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從《安家》中折射出中國家庭文化的弊端

前記:本篇文章只是通過對《安家》這部電視劇中的一些情節,讓我聯想到我們國家部分家庭裡的問題,當然只是部分。如果你們的父母愛你們,那你很幸運了,也一定也很幸福,你也應該愛你的父母,但是請你千萬不要推己及人,因為也會有很多不幸家庭和不幸的孩子,我也希望通過本文讓部分做父母的看到,並且多多少少能夠正視自己對子女的愛,讓做子女的能夠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愛……

“膽子越來越大了是麼?你躲得了初一躲得了十五麼?說一百萬什麼時候到賬?”

“我沒有一百萬!”

“你再說一遍!”

…… ……

“要麼你把錢匯到我賬上,要麼咱倆下週上——海——見!”

…… ……

“你聲越來越大了是麼?沒有想辦法去啊?拿死嚇唬我?”

房似錦母親潘貴雨歇斯底里地要錢的情景始終在我眼前晃悠,當我們從小看慣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影片時,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親生母親向自己女兒逼命似的要錢,她將中國幾千的“母慈子孝”的和諧畫面擊地粉碎。《安家》電視劇之所以熱播,說明劇中每個人物的行為我們都似曾相識,都是我們身邊的甚至我們自己的影子,就像房似錦惡魔母親的所為我也是見過不少,可是為什麼會有這樣惡魔父母呢??剖析本質,我們可以知道因為中國幾千年的中國傳統都是以父母為大,孝順最為重要。父母之命必須服從,不能就是不孝順,造成中國人不管父母是對錯都要遵守聽命。

淺析:從《安家》中折射出中國家庭文化的弊端

所以房似錦在前期,賺錢不管多少就算自己捱餓,都會匯到她母親帳上。她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你只有這麼做才叫孝順。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讓孩子聽話。一切你看起來難以理解卻又廣泛存在的神邏輯,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的。它的合理性早在中國古代的農業小家庭的社會里就存在了,因為在那時勞動力是最重要的資源,一個合格勞動力的第一要務是要聽話,其次是身體健康。有沒有知識,聰明不聰明那是不重要的。有自我意識,有思考能力,有感情,有個人追求,這些卻更是危險因素,這都是讓父母所不能接受的,再比如劇中樓三關,是個邊遠地區的孩子,因為買商鋪賺到的八萬佣金全部打回家用,小樓每次打電話都是苦苦相勸母親不要賭博,可是母親依然我行我素,這其實就是在吸孩子的血,可是在他父母眼裡這是天經地義的,更可怕的是小樓他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淺析:從《安家》中折射出中國家庭文化的弊端

《安家》劇照 婁山關


另一方面,在中國傳統家庭生活裡,父母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看到有個東西,就是權力在家庭中作用,像房似錦家庭以及千萬個類似家庭的問題其本質是因為權力和地位的構架決定的。權力是中國家庭繞不過去的東西,基本上在中國,如果有父母虐待孩子,鄰居和旁觀者都會只說他的教育不當,不管父母怎麼怎麼樣,都說這個父母本意是愛孩子的,其實很多時候,就是父母為了發洩自己不快的心情,把自己身上的一堆負面的垃圾東西往孩子身上去傾倒罷了,可以這麼說,想要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是如此的寬容父母對孩子的虐待,包括孩子自己,就像劇中的樓山關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自己,這不胡扯嗎?

淺析:從《安家》中折射出中國家庭文化的弊端

《安家》劇照 房似錦(孫儷飾)

有的人肯定會說難道家庭就沒有真正的溫暖了麼?難道家庭裡只有利益麼??其實不是的,正是因為我重視家庭感情才寫這麼多文字。我們要更明白在中國的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個具體的錯誤,我們必須要分誰對誰錯,要分得很清晰。中國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著這麼一種不分對錯,怎麼樣都是父母做都是對的,那就意味著孩子怎麼做都是錯的,我們的邏輯問題很嚴重,這樣就是讓孩子最後失去自我,失去獨立判斷事情對錯的能力,進而導致孩子只是家庭這個單元裡的賺錢工具而已,我絕沒有危言聳聽,因為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兩個角色,我們本身都會“參演”:再者,在我看來子女和父母之間的愛本來就是天然的,沒有子女天生不愛父母,天生不愛子女的父母也不多,這本來是人與人之間最基礎最真實的感情,但在一旦摻雜了金錢,父母和子女在經濟利益上就赤裸裸的就成為了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成為了對立的階級。為了保障剝削階級的利益,所謂的“傳統道德”就利用了子女對父母天然的愛與信任,鼓勵父母控制和剝削子女,把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變成了維護剝削關係的工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沒有了,只剩下了枷鎖,這不是真正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所以我理解房似錦最後憤然斷絕與家人的關係,因為這樣的家庭怎麼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愛呢??不要也罷!

後記:也許電視劇結尾可能房似錦母親幡然醒悟,抑或她突然人心向善也好,其實都不影響本文的對家庭的分析,畢竟電視劇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所期望的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平等地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你對孩子的付出僅僅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索取,愛是平等,自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