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电影《囧妈》可以说是春节最受争议的一部电影,让人看得又笑又哭,哭过笑之后过毫不留情地打下低分,豆瓣30多万人评分,目前均分仅有5.9分。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站得高摔得更痛,比起“囧”系列的早先几部神作,这部《囧妈》可以说是好好的母子温情戏被硬生生地套上“囧”的枷锁,让人陷入不能放声地笑,又不能痛快地哭的尴尬境地。

电影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反而顾此失彼,让人抓不到重点,对痛点笑点也只是点到即止。在母子亲情关系上,电影发人深思,却并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一、主打亲情,《囧妈》到底要表达什么?

影片的重中之重是母亲卢小花和儿子徐伊万之间的亲情戏码,演员黄梅莹和徐峥的6演技毋庸置疑,把当代社会两代人之间真实的隔阂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片中的卢小花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妈妈的真实写照,为子女操心一辈子,眼看着孩子长大,却没有办法真正撒手。很多人控诉卢小花对徐伊万的母爱更多的是控制,让人透不过气来。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其实不然。

随着年轻人自我意识的崛起,那些高呼着自由口号的年轻人,全盘否定父母“投喂式”的爱而拼命逃离,那一时的痛快其实是踩在父母的心血上的。

到这里,很多人要说是道德绑架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控制和改造只是父母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这恰恰是年轻人的悲哀。

养儿方知父母恩。试问哪一个高呼自由的年轻人不是被父母“投食”喂养长大的,在真正的正面管教之前,十个人孩子里面有八个孩子吃饭是父母追着喂的。

小时候每次喝多少毫升奶,几点钟睡觉起床,要读哪些书,要上哪所学校,

如果不是父母一步步的“控制”,倘若真正去放任孩子自由的话,孩子能成为现在优秀的、甚至能理直气壮和父母叫板的样子?人的天性是自由的,但优秀的人一定离不开塑造。

然而,他们拒绝被控制和改造了。就是这些被一口一口喂养长大的孩子,有一天长得人高马大,他们开始不爱吃小番茄。徐伊万顺着窗户缝把它们一颗一颗扔出窗外的画面,让人又笑又难过。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当妈妈卢小花得知小番茄不是被娜塔莎偷走的,而是被自己的儿子一颗颗扔到了西伯利亚草原上,她眼神的空洞和语气的绝望让人泪目。

连同番茄一起被扔掉的,是父母不被理解的良苦用心。

“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她只是习惯了给孩子全部的爱,小到什么时候喝几杯水,大到什么时候娶妻生子。

“我是为你而活着”——这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情感绑架,而是当母亲多年的条件反射。你只看到我很烦,看不到我在想尽办法表达对你的爱。

这也是徐伊万和卢小花的矛盾所在。一个爱得密不透风,一个被爱得无路可退。每个人都只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总是诉说自己的心酸无奈却不曾真正倾听对方。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卢小花是悲哀的,她的悲哀在于太爱孩子以至于无所适从,用自己的方式蛮横地爱孩子,不管孩子是否需要都把自己认为好的强塞给对方。最终,她最爱的儿子也对她关上心门。

徐伊万更是悲哀的,他对来自母亲过度的爱要么逆来顺受,要么敷衍了事,要么一味逃避。一面嫌烦,一面嫌不够,说到底还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从未直视问题并试图作出改变。

真正的残酷不在于卢小花的“控制”,而在于徐伊万否定一切时的扎心。而他认为都多余的,是母亲的倾尽所有。

如果《囧妈》是为了唤醒中国式妈妈,对这部片子的解读就太片面了。相反,这部电影更是写给想要冲破束缚的年轻人看,父母表达爱得方式也许有偏差,来自子女的误解和中伤更是对父母致命的打击。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父母与子女需要和解,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的结尾是徐伊万说要收拾一间屋子出来,妈妈没事的时候就过去住住。他寻求的不是逃离,而是如何真正改变错位的家庭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与子女双方面的互相理解和让步,并作出切实的改变,这才是影片凸显的主题。

温情催泪的主题和春节免费网络观看,这两个因素为电影带来一把好感,也是关于电影整体评价的最有争议之处。从人情上来讲,可以高分;可是从电影本身的内容来讲,还不值得高分。

二、如何看待《囧妈》的双线讲述方式?

