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應”,它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

劇中的餘歡水之所以麻煩不斷,命運悲催,就是因為他落入了“破窗效應”的坑中。因為撒了一次謊,他開始習慣於撒謊,所以沒有人再信任他;因為忍讓過一次,他開始習慣於忍讓,所以每個人都看不起他。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感嘆餘歡水的經歷或遭遇之餘,能給帶我們怎樣的思考和啟示,讓我們避開生活中那些令人尷尬/難過的坑呢?

守住心理防線:把握不好第一次,就會變成後來的“每一次”

許多事情,在未經歷之前,我們都會心存警惕,可一旦突破心理防線,開始了第一次,那麼就會有後面的無數次。

明代哲學家王廷相講過這樣一件事:轎伕穿著新鞋進城,開始小心翼翼,生怕弄髒新鞋,結果,一不留神濺上了泥汙,之後便再無顧忌,索性隨心所欲了。

關於十年前的車禍,餘歡水撒了謊,就因為他說摩托車是陳大壯駕駛的,導致陳大壯的家人沒有得到任何賠償,陳大壯的母親也因此抑鬱而終,而他則從中受益,擺脫了責任。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這次撒謊就是餘歡水心理層面的“第一塊破窗”,因為從中得到好處,所以便一發不可收拾,於是我們從劇中看到了一個遇事必撒謊的餘歡水,撒謊最終成了他的生活習慣。

一言之虛,百患叢生。謊言造成的結局就是信任的崩塌,當餘歡水真的遇到難處,要求朋友還錢時,朋友不信任他,並且找各種藉口敷衍和欺騙他;無數次的撒謊後,妻子也開始不信任他,並且回過頭來也開始騙他。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生活中類似的“第一次”還有很多,因為第一次,染上了酒癮煙癮;而在戒酒戒菸路上,又是因為第一次,讓前面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更有甚者,因為第一次吃請、第一次拿卡、第一次收錢等等看似很不起眼的“第一次”,從而引發了人生悲劇的開端。

我們知道是非對錯,我們也能分辯善惡美錯,但是就因為沒有守住心理的第一道防線,讓心裡出現了“第一塊破窗”,由此也就造成了難以收拾的局面和結果。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把握與人相處的界限:與人為善不是無原則的忍讓和付出

一面乾淨的牆上如果有了一些塗鴉而未及時清理掉,結果一定會是滿牆的塗鴉;一塊乾淨的地上如果有了一些垃圾而未及時清掃,結果一定會是滿地的垃圾。

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你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製造更多的過錯。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與人為善也是一樣,朋友借錢來者不拒,且不要求還錢日期,最後不僅會傷心,還會傷感情。工作中所有活兒都來者不拒,不管在不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最後難免陷入困境,身心俱疲。

劇中餘歡水的坎坷命運,與他無原則的善良不無關係。對待妻子無原則的認錯,不論對錯就自罰俯臥撐,換來的是妻子日勝一日的看不起;對待同事無原則的忍讓,換來的是公然的恥笑和徒弟當眾的羞辱;對待鄰居無原則的退縮,換來的是冷言冷語的嘲諷和囂張跋扈的蔑視。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鹿滿川在《你好像一點也不想我》中寫道:無底線的寬容就是放縱,沒原則的善良就是愚蠢。

善良需要帶點鋒芒,這點鋒芒就是原則和底線。無原則忍讓便是軟弱,無底線的付出便是縱容。這樣不僅不會給自己帶來快樂,而只能換來委屈和痛苦。

我們提倡心存善念,與人為善。但前提是要設定好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只有這樣我們的善良才會讓人如沐春風,倍感溫暖,也才能讓自己的善良不斷堅持下去。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朋友借錢時,留下一張借據;職責之外的工作,無力應付時,說明情況,不必勉強。用原則和底線及時修復出現的“破窗”,時刻保持我們生活之牆之地的乾淨整齊。

“破窗效應”中的心理建設:克服投機心理與棄舊心理

“破窗效應”理論告訴我們:當第一塊窗被打破後,人們會靜觀其變,發現無“不良”後果,便會開始繼續破窗,這就是投機心理。

投機心理的表現是,當看到有機可乘並且能得到既得利益的時候,就會僥倖去試一試。很顯然這就是餘歡水撒謊時的心理狀態。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餘歡水的這種心理就產生於那次車禍撒謊,之後便愈演愈烈,直到他把撒謊當成習慣,直到所有人都不再信任他,這就是投機心理的後果和代價。

在人們第一次突破心理防線後,只所以後來會變本加厲,原因之一就是,發現“效果良好”或“影響不大”,從而產生了投機心理,以至於積重難返,無法回頭。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當窗破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就會產生出另外一種心理,即棄舊心理。這種心理表現是這樣的:既然已經破廢,那就沒必要再管了,隨它去吧。

這種心理於物件而言,是一種浪費;於人而言,則更多的是忽視和不尊重。且不說同事朋友們看待餘歡水是這種心理,甚至他本人看待自己也是這種心理,一種自暴自棄的心理。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還有誰會救你?

劇中餘歡水前期的悲劇人生,也主要是由於投機心理和棄舊心理造成的。後期,在經歷了生死後,他克服了這兩種心理,通過向朋友真誠道歉、拿錢給陳大壯家、勸上司自首、完成人生願望等一系列舉動,實現了人生的反轉和逆襲。

淺析《我是餘歡水》主人公悲劇人生背後的“破窗效應”

劇照

結語:“破窗效應”理論是有前提的,一是出現“破窗”,二是“沒有及時修復”。要破解“破窗效應”也應從此處著手。

守住心理防線,把握好”第一次“,側重點在於防止出現”破窗“。要把自己的窗戶都看護住、維護好,需要我們時刻反省,不斷加強,持續鞏固。

把握與人相處的界限,堅持原則和底線,側重點在於”及時修復“。與人相處,如心窗緊閉,難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所以窗難免會破,但必須用原則和底線及時修復,從而避免成為千瘡百孔的”老好人“。

投機心理與棄舊心理是“破窗效應”發端和收尾處的兩種心理狀態,克服投機心理,可以讓我們避免開始不良行為,即防止掉坑;克服棄舊心理可以讓我們避免失意時的極端行為,即掉坑後要努力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