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電影《囧媽》可以說是春節最受爭議的一部電影,讓人看得又笑又哭,哭過笑之後過毫不留情地打下低分,豆瓣30多萬人評分,目前均分僅有5.9分。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站得高摔得更痛,比起“囧”系列的早先幾部神作,這部《囧媽》可以說是好好的母子溫情戲被硬生生地套上“囧”的枷鎖,讓人陷入不能放聲地笑,又不能痛快地哭的尷尬境地。

電影想要表現的東西太多,反而顧此失彼,讓人抓不到重點,對痛點笑點也只是點到即止。在母子親情關係上,電影發人深思,卻並不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一、主打親情,《囧媽》到底要表達什麼?

影片的重中之重是母親盧小花和兒子徐伊萬之間的親情戲碼,演員黃梅瑩和徐崢的6演技毋庸置疑,把當代社會兩代人之間真實的隔閡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

片中的盧小花可以說是絕大多數媽媽的真實寫照,為子女操心一輩子,眼看著孩子長大,卻沒有辦法真正撒手。很多人控訴盧小花對徐伊萬的母愛更多的是控制,讓人透不過氣來。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其實不然。

隨著年輕人自我意識的崛起,那些高呼著自由口號的年輕人,全盤否定父母“投餵式”的愛而拼命逃離,那一時的痛快其實是踩在父母的心血上的。

到這裡,很多人要說是道德綁架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控制和改造只是父母單方面的一廂情願。

這恰恰是年輕人的悲哀。

養兒方知父母恩。試問哪一個高呼自由的年輕人不是被父母“投食”餵養長大的,在真正的正面管教之前,十個人孩子裡面有八個孩子吃飯是父母追著喂的。

小時候每次喝多少毫升奶,幾點鐘睡覺起床,要讀哪些書,要上哪所學校,

如果不是父母一步步的“控制”,倘若真正去放任孩子自由的話,孩子能成為現在優秀的、甚至能理直氣壯和父母叫板的樣子?人的天性是自由的,但優秀的人一定離不開塑造。

然而,他們拒絕被控制和改造了。就是這些被一口一口餵養長大的孩子,有一天長得人高馬大,他們開始不愛吃小番茄。徐伊萬順著窗戶縫把它們一顆一顆扔出窗外的畫面,讓人又笑又難過。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當媽媽盧小花得知小番茄不是被娜塔莎偷走的,而是被自己的兒子一顆顆扔到了西伯利亞草原上,她眼神的空洞和語氣的絕望讓人淚目。

連同番茄一起被扔掉的,是父母不被理解的良苦用心。

“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她只是習慣了給孩子全部的愛,小到什麼時候喝幾杯水,大到什麼時候娶妻生子。

“我是為你而活著”——這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情感綁架,而是當母親多年的條件反射。你只看到我很煩,看不到我在想盡辦法表達對你的愛。

這也是徐伊萬和盧小花的矛盾所在。一個愛得密不透風,一個被愛得無路可退。每個人都只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總是訴說自己的心酸無奈卻不曾真正傾聽對方。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盧小花是悲哀的,她的悲哀在於太愛孩子以至於無所適從,用自己的方式蠻橫地愛孩子,不管孩子是否需要都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塞給對方。最終,她最愛的兒子也對她關上心門。

徐伊萬更是悲哀的,他對來自母親過度的愛要麼逆來順受,要麼敷衍了事,要麼一味逃避。一面嫌煩,一面嫌不夠,說到底還不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他從未直視問題並試圖作出改變。

真正的殘酷不在於盧小花的“控制”,而在於徐伊萬否定一切時的扎心。而他認為都多餘的,是母親的傾盡所有。

如果《囧媽》是為了喚醒中國式媽媽,對這部片子的解讀就太片面了。相反,這部電影更是寫給想要衝破束縛的年輕人看,父母表達愛得方式也許有偏差,來自子女的誤解和中傷更是對父母致命的打擊。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父母與子女需要和解,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的結尾是徐伊萬說要收拾一間屋子出來,媽媽沒事的時候就過去住住。他尋求的不是逃離,而是如何真正改變錯位的家庭關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父母與子女雙方面的互相理解和讓步,並作出切實的改變,這才是影片凸顯的主題。

溫情催淚的主題和春節免費網絡觀看,這兩個因素為電影帶來一把好感,也是關於電影整體評價的最有爭議之處。從人情上來講,可以高分;可是從電影本身的內容來講,還不值得高分。

二、如何看待《囧媽》的雙線講述方式?

