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疫情发生在宋朝,会怎样?

如果疫情发生在宋朝,会怎样?

疫情,对一个国家的制度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那如果疫情发生在宋朝,会怎样呢?

两宋时期,是中国城市文明的开端。国内外的学者都认为,两宋时期的中国城市,在各方面的建设上已经相当完备,可以说领先了当时的世界。同时对于如何防控疫情,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果疫情发生在宋朝,会怎样?


《清明上河图》局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风貌。

小到个人家庭卫生,就有“下必浣水”的卫生措施;大到城市卫生,还有专门的收集粪便的人员,进行统一处理。同时国家还培养了大批医疗、灾备等人才和机构。宋朝的翰林医官院和惠民和剂局,可以应对日常百姓对医药的需要。在疫情来临的时候,还有安济坊、居养院和漏泽园作为补充。

翰林医官院:隶属翰林院,负责朝中的医药事务,在民间有疫情的时候也会奉诏进行医疗活动。

惠民和剂局:类似官办的药房,遍布各个州县府道,提供平价药品。

如果疫情发生在宋朝,会怎样?


《清明上河图》中的药铺

安济坊:国家资助建立的官办公益医疗机构,类似病房,负责疫情中无家可归的人。这里具备相对完善的居住条件,全部由国家资助。

居养院:用于灾难和疫情之后,鳏寡孤独等人的住所,并提供饮食、疗养等服务,类似收容所和养老院。

漏泽园:就是官办公墓,作用在于收集灾难和疫情之后病死之人的遗骨,并进行埋葬。从宋朝起,形成了制度,并一直延续到明朝。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的医疗体系和对疫情的防控,是很全面并且具有很深的人文精神的。

如果疫情发生在宋朝,会怎样?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个具体的疫情防控管理案例,从中可以看到,宋朝时期,古代中国医疗体系的细致和完善程度。

我们先看:一段记录。直接上译文,原文在文章末尾: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译文出自百度百科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以上的文章选自曾巩的《越州赵公救灾记》,作者记录了一个名叫赵抃的官员,在越州应对疫情的事情。作者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将总结下来的救灾防疫等经验流传天下,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法。

如果疫情发生在宋朝,会怎样?


在这里,我们对文章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l 拓展粮食征集渠道。从大户富户手中征集粮食进行配发。

l 统计受灾人数,并对“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人群,进行分类统计。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一刀切。“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

l 对于负责救灾的人力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l 洞悉人性,鼓励自救,有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救灾和对受灾人群的心里进行疏导。

l 买不起粮食的人,通过上面的方法就可以拿到粮食。而“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

l 收养孤儿,并对救灾的持久性做了相关安排。“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小编作此篇文章是想要告诉大家,面对疫情,古代中国人依靠智慧和勤劳都可以应对,那么我们拥有现代医疗体系和强大国家力量,这就更加有信心却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如果疫情发生在宋朝,会怎样?


最后要简略的说一下这个古文的作者。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江右人, [1] 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澈并称“唐宋八大家”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冠状病毒来了,总有一天这些日子会成为一段温暖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