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如果重用軍事天才韓信,劉邦還能成就帝業嗎?

鐵男春秋


對於劉邦來說,韓信的功勞可以這樣來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東征勝利,沒有東征也沒有劉邦的天下,更沒有三百年漢朝的基業。如果項羽重用韓信,那麼,項王手下的大將軍,就不是范增了而是韓信了,那麼,項羽左有范增,右有韓信,文武兼備,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項羽得了天下,自然也就沒劉邦什麼事了,劉邦自然成不了帝業。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韓信不僅幫劉邦打了天下,還在最初的時候,給劉邦提出了“漢中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因為韓信為劉邦“預”了,從而讓劉邦奪天下有了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戰略路線,故最後得到了天下。

有一點其實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韓信投奔劉邦的時候,是劉邦兵敗、最不得志的時候。本來,劉邦自己打下了咸陽,按照義帝的說法,“先入咸陽者王之”,佔據富饒的關中,成為關中王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項羽損他,把他封到偏遠的漢中,封為漢王,劉邦幾乎是滿肚委屈、灰溜溜地去漢中的。而此時的項羽,卻是秦朝滅亡後勢力最大的霸王,所有的諸侯都唯他馬首是瞻。但恰恰是這個時候,韓信離開了風光的項羽,到了偏遠的漢中,投靠了背時的劉邦,這對於劉邦來說,不但是韓信看得起他,甚至已經是一種恩情了。

前206年,劉邦在蕭何的建議下,拜韓信為大將,韓信隨即向劉邦提出了建議,即“漢中對”,韓信建議說,項羽遷義帝於江南,天下共憤。項羽自舉兵以來,所過之處,無不橫遭摧殘毀滅,老百姓怨聲載道,項羽名雖為霸,實際上人心盡失。而你以正義之師,揮師東向,三秦之地,傳檄可定。

於是,劉邦依韓信之計,開始著手部署東征。這樣,才有了後來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來,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連攻下魏、燕、趙等國,建立了奇功。

還有一點也常常被人們忽略,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得不剩一兵一卒的時候,趕到修武,韓信修整的地方,一個商量都沒有,就將韓信的兵全部調為己有,並在韓信手裡沒有軍隊的情況下,安排他去攻打齊國。韓信就真的在手裡沒軍隊的情況下,招兵買馬,白手起家,繼續開闢北方戰場,進攻齊國,不但平定了齊國,還把項羽派到齊國的龍且20兵馬全部消滅乾淨,這是多麼驕人的戰績啊!

項羽如果重用韓信,劉邦估計連漢中都出不來。而劉邦沒有韓信,韓信便不可能給他開闢北方戰場,項羽沒有北顧之憂,劉邦連項羽都不可能打贏,遑論成就帝業。所以,西楚霸王項羽如果重用軍事天才韓信,劉邦不可能成就帝業。


帝國的臉譜


後世分析劉、項二人的得失, 項羽有勇無謀,生性多疑,獨斷專行,賞罰不明;劉邦精於算計,心胸寬廣,知人善用,賞罰嚴明。

二人的關鍵差距在於閱歷和年齡,而閱歷又與年齡成正比。

劉邦和項羽名義上是結拜兄弟,實際上相差23歲,劉邦人生經歷練就了政治上軍事上的成熟與老道,因此劉邦在政治上玩弄項羽如同調戲三歲小兒一樣。

項羽24歲起兵反秦,27歲自稱霸王,分封諸侯。項羽的人生經歷過於單薄,在閱歷上與劉邦相比簡直是“小鮮肉”。人們都說“性格決定命運”,而決定性格的成熟與否則是閱歷。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決定了此人的命運。

項羽在攻無不克的軍事神話中養成了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性格;劉邦在屢戰屢敗的坎坷人生中養成了廣開言路,善於用人的性政治家的性格與後來作為帝王的人格。

