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電商經濟的700多家小紙箱廠為何難成規模?

亮灬點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為了得到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反過來想:為什麼要形成規模?


一、規模經濟的本質是低成本


一個企業之所以會變大,甚至兼併同行,其本質是具有比較優勢,我們通常把這種比較優勢叫做結構性優勢,結構性優勢的公司一般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之一或者更多:①較高的定價能力,這反應在經濟商譽部分,一般體現為無形資產,包括專利、商標或者特許經營權②較強的轉換成本,企業的客戶粘性足夠強大③網絡效應,用戶人數和產品(服務)的價值正反饋④獨特的成本結構,包括規模,地理位置,資源結構,業務流程等方面。


當一家企業具有結構性優勢的時候,其對同樣資源的利用能力更強,從而逐步佔據更大的市場,直到自己和其他生產同樣產品和服務的公司相比經濟效率一樣。


我們說規模經濟,一般指的是通過自己規模的變大,生產產品和服務的邊際成本變小。其反映的是生產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規模經濟的優越性在於:隨著產量的增加,長期平均總成本下降的特性。但這並不僅僅意味著生產規模越大越好,因為規模經濟追求的是能獲取最佳經濟效益的生產規模。一旦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到超過一定的規模,邊際效益卻會逐漸下降,甚至跌破趨向零,乃至變成負值,引發規模不經濟現象。


那麼什麼樣的商業模式適合形成規模經濟呢?對於同質化的產品,比如水果、糧油等等,怎麼降低成本是核心考慮的,成本分為可變成本不固定成本,只有在單位產品的成本結構中固定成本的佔比較高的時候,通過規模經濟才能取得成本優勢,比如增加生產效率、擴大產能等等。


我這裡建立一個小小的模型幫助理解。一個公司十個一線員工,一個老闆,老闆每年賺100萬,這樣的公司有三家,現在合併後,三十個員工,一個老闆,公司每年賺360萬,因為節省了兩個老闆的日常開支,最後三個老闆分紅,每個人的股權是一樣的,每個人分120萬。這就是規模經濟。


我們再想一下,如果是十個這樣的公司合併呢?100個員工,一個老闆肯定是不行的,恐怕得設立好幾個部門,還有各種負責人,一線幹活的可能也就六七十個,管理層三四十,加起來的工資支出可能比10個老闆加起來還多,這個時候就沒有經濟性了。


這裡的舉例指的是人工薪酬這個生產要素,在實際的經濟中還有很多的其他生產要素,規模經濟指的是總的生產要素效果。


規模經濟的核心是邊界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形成規模經濟的企業來,是有邊界的。為了說明這個重要的屬性,我還是以上面的案例做分析。


如果一個行業市場的規模按照勞動力的生產要素大概是100人,企業的規模經濟為60人,那麼我們可以猜測必然出現一個60人的企業,以及幾個規模比較小,盈利比較差的企業。


現在如果市場需求擴大一倍,那麼就是一個200人的市場,你看原先具有規模優勢的60人企業,是不是很尷尬呢?在行業高速發展的時候,它的規模優勢必然不再了!


一定會出現三個60人規模的企業,和幾個規模很小,盈利很差的企業。


是不是很搞笑?我們做企業,做投資一定要注意這點。


現實還要更慘烈一點,原來的市場結構是一超多強,龍頭多賺點,散戶喝一口湯,零售價以比散戶生產成本高一點,人人滿意。


現在出現了三家生產成本一樣的企業,必然重新進入成本的競爭,但是在現有生產條件的約束下規模道不了60人,或者超過60人就失去了成本優勢,就是死。那麼三個60人的公司開始死磕,零售價開始下降,行業規模擴大一倍,但是每個企業的日子都更艱難了,要不死了,要不掙扎在生死線上面。


這就是規模經濟的全部,在具體的經營條件約束下,企業的規模就是那麼大。


聊聊紙箱廠

現在回到主題,說說紙箱廠,我想很多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紙箱作為一種同質化產品,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價格,考驗紙箱廠的成本控制能力。紙箱廠材料成本佔成本總額的絕大部分的比例,高的佔到70%——80%,低的也接近40%——50%,可以說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和源頭都是從採購成本開始的。


有研究表明,採購成本降低1%,利潤就會上升10%甚至更高。採購成本佔總成本的比率越大,降低採購成本對利潤的貢獻就越大。


可變成本佔比高,而且對企業利潤影響很大,這是一個可變成本為主的行業,本身規模經濟發展的空間就不大。


一般來說,紙箱廠比較適合採用集中採購的組織形式,各部門的物料需求集中到採購中心,各個採購員負責各自種類的原材料、設備的採購,相互之間不重疊。在有限的採購規模中,因為不同箱子的規格和質量要求不同,進一步降低了規模性。


如果只生產一種或者幾種箱子呢?也不行,第一,集中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很小,第二,市場環境多變,這樣會帶來巨大的市場波動風險。


綜上所述:紙箱廠作為一個大的行業,巨大的市場規模帶給企業很難形成比較的規模優勢,反而不利於企業的發展,作為一個規模經濟不明顯的行業,企業自身的規模邊界又很小,除非生產技術條件和經營環境有變化,否則註定是一個很分散的行業。


貧民窟的大富翁


支撐電商經濟的700多家小紙箱廠為何難以成規模?

