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一心一意輔佐順治,為什麼在康熙登基後,就變成了大奸臣呢?

鰲拜一心一意輔佐順治,為什麼在康熙登基後,就變成了大奸臣呢?

鰲拜 劇照

說到鰲拜,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朝三代權臣,歷經了皇太極,順治和康熙三個朝代。鰲拜出生將門,是滿族的巴圖魯(勇士),在年輕的時候,就追隨著愛新覺羅家族南征北戰,為大清朝的建立及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鰲拜和皇太極在共同對抗明軍及李自成軍隊的作戰中,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情誼。皇太極去世後,鰲拜一心輔佐順治,甚至在多爾袞攝政期間,面對多爾袞的威逼利誘,依然初心不改。順治對於鰲拜,也非常器重,不僅讓他管理國家的大小政務,還在自己臨終時,封他為輔政大臣,輔佐康熙,可見他對於鰲拜是非常看重的。可惜,到了康熙時期,鰲拜卻一改往日的忠臣形象,飛揚跋扈,獨攬朝政,最後死於少年康熙之手。鰲拜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那麼他是怎麼從一代忠臣,變為大奸臣的呢?

鰲拜一心一意輔佐順治,為什麼在康熙登基後,就變成了大奸臣呢?

鰲拜 劇照

從忠臣到逆臣

順治去世後,康熙繼位。當時的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其中索尼的資歷是最高的,他是四朝元老,文武兼備,但是當時索尼年紀已高,很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對朝政中很多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蘇克薩哈,由於他早年本來是多爾袞的手下,後來投靠到順治這邊的。這段經歷讓其他三個人對他多有反感,再加上他自己多少也有一些自卑心理,所以在四位輔政大臣中,他實際上是最沒有地位的一個。當他和鰲拜產生激烈衝突的時候,索尼總是會傾向鰲拜多一些。至於遏必隆,本身就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很多事情都是隨波逐流,能力有限,經常追隨在鰲拜身後。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輔政期間很多政策基本上都是鰲拜一個人主張的,他的勢力越來越大,野心也越發的膨脹。從1661年到1669年,鰲拜逐漸獨攬專權,從四大輔臣之末,逐步居於首位,甚至到後來,連孝莊和康熙,他都不放在眼裡了。在朝堂上,鰲拜經常當面頂撞小皇帝,呵斥大臣,一次次地挑戰著康熙的忍耐力。

鰲拜一心一意輔佐順治,為什麼在康熙登基後,就變成了大奸臣呢?

少年康熙 劇照

無法無天的後半生

康熙在孝莊太后的運作之下,終於在14歲的時候親政,本來可以收回鰲拜的一些權力,可是鰲拜卻不願意就這樣退出政治舞臺,反而更加急切地迫害其他輔政大臣。首當其衝的就是蘇克薩哈,鰲拜給蘇克薩哈捏造了24項罪名,提出要將蘇克薩哈處以凌遲這樣的極刑。康熙雖然極力保全,可還是沒能將蘇克薩哈救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就連孝莊太后都感覺到,鰲拜到了不除不行的地步了。

最終,康熙通過周密籌劃,利用“布庫遊戲”,終於在康熙八年五月,活捉鰲拜,結束了“鰲拜輔政時期”。

鰲拜一心一意輔佐順治,為什麼在康熙登基後,就變成了大奸臣呢?

鰲拜被捕 劇照

回顧

鰲拜這一生,從忠臣到奸臣,說到底,就是沒有逃脫慾望這個大坑。人的慾望如果不加限制,就會成為脫韁的野馬

,在這個過程中,再加上本身具有的權力,只能更快速地走向毀滅。我們想,一個人的慾望如果不加控制,可能會導致一個人的滅亡,那如果是一群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