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華略創智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華小略說

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這個冬天格外寒冷,攪亂了春節本應歡慶的氛圍,也打亂了經濟運行的本來節奏。具體來看,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對零售、餐飲、交通等人群聚集性行業帶來了直接衝擊,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不應忽略的是,經濟體系自身擁有的修復向好的內生力量,以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今年的疫情如此突然,給很多企業和家庭打了個措手不及。因此,有人擔心疫情結束後的經濟走向,疫情之下,經濟下行風險承壓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短期。疫情的特殊性,讓較少流動成為最好的應對舉措。這對商業無疑造成巨大沖擊,有預測認為,短期內這將對零售業造成至少對摺的回落。對於在外部衝擊中剛剛有所緩和的中國經濟,無疑是一個考驗,消費和投資一季度受影響已是一個必然事件,必須做好一季度甚至二季度經濟繼續下行的準備。

二是企業。企業的生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假期之後人員返工難,生產秩序也會受到影響,若企業有感染者勢必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這些對於企業都是巨大的成本,尤其是對中小企業和商業主,工資、房租等固定成本,都會成為他們難以承受之重。


三是外部。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疫情認定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必要的,也有利於全球更好地共同阻止此次疫情。但是,連鎖的反應是撤僑、縮減航班、限制簽證和旅行,甚至封鎖邊境,這對於中國的對外交流和進出口,顯然是不利的。

四是市場。近期與中國資產相關的A50期指12小時暴跌近8%,人民幣急挫600點,全球股市出現全線暴跌,蟄伏的各種“唱空中國”的聲音甚囂塵上。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這些影響是存在的,也是必須正視的。但我始終認為,我們應該樂觀,即使是謹慎的樂觀,也是樂觀。理由有三:


第一,這是個短期事件,是暫時的,不是世界末日,疫情已經得到了顯著控制。大家可以回顧一下,當年的SARS期間我們是如何挺過來的,經濟參數也可以參照。只要消費能力在,沒有消費的“消費”,後期還將消費,動力依然強勁。


何況,我們只是餐飲、旅遊等面對面的消費直接損失最大。加上網絡零售不減反增,這也有對沖效應。至於外貿的影響,如果是短期的就不必過於擔心,政府出臺必要舉措保障正常生產秩序,中國製造大國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第二,對於未知我們越清晰,就越有信心。未知只有在未知時影響才最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恐慌會逐漸消去、生產秩序會很快恢復。


第三,我們有足夠的應對經驗,也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承受這種壓力和損失。

當然,樂觀並不是來自於這種一一對應的解釋,而是中國企業表現出的創造力,以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如非典催生了淘寶,讓阿里等互聯網企業一路開掛,開啟了一波數字經濟浪潮一樣。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紅利,發展總是在變化中找到生機。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1. 生命健康。疫情之後,生命科學必然會得到像數字經濟一樣的重視,也註定了生命健康產業的勃興。數字不過是一種工具和手段,健康才是人類奮鬥的起點和目的,數字經濟和生命健康產業兩撥科技產業浪潮交匯才有好戲看。


在這一點上,我贊成陳薇院士的觀點,不要等疫情來了才去重視,我們要在生物醫藥、基因編輯等生命健康領域支持一大批能坐冷板凳的科學家長期研究。


我們還要傾注必要的資源,改革體制機制,支持培育一大批在生命健康領域的企業做大做強。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2. 在線醫療。疫情為在線醫療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協作機遇。稀缺的醫療資源,防控下的限制流動,如何利用在線醫療下沉支持基層醫療系統,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演練。

當下正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關鍵時期,為減少人員不必要的流動,不少地區以及企業都已陸續開通了互聯網線上問診。


阿里健康數據顯示,其提供的在線醫療平臺的輕問診服務上線24小時,累計訪問用戶數近40萬,其中97%的訪問量來源於湖北省,其中64%的用戶集中在武漢市。

我們欣喜地看到,阿里健康、丁香醫生、微醫等一批企業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嘗試。它們值得被看好。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3. 在線教育。這無疑是一次重大風口。有人開玩笑,教育部門沒能真正禁止的課外輔導被疫情禁止了。眼下孩子開學顯然成了問題,孩子已接到通知節後在家上課,本就露出苗頭的在線教育,何不快速反應、乘勢而上?我相信機會的時間窗口不多,用好的企業必然有大發展。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4. 家庭娛樂。我不叫它在線娛樂或在線遊戲,是因為迄今為止,除了遊戲,還沒有很好的能供一家人的產品和服務。經過與我家“小神獸”的切磋,發現還是傳統的五子棋、跳棋、飛行棋最受歡迎。


直到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娛樂手段如此匱乏。王者榮耀還是麻將?寓教於樂還是VR體驗?在豐富家庭娛樂的載體上,還有什麼可以創新的,讓家庭娛樂的產品“火”起來,值得期待。


5. 廚房事業。疫情之下,待在家裡成本最低,也是防控疫情的最好方式。但不出門,“菜籃子”成了問題,蔬菜配送到家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傳統菜市場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場所,線上買菜則成了突破口。無論是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蘇寧菜場還是每日優鮮,都卯足了勁來調度春節供應。

且不說阿里等大佬們的菜場事業,叮咚買菜、江山的“蘿蔔白菜”正風生水起。春節期間,“蘿蔔白菜”訂單爆棚,這對企業的採購、倉儲、配送、服務體驗和管理都是巨大考驗,挺過這一波,用戶量、對企業的信任、口碑都將是新的層次、新的水平。


6. 政府管理。不能聚眾開會,就把會議開在釘釘上。高效決策、高效執行,讓基層有更多時間為百姓辦事,這就是簡政。


企業能,政府為什麼不能?如果我們將此作為一個契機,優化管理流程,讓幹事的部門能決策,讓監督的政府好監督,讓具體的事情不用指示,讓沒有結果的會議再也不出現,這就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7. 國家治理。中央反覆強調治理現代化任重道遠。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與2003年的處置相比,各地都有很大進步,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可現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現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現代化,缺了人這個載體,現代化不可能實現。疫情能教育政府,也能教育大眾,這就是負面事情背後的進步邏輯。我們大可不必喪氣,遇到事我們不怕事,相反這恰恰是我們做好事的考驗和契機。


8. 資源共享。共享經濟這幾年很流行,也實踐了若干領域,可很多模式最後都銷聲匿跡,但這個理念絕對有益。疫情之下,不出戶要求的資源共享是更廣泛的,就如知網維普免費開放一樣,資源共享必然催生更多創新。


資源共享的關鍵,抹平了權力機會差距,讓消費者有可能成為生產者,讓生產者變成創新者,讓協同創新發揮最大的效用。

就這次疫情來說,如果沒有信息和數據的及時共享,就不會有現在的防控效果。也正因為前期信息數據共享不暢,導致我們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最重要的是,資源共享的巨大意義還在於對創新中國的重要作用。


正如,果農讓牛頓坐在樹下一樣,一棵果樹、一個蘋果的共享讓世界運轉為之清晰。加快資源共享的步伐,讓創造的機會平等起來,指不定在中國的某個地方一位創新者正冒出一個改變世界的點子。

疫情之後經濟怎麼走?關於產業發展的“硬核”猜想


最後,還想說的一點是:在這次疫情中,公眾表達體現的淋漓盡致,也為提高社會治理效能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必須珍惜。


昨天深夜,看著朋友發的李蘭娟院士再次前往武漢疫區的照片,我眼淚幾欲奪眶而出。十來年前有幸和她一同去德國考察,再見其照片,無限感慨。


想起了《悟空傳》的那句話: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