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始作俑者到底是誰?中介:這口黑鍋我背不了

高房價始作俑者到底是誰?中介:這口黑鍋我背不了

在房產這個絕對的賣方市場,如果沒有經紀人的說服和撮合,很多房源根本不會主動進入市場。中介的存在,變相促進了供給的擴大,從而平穩房價,並讓交易順暢,何來「原罪」?

文 | 周天

近來諸多二三線城市房價上漲,搖號買限價房,數萬人排隊搶購一兩百套房的壯觀場景在很多城市上演,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買到就是賺到的場面比比皆是。很快,在這種背景下,就出現一種論調,把一房難求、房價上漲的矛頭指向了中介:中介收取高額中介費,不僅沒有創造真價值,反而是抬高房價的真幫兇。

所以,有人認為,中介是有原罪的,因此,「調控房價,就是調控鏈家這類企業」。

果真如此嗎?

我們來思考一下,房價高的根本原因在哪裡。看看這幾年一線城市逐年萎縮的土地供應面積走勢,再對應節節升高的房價走勢,你會發現很強的反向關係。歸根結底是在土地批租制度下,土地供給被有意抑制,讓供給小於需求,一旦市場情緒被點燃,必然會發生價格飛漲的情況。

高房價始作俑者到底是誰?中介:這口黑鍋我背不了

供需決定價格

是中介推高了房價嗎?我們先看看中介到底有多大能耐。

假設一種極端情況,現在有一萬名鏈家經紀人,輪流去你家上門說服你去買孟加拉國首都的房子,條件好到上天—— 不限量供應、江景房、孟加拉第一學府學區房、買就送孟加拉戶口,價格卻只有廣州的六百分之一,你會心動嗎?

你不會,因為你對孟加拉的房子沒有任何需求,孟加拉的領土靠近入海口,地勢低窪,年年洪水氾濫,買到「海底世界」的概率可能比買到海景房的概率還大。

這種情況下,就算一萬個中介輪流使勁,天天給你端茶倒水,幫你接送小孩照顧老人,我相信你也不會買賬,就更別提把孟加拉的房子賣出北京東四環的價格。因為市場供需的地心引力在發揮根本性的作用,哪裡是中介所能左右半釐的呢?

反過來說,就算滅霸打個響指,讓中國所有的房產中介都從地球上消失,北上廣房價是否會因此有一絲下跌呢?聰明的讀者不需要我提醒,應該也知道答案。

高房價始作俑者到底是誰?中介:這口黑鍋我背不了

歸根結底,萬事萬物,沒有選擇自由的東西才會貴,如果有得選你還偏去選,說明在你心目中這不算貴。

選不選中介,選哪個中介,都是你的自由,但是你沒有辦法去村民家裡直接買地,村民再喜歡你,也沒法賣給你,很簡單,因為法律不讓,你只能等眾所周知的土地唯一合法經銷商把這塊地徵收了,然後拍賣給出價最高的地產商,你才能去這個地產商手裡搖號,你清楚地知道誰是中間商,誰在賺差價,但是你能繞得開嗎?

不需要高深的知識,你也會知道,競爭不會帶來昂貴,但是排他和壟斷會,數量多如牛毛的房產中介和地產商,哪裡會有半點話語權,說他們操縱房價,恐怕是抬舉了。

那麼,如果中介無罪,那中介是否有功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經濟學層面來探究,信息中介究竟是否創造了價值。

中國消費者一直以來對於信息和服務的價值缺乏認識,主觀上青睞實物消費,這也導致消費者不能很好地認識到中介公司在交易過程中的價值,形成了「貴」的印象。

既然上面論證了人心裡的供需左右價值,那麼,哪怕是信息,只要滿足了人們的「需」,本身就應該具有價值。

何況,經濟學理論早已論證,消除信息不對稱,就是在創造價值。

由於在 30 多年前提出了「信息不對稱」理論,2001 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三位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和邁克爾·斯彭斯。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對中介價值最好的認可。

中介下的功夫,通常是買賣雙方看不到的

房產領域的信息不對稱尤其嚴重,只有收集和篩選信息,才能把合適的房子配置到合適的需求者手裡,讓彼此都節約搜尋時間,加速交易達成,提升資產的流動性。

買方賣方不知道的是,是他們看不見的「樓盤字典」為交易奠定了第一步的基礎,字段的數量代表有多少個維度來描述一套房,在鏈家,一套房最多包含 433 個字段,平均值是 311 個字段,如此多字段來描述一套房,匹配起來的精準度可想而知。而這是鏈家花數年之功,傾萬人之力,耗資數億才完成的底層基礎設施。

