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不把霍元甲寫進武俠小說?

莊生荒谷


1.朱家、郭解和聶政、預讓​分別出自於司馬遷《史記》的《遊俠列傳》和《刺客列傳》,是歷史上實際存在的人物。

關於寫作歷史著作和小說的難易度,金聖嘆曾經在《讀第五才子子書》說過:

某嘗道《水滸》勝似《史記》,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卻不是亂說。其實《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是因文生事。以文運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雖是史公高才,也畢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

其實金庸也可以利用史公遊俠刺客,而洋洋揮灑出百十萬言的精彩武俠,但他竟然沒有下筆,我也搞不懂是什麼原因。

2.聶隱娘、虯髯客、紅線、崑崙奴出自於唐傳奇,況且另一位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在他的《大唐遊俠傳》等小說裡也已經寫過了。

金庸在《三十三劍客圖》序中曾經說過,《唐傳奇》中的《虯髯客》、《聶隱娘》、《紅線》、《崑崙奴》四篇文章雖短,但實在寫得太好太精煉,再寫也無法超越,反而有畫虎不成反類犬之譏,吃力不討好,不如不寫。

3.至於霍元甲和黃飛鴻等晚清大俠,離現代太近,下筆之時一個不注意,會惹來無謂的麻煩……諸多避諱,還是不寫的好。











莊生荒谷


要討論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理一理金庸先生主要武俠小說作品故事情節所指的年代。以及霍元甲這個人。

金庸主要的武俠小說作品以及故事情節涉及年代大略如下: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清),連城訣(清),天龍八部(北宋),射鵰英雄傳(南宋),白馬嘯西風(清),笑傲江湖(明),書劍恩仇錄(清),神鵰俠侶(南宋),倚天屠龍記(元),碧血劍(明),鴛鴦刀(清),越女劍(春秋)。我們可以看到金庸先生作品中的故事涉及的朝代上至春秋下至中清。而晚清以後幾乎就沒有了。

我們再來看霍元甲這個人。百度百科上是這樣介紹的: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我們可以見到,霍元甲這個人,出生在晚清,卒於1910年。距今也就一百多年。對於這樣一個現代愛國武術家,如果把他虛化到武俠小說裡,既有違歷史,也難讓故事太過虛化,情節上也難以引人入勝。再加上晚清以後,西方列強侵入中國,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科學技術,火藥和火槍也引進了中國。而武俠小說的中的刀劍等冷兵器,以及飛簷走壁的絕技,在火藥火槍面前,幾乎沒有了無用武之地。

我想基於以上幾點,金庸先生才沒有把霍元甲寫進他的武俠小說中吧。


明月初照一江秋


金庸小說的成功,正因為他能把種種矛盾衝突,發揮得淋漓盡致。至於他為什麼不寫現代人物,或者是因為民國前社會的價值觀更符合金庸所倡導的情、義、俠。金庸擅長寫武俠小說,他所寫的武功,除了韋小寶偶爾用火槍,大部分是冷兵器,而冷兵器在中國退出的時代正是清末、民國初的時代,註定了他不會再寫此時間段以後的。現在人武功再高強,也抵不過一顆子彈的威力,更別說炮彈、導彈、原子彈。他寫得是武功,不是槍戰。他的15部小說,均成稿於50-70年代,所謂霍元甲、葉問,離他太近了,他還以他們的故事原型來寫武俠小說,對於讀者來說較為熟悉,缺乏發揮創作餘地。


黃河口異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明白"史說"和"小說"的區別。"史說"人物真實,故事經歷不一定完全真實;"小說"人物虛構,但故事情節真實。霍元甲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雖然武功高明,但金庸不能把霍元甲寫進它創作的"武俠小說"。


隴西當光


金庸先生的作品按年代 最晚是到清朝乾隆年的,主人公都有很大的國家情懷。而霍元甲是近代的人物,也有很大的愛國情懷。但有點與現在的時間相接近,故沒寫霍元甲


這片天空有點藍


金庸小說只涉及到清初,並未涉及到清末時期,所以沒寫到霍元甲。


武鵬飛90


因為是平江不肖生在江湖奇俠傳裡寫了。再說也沒法寫,霍元甲打出一套降龍十八掌或者是黯然銷魂掌?不科學啊!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霍元甲畢竟年代離我們很近,金庸先生又比較擅長虛實相交。那麼如果他的寫這類的話,很可能讓我們覺得浮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