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個人消費理念與持卡理念之關係

本人持卡8年左右,最近閒來無事,將個人配卡理念以及消費初衷進行了一番比對,以期為後續持卡做一番篩選及梳理,現總結行文,與各位探討。

配卡理念即權益分配歸類,本人將其粗歸位三大類。

  1. 餐飲娛樂及其他優惠類(含加油等)
  2. 商旅出行優惠
  3. 高端權益優惠 (本文不探討高爾夫,馬術等,僅針對高端酒店會籍,spa,體檢,掛號等)

為了方便後續行文,將<strong>1.餐飲娛樂優惠=A;2.商旅出行優惠=B;3.高端權益優惠=C,後續都將以A、B、C來進行代表。

對於消費理念來說,個人以大眾型年齡段來進行分配,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該年齡段形成的消費觀大體一致。現將其劃分為

  1. 23歲到25歲(初出茅廬型)
  2. 25歲到30歲(意氣風發型)
  3. 30歲到35歲(居家考慮型)
  4. 35歲及以上(生活高質量型)

現以個人經驗對該年齡段的消費總額及消費傾向進行匹配及探討。

23歲到25歲

這個年齡段,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處於剛畢業找到工作狀態,這時候,至少對於本人當時來說,仍舊保持著一個能省則省,有優惠就覺得巨划算的狀態。對於80後的當時,能經常喝一杯星巴克,那巨NB。初識信用卡,就在於當時見到有人免費兌星巴克,免費兌DQ,吃飯有折扣。可以說,這個時候,A類需求為100%,辦第一張卡,僅僅是為了當時吃飯能50買100的券,或者說你好,麻煩用招行卡兌一杯暴風雪(特別迷戀當時的倒杯不灑)。

淺析個人消費理念與持卡理念之關係

25歲~30歲

這個時候,正處於個人的工作提升期,出差多。在機場,高鐵貴賓廳見到有人能走快速安檢,進休息室,覺得巨NB,感覺啥時候擺脫了機場泡麵能在貴賓廳吃上三菜一湯那就是成功人士標配。那個時候,對航司會員亦有了初步認識,認為能兌一張免費的機票,那是擼了天大的羊毛。遂翻遍了熟悉幾行的卡,發現,能進貴賓廳及優惠里程兌換的卡都是年費800及以上的卡。由於消費觀不對等,800的年費那是絕對不可能出,怎麼可能讓銀行擼我的羊毛?經過多端篩選,辦下了人生第一張具有貴賓廳的卡,臻尚白金信用卡…雖說那時候該卡休息室僅有有限的一線高鐵城市,當時仍舊想著,萬一用上了呢?(該卡第一次權益使用及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免年費機票在下卡三年後),當時,消費需求變成了A類80%~90%,B類10%~20%。

淺析個人消費理念與持卡理念之關係

30歲到35歲

這個時間段,處於一個居家考慮的階段。從一個人的工作是一切變成了兩個人的生活為首重,家庭優先的一個理念轉變,同時也明白了家庭度假的意義。這個時間段,旅行需求極具增加,但由於仍舊屬於工作爬升期及度假需考慮兩個人的消費理念觀,以及在家吃飯的次數增多。同時,兼具家庭健康需求,會出現體檢潔牙等行為需求。此時,消費需求變成了A類40%左右,B類50%左右,C類10%左右。

淺析個人消費理念與持卡理念之關係

35歲及以上

此時,家庭具備較多儲蓄,能選擇面更加寬廣,更加考慮個人興趣愛好培養及子女教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更樂意讓家人享受更好的物質情況。同時,由於較多的考慮品質遊玩,及具備較多的時間,高端酒店會籍等亦成為常態。同時,在餐飲方面,更願意選擇自己所中意的而不是具備較大優惠的,在餐飲娛樂方面,亦有改觀。對於里程等方面,更願意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段,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兌機票亦漸漸趨近於佛系,整體還是看是否匹配自己的旅遊時間段。此時,消費需求變成了A類30%左右,B類40%左右,C類30%左右。

淺析個人消費理念與持卡理念之關係

至於50歲往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精力的有限,應以精簡卡為主,有舍有得,方玩的開心自在。

縱觀個人的消費觀時間線,得出以下列表:

淺析個人消費理念與持卡理念之關係

<strong>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基本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與消費觀成長的關係。

個人的幾點思考:

1、消費觀的養成非一朝一夕,個人認為一上來就高端卡、里程卡、跟風申卡等行為並不是一個好的趨勢,申請信用卡應與個人當下需求及能承受的消費能力相匹配,不然年銷卡成風並不利於個人信用累積及後續需求時的辦卡,畢竟搬磚僅限於部分人士。

2、對於信用卡年費的看待並不用畏之於老虎,整體過程是屬於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等於你打包購買了一個銀行權益包,其所提供的權益比之個人單獨購買往往優惠很多。這類卡的辦理往往更加貼近實際使用需求,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用得上則互惠互利,用不上也沒必要咬牙切齒,僅僅是個人配置的一個失敗經驗,應從中總結教訓。

3、切記衝動消費。往往下來一張具有多類權益的高端信用卡恨不得將其所有優惠都用完,結果往往是多花了錢,多花了時間,但體驗不良好。各類高端會籍的累積往往是基於一定的基礎條件,比如出差多容易累積酒店會籍及航司精英卡。各類刷房行為亦是經過了個人精算,估算出收益大於付出之行為,估算出將來所需之行為,為了會籍而刷,個人並不提倡,

4、幫助別人匹配信用卡應基於別人實際需求,並不應該以將來會怎麼怎麼優惠進行用卡匹配,其體驗結果往往並不良好。

5、信用卡並不僅僅是優惠權益使用,個人認為亦是家庭一個後備資金庫,當突發情況時,信用卡長達51天的還款期能很好地幫助家庭做資金週轉,共度難關,所以額度亦是關鍵。

6、新人不要糾結於信用卡額度過低,銀行的整個信用體系評分是有其經驗理念。養卡、養卡、持卡越久額度才會越高。個人認為額度增長週期為2年、4年、6年,所以不必過分糾結於初下卡額度過低,銷卡重辦的行為。

7、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各類權益亦是遵循免費真香原則。比如20歲左右免費潔牙願意,400元潔牙肯定不願意。這個亦和個人消費觀有很大關係,應理性看待。

8、個人經濟能力,個人精力能力,個人消費理念,家庭消費理念應該是持卡配卡之四要素。千萬別因為信用卡導致個人用卡過累,時間耗費成本過高,亦或是搞得自己負債累累,亦或是由於消費觀不和導致家庭矛盾,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9、搬磚不是常態,是具備一定經濟能力的部分人士行為,千萬別由於家庭所有資產搬磚未下卡而導致失落。

10、按需配卡,一直是個人用卡理念之核心,需求是決定一切行為之基礎,理清個人核心需求,次要需求及無所謂之需求,是理清自己配卡理念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實,回望最初,我們是不是由於某個小確幸而擁有了這張信用卡。

—— 羽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