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地產中介的獨白,從地產人的角度談房價

2003年4月,我大學畢業第二年,在上海開始做地產,簡單說就是售樓先生,就是所謂的置業顧問,後來慢慢從基層一點點升從置業顧問到組長,到專案經理,再到銷售總監,營銷總監,然後就想自己創業,到現在自己開公司代理樓盤營銷。  

在我開始做地產的那幾年,我發現身邊很多人陸陸續續開始做地產或者相關的行業,很有意思,確實這個行業帶來的太多的商機,進入的人也就是越來越多。  

我也是這樣進入的,當時我認識一個同小區的哥們,他當時在做中介,我們是在網吧玩CS認識的,其實我們住一個小區,互相不認識,只是他見過我,我卻沒在意。我當時第一份工作是2002年大學畢業做銷售,晶體振盪器,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我們當時是一家代理公司,總部在北京,上海的分公司當時剛成立。我之所以進這樣一家小公司而沒選一個大公司去工作,是因為我覺得小公司更容易成長成為公司的棟樑,能夠很快的獲得公司的高層職位。  

來自地產中介的獨白,從地產人的角度談房價

在這個小公司,我乾的很辛苦,我當時是負責江蘇省的客戶開拓,後來浙江省的那個銷售走了,我還要負責浙江省的客戶開拓與維護。其實公司的銷售一共也就是三四個人,幹了八九個月,實際上一分錢沒有存下來,倒是積累了很多銷售經驗,結果認識了同小區的哥們之後,我們就聊得非常多。原來,他是做中介的,但是2002年那年,我是一分錢沒能存下來,他倒是還有七八千的存款,他就說,要不你去做地產吧,現在中原地產就在招人,他們在上海要開很多新店。  

說實話,聽他的話,我去了中原,不過壓根沒被錄取。因為沒有任何經驗,即使,我做過銷售,去過很多地方,跑過很多單位。但是這個和房地產,是兩碼事,中原不要我。

那麼我覺得中原不要我,還有很多房產公司是要人的,所以當時,我就買了很多招聘的報紙,比如那時候的1010精英,還有,我當時就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上面不斷投遞簡歷,效果還不錯。很快我就進了一家地產代理公司。

來自地產中介的獨白,從地產人的角度談房價

今天看看,實際上當時決定做地產,是有一定的收穫的。當然,我不是房多,也不是房空,我只是因為做了地產,懂了一些東西,自己也買了一些房子,所以還算上車比較早的,沒吃太多的虧。

我也算是做過五六十個樓盤了,去過十幾個城市做項目,項目類型涵蓋各種住宅(別墅,普通住宅等),各種商業,各種辦公等。地產不敢說精通吧,也算是內行,所以關於地產,關於相關的產業,我還是不陌生的。

我也不是什麼專家或者行家,也說不出什麼高級的言論,我有自己獨立判斷的思維能力。這十幾年做地產,經歷了很多城市的起起伏伏,現在對於房價的預判,還是挺準的,而且也越來越明白地產對於整個經濟的作用,這個顯然是巨大的推動。

可是副作用也是很大的,房價高漲,實際上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直在漲,調控來調控去還是在漲,這就比較可怕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買房,只要有點錢,就買房,這意味著,貨幣都在房子裡。而且房子不斷地在升值,這種升值,漲價,是最可怕的,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慣性。

來自地產中介的獨白,從地產人的角度談房價

其實,說宏觀,沒什麼意義,洞悉一切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就不班門弄斧了。說點微觀的,因為我是靠做一個個樓盤的營銷策劃賺錢的,我現在發現這種錢,越來越不好賺。畢竟我們是小公司,我們一般也就做一些小項目,或者大項目的零碎邊角的事情。很多時候,我自己也很迷茫,要不要繼續迴歸到大公司做高管,日子也是挺好過的,但是我越來越發現,這樣的日子,也未必好過。倒不如,好好想想怎麼轉型。

地產,和很多產品一樣,我覺得就是一種遊戲,我只是一個這個遊戲的老玩家,我操作過很多樓盤,也幫助過很多炒客進貨出貨。所以,只能算稍微有點經驗而已,僅此而已。要讓我判斷這個遊戲的未來走勢,我最多判斷半年到一年,而且我要根據政策來做一些分析,才能知道個大概。有很多大咖,他們知道很多東西,信息量超級大,那麼預判別說三年了,十年三十年都是誤差不大的,這種人你可想而知,段位有多麼高,背後有多麼強大。

大城市房價始終是漲,小城市的房價還會繼續跌,大城市人口還是流入大於流出的狀態,因為大城市有更好的公司,更好的就業,更好的淘金機會,所以帶來的房產的供不應求,小城市恰恰相反。你說的沒錯,而且普遍的,一手房漲,二手房跌,因為一手房更多地承載了地方zf的希望,所以開發商,媒體,zf合力在推,而二手房真實的反映了很多東西。

來自地產中介的獨白,從地產人的角度談房價

對於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房價肯定會受到影響,但還是有很多人聊房價,房價短期一定是有價無市,要麼超低價成交。尤其是二手房。一手房更不用說了,售樓部全線關門。

相對於一線,今年的現金更是重要。短期內房價有價無市,也就是肯定是下滑的,但是這個時期不會很長,最多半年,後面一定會恢復,至於漲不漲,概率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