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現有房地產規模,如果房價下跌30%是不是就會釋放上萬億的購買力來促進其他消費?

每日之


房地產下跌30哪還來購買力了,老百姓很多都是100的資產在房子裡,房子跌了甚至以後都沒人買了,房貸還得還,房子不值錢以後下崗或者退休後,拿什麼養老看病,不都要攢著了麼,怎麼可能去花?


睡不著的Henry


據媒體報道,我國的房地產市值已經超過450萬億。如果房價下降30%,意味著135萬億市值灰飛煙滅。不管從哪方面講,房價下降長期來看利好消費,但是並不意味著能夠釋放上萬億的購買力。


要知道我國2018年的GDP總值是90.03萬億,135萬億相當於一年半的GDP被蒸發掉了。


房價虛高,帶來有巨大水分的總市值。正如股市6000點時很多股票的價格都上了天,但是上市公司業績並不足以支撐這麼高的股價,怎麼漲上去的就會怎麼降下來。股市如此,樓市同樣如此。房價可以在二十年的時間上漲少則五倍八倍,多則十餘倍,那麼在未來十年下降30%或者下降50%都很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房地產開發商還是消費者,都嚴重依賴銀行貸款,正如2019年銀行新增貸款大部分投向了樓市一樣。正是這種高度依賴性,使得銀行藉助房價上漲獲得了豐厚穩定的回報,金融行業成為高薪的代表。


正所謂福兮禍之所伏,好日子過得久了,風險也在不斷累積中。房價持續上漲,終於超出了國民承受能力,收入增長已經難以維持當前房價,剛需能買得起房的比例越來越低,房價已經到了下降的分水嶺。


房價如果下降過快,比如一年時間下降30%,就會有相當多的炒房客選擇棄房斷供,銀行壞賬率就會急劇攀升,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這種風險很容易被放大,影響到眾多行業,甚至影響到社會就業。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要說釋放消費了,國民會更加謹慎消費,甚至節衣縮食,防範風險,購買力還有可能出現大幅萎縮。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房價下降30%後剛需買房會輕鬆一些,未來消費潛力一定會大大增強,但是國民是否樂於消費敢於消費還要看收入的穩定性,因此短時間並不明顯。對於已經買房的人來說,房價下降30%,貸款不會減少一分錢,消費潛力肯定不會增加,甚至還會因棄房斷供列入老賴名單。


長期來看,房價下降了,國民在居住上的成本小了,手裡有了餘錢,自然就有能力去消費,購買力增長的不止萬億,但是這需要時間,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先讓房價迴歸理性,給國民休養生息的時間。


財智成功


蔣老師的觀點:如果房價下跌30%,首先不是釋放了購買力,而是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以及金融體系崩潰。另外房價下降跟釋放購買力的邏輯也是不通順的。

接下來,蔣老師將從三個角度給大家帶來全新的解讀:

第一,房價下跌30%,最慘的是誰?

為什麼房價會大幅下跌30%?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市場上出現了明顯的供過於求,大量的二手房無法出售,這樣開發商會降價銷售。

既然是供過於求,那麼整體房價行情出現了大幅度的滑坡,意味著開發商無法收回銷售回款,就有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房企裁員降薪甚至是公司破產。開發商體系外的工程單位也會資金斷裂,進一步擴大裁員範圍。

房地產和上下游又是民生相關的產業,大規模的失業潮是一種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也是政府部門所極力避免發生的事情。而被裁員降薪的人,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他的購買力又從何而來?

對於購房者來說,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的,買不起的人依舊買不起,而買得起的又會持幣觀望。這樣就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但是除此之外,最難熬的應該是銀行和金融機構,他們把大量的錢借給開發商,開發商破產後只能用在建工程抵押,對於銀行和金融機構來說,房地產行情不好,這就是一筆呆賬壞賬。

所以被房地產綁架的金融體系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呆賬壞賬,銀行存款不足,如果出現擠兌潮,那就會導致金融體系極度不穩定,對於國家來說,這才是最擔心的。

第二,房價下跌跟釋放購買力有關係嗎?

房價下跌跟釋放購買力有什麼關係呢?這兩個事件的關聯程度有多高?