不同的性格決定了兩位英雄不同的命運結局。 

  先說用人。項羽用人,輕文重武,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僅范增一人尚不能用,也不善於發現和運用人才。韓信當初在項羽帳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話不用。”後世稱之為“兵仙”的軍事天才韓信在霸王手下只不過是個站崗的侍衛。

韓信投靠劉邦後,被封為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後來裂土封王。 項羽不重用韓信是因為自覺才華出眾,根本不用聽從別人的計策;劉邦重用韓信,是因為他才能平庸,非常需要專業人才的輔佐。 

從這個層面講,項羽根本不可能重用韓信的!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 


周易與奇門


如果項羽肯用韓信,劉邦就成就不了大業了。

很多人拿劉邦和項羽兩個人比較,來說劉邦比項羽優秀,所以成事是早晚的。但這種觀點是太理想化了。

1.雖然項羽殘暴,但是這不代表他品格低下。項羽手下的高級將領,龍且,英布等人都是項羽的心腹干將,項羽甚至放心把整支軍隊都交給龍且。你能說項羽貪權,不願意給重用韓信?這不是瞎扯麼?項羽唯一的問題是看人眼光不準,他沒有發現韓信的才能,所以錯失了韓信,但這不代表項羽嫉賢妒能。楚漢爭霸的時候,項羽還專門招攬韓信,讓韓信不要幫劉邦,可見項羽認識到韓信的才能後,是很看重他的。而相反,楚漢結盟的時候,也是劉邦背信棄義攻擊項羽的。劉邦用了韓信之後,也是他殺了韓信的,論品格,劉邦也是比不上項羽的。

2.有人說項羽自己的軍事才能高,所以不會重用韓信。這也是胡扯。如上所說,項羽能夠重用龍且,英布,為什麼不能重用韓信?恰恰相反,君主最忌諱的功高震主,項羽正因為自己的能力強,所以才能駕馭韓信,也不會怕韓信。而劉邦呢?自己的才能不足,所以才會忌憚韓信,事實上最後也殺了韓信。

3.有人說劉邦善於將將,項羽善於將兵,所以劉邦肯定勝出。真是如此嗎?劉邦的班底是什麼人?大部分都是沛縣的同鄉,都是一起從小就混熟的人,彼此很瞭解,所以知道用誰怎麼用,這很正常。而對於不熟悉的人呢?蕭何月下為啥追韓信?不就是劉邦不肯用韓信麼?劉邦會用韓信,這是蕭何的功勞,而不是劉邦會用人。如果劉邦會用人,他會看不出韓信是否會謀反嗎?如果劉邦會用人,蕭何用得著自汙嗎?如果劉邦會用人,會讓呂后坐大嗎?如果劉邦會用人,白狼山會差點被俘嗎?所以,劉邦的用人水平只能說可以,但並不高,而恰恰項羽的用人水平也不高罷了。這是沾了蕭何的光才讓他得到韓信,否則劉邦根本打不過項羽。

4.項羽在戰場上無往不利,唯一輸給的就是韓信,劉邦沒有了韓信,又有誰可以戰勝項羽呢?

5.世事難料,機會常在。不能因為結果如此,就說這種結果是註定的。劉邦有他的優勢,但這能否轉化為勝勢,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蝴蝶效應知道吧,一旦有了一個變動,結果很可能就有變化。

因此,如果項羽得到了韓信,那麼劉邦的敗亡就是大概率事件。


220君


項羽若是能重用韓信,劉邦肯定就沒有機會稱帝了。

要知道劉邦能成為帝王霸業,是離不開三個人的,這三個人就是韓信,張良和蕭何,可以說這三個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個,劉邦都不可能稱帝的。

正是這三個人,被劉邦稱為是“漢初三傑”,在漢初三傑當中,又數韓信的功勞最大,因為韓信是真正的拼殺在第一戰線,為劉邦攻城略地的人,而且在劉邦稱帝之後,韓信是他們三個中,唯一一個封王的人,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也知道韓信的功勞最大。

