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三個人的死,秦國統一六國至少晚了一百年

秦國在初期的發展中,從對地理位置的側重來講,是西重東輕的局面。在西部是秦人祖輩苦心經營的地盤,得之不易,耗費心血也是最大,而秦國的東部則是在周王室東遷之後佔領的土地。這些土地上原本生活的是周的子民,對秦國的認同感也不高。所以周平王東遷時,一些有學識的人也跟著王室一起遷走。

然後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局面:國家的西部是養馬牧羊的蠻人,而東部則是一些沒有學識的平民。秦國人才奇缺,沒有人才,想要發展談何容易?

因為這三個人的死,秦國統一六國至少晚了一百年

等到秦穆公即位,開始廣納賢才,食養門客。秦穆公招攬人才有兩個特點:不論出身,不論地域。百里奚本是虞國大夫,虞國被晉滅國之後成為了奴隸。後來百里奚逃到了楚國。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是個人才,就用五張黑色的公山羊皮把他贖回到秦國。回到秦國的百里奚已經是位七十歲的老人。

百里奚果然沒有讓秦穆公失望。他內修國政,教化天下,恩澤施於百姓。百里奚出入不乘車馬,不張傘蓋,在都城裡行走也不用車馬隨從,不用甲兵護衛。百里奚用它樸素平易的行為感動了秦國的百姓。僻處一隅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這為秦穆公取得霸主地奠定了基礎。

因為這三個人的死,秦國統一六國至少晚了一百年

秦穆公待人寬厚深得人心,國家力量也大幅增強。能人賢士紛紛歸附,相馬專家伯樂及九方皋,晉國大夫丕鄭的兒子丕豹,東周的官吏內史廖,晉國的貴族公孫枝,由余也先後投其門下。

嚐到了重用人才所帶來的甜頭,按道理來說秦國對人才的重視只能是有增無減。可是事情的發展卻不是這樣。

因為這三個人的死,秦國統一六國至少晚了一百年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結束了他征戰擴張的一生。秦穆公做為一代有作為的君主,在死後的陪葬這件事上,規模遠超先前的國君。秦武公死時殉葬人數是六十六人,而秦穆公死時殉葬人數達到了177人。

人殉制度是一種野蠻落後的風俗,即使是在當時,也有很多人反對這種殘忍的做法。為了給秦穆公殉葬,凡是生前侍候過秦穆公的妃妾和僕從全部自殺,而到了穆公下葬的那一天,新國君秦康公又殺死大批奴隸,使得殉葬的總人數達到了177人。這是春秋以來,殉葬人數最多的一次人間慘劇。

因為這三個人的死,秦國統一六國至少晚了一百年

在這次殉葬的177人種,除了僕從姬妾和努力,還有三位賢臣,他們是大夫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這三個人善良勇武,在民間頗有聲望。秦國的人為他們兄弟三人的悲慘遭遇惋惜悲嘆,特意做了一首《黃鳥》詩,為他們哀悼: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百姓們對三賢死非其所的哀痛和憐惜在這首詩裡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在兩千年後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憤怒和無奈!

《史記》中這樣評價這件事:君子曰:“秦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君子說:“秦繆公擴展疆土,增加屬國,在東方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在西方稱霸了西戎,但是他沒有成為諸侯的盟主,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死了就置百姓於不顧,還拿他的良臣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遺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沒有做到這些,更何況還奪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斷定秦國不可能再東進了。”)

拿賢臣來殉葬,這在歷史上也十分少有。秦穆公的這一做法讓百姓寒心,也讓天下的賢士畏懼。而一個國家的發展如果沒有人才的支撐,是很難持續的。秦國向東的發展受到晉國的阻礙,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秦國的國力沒有太大的發展。對東進中原也是有心無力。

所以是不是也可以說,秦穆公這一個決定,直接導致了秦國東進行動晚了一百多年,而六國的統一自然也晚了一百年。

因為這三個人的死,秦國統一六國至少晚了一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