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新冠與防通脹

戰新冠與防通脹

近期看了很多分析新冠疫情經濟影響的分析報告,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對經濟增長、企業困難的分析,談新冠疫情對物價通脹影響的似乎不多。看了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2020年1月份CPI和PPi數據,我覺得:近期疫情對通脹影響基本中性,甚至會壓制通脹,但疫情結束後,通脹可能存在較大的反彈壓力!

先看1月份的CPI和PPI數據。

2020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其中,城市上漲5.1%,農村上漲6.3%;食品價格上漲20.6%,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7.7%,服務價格上漲1.5%。從環比看,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1.4%。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漲1.4%;食品價格上漲4.4%,非食品價格上漲0.6%;消費品價格上漲1.6%;服務價格上漲1.0%。

战新冠与防通胀
战新冠与防通胀

從數據上看,基本上都很正常。統計局解釋:CPI同比漲幅擴大既有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也有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因素。牛肉、羊肉、雞肉和鴨肉價格漲幅在10.4%—20.2%之間,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據測算,在1月份5.4%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4.0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4個百分點。1月份4個百分點的翹尾因素,與我自己測算的基本一致,我測算的為3.96個百分點。

去年12月份CPI數據發佈之後,我曾經在1月日寫過一篇小點評“今年9 CPI破破6概率大大下降”,當時這麼說的:“2019年最後一個月CPI數據的一個最大影響在於,之前自己估計當月環比可能會達到0.5%,以此推算2020年1月份的CPI可能會衝高到5.4%,如果再出現偏冷天氣或者較多的降雪降雨,那麼1月份CPI破6的概率非常高。但2019年最後一月CPI環比零增長,那麼今年1月份CPI破6的概率將大大降低,預計在5.5%左右的概率最大。”

當時還不知道新冠疫情,預測今年1月份的CPI為5.5%左右,與實際的5.4%非常接近,但只能算是巧合。新冠疫情還在持續之中,對物價的影響存在供給推升與需求下壓兩種力量。供給方面,零售端的生活必須消費品如鮮菜、日用品等適當漲價,老百姓也能理解,但也不會大幅漲價,因為有司會管控,也容易引起公憤。另外,工業生產的供應鏈日趨緊張,一些工業品存在較大的成本上升壓力,1月份全國PPi已經連續兩個月環比持平,但是同比由上個月的下降0.5%轉為上漲0.1%,不過近期成品油價格下調、發改委要求對受疫情影響企業降低用電價格等,估計疫情期間PPI也不會大幅上漲。

總的判斷,疫情期間,需求收縮的力量要大於供給收縮的力量,加之外部管控等因素(比如統計局說,1月份湖北CPI環比上漲1.5%,同比上漲5.5%,漲幅與全國大體相當,反映了當地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在有關方面支持下取得積極成效),全國物價不會有明顯上漲,體現在CPI同比漲幅上,2月份由於翹尾因素較低(1月份為3.96個百分點、2月份為2.93個百分點),CPI月同比漲幅很可能低於1月份。

但是在疫情結束(個人預計持續時間不會超過3月底)、全面開工、需求報復性反彈以及管控放鬆的情況下,4、5、6月份的CPI月同比有可能再次反彈,甚至不排除破5上6的可能,因為這幾個月的翹尾因素都高達3.23個百分點。一個簡單的參照是,1月份受春節前城市務工人員返鄉影響,部分服務價格上漲明顯,其中美髮、家政服務、車輛修理與保養價格分別上漲5.2%、4.7%和4.6%。這種情況在新冠疫情結束後還會上演,因為很多被壓的剛性服務需求會爆發性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