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不把霍元甲写进武侠小说?

庄生荒谷


1.朱家、郭解和聂政、预让​分别出自于司马迁《史记》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物。

关于写作历史著作和小说的难易度,金圣叹曾经在《读第五才子子书》说过: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其实金庸也可以利用史公游侠刺客,而洋洋挥洒出百十万言的精彩武侠,但他竟然没有下笔,我也搞不懂是什么原因。

2.聂隐娘、虬髯客、红线、昆仑奴出自于唐传奇,况且另一位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在他的《大唐游侠传》等小说里也已经写过了。

金庸在《三十三剑客图》序中曾经说过,《唐传奇》中的《虬髯客》、《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四篇文章虽短,但实在写得太好太精炼,再写也无法超越,反而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讥,吃力不讨好,不如不写。

3.至于霍元甲和黄飞鸿等晚清大侠,离现代太近,下笔之时一个不注意,会惹来无谓的麻烦……诸多避讳,还是不写的好。











庄生荒谷


要讨论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理一理金庸先生主要武侠小说作品故事情节所指的年代。以及霍元甲这个人。

金庸主要的武侠小说作品以及故事情节涉及年代大略如下: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清),连城诀(清),天龙八部(北宋),射雕英雄传(南宋),白马啸西风(清),笑傲江湖(明),书剑恩仇录(清),神雕侠侣(南宋),倚天屠龙记(元),碧血剑(明),鸳鸯刀(清),越女剑(春秋)。我们可以看到金庸先生作品中的故事涉及的朝代上至春秋下至中清。而晚清以后几乎就没有了。

我们再来看霍元甲这个人。百度百科上是这样介绍的: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我们可以见到,霍元甲这个人,出生在晚清,卒于1910年。距今也就一百多年。对于这样一个现代爱国武术家,如果把他虚化到武侠小说里,既有违历史,也难让故事太过虚化,情节上也难以引人入胜。再加上晚清以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科学技术,火药和火枪也引进了中国。而武侠小说的中的刀剑等冷兵器,以及飞檐走壁的绝技,在火药火枪面前,几乎没有了无用武之地。

我想基于以上几点,金庸先生才没有把霍元甲写进他的武侠小说中吧。


明月初照一江秋


金庸小说的成功,正因为他能把种种矛盾冲突,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于他为什么不写现代人物,或者是因为民国前社会的价值观更符合金庸所倡导的情、义、侠。金庸擅长写武侠小说,他所写的武功,除了韦小宝偶尔用火枪,大部分是冷兵器,而冷兵器在中国退出的时代正是清末、民国初的时代,注定了他不会再写此时间段以后的。现在人武功再高强,也抵不过一颗子弹的威力,更别说炮弹、导弹、原子弹。他写得是武功,不是枪战。他的15部小说,均成稿于50-70年代,所谓霍元甲、叶问,离他太近了,他还以他们的故事原型来写武侠小说,对于读者来说较为熟悉,缺乏发挥创作余地。


黄河口異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白"史说"和"小说"的区别。"史说"人物真实,故事经历不一定完全真实;"小说"人物虚构,但故事情节真实。霍元甲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虽然武功高明,但金庸不能把霍元甲写进它创作的"武侠小说"。


陇西当光


金庸先生的作品按年代 最晚是到清朝乾隆年的,主人公都有很大的国家情怀。而霍元甲是近代的人物,也有很大的爱国情怀。但有点与现在的时间相接近,故没写霍元甲


这片天空有点蓝


金庸小说只涉及到清初,并未涉及到清末时期,所以没写到霍元甲。


武鹏飞90


因为是平江不肖生在江湖奇侠传里写了。再说也没法写,霍元甲打出一套降龙十八掌或者是黯然销魂掌?不科学啊!


奥德修斯蛇夫座圣斗士


霍元甲毕竟年代离我们很近,金庸先生又比较擅长虚实相交。那么如果他的写这类的话,很可能让我们觉得浮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