电影的另一条线讲述徐伊万和张璐纠葛的婚姻状态,从开头一盏台灯,就看出徐伊万对张璐的不舍,他后来做的所有,其实都是为了挽留。

袁泉饰演的儿媳张璐,是新时代儿媳的完美代表,她经济独立,人格自由。在事业上不逊于男士,在家庭里做好自己本分,对婆婆关怀备至。哪怕离婚了,还为婆婆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伤老人的心。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孩子既能是家庭的粘合剂,也能是家庭问题的导火索,却不是问题本身。张璐和徐伊万是真心相爱过的,因为爱走进婚姻,一个对宠物猫都细心照料的女人,是她不想要孩子吗?她怎么可能不想要孩子。

面对卢小花的催生,面对感情的七年之痒,面对家庭与自我的抉择,她没有试图通过孩子来黏合濒临破灭的婚姻。要不要孩子重要么?两个人适不适合要孩子更重要。

张璐太通透了。不愧对任何人,不委屈自己。就是一股子劲儿,活得又飒又让人心疼。

被困火车上的乌龙,让徐伊万最终与母亲和解,却没有与妻子破镜重圆。

从整个影片来看,这条副线并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像是画蛇添足。这场夫妻的情感戏像是为了使得剧情更加饱满有张力而故意为之,是顺便推动情节,辅助母子和解的催化剂。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为了起到这个作用而大加铺陈,甚至不得不加入俄罗斯姑娘娜塔莎的一段来凸显徐伊万的内心戏,悬念制造不够,片子却显得更加冗长赘余,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张璐的人物形象设置是好的,而整个副线的展开方式,对整个影片主题的升华却是不利的。在这部片子里,徐峥想要的太多,反而什么都抓不住。

所以即使是双线叙事,电影结构依然显得扁平。

三、《囧妈》不囧,还值得一看吗?

如果抱着对“囧”元素的期待,那么这部片子着实可看可不看。配合印度歌曲的扒火车、凭空出现的热气球、雪原遇大熊的死里逃生……这些带着“魔幻”色彩的超现实设计,效果是尴尬和生硬。

真正让人捧腹的,还是那些贴近生活的小片段,作为一部喜剧而言,可惜占比不多。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一部好的电影,有时候需要的只是接地气的代入感,而非花枝招展的艺术手法和宏大离奇的情节设置。

同样是公路喜剧,2010年大热的“囧系列”先河《人在囧途》就是很好的证明。

另一方面,如果脱离了观众的共鸣,脱离了现实环境,要么会曲高和寡,要么是无人问津。

作为一部“为观众服务”的电影,它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观众的需求,过多地表达了导演和编剧的艺术创作热情。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观众很难get到那个点,最终给出了不如人意的低分。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徐峥的导演功底下降,作为导演,他在尝试新的东西,就是电影和电影人的活力。某种程度上来说,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徐峥作为导演的成长,并且未来可期。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哪怕尝试失败,尝试本身就是一件好的事情。没有稳打稳的票房,没有不败的电影神话,成功本来就需要很多方面的天时地利人和。

《囧妈》是一部有点跑题的亲情戏,毕竟整个团队只用时五天就完成了基本的故事创作。

片中关于家庭里角色关系的剖析还是很到位的,如果不以春节档送欢喜为目的,而是好好做一部送温情的戏,对故事本身有更多细致的打磨,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囧妈》真的很有可能成为一部催人泪下的高分温情电影。

可惜的是,电影叫《囧妈》,而非跟随徐峥写完剧本后的内心的想法叫《开往莫斯科的妈妈》

豆瓣5.9分,《囧妈》恰恰见证了徐峥的成长和电影业的无限可能

强行向“囧”看齐,蹭了“囧”系列的票房号召力,却弱化了这部片子本身的人文光辉。为了追求队形整齐,恰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挥。

四、结语

本来是一部有潜力的好电影,却不是一部好电影,豆瓣5.9分也无可厚非,《囧妈》这部电影真的碎得十分可惜。

也正是因为这些遗憾,《囧妈》不仅是徐峥的导演路上的难忘一课,对于整个电影行业也是有一定冲击和教育意义的。一部《囧妈》垮掉了,但是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无数的好电影在这个基础上成长起来。

关于影片的探讨从未停止,让人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空中行云,一个集爱与孤独于一身的女子,在梦与现实之间自说自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