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的衣服都拖到地上了,難道不怕弄髒嗎?是為了時尚嗎?

龍波基尼


大家所看到古代那種拖地的漢服其實並不是普通的百姓們可以穿的,即便是富貴人家,穿著拖地的漢服也是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下穿,並不能隨便穿的。



並且在大戶人家的話,人家的地板都是很乾淨的,並且身著漢服的女子走路都是十分的緩慢的,這樣的話不僅能突出美女的氣質,而且也不會損害衣服!這樣想的話,那麼在大戶人家當差的人,可就非常的辛苦了,光打掃衛生就要好多次,為了主子不受髒!
一天打掃那麼多次衛生,拖地漢服怎麼可能還會髒呢!古代對很多方面都有嚴格的講究,衣服只是其中一項,中國的傳統習俗文化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研讀,這樣才能更好了解祖宗的文化,併發揚光大。


志在旅行


在影視劇裡,很多江湖中的女豪傑或者皇宮中的后妃、公主,穿著的衣服都很長,長到有很大一部分拖到地上了。這時候,女子的走路姿態給人一種仙氣飄飄的感覺,但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古人穿這種衣服,難道不擔心會弄髒衣服嗎?

其實,這一切源自很多人對古代社會認知的不徹底。

衣服自由

提到“衣服自由”,很多人首先會想起清朝統治者禁止天下百姓穿明朝服裝。但實際上,自古以來,由於古代社會等級森嚴的緣故,歷朝歷代對於不同層次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有明確而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深受封建法權的保護,而違反者,是要受到打擊的。

換句話說,影視劇裡裙襬很長的那種仙氣十足的衣服,不是平民百姓有資格擁有的。

平民服裝

在我國古代,絕大多數人都是從事一線的體力勞動——在農村,以男耕女織為主要的生活模式;在城市,服務業和工匠佔主流。

對於這些勞動者來說,他們所能穿的服裝,都是粗布短衣——之所以古人用所謂的“布衣”來形容老百姓,就是因為這一點。古代勞動者為了勞動方便,不會穿太長的衣服——因為一來這種衣服不利於勞動,二來,對於古代勞動者來說,布料也是十分重要的生活資料,古代勞動者不會平白無故浪費布料。為此,這種長裙襬衣服,和古代勞動者是毫無交集的。

貴族服裝

對於貴族來說,他們並不面對長裙襬衣服是否會被弄髒的問題,歸納一下,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一來。過去貴族的服裝分為常服和禮服,根據不同場合穿著不同的服飾。比如《紅樓夢》中,賈娘娘回孃家探親,先後換了三套衣服就是例子。對於穿長衣服可能帶來不方便的情況,可以換其他規格的服裝來避免;

二來。貴族的府邸乃至皇帝的宮殿的保潔工作做的很好。每天都有專門的下人乃至宮女太監不停地打掃衛生,保證府邸乃至宮殿保持一塵不染的狀態。並且,古代貴族府邸的地板,也都十分考究。在這樣的環境下,長裙襬衣服雖然不斷和地面接觸,但是,所能接觸到的灰塵較為有限。

三來。貴族乃至皇族擁有帝國大部分資源,他們可以擁有無數套衣服,並且有專門負責浣洗的人每天清洗貴族們換下來的衣服,高頻率的換洗衣服,也讓貴族不用擔心衣服不乾淨的問題——只是,苦了勞動者了。


藤樹先生


很多人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那些古代的妃子和公主小姐們都穿著長長的的拖地裙,不管出門還是在家,都是一身長長的裙子,難道不怕弄髒了那麼漂亮的衣服嗎?還是為了時尚?

帶著這個疑問,我仔細查找了相關的歷史資料,瞭解到:在古代,衣服的穿著是有嚴格的身份區分的,也就是說什麼樣的身份地位穿什麼樣的衣服,就連服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定的。不同身份的人穿不同款式及材質的服裝。而且各個朝代還有些不同的。但是,我認為穿拖地裙,在彰顯地位的同時,還有表現美的一面,所以還是有表現時尚的可能性的。


據記載,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一號墓的發現,這是一位身高1.6米的女性,隨身穿的服飾是2米長的裙子。這完全違背了《禮記》中的明文規定,:“短毋見膚,長毋被土。”這也是楚國女子的隨性的表現吧!在當時,或許就是為了表現我們現在所說的時尚了呢?這個無從作答,連考古學家都給不出答案。