這些企業難以成規模的原因應該是以下5點:一是無品牌;二是質量差;三是定位低;四是推廣運營一般;五是售後服務不到位等等。

一是無品牌問題。小紙箱廠,小本經營,沒有錢投入,也捨不得投入。賺點小利潤,掙點小錢,保持正常運轉就行。根本就沒有做大做強的規劃,小富即安;根本就沒有品牌意識,不知道註冊商標,不知道品牌經營,更不懂品牌建設;這樣就造成企業成長慢,擴張慢,發展慢,在全國類似的情況很普遍。

二是質量差問題。這些小紙箱廠,沒有專門的研發團隊,沒有專業的設計部門,整個開發的產品,就是粗製亂造,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沒有巨大的需求量,購買者廖廖,或者都是一些小買家,導致小紙箱廠也是要死不活的,度日如年,不說擴大規模了,生存就成問題。

三是定位低的問題。這些支撐電商經濟的小紙箱廠,從一開始,它們定位也應該是支撐小電商賣家,定位的終端客戶也是一些小企業,所以,這樣的兩個定位,一定是小打小鬧,不管做多長,終究還是一個小,做不大、也做不強。因為都是小對小,弱對弱,不可能做大。這樣的定位,企業越做越低端,路越走越窄,後來就是倒閉。

四是推廣運營一般問題。由於都是小電商、小紙箱廠,投入不足,經濟實力不強,在推廣運營方面,一定捨不得投入或投入很少,導致推廣不到位,效果不佳,業績不理想,並且形成惡性循環,走入怪圈,越做越小,越做越難,直至倒閉,這就不是做不大的問題了。

五是售後服務的問題。由於企業小,投入不足,相對的人員配備少,導致的是售後服務力量不足,有的可能就沒有這個售後服務部門或專業的售後服務人員,這樣的企業,在當前競爭十分激烈的現實面前,你想擴張,就像登天一樣難。

上述五點大家一看就明白,它們為何擴大不了規模。

歡迎各位網友提出批評意見。





特行者001


支撐百億電商經濟的700多家小紙箱廠為何難成規模?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在猜出題者應該也是從事電商的,所以在關注紙箱廠的發展。我談談我一個外行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其實包裝行業,做的比較大的企業也是有的,企業規模在千人以上的數不勝數,比如1.勝達2.界龍3.上峰SALFO 4.合興等等。並不是所有的紙箱廠都是小廠,只不過這些大型的包裝企業並不完全只做紙箱,還做一些例如生活用紙、化工原料、彩盒、緩衝包裝材料(EPE、蜂窩產品、紙漿模塑) 、書刊等等。

因此題目問的支撐百億電商經濟的700家小紙箱廠,我覺得實際的數量應該不止700家,國內小紙箱廠很多,小紙箱廠難以發展,主要還是受限於利潤,電商企業要求無論是產品還是紙箱都是要價格最低的,才能讓自己的網店更有競爭力,因此作為紙箱供貨商而言,利潤自然也不高。加上產品單一,生產設備落後,實力不強,大品牌的手提袋等等訂單又接不到,在沒有大資金投入,升級設備,擴大生產線,那也只能維持在這樣餓不死的狀態,發展的非常緩慢。


流浪的好奇


電商靠什麼活?

超低價格。只有降成本才能降低零售價格!

怎樣才能降低成本?

1、產品本身的原物料成本

為什麼網店商品的質量和實體店不一樣,那就是使用了低廉的原物料。老人常說一分錢一分貨。

2、運營管理成本

網店基本上都是黑工廠、黑作坊、家庭式經營 ,即使辦理了營業執照和相關生產許可資質,因為沒人查,所以很難像實體企業那樣去管理。

3、人員工資成本

一般網店都是家族成員組成,也不用給員工繳納社保。

5、租金成本

網店要求不嚴格,沒有生產面積和格局的制約,在家裡就可以辦公、生產製造。

6、稅務成本。

不會像實體店那樣有稅務人員查賬!

所以包括這些紙箱廠在內,都是家族式生產方式,估計也不會像實體正規企業那樣,定期有公安消防定期去建廠,也不會有環保上班檢查吧。


愛黨愛國1234


做大規模,卻做不低成本


李闖的交易之路


llz


赤腳藥農


站著說話不腰疼,誰不知道搞好品牌 誰不知道做好質量 !現在競爭多激烈?開工廠有20%利潤已經暴利了!一會環保來 一會工商來 一會消防也來!你以為容易做大?


愛豬人士


我覺得不成規模也挺好,最起碼養活了100萬家人,他們的收入基本差不多,不低也不高,總比一個大企業,幾個老闆掙大錢,剩下的掙點工資好


大舟


電商發展越來越飽和 小紙箱就是本來就利薄多銷的產品競爭也大 適合小廠小作坊 運營成本就不會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