楚漢爭霸的時候,項羽和劉邦,一直都是對峙在滎陽。

在他們對峙的期間,項羽一直都是處於優勢地位,劉邦勉勉強強還算能支撐的下去。不過,劉邦有兩次,從韓信手裡奪兵的經歷。

正是因為他實在抵抗不住項羽了,所以,才找韓信去借兵的。

整個楚漢爭霸期間,韓信不是跟著劉邦,所以,他也避開了項羽。

韓信奉了劉邦的命令,去北方開闢新的戰場去了。

那時候被項羽分封的十八個諸侯王,都在各地駐紮著呢。韓信去北方開闢新戰場,就是為了消滅他們。壯大自己的力量,同時也是壯大劉邦的力量,削弱項羽的力量。

當然了韓信的勝利,也決定著項羽和劉邦的勝負。畢竟劉邦和項羽目前打了一個難解難分。最終,還是要讓韓信來決定勝負了。

韓信若是能打出一片天地來,那麼劉邦就能打敗項羽,相反,項羽就可以打敗劉邦。

結果,韓信一路走來,都是斬荊披棘,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他先是俘虜了魏王豹,佔領了魏國,緊接著又北上,拿下了代國。

代國的鄰國就是趙國,在這裡韓信用了三萬人馬,打敗了趙國二十萬精銳部隊。正是這一戰,讓韓信名揚天下的。

因為他在趙國打的這一戰,正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戰役背水之戰。

韓信打敗了趙國之後,只派了一個說客,就嚇得燕王投降了韓信。

這時候可以說,只要韓信能拿下齊國來,項羽就必敗無疑了。因為韓信拿下齊國來之後,就可以繞道項羽後面,和劉邦前後夾擊項羽了。

項羽當然也知道齊國這個地方的重要性了。為了阻止韓信拿下齊國,項羽特意給了龍且二十萬大軍,讓他去援助齊國。

要知道那時候項羽只有三十萬軍隊,他給了龍且二十萬,這說明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了韓信這裡。

對於項羽來說,龍且和韓信的勝負,也就決定著他和劉邦的勝負。

可是,因為龍且在戰前輕敵冒進,又看不起韓信,說韓信這個人,膽子最小了。總之,他是各方面都瞧不起韓信。

所以,兩軍一交戰,最終龍且失敗了,他被韓信用濰水給淹死了。

齊楚幾十萬的聯軍,也被韓信殺的是七零八落的。

韓信拿下齊國來之後,就開始聯合劉邦,彭越和英布等人,發動了垓下之戰,項羽兵敗垓下,逃到烏江之後,就自刎而亡的。

所以說項羽的失敗,主要是因為韓信幫助了劉邦。整個楚漢爭霸的過程,韓信幾乎拿下了大漢江山的三分之二國土。

若是劉邦沒有韓信的話,劉邦就不可能稱帝,也不可能打敗項羽。

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出結果,若是項羽重用韓信的話,劉邦根本就沒有機會出漢中,漢中他都出不來,就不用說和項羽爭霸天下了。

所以,項羽重用韓信的話,劉邦是沒機會當皇帝的。


漢史趣聞


從性格上說項羽和韓信不對牌氣,項羽是靠勇氣和蠻力打下的江山,樊噲能被贊曰“壯士!能復飲乎?”估計劉邦手下能被項羽看上的也就樊噲這等人物了。

韓信在項羽手下當郎中,不過是護衛隨從之列。想以韓信之身手保衛霸王,也算是用人太狠,韓信不跑都不行。韓信合兵以正,用兵多奇,是以謀為主的大將,但入不了項羽的法眼。

如若項羽能用韓信,則性格最大缺陷剛愎自負己改,以項羽之勇力,韓信之謀略,天下事定矣!劉邦得天下無望。

劉邦手下看似人才濟濟,不過皆是將才,無有帥才,韓信的到來才是補足最後的短板,得成大事。

蕭何的治理之能,張良的謀略,陳平的毒計,曹參、樊噲、灌嬰等的勇武,如沒有韓信戰必勝,攻必取的加持皆無多大用處,不過是重複彭城之戰後倉皇逃竄的故事罷了。

另劉邦手下將領逃跑能力極強,彭城慘敗,竟無人傷亡,除了劉邦的老爹和老婆。


廿二層雲


如果將項羽失敗的原因歸結為沒有重用韓信,那就想偏了。

第一、項羽輸給劉邦,絕對不是因為韓信的軍事才能,畢竟項羽本人就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啊,他失敗的原因是他沒有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政治問題,而是用軍事的眼光,正如司馬遷所說,項羽乃是“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而失敗的。