電影的另一條線講述徐伊萬和張璐糾葛的婚姻狀態,從開頭一盞檯燈,就看出徐伊萬對張璐的不捨,他後來做的所有,其實都是為了挽留。

袁泉飾演的兒媳張璐,是新時代兒媳的完美代表,她經濟獨立,人格自由。在事業上不遜於男士,在家庭裡做好自己本分,對婆婆關懷備至。哪怕離婚了,還為婆婆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傷老人的心。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孩子既能是家庭的粘合劑,也能是家庭問題的導火索,卻不是問題本身。張璐和徐伊萬是真心相愛過的,因為愛走進婚姻,一個對寵物貓都細心照料的女人,是她不想要孩子嗎?她怎麼可能不想要孩子。

面對盧小花的催生,面對感情的七年之癢,面對家庭與自我的抉擇,她沒有試圖通過孩子來黏合瀕臨破滅的婚姻。要不要孩子重要麼?兩個人適不適合要孩子更重要。

張璐太通透了。不愧對任何人,不委屈自己。就是一股子勁兒,活得又颯又讓人心疼。

被困火車上的烏龍,讓徐伊萬最終與母親和解,卻沒有與妻子破鏡重圓。

從整個影片來看,這條副線並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像是畫蛇添足。這場夫妻的情感戲像是為了使得劇情更加飽滿有張力而故意為之,是順便推動情節,輔助母子和解的催化劑。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為了起到這個作用而大加鋪陳,甚至不得不加入俄羅斯姑娘娜塔莎的一段來凸顯徐伊萬的內心戲,懸念製造不夠,片子卻顯得更加冗長贅餘,讓人云裡霧裡,摸不著頭腦。

張璐的人物形象設置是好的,而整個副線的展開方式,對整個影片主題的昇華卻是不利的。在這部片子裡,徐崢想要的太多,反而什麼都抓不住。

所以即使是雙線敘事,電影結構依然顯得扁平。

三、《囧媽》不囧,還值得一看嗎?

如果抱著對“囧”元素的期待,那麼這部片子著實可看可不看。配合印度歌曲的扒火車、憑空出現的熱氣球、雪原遇大熊的死裡逃生……這些帶著“魔幻”色彩的超現實設計,效果是尷尬和生硬。

真正讓人捧腹的,還是那些貼近生活的小片段,作為一部喜劇而言,可惜佔比不多。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一部好的電影,有時候需要的只是接地氣的代入感,而非花枝招展的藝術手法和宏大離奇的情節設置。

同樣是公路喜劇,2010年大熱的“囧系列”先河《人在囧途》就是很好的證明。

另一方面,如果脫離了觀眾的共鳴,脫離了現實環境,要麼會曲高和寡,要麼是無人問津。

作為一部“為觀眾服務”的電影,它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觀眾的需求,過多地表達了導演和編劇的藝術創作熱情。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觀眾很難get到那個點,最終給出了不如人意的低分。

不過,這也不能說明徐崢的導演功底下降,作為導演,他在嘗試新的東西,就是電影和電影人的活力。某種程度上來說,從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徐崢作為導演的成長,並且未來可期。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哪怕嘗試失敗,嘗試本身就是一件好的事情。沒有穩打穩的票房,沒有不敗的電影神話,成功本來就需要很多方面的天時地利人和。

《囧媽》是一部有點跑題的親情戲,畢竟整個團隊只用時五天就完成了基本的故事創作。

片中關於家庭裡角色關係的剖析還是很到位的,如果不以春節檔送歡喜為目的,而是好好做一部送溫情的戲,對故事本身有更多細緻的打磨,拋開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囧媽》真的很有可能成為一部催人淚下的高分溫情電影。

可惜的是,電影叫《囧媽》,而非跟隨徐崢寫完劇本後的內心的想法叫《開往莫斯科的媽媽》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強行向“囧”看齊,蹭了“囧”系列的票房號召力,卻弱化了這部片子本身的人文光輝。為了追求隊形整齊,恰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發揮。

四、結語

本來是一部有潛力的好電影,卻不是一部好電影,豆瓣5.9分也無可厚非,《囧媽》這部電影真的碎得十分可惜。

也正是因為這些遺憾,《囧媽》不僅是徐崢的導演路上的難忘一課,對於整個電影行業也是有一定衝擊和教育意義的。一部《囧媽》垮掉了,但是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無數的好電影在這個基礎上成長起來。

關於影片的探討從未停止,讓人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空中行雲,一個集愛與孤獨於一身的女子,在夢與現實之間自說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