當然,從宮廷劇裡面可以瞭解到,只有有一定身份的貴族才能穿拖地長裙的,它能讓反襯出女子的嬌柔與秀麗,走路更加婀娜多姿,後宮佳麗更是把它穿到了極致,彼此間爭奇鬥豔,才能吸引皇帝的目光,這也是屬於宮廷裡的一種時尚吧!。其他底層的宮女都是穿剛剛好蓋住腳面的裙子,這樣可以避免豔壓主人也方便幹活。

當然,古時候到貴族,在家裡是有下人伺候的,屋子各個角落也是被打掃得一塵不染,所以在家裡她們是不怕弄髒的。出門的時候都是以馬車代步,就算是需要走路的人,身後也是跟著隨從,為她牽著裙襬,防止沾到灰塵。就算髒了,也有衣服及時更換和清洗。所以她們是不怕弄髒的。

穿拖地長裙還是為了彰顯地位及表現美麗,也和我們現在說的時尚有相似之處。只是現代的時尚沒有分等級,比較大眾罷了!


嫣然時尚穿搭


一、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穿拖到地上的衣服。

現在,漢服流行起來,大城市裡隨處可見穿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覺得漢服華麗精緻,風度翩翩很好看。事實上,在古代,服飾也是有階級之分的。現在大街上的漢服,在古代就是富貴人家穿的,富貴人家的小姐姐,都是不出門的,庭院有傭人打掃,可能連灰塵都沒有,就是弄髒了,洗了就是,反正也不是自己洗,而且衣服多啊,壞了都是不存在的。而普通百姓人家,穿的最多的是衣褲制的服飾,或者短打。一是要幹活,而是貧窮。




二,並不是所有朝代的服飾都是拖地的

比如秦漢的曲裾,齊腰等,還有唐代的男士圓領袍,明代的襖裙等,都是不容易拖地的。除了各個朝代的禮服容易拖地,就是唐代的齊胸襦裙了。著名的《簪花仕女圖》就可見一斑。


城南一隅


現在我們的衣服都講究簡潔時尚,怎麼舒服怎麼穿,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仍然還能見到拖地長裙,比如很多宴會中的晚禮服,比如明星走紅地毯,再比如結婚的時候,很多新娘會選擇那種拖地婚紗,看起來高貴又美麗。不過這種衣服也只能在特殊場合穿一會,穿時間長了只會折騰它的主人,讓人產生一種被綁架了的感覺,你只能抬頭挺胸、姿態優美的扮演某個角色,但它又非常的不方便,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醜,比如裙襬被什麼鉤住了,比如地上有積水或者髒東西等被裙襬掃了,還要當心自己把自己絆倒。可以說,穿這樣的衣服愉悅了別人卻讓自己很難受。

而在電視劇或者是古代的一些雕塑、畫作中,我們也能看到古代的裙子都是那種裙襬拖地的樣子,尤其是越遠的古代,似乎裙襬就越長,那麼問題就來了,在農耕時代,男耕女織,如何穿著拖地的長裙來操勞呢?這裡就要說到古代的服飾的一個重要特徵,即它也是有等級的,什麼等級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包括衣料、顏色都有規章制度。

通常皇宮中的女子和貴族女子才有資格穿上拖地的長裙,這既是權力的象徵也是財力的象徵,要知道古代的那種裙子做起來是很繁瑣的,普通的老百姓是買不起的,即便買得起也沒法穿,畢竟普通婦女是要幹活的,所以即便古代貴族女性的服飾多有變化,但是普通婦女的服裝其實是沒有什麼大的改變的,就是上衣下裳,上面穿短衣,下面穿長裙,這個長裙的長度最多到腳踝。這樣一來,不管是在家中操勞家務,還是到田裡去幹活,人都不會被衣服束縛住。

再說這個貴族婦女穿的拖地長裙,其實很現在的情況差不多,這個拖地的長裙並不是常服,它也是有場合要求的,比如出席一些重要的宴會、參加宮宴、參加祭祀活動、舉行婚禮等,這個時候人們都要按照標準選擇服飾,務求高貴大方,能配得上自己的身份。既然要穿這樣的衣服,那麼拖地後會不會弄髒呢?

