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太不容易

★成為我們的特別讀者: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疫情突發,中國醫生們逆行上場。

在這次史無前例的疫情戰鬥工作中,逆行的醫護人員懷抱大愛,奔赴前線。每天看著疑似、確診病例數的增加,有多少人把醫生看成救世主,希望得到庇護。

新聞裡84歲的鐘南山院士幾度哽咽通告疫情,金銀潭院長張定宇帶病上崗,武漢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堅守一線,他們重壓下哽咽的聲音,都讓人感覺到醫生不是神,他們也有很多無奈和擔憂。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刀出鞘、箭上弦,這是我們最近看的紀錄片《中國醫生》裡形容醫生的詞。

這部紀錄片才剛剛播出了兩集,豆瓣影評已經高達9.1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這部片子從醫生的角度,講述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看得人淚目。

片頭曲《重生》歌詞寫著:他們能在苦難中昇華,他們不會被困難嚇壞。他們是疼痛過後,柔軟依舊;他們是生死兩忘,冷暖不休,卻仍獨自飛翔在天空。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人們常說醫者仁心,而這部醫療紀錄片,沒有把患者故事作為敘事核心,恰恰相反,它把鏡頭對準醫生,讓觀眾看到醫生群體隱藏在白大褂下的軟肋。

01 比起醫鬧,更怕的是沒有辦法

從北京民航醫院傷醫事件,到朝陽醫院傷醫事件,再到一線抗擊疫情的醫療工作者們,醫生這個角色讓人特別心疼。醫生不是敵人,不是鋼鐵俠,他們是和我們並肩作戰對抗病痛的戰友吶!

紀錄片《中國醫生》的影評裡,有個觀眾提到自己的朋友是醫生,他說最怕的不是病人醫鬧,而是面對嚴重的病患,找不到辦法救治他們。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醫生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有擔憂和恐懼。紀錄片裡33歲的南京鼓樓醫院腫瘤科主任魏嘉說,最怕的是自己面對晚期腫瘤患者的無能為力。

有人告訴她,不要和病人成為朋友,因為傾注的個人感情越多,後期感到無助和痛苦也會越大。可是醫生的心,是一顆熱忱的仁心吶!

02 比起醫術,更怕人心的瓶頸

每個國家,在培養醫生上面都傾注了很大資源。學醫的孩子,面臨的是長期的學習和投入,很多人剛剛本碩畢業,同齡人已經有車有房有娃,過上了社會認可的中產生活。

醫學院的本碩博連讀,招募的都是最優秀的人才。他們畢業後,在現行的醫療體制內,從普通醫師開始,查房、值班、換藥、寫論文,一步一步才能取得專業成長。

紀錄片的第二集,裡面有個帥氣的燒傷科男醫生徐曄,他皮膚白皙,身材清瘦,外面看起來是個陽光大男孩,但是片子裡卻有些冰冷,有著超越年齡的滄桑感。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他收治了被重度燒傷的一堆老夫妻,不僅要從治療上精心醫治,還通過醫院的救助基金幫家屬籌款。

努力的最後,病人家屬突然放棄,匆忙出院。徐曄感慨,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面對醫術的瓶頸,最先達到的是人心的瓶頸。

03 “我最怕的,是突然倒下”

醫生常常讓病人作息要規律,飲食要健康。然而他們,常常忙到沒有時間按時吃飯,一臺手術十幾個小時,有時候需要接力才能完成手術。下臺後,倒在地上。

第一集裡南京胸外科主任王東進,他親手完成了數萬例心臟外科手術,卻患上了嚴重的職業病,腿不行,靜脈曲張,頸椎出問題,需要帶著頸託上手術檯。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除了應對手術治病,他還利用週六日去下級醫院講課,希望能把好的診療流程推行到更多病人身邊,6小時的黃金救治時間,就是他在追的目標。

44歲的河南省人民醫院的主任朱良付,他說最擔心自己突然死掉,因為國家培養一個主任醫師需要25年,他倒下,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一個國家,就是一個運轉的機器系統。醫生,就是這個機器裡不可獲取的一部分,一方面是社會對醫生的需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醫生隊伍的增長很緩慢。

以前和一個行業朋友聊過,他說醫生流失很嚴重,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那些又苦又累的科室很難招到新醫生,有很多新畢業的醫學生更願意選擇沒有醫患矛盾、工作性價比高的私立、整形醫院。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人們如何理解醫生,就會如何對待醫生。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曲《重生》,是由鄭鈞作曲、歌手姜昕演唱的,歌詞句句催淚。

理想不哭泣,美不會嘆息。他們能在苦難中昇華,他們不會被困難嚇壞,他們是疼痛過後,柔軟依舊;他們是生死兩忘,冷暖不休,卻仍獨自飛翔在天空。他們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中國醫生。

中国医生,太不容易

這幾天的事情讓大家都感嘆道,中國醫生太難了。醫療行業,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

中國的醫生、醫療機構、衛健委都面臨更嚴峻的難題。史無前例的人口基數,逐漸加快的老齡化速度,人才培養的艱辛。

很多事情多一些瞭解,你就會多一份理解。比起患者的故事,中國醫生的故事更加值得被理解和探討。

中國醫生,你們就是這特殊時期,最美的人類。

—END—

疫情下的魔幻日子

保持理性,不添亂,是公民的責任

大多數焦慮,是沒有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