子的位子上,過著如履薄冰的日子時,他對於李隆基的感情也越來越疏離。所以當有個當家做主的機會擺在他面前時,他沒有猶豫,果斷地把它攬入了懷裡。而當時在李亨身邊的大臣,也起了很大作用,他們積極敦促李亨繼位。他們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早點立一個帶頭大哥,方便收復舊河山,另一個是為了他們自己,李亨如果能繼位,他們也能收穫豐厚的擁立之功。

李隆基方面的原因

按理說,在李隆基沒有主動禪位的情況下,李亨做皇帝名不正言不順,畢竟缺少合法的手續,而且玉璽什麼的硬件他也沒有。如果李隆基振臂一呼,號召天下人勤王護駕,李亨這個皇帝就很難做了。但是李隆基慫了,他沒有這樣做,不是因為他良心發現,或者是他作為父親打算遷就兒子,而是因為他沒有站出來的底氣。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逃往四川,人還沒死,他兒子為何就急著稱帝


因為安史之亂爆發後,他變成了“李跑跑”,而且在馬嵬驛,又被手下逼著處死了他的摯愛楊貴妃,他此時的威望已經被踩在了腳底下,已經混到了“慰勞軍士,令收隊,軍士不應”的地步。而他當時帶領的嫡系部隊(禁衛軍),也只有區區千人,他逃往四川時,都沒敢直接去,而是先繞道去了陝西扶風,因為四川曾是已經死去的楊國忠的勢力範圍(他曾兼任劍南節度使)。在深思熟慮後,李隆基明白自己已經無力迴天,要想恢復李唐江山,只能依靠李亨,於是他就沒在掙扎。

小結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亨之所以在李隆基活著的時候就急於稱帝,一是他想借此機會,把自己的山頭立起來,要不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等李隆基恢復過來,他自身的安危又會變成一個未知數。其次是李隆基已經萎了,他沒有實力制止兒子的這種行為,要不然以他前半生所展現出來的魄力,他是絕不會放任不管的。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逃往四川,人還沒死,他兒子為何就急著稱帝


參考文獻:《新唐書》《資治通鑑》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貪吃的駱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