首先一直保持絕對的乾淨是不可能,只能說保持基本的乾淨,因為本身這種衣服拖地的機會不多、時間也不會太長,就拿參加宴會來說,貴女們打扮好了,然後出門,上提前準備好的馬車或者轎子,到了目的地下車去參加宴會,裙子與地面接觸的時間大約只是在自己家中和別人家中,而不管是誰家,一般庭院都會收拾的很乾淨,畢竟奴僕都不是擺設,該乾的活一樣不落。

在貴女們行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髒的地方,也會有丫鬟幫忙提裙子等等,總之,不用擔心裙子會在和大地接觸的時間段內被弄得很髒。而那些祭祀穿的禮服能接觸到的地面就更少了、也更乾淨。通常這個衣服在身上呆的時間不會很長,等完成一項任務就回家脫下來。即便弄髒了還有奴婢去清洗。

而在平時,貴女們穿的衣服也是上衣下裳,裙子到腳踝,也就是說,在平常的日子裡,貴族女子們也不遠穿的太繁瑣,拘束著,連動一下都得思考會不會影響美觀。

而我們通常看到的那些大唐仕女穿著拖地長裙的畫,多是刻意為之,或者真的是參加宴會穿上了那樣的拖地長裙,或者就是專門穿上用來畫畫的,就像如今,人們到攝像館拍照,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會穿一些看起來好看但不實用的衣服。所以畫作能看出一個朝代的風貌,但僅憑畫作研究一個朝代的具體的事物,就跳過以偏概全了。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一個普通婦女是不可能穿著拖地長裙在家裡紡織餵豬、生火做飯的,更不可能拖著這麼個裙子到田裡去扛鋤頭。再比如民國時期的旗袍,它彷彿就是女性肚子裡的蛔蟲,能將一個女子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但普通老百姓會穿著旗袍在幹活嗎?很明顯能穿旗袍的都是有一定身份的人,至少自己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存在。


尚宮女史


說實話對於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有疑問,每當看到古裝劇裡少爺小姐的衣服拖到了地上,我都不禁會產生疑問,他們的衣服不會髒嗎?古時的地難道比現在的地乾淨嗎?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麼要把衣服做得那麼長?我曾經為了弄明白,還去研究了一下。

原來古時衣服的長短、材質各方面都不一樣,所代表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達官貴人和老百姓穿的衣服不同,尤其那種很長的拖在地上的衣服,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穿的。


這種長款的衣服從周朝時期就開始興起,封建社會的等級管理制度非常嚴格,不同階級的人,穿衣長度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穿了不符合自己階級的衣服,可能會有滅門之災。

首先拖地的衣服都是用很高檔的材質做成的,只有達官貴人們才穿得起。

正所謂綾羅綢緞和粗布衣服的區別,拖地的款式顯得更加雍容華貴、高檔大氣。這種只有達官貴人或者皇親貴族們才穿得起,他們所到之處都是騎馬坐轎,有時會鋪好了地毯迎接他們,有專人提前把衛生打掃好,所以就算穿著很長拖地的衣服,也不用擔心會髒。

相反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是穿短打的服裝,我們從清明上河圖裡就可以看到,那些老百姓穿的都是短打的衣服,包括女性也是一樣,而且褲子的腳腕那裡都要綁好。


拖地長袍大多是宮中的妃嬪才能穿,她們的服飾也不一樣,代表著位分的不同。

她們所到之處都有僕人提前清理好,地上已經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甚至有些地方都是紅毯鋪地,所以她們的衣服不會被弄髒,就算髒了的話也有人及時清洗,在一些重要場合和盛大的宴會上,皇上和妃子們都是要穿很華麗的長袍,那樣華麗的衣服有時也只穿一次而已。

古代衣服的紋飾代表的意義也不相同。

皇上是最高統治者,他的服飾上縫製的是龍紋,再往下的皇親國戚和諸侯,只能用龍以下的8種圖案,越往下的官員所用的圖案的種類就越少。但是他們都要以長袍為主,不能穿普通老百姓那種短打的衣服。

他們所穿的長袍完全不用擔心會弄髒,因為所到之處都會有人打掃的乾乾淨淨。比如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祭祀或者有重大儀式,皇上和所有妃嬪以及官員穿得都非常隆重。這個時候下人們早已把各處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完全不用擔心會把衣服弄髒。

