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安史之亂,

李唐給予很多胡人超國民待遇,漢人寒心於是不願再為李唐效忠, 憑什麼國人納稅服役,卻要給胡人超國民的待遇?憑什麼洋人要高人一等?憑什麼寧予外人不予家奴?民心向背不是沒來由的!與洋人同命運而不與漢人共呼吸,最終結果就是漢人傷心而洋人也不懷德!總是覺得自己帝國強大,海納百川,結果異族人先甜言蜜語,恭維巴結,實際上卻是包藏異心對華覬覦虎視,再伺機傾覆,以圖謀獲取更大利益!異族者可同富貴而不能共命運,更不能共患難,李唐肉食者不鑑,最終釀成彌天大禍,李唐災難,百姓遭殃!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宏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經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達至鼎盛。正當所有人都沉醉在安居樂業、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之時,於天寶十四年,爆發了震驚海內的“安史之亂”。洛陽和長安雙都失陷,唐玄宗倉惶遁走,大唐王朝一夜之間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境。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歷時七年有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從此走向衰亡。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在歷史書上有詳盡的記載,在百度百科上也有清楚的介紹,在這裡我就不一一累述了。究其根源,其既有經濟矛盾、階級矛盾、內部矛盾,也有奸臣當道、邊將擁兵自重、藩鎮坐大、權力失去制衡、玄宗怠政、不納良言、用人不當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還在於引進異族、輕信並重用異族之人所致。異族者,其心必異。加之承平已久必將舉國懈怠忘戰而危,以及盛世之下掩蓋的沉痾積弊和統治階級內部的派系黨爭與門戶私利讓胸懷異心的人有機可乘!

  安祿山是西域康國粟特人,史思明是西域史國粟特人,二人皆胡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洋人)而非大唐子民,李唐引進異族,對他們恩遇有加,給予很多胡人超國民待遇,引得漢人很是寒心,再加上洋人與奸臣勾結為禍國民,使得漢人負擔愈重,生存愈艱,於是不願再為李唐效忠。安史之亂的首領們正是利用了人民對唐王朝的反抗情緒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這是安史之亂能在盛世之中作亂長達七年之久並使唐王朝差點覆滅但最終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

  結語:

  李唐給予很多胡人超國民待遇,漢人寒心於是不願給李唐效忠, 憑什麼國人納稅服役,卻要給胡人超國民的待遇?憑什麼洋人要高人一等?憑什麼寧予外人不予家奴?民心向背不是沒來由的!與洋人同命運而不與漢人共呼吸,最終結果就是漢人傷心而洋人也不懷德!總是覺得自己帝國強大,海納百川,結果異族人先甜言蜜語,恭維巴結,實際上卻是包藏異心對華覬覦虎視,再伺機傾覆,以圖謀獲取更大利益!異族者可同富貴而不能共命運,更不能共患難,李唐肉食者不鑑,最終釀成彌天大禍,李唐災難,百姓遭殃!

  前有五胡亂華,漢民族幾近滅種;然後是安史之亂,引洋為患,李唐盛極而衰;再然後是清朝“量中華之物力,博洋人之歡顏”,引得外敵入侵時百姓皆袖手旁觀;至民國時更是舉國託管引狼入室,精衛投敵、遍地漢奸!看今日之中華不惜自賤為妾為奴,偏的要奉洋人為主為夫!使勁的作賤自己吧!使勁的作死吧!

  或許偉人逝去,以致素民散沙無力,或許小人得志而肆意妄為,兼有肉食者鄙,或許承平已久,早已忘了危亡傷痛,於是從不曾吸取教訓也不曾有任何改變,於是昨天的故事仍在繼續,歷史仍在輪迴,災難從不曾走遠……

  靠天不如靠己,靠地不如靠己,靠人不如靠己,你我之國,何必要靠洋人?愛國,須得你我自覺擔起。勿說個體渺小,聚滴成泉聚泉成溪,聚溪成河聚河成海!以海之量,何敢輕狂!

  國家,天下人之國家!中國,你我之祖國!事出反常必有妖孽!逃離不如擔當,苟且不如奮起,人人擔當人人奮起!呼喚你我,共同努力,改變、改變、改變!

  如若不然,歷史重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