釋放購買力有幾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降息、降準。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向社會投放更多的貸款額度,這樣刺激經濟,大家都有了更多的錢,去買房、投資、消費等等。

第二種方式是加大財政支出。利用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等刺激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工作機會,多種方式讓你有錢花。

此外財政補貼可以做一些刺激消費,比如“家電下鄉”活動,這樣刺激了購買力,這是從供給側刺激消費,從而提高了一部分購買力。

第三種方式提高大家的薪資水平,各大城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同時減稅降費,讓老百姓的實際收入增加,獲得感增加,這樣從需求側提高了購買力。

但是房價下跌跟這幾種釋放購買力的方式都沒有太大關係,因為對於買得起的人來說本來就是可以買更便宜的房產,如果想買的話也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如果不想買,他買房的錢難道會全部消費嗎?這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房價下跌對於買不起房子的人影響也是很小,因為購買力依舊不足,沒有足夠的收入,怎樣去還得起月供呢?包括那些處在買得起和買不起邊界的人,他們受價格刺激更為嚴重,買漲不買跌。

所以想象中的釋放巨大購買力是不成立的。

第三,如何才能穩定房價並且促進購買力

從上面幾點可以看得出來,房價暴跌30%對於經濟來說有害無利。這個行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跟金融體系緊密結合,如果發生房價暴跌的事情,一定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大事了。

那麼如何才能穩定房價、迴歸理性,並且提高大家的購買力呢?

其實政策都已經定了調子,那就是房住不炒,要深刻理解這個深意。房價不能暴漲也不能暴跌,就目前這個市場而言,穩定才是最重要的,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房價的確已經高到了一定程度,很多普通中產都要費盡心力去買一套房子,背上30年的月供,生活艱難,壓力很大。

但是人生在世哪有不艱難的,既然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路,那就只能努力走下去。

對於當局來說,需要進一步擴大土地供給,並且多建設保障房、公租房、廉租房、人才房等,讓居住有其屋,只有讓人們安居,才能樂業。

普通人暫時買不起房子,也要想辦法讓他們先住上房子。

綜上所述:

房價下跌30%其實沒有理想中那麼美好,更不能釋放出巨大的購買力,反而會造成大量的裁員降薪、眾人失業,形成社會的不穩定的因素。此外,房地產綁架的金融體系也會有大量的呆賬壞賬,金融體系一旦崩塌,那就是難以想象的金融海嘯。

如果還不清楚房價暴跌的後果,可以回顧一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一旦危機來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蔣昊說經濟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不會。

一,房價下跌與釋放資金基本上沒有關係。

朋友提出的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房價下跌了,買房子花錢就少了,節約下來的錢自然就用在其他消費上。所以,房價下跌的越多,就會更多的促進消費。其實不然,如果房價下跌,只是對剛需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剛需也不一定能買的起房。因為當房價下跌時,首付款就會提高,銀行貸款利率自然上浮。對購房者來說,無論是首付還是還貸,壓力仍然很大。同時由於房價下跌,房子變的‘’不值錢‘’了,房子更難銷售。

假如房價下跌30%後,所有的剛需都買了房,也不可能釋放出上萬億元的購買力。大家要尊重這樣一個基本事實,真正的剛需有多少?想買房的不一定都是剛需。當房子真的不值錢了,還有那麼多人要買房嗎?

再如房價下跌30%後,價值100萬的房子變成了70萬,就能釋放出30萬的購買力嗎?只是房子的價值變了,房子本身並沒有變化。

二,房價下跌不會增加購買力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買房,實際上就是因為房子的價值。當房子變的不那麼值錢了,買房的人就會越來越少,資金流動就會越來越慢,消費水平總體是下降的。實際上,對於已經有房子的人來說,只有當房價上漲時,他們感覺到房子更值錢了,財富變多了,消費也就提高了。對於低層收入群體來說,按照現在的價格,房價下跌30%,仍然是比較高的,不會增加他們的消費。

個人認為,剛需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即使房價下跌30%,買房仍有很大壓力。但是,要想提高老百姓的消費水平,就要從根本上控制房價上漲,讓房價逐步降下來,讓房子的流動性越來越小,不把買房放在第一位,手裡的錢才有可能用於其他的消費。

個人意見,僅代表自己的觀點。有不同意見者,可共同探討。


平淡如水5343


房價下跌30%並不會釋放購買力。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股市一路大漲,漲至五千,漲到六千,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賺到錢的離場套現,有了現多財富,他可以選擇消費,也可以選擇不消費,但是屬於可選消費資產。但是當股市突然從高點下跌30%,能夠釋放出大量的消費力嗎?