所以穿衣的長短既代表了階級的不同,也標誌著他們身份的差異,衣服是否會弄髒這種問題,是不需要我們來擔心的。當時的統治者要的就是這種華麗隆重的感覺,自然會有人把善後的工作做好。(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千水千山


古代能夠穿拖地衣服長裙的人,都不是普通平民百姓。

都是貴族。真正要做活的勞動人民,當然是不穿、也穿不起這些衣服。能穿得起的人,才不在乎弄不弄髒的事呢。

凡是看過《簪花仕女圖》的朋友,應該都對古代仕女的拖地長裙有很深刻的印象吧。

確實,這種裙子是存在的:

畫中的貴族少婦,身著輕紗寬袍,長裙拖地,顯示出一片風流嫋娜的氣象。

這張畫像的作者是唐代周昉,畫中的主人公是六位衣著豔麗的貴族婦女,攜帶侍女賞花遊園的場景。

除此以外,古代還有一些畫像,畫中的女子並不穿這種拖地的衣服:

這張畫叫做《搗練圖》,繪畫者為唐代宮廷畫家張萱。

畫中的女子們在搗練縫衣,都在做活。你看看她們的穿著,三位成年女性連帶著兩位小娘子,都沒有穿太長的衣服。

身著有兩個人,還露出了鞋子。這就說明並不是所有人都穿拖地長裙的。

畫中女子的身份,應該都是宮廷作坊內的奴婢。如果階層再低一些,譬如是民間婦女,恐怕就更不可能穿長衣服了。

最後,是否拖地也要看時代。

唐朝時期,流行這種拖地長裙,等到後面的朝代,也許就沒有這種時尚了。


HuiNanHistory


趣談答案:只有極少數的古代人才會穿衣服能夠拖到地上的那種,很多人穿的就是一個長衫短袖。

古代的貴婦人

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樣一個鏡頭,楚漢之爭裡面的呂雉最後一集,她穿的那個衣服就長袍的。

當時那個衣服我還仔細觀察了一下,摁了一下暫停鍵,那樣的衣服非常奢侈,應該也符合當時的衣著服裝,那樣的一件衣服不亞於龍袍的製作工藝。

但是如果大家回想一下,在呂雉出現在鏡頭的那前兩集或者中間那一段吃苦受罪的日子裡面,她穿的那個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好像穿的也就是那個年代窮苦老百姓穿的衣服並沒有長袍,只是越簡單越好,越樸素越好,因為她們還需要幹活,她們需要吃完飯之後自己洗碗,需要去掃地、需要去耕種。

所以我們不能得出一個結論,古代只有貴婦人才會穿長袍,而且她們穿長袍的工作地點以及休閒場所和普通人是截然不同的。

穿長袍之後的待遇

古代女子穿長袍之後,很少有獨立行走的,她們每一個人走路的時候,後面都會跟著4個丫環或者8個丫鬟。


這些丫鬟的作用是什麼呢?當這些貴婦人走到平地上或者地面比較髒的時候,丫鬟們就得趕緊把這個長袍貴婦的袍子給掀起來。

當然如果是在宮殿裡面或者比較奢侈的地方,地面一天拖24次的那種環境,她還得扶著自己的長袍。

此外中國的長袍有別於西方的婚紗,簡單講中國的長袍看起來更加性感,更加嫵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一個女子穿著華麗的長袍,更能夠吸引異性的注意。

而且長袍似乎是根據中國女子的體質特性量身製作的一樣,甭管是誰穿上長袍總會亮麗幾分。

而古代的那些貴婦人,為了吸引身邊男子的注意,都會花費大的代價用在長袍上以及精美的鞋子上。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首先,古代的衣服不一定都很長,長袍要是一定身份的人才能穿。 其次,長袍也不一定會拖地。


《禮記 深衣》有云:短毋見膚,長毋被土。就是說深衣的長度必須滿足的要求。短不能露出肌膚,一般不能短過踝骨;長則不能拖到地上蹭到土。

至於那些真正長到能拖地的,往往是禮服。比如祭天時皇帝的朝袍,或者昏禮時的男女的禮服。只是在特定的場合,比如室內或鋪好了地毯的室外使用,所以很少會面臨髒衣服的煩惱,只有那麼幾次,清潔不是問題。

穿那種長衣服的都是讀書人或是做官的,他們不到田裡面勞動或者出行都是騎馬坐轎子,接觸髒東西的機會少。而且古時候灰塵少,環境好,不容易髒的。古時候農民窮人都是穿短衣服的,叫做”短褐“。

