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新冠狀病毒的“藥神”?

誰才是新冠狀病毒的“藥神”?


我有病你有藥嗎?這個問題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的30天,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而最近幾日,關於“我有藥”的新聞開始鋪天蓋地襲來。他們帶給絕望中的人們真的是希望嗎?或者這也終將演變成一場多方逐利的遊戲?


761例,瑞德西韋雙盲臨床試驗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啟動!


最新消息顯示,2月5日下午,中日友好醫院王辰、曹彬團隊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宣佈啟動瑞德西韋(Remdesivir)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研究。


這也標誌著這個近日被熱議的抗病毒藥物正式進入臨床試驗。參與本次試驗的輕、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3例。受試患者冒著耽誤病情的危險參與了這次測試。他們進行的是雙盲測試,也就是患者與醫生都分不清楚他們所服用的究竟是真正的藥還是維生素之類的安慰劑。


而即便測試者幸運的得到了這個“藥物”,實際上也未必代表一定能夠有效。因為迄今為止,這款藥物,僅僅在美國治癒了一例患者。在沒有充分證明該藥物單獨起效的情況下,這個治療結果就被大方的呈現在了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上。從此吸引了科研人員和藥物公司的目光。


誰才是新冠狀病毒的“藥神”?


瑞德西韋是什麼藥?


瑞德西韋最初是為抵抗埃博拉病毒研發的。可以通過抑制病毒核酸合成來抵抗病毒。在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中,它對於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和SARS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誰才是新冠狀病毒的“藥神”?


正常情況下,一個藥物從研發到上市,要經歷細胞實驗、動物實驗和人體臨床實驗,每一步都有不確定性,都可能半途而廢。


也就是說如果將瑞德西韋用於新冠狀病毒的治療,至少還需要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但是此次,卻直接進入了人體實驗。結果會怎樣,我們尚不知曉。


是誰生產了瑞德西韋?


瑞德西韋背後的生產商吉利德,是全球頂尖的抗病毒藥物研究公司。


瑞德西韋最早是為埃博拉病毒開發的,但它的進展並不順利,在2019年的一項人體臨床試驗中,埃博拉的臨床效果遠不如兩個競爭對手(REGN-EB3和MAb114)(Mulangu S et al NEJM 2019)。一款新藥,需要經歷長時間,鉅額資本的投入,如果通過多項實驗和審批後,藥品的製作成本就會大幅下降,能在專利期內為公司帶去鉅額收入。可隨著埃博拉病毒得到控制,沒有被任何一個國家藥品局批准的瑞德西韋,商業化前景變得渺茫。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讓它看到了新的機會,一來是有很多願意接受實驗的患者,這可以大大縮短臨床實驗期。二來病毒已經引起全球恐慌,感染和疑似病例依然呈現上漲趨勢,這背後就是巨大的商業機會。


吉利德最近幾年的狀況也不順利,從2015年後,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都在逐年下滑,其市值相比2015年時已經跌去了一半。


誰才是新冠狀病毒的“藥神”?


因此吉利德才會在第一時間達成和中方的合作意向,中國廣大的患者和市場正是瑞德西韋翻身的最好機會。

不過就算藥被證實有效,後續還面臨一系列問題。作為進口專利藥,在20年的專利保護期內,瑞德西韋的售價一定不會低(實驗期內的價格為每100mg 3.95萬元)。同時,在此期間,任何藥企都沒有對它進行仿製和銷售同類型藥物的權力。


而另一件發生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的趣事,則是多家A股上市公司就其股價異常波動公告,或刻意“澄清”與吉利德過往的合作關係。而這種對相關性的聯想,帶來了個股的瘋漲。截至5日收盤,博騰股份、九洲藥業、永太科技漲停;上海醫藥漲幅達4.15%,美迪西漲幅達3.89%。


李蘭娟發佈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


另外一款“特效藥”,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專家李蘭娟團隊。


2月4日,團隊正式發佈研究結果,指出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兩項藥品在體外細胞實驗中能抑制新冠病毒:

“阿比朵爾在 10~30 微摩爾濃度下,與藥物未處理的對照組比較,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 60 倍,並且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達蘆那韋在 300 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與未用藥物處理組比較,抑制效率達 280 倍”


誰才是新冠狀病毒的“藥神”?


阿比朵爾(Arbidol),由前蘇聯研製,主要針對流行感冒病毒,達蘆那韋(darunavir),則來自美國,是一種用於預防和治療艾滋病毒的藥物。李蘭娟團隊的研究成果,相當於在舊藥上發現了新用途


而相比於上面提到的美國新藥瑞德西韋,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要更穩定成熟。瑞德西韋目前沒有通過全球任何一家醫療機構的審核,而這兩個舊藥,早已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副作用明確,供貨渠道充足,藥價也不昂貴。


真實療效有幾分?


目前,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的治療方案,已在浙江省的肺炎患者中使用。李蘭娟還建議,將以上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


但這個舊藥的搭配也不是沒有爭議,它們雖然有很好的臨床效果,但卻針對的是流感和艾滋,對於新冠肺炎的具體藥效,目前只是在體外進行了實驗(為培養皿中的感染細胞注射藥物),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而在沒有進行動物和人體臨床實驗的情況下,僅僅通過體外細胞實驗,李蘭娟就表示該方案對於新冠病毒“可有效抑制”,甚至推舉到國家衛健委,似乎有失謹慎。


對於李蘭娟的質疑


對於這種“宣傳”,經過層層解讀後就變了味道。有媒體指出李蘭娟推薦的新藥為其子名下公司(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關,天眼查顯示,李蘭娟與其子鄭傑分別為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的董事、董事長。


此外,有人指出李蘭娟院士團隊能篩選出兩種舊藥,是基於樹蘭醫院牽頭的“基於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狀病毒藥物靶點機制預測和藥物虛擬篩選”項目組科研成果。


誰才是新冠狀病毒的“藥神”?


樹蘭醫院成立於2019年5月,院長為李蘭娟之夫鄭樹森,李蘭娟為該院董事長,總經理是其子鄭傑。

誰才是新冠狀病毒的“藥神”?

李蘭娟強推兩款舊藥,是否和她家族公司有利益連帶關係,這個不得而知,但6家能生產相關藥物的企業,在李蘭娟的成果公佈後都有不錯的股價提升。

總之,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備選藥中,美國新藥瑞德西韋,和李蘭娟發現的舊藥組合,都是很具有潛力的,只是它們都在缺乏正規實驗流程下緊急應用,因此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多方的研究和成果公佈背後,可能也不乏利益和名利的爭奪。


當人們對疫情的發展越來越擔憂之時,一些自媒體把目前抗病毒藥物研究的結果過分誇大或者提前。


這些報道看似讓人們充滿希望,但卻依然沒有得到切實的驗證。就像雙黃連,帶給我們的可能只是一瞬間的清空庫存。


我們希望有特效藥,希望這個藥越快越好,同時我們又要理性看待科學藥物研發的過程,不要病急亂投醫。更不能讓研發藥物的消息僅僅變成幾隻股票的漲停,而後一地雞毛。


關注NEXTTECH,和我們一起理性看待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