高密度的門店同樣也是成本,由於房產交易是絕對的賣方市場,對房價樂觀的業主往往並不主動,為了方便業主報盤,甚至在較大的小區每個大門外都能找到一家店,才有了消費者在網站、App 動動手指就能找到足夠多的房子供挑選。

但這還只是靜態信息,還有很多信息是被隱藏的,且實時動態變化的,比如買賣雙方心理需求的變化。一位業內人士跟周天財經估算,北京大概六七成業主的出售需求是經紀人激發出來的。

高房價始作俑者到底是誰?中介:這口黑鍋我背不了

資深經紀人都是社區專家,他們對個人品牌很在意,紮根於小區裡,此之謂「守盤」,平均一個人維護 200 戶,對房子和業主的情況門兒清。

中介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除了挖掘、甄別彼此訴求,還需要用強大的撮合能力,不斷把雙方的條件捏到一塊。但是中介行業流通性高,大多數新人無法做到這一點,他們只會告訴你,「哥,不行咱再看另一套房。」撮合和談判本身,是專業度很高的一件事。

鏈家的經紀人,平均從業時間是 4 年,基本做到有問必答,這並非得來全不費功夫。一位鏈家內部人士告訴周天財經,「鏈家建構起完備的經紀人培訓體系,從入門、初級到高級都有相匹配的專業培訓內容,課時量是其他大型中介公司數倍,這就決定了實際成本一定比別人高。恰恰也是買賣雙方都看不見的,大家只會覺得都是理所當然的。」

北京同一時間掛出來的房源有 5–6 萬套,但短時間內可供交易的只有一兩萬套。因為很多房源不著急賣,僅僅掛出來觀望,一觀望就是幾年。這種時候,「以客找房」,匹配和說服工作,就變得尤其重要。

可以說,由於有說服和撮合工作,市場上流通的房子會變得比沒有撮合工作時多,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如果不是依賴中介群體,很多人其實無房可買。同時,我們也都知道,物以稀為貴,只有刺激豐富的房子進入市場,價格才能真正下來。所以,從這層意義上來看,認為中介的存在抬高了房價,本身並不成立。

除了激發業主賣房和撮合兩方的分歧,中介的第三層意義是確保交易環節的通暢,房源本身和服務流程都是極度非標,互聯網吃掉了幾乎所有低價高頻標準化的市場,唯獨拿不下房產中介市場,就是因為這市場太複雜,舉例來說,每家銀行和評估公司的流程手續不一樣,北京有 27 種產權類型,能交易的只有十幾種,每套房子的稅費基數也不一樣。

從購房建議、精算稅費、再到簽單之後的核房、過戶等等都需要跟進服務,中介公司起到了置業顧問的作用。因此,越是對交易安全有擔憂的複雜交易,尤其是那種複雜的連環單,越依賴專業性,而這恰恰依賴培訓和資深經紀人的沉澱。這也是為何,鏈家這樣的中介,老客戶轉介紹比超過 20%。

價格過高,一定會喪失民心,但如果價格相對較高還有人願意為此買單,本身只會說明消費者認可高價格帶來的高品質服務。更何況,流通性這麼差的資產,要想流通起來,就是會有成本的。和美國需要付給買賣雙方經紀人各 3%的中介費相比,實話來說,中國的中介費用也真的沒有那麼高。

如果有購房者不希望中間商賺差價,不妨自己去挨家挨戶敲門問有沒有人賣房,或者搬小馬紮坐在小區門口,逢人就問「賣嗎」,豈不快哉?畢竟一單能省不少中介費,或許不少於一個自然人的年收入。但事實上,幾乎沒有人會這麼做。

這個世界,最為有意思的一點就是,你越討厭某種服務的提供方,那你最好期待多幾個這樣的提供方,越多越好,讓他們彼此競爭,才越能給市場帶來更高品質的服務,和更低的價格。

以貝殼找房為例,這樣一個平臺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市場上出現更多高水平的中介,貝殼用自身的技術、數據和標準,為 B 端的中介賦能,讓原本缺乏標準,魚龍混雜的行業具備更多的技能、更高的服務質量,其實也是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權。

197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長期以來一直強調,競爭是一種「發現過程」,個人可以通過這種「發現過程」,發現前所未知甚至從未想象過的東西。市場的和平競爭營造激勵,讓企業家對利潤機會保持警覺,發現前人錯失的或未曾想過的可能性。未知的、幾乎未被察覺的事物,變成可見的、可被理解的和可以被利用的(以向消費者提供更新、更好和更便宜產品的形式)。

作為一種商品的房子,也不例外。

- END -

關注大公司的微小變化,以及其關乎全局的意義

作者周天,原36氪深度部主創,四期TMT特稿「金字節」獎得主,長期研究互聯網與FinTech,還當過一家國資PE的投資人,目前專注經營這個小專欄,分享自己的一些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