顯然不會,發生股災,股市暴跌,消費購買力只會大幅下降,而且如果引發流動性衰竟風險,還會造成金融危機的衝擊。

房子也是一樣的,可能很多人說房子可以住,股市不可以住。但如果是住的人,他本身需求的是居住屬性,漲和跌都不會改變他的購買力(在他賣掉房子之前),而不是為了住的,他就把房子當成了金融資產,本質上和股票並沒有什麼區別。

把房子作為投資的,前期轉手賣了的,他賺了錢,可能買部好車,可能去旅遊,這是可以轉化為消費的。他也可以存起來,或進行理財,賺取收益再消費。但是對於接手的人,財富進行了轉移,和高位接盤股票的人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當房價大跌30%後,就會造成持有房產的人資產大幅縮水,原來他可以轉手後消費的資金,大幅縮減。同時也會使得房地產抵押市值大幅縮減(很多人將房子抵押貸款後經商),帶來的是一連串的財富蒸發,並不會因此而造創出更多的消費。

理論上來說,釋放購買力的邏輯在於,房價下跌,想買房的人就不需要再用那麼多錢買房了,餘下的錢就可以用來消費。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買房,大部分人的財富甚至是與房產捆綁的,對購房者確實可以釋放出一定的購買力,但遠遠低於房價大跌帶來的財富損失。

所以期待房地產短期快速下跌30%是不切實際的,這不但由供需決定,還有土地成本、建築成本等因素決定,房地產業並非一個孤立的產業,上下游連接著無數產業,房地產如果出現大起大落,對整個宏觀經濟都會造成較大的衝擊,因而房地產行業雖然說市值巨大,存在泡沫,但調控的目標並不是讓房價大跌,而是讓樓市穩定,把更多資金擠向當前更需要的製造業等實體環節。


財經宋建文


房價下來了,可能國民消費就升級了。

國民消費升級了,可能製造業利潤就增加了。

那麼,如果房價下跌30%,是不是就會釋放上萬億的購買力,來促進其他消費?

房價太高嚴重擠壓消費力,現在適時降價,可以讓更多人買房改善生活。不過,房價下跌只能蒸發流動性,怎麼可能釋放流動性呢?就像股市暴跌,也沒見購買力釋放出來。

房價跌的話是蒸發了,本來就是虛的資產,但是對實體是有利也有弊,不管跌下來也好漲上去也好,對買不起房的人民是一點關係都沒,對買了房住的也沒多大關係,但炒房族關係就大了,現在是人民收入增長太慢了,房價是漲得太快了,根本不符合實際,房價穩定也是大勢所趨。

不可能把工資漲上十倍百倍吧?那實體經濟還怎麼發展呢?我相信房價會慢慢的迴歸理性,炒房客也回退出炒房,實體會在兩年後慢慢好轉,但目前這兩三年是是實體最難熬的,利潤低又欠賬,現在要重新洗牌了,以前靠炒炒房就能賺得盆滿體滿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做實體搞創新行業的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我房網


那是肯定的,沒有房貸壓力,會騰出來購買其它的。


專業修理滲漏水


按照18年的非官方數據,我國房地產總市值460萬億人民幣。比美歐日三國加起來還多。如果,房價下跌30%是否會釋放出上萬億購買力?這個正負影響都存在。

按照460萬億下跌30%來看,就是138萬億市值損失。而我國去年的GDP總值為90萬億人民幣,去年GDP增速為6.5%,也就是增長5.7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如果房價下跌30%房地產總值損失138萬億,是去年GDP增長總額的30倍以上。那麼,某一個年度,房價下跌30%意味著當年GDP要下跌3000%!搞清楚這個關係後,再來看房價下跌是否造成溢出資金用於消費了。

很多人,過於憤青,認為,房價可以幾年漲一倍,為什麼不能一年跌30%,這就是根本原因了。儘管房價擠出消費需求是事實和現實,但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帶動了地方財政收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以及房地產上下游的投資和增長。並且,銀行系統每年在房地產上的開發貸,按揭貸款,抵押貸款,累積金額也在3萬億以上。