老百姓的服裝是比較短的,所謂“短打”就是這個意思。

眾所周知,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在中國境內也有許多文化古城,非常有歷史韻味。

大家平常去一些地方旅遊的時候,也會發現,像這些古城,都會有一些專門的工作人員打扮成古時候女子的樣子,穿著長長的裙子從這些古城中穿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這些人穿的裙子大多裙襬非常的長,都是拖地的。其實我們中國的傳統服裝漢服就是這個樣式的,大多都是比較繁瑣,衣服的袖子都是寬寬大大的,下面的裙襬也都是長長的。

現代社會如果穿上這樣肥肥大大的服裝,不管是做什麼都不太方便,所以服裝也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不斷變化的。像古代的一些服裝,大部分都是寬寬大大的。


在古時候,人們穿著這樣寬寬大大的衣服,裙裾都拖在地上,難道沒有人擔心會弄髒衣服嗎?

古時候的人沒有感覺到這種衣服勞作的時候不方便,而選擇廢棄這種穿衣風格嗎?

這種漢服的穿衣風格是從我國的周朝就開始興起了

大家知道,在古代的社會等級非常的森嚴,這種森嚴的等級也是通過穿衣服的樣式和顏色來分別,如果有平民百姓穿了不符合自己階級的衣服,有可能就會有生命之危。後來經過這麼多朝代的變遷,這一項規定卻沒有徹底的被改變,雖然說不同的朝代都有所差別,但是大體都是一個意思。

其實大家完全不用擔心這種問題,因為在古代,這種身份的人她們身邊會有成群的奴僕,平常她們經過的地方,都是乾乾淨淨的。

他們的居所每天都要被打掃三遍以上,別說是泥土,連一點灰塵都沒有,所以衣服怎麼會被弄髒呢?在古代,根據分工的不同,穿的衣服也不一樣。

像一些宮中的侍衛或者是太監,他們就不會穿一些長的袍子,都會穿一些比較清爽利落的衣服,這樣也方便他們平時當差。


古人在穿衣方面是非常有講究的,都說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一直被稱為文明古國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從古代的時候就開始特別注重禮儀,這些好的禮儀習慣都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古人在穿衣方面是根據階級等級,還有關於衣服的料子也是有區分的。一般平民跟朝廷官員衣服用料也是有嚴格劃分的,皇帝跟後宮嬪妃以及是皇帝的兒子,才能用那些華貴的面料來製作衣服。在古代的時候,地位高的人衣服則越長,往下推衣服就是越來越短,平民的衣服長度一般是不可能掉到地上去的。

這麼看來,古人對衣服上的講究和重視是會比現代人還注重和講究的。


江水趣談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想另外問一句:那些現代電視劇裡的大人物穿個斗篷為的是哪般?

諸君請看:現代戰爭片裡,將軍們一身戎裝,卻還要在外面披個斗篷,為的是什麼?

有人肯定要答了:那不是為了裝逼麼?

恭喜你,答對了!

不論今人古人,穿個衣服都拖到地上去了,主要是為了裝逼。

時尚是什麼?某種程度上就是要穿得與眾不同。普羅大眾穿短的,咱就穿長的。人家穿得厚實,咱就只要風度。所以古人穿的那些拖到地上的衣服,基本上就是為了時尚。但是有地位的人又有另一重意義:為了威嚴。比如皇后娘娘出場,鳳袍曵地,無比莊重。人也顯得高大上。

現如今走紅毯的女星們,穿得拖地好遠,也是一種造勢。

那麼,吃瓜群眾要擔心了,古代又沒有洗衣機,又沒有衣領淨,地面也不是像今天那樣光潔如鏡,拖到地上的衣服弄髒了怎麼辦?

估計咱們的擔心也是多餘的。勞動人民連長衫都不得穿,那拖到地上的衣服,都是不事生產的貴族們穿的。他們的遊玩場合相對乾淨,而且,洗衣服什麼的,也有下人代勞。

不用擔心洗不乾淨,一是靠人力反覆捶打。李白有詩云: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那些白衣曵地的人兒,身上衣裳口中食,都是萬戶供養。

人工捶打漂洗不淨的衣服,還有皂角等植物洗滌劑來幫忙。總之,衣服儘管拖到地上,不必太擔心無法善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