那麼,反過來看,如果房價下跌30%後果是什麼?首先,地方的地方債券和地方到期債務馬上面臨兌付違約。以城投和地方政府擔保形式的各種債務違約將會失控和大面積爆發。其次,銀行因為大量的信貸投向地方平臺債務,就會導致銀行出現鉅額壞賬,從而導致銀行一方面出現當年盈利虧損,其次因為壞賬巨大,從而導致資本金不足而出現上市銀行股價大跌。

再來看居民部門,對於新近幾年購房者,馬上成為“負資產”而出現大量斷供行為,斷供,棄房,導致銀行進一步加劇壞賬和流動資金的不足(缺乏天量信貸固定收息)。進而導致銀行危機進一步擴大。

最後再從社會就業角度來看,因為當年GDP出現-30000%增長(別說-3000%增長,GDP就是哪一年出現負增長,都是國民經濟的災難),導致國家和企業層面出現巨大的波動和大量的倒閉潮從而造成大量失業,而失業的大量出現,比如40-50%的失業,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動亂。而失業進一步擴大了斷供潮和棄房潮,再反過來擴大銀行的危機擴大。

從美國因為次貸危機而出現的08年國際金融危機可以看到,銀行大量倒閉,居民大量斷供而成為負資產,風險擴散到其他經濟體進而形成新一輪的國際金融危機。為什麼歐洲“五豬”在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失業率達到20%以上,就會引發社會動亂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就是因為國家信用已經喪失,沒有任何資產可以渡過危機,只能通過削減政府開支,來贏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

從上述整個過程來看,絲毫看不到房地產價格下跌30%帶來的“擠出資金”流向消費的一絲機會,反而引發了巨大的危機,無法控制的危機。這就是為什麼在“匯率,房價和就業”三個“不可能三角”的央行選項中,央行一定選擇“保房價”?因為房價市值460萬億,比任何問題影響力都大,後果都嚴重。


屠龍刀fei0598


房子也是消費品,而且帶動了水泥、家電等產業,經濟調整並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大概是一年15萬億,如果房價跌30%,理論上潛在的購房者可以節省4.5萬億現金,但是我們考慮到如果房價下降會不會引發更大的銷售量呢?


政策調整以來,新房的房價和二手房價格倒掛,新房一房難求,這就說明了我國還是有很多的市場需求的,剛剛過去的九月份,恆大就是因為採取了降價促銷政策,銷售大漲!


“恆大”9月份單月的合約銷售金額高達831.1億元、“碧桂園”9月份實現歸屬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額515.8億、沒有搞活動的“萬科”9月份銷售增速放緩,不足“恆大”的60%(合同銷售金額約493億元)!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我國的城鎮化現在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儘管房價繼續上漲的動力沒有以前強盛,但是買房的需求還是在的,如果降價30%,很多人是會買房的,那麼每年節省的資金就沒那麼多了。


另一方面,房地產並不是單一的產業,其上下游的產業鏈很長,如圖所示

這些產業容納了大量的就業,如果房價下跌導致失業,沒有了收入哪裡還有錢去消費呢?


貧民窟的大富翁


首先,這個論點是不成立的,即是偽命題。

按照中國現有的經濟結構和經濟規模,中國承受不起房地產業暴跌30%的後果,也不會發生30%的暴跌。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世仇小日本可是有著血淋淋的教訓。上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日本經濟下跌,號稱日本消失的20年,當然日本房地產破滅,經濟持續衰退是包含廣場協議、日本房地產泡沫在內的多重因素引起的,但日本經濟的衰退是不可否認的,在中國也是不會重複發生的。

中國房地產和日本及其絕大多數的國家的房地產有一個根本性的不同:我們對房地產的擁有權不是絕對的。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和房屋的產權,外國人擁有土地及房屋的絕對擁有權。

這句話的意思可以這樣看,我們所承受的房地產泡沫的風險是和國家及政府共同分擔的,一方面在房地產快速上升期,因為國家始終擁有土地的擁有權,我們的收益不可避免要分散給國家,另外一方面在房地產泡沫不斷被人們吹大時,國家同樣承擔著風險,所以,國家會不斷利用行政手段擠壓房地產行業的泡沫。

而國外因為國家對土地及房產的擁有性很低,行政手段作用效果不明顯,風險性更大。

一句話總結:房產不會破滅30%,因為財運即國運

最後一個問題,假設房地產破滅後會不會釋放上萬億的購買力來促進其他消費?國運都沒有了,公司破產,物價飛漲,飯都吃不起,何來促進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