第二、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發現並重用了韓信,而是劉邦本來就是一個知人善任之人,正如韓信對他的評價一樣——劉邦不善將兵,而善將將。以漢初三傑的能力,任何一個人出來單幹也許都能夠成為割據一方的霸主,但是他們都願意追隨劉邦,願意坐第二把交椅。劉邦本人在楚漢爭霸過程中,可以說是沒有打過一次像樣的勝仗,他手下的將領除了當年從沛縣一起起義的普通人之外,幾乎都是從項羽的陣營中挖過來的,而這些人最起碼在楚漢戰爭中對劉邦是忠誠的。他們背叛項羽的原因可以用“掙得不夠多,幹得不夠爽”來概括,而追隨劉邦之後,情況就完全反轉了。

第三、沒有韓信,劉邦仍然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國史君(國史通論)在之前文章中曾經講到,韓信如果執意背叛劉邦三足鼎立甚至起身反抗已經建立的漢朝的話,他是肯定會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當然也不是因為韓信的軍事能力不夠,而是韓信的一切都是劉邦給的,在《史記》的記載中,劉邦最起碼有三次不費吹灰之力就收了韓信的兵權。也就是說,沒有劉邦,韓信就是匹夫一個。

第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韓信曾經是項羽的部下,但是項羽沒有發現他的才能,最終導致了人才的流失。而項羽正好又是一個“自矜功伐”的軍事天才,韓信即便是給他提出有價值的策略,項羽可能還覺得他是班門弄斧呢。


國史通論


很困難!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關於項羽的嘆息,在歷史上太多太多!

楚漢爭霸前,大家都服項羽,力拔山兮,他的勇武,千古無二,破釜沉舟,他戰績斐然,放眼當時天下,可以說是無人能夠望其項背。

正是自己有著這樣的戰績,有著這樣傲人的名聲,所以項羽對其他將領的用兵策略自然也就不怎麼重視了,即使有點能力的人,如果功績沒有大過自己,也很難入得了眼。

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處在相同水平的人才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英雄惜英雄,這些話用來形容項羽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正是項羽的這些性格和行為,導致了他看走了眼,讓軍事天才韓信投靠了劉邦,加快了項羽滅亡的步伐。

如果歷史倒流,韓信沒有反水,劉邦還能成就帝業嗎?

從歷史上看,確實是韓信的加入,讓劉邦有了擊敗項羽的能力。因為對於劉邦來說,在沒有得到韓信之前,他面對項羽是出於絕對的劣勢,被項羽關在南中出不來。而在他高臺拜將韓信之後,得到韓信的謀劃幫助,最終暗度陳倉,還定三秦,走出了爭霸天下的關鍵一步。

而後來在楚漢爭霸的階段,無論是彭城之戰,還是滎陽之圍,那都是韓信出來幫劉邦解的圍,甚至於最後的垓下決戰,那也是因為韓信帶著三十萬大軍加入,讓劉邦有了徹底消滅項羽的可能性。

而正是因為這些功勞,韓信才得以成為西漢的開國大功臣,與張良、蕭何並列“漢初三傑”。

所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很難在四年內就擊敗項羽,取得天下。

當然了,劉邦還是有可能會成功,只是成功的那一天會來的比較晚一些。 這是性格決定的,劉邦就是很善於用人,他知人善用,自己不懂,但是別人懂,而把別人的能力擴大到最大化,就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即使沒有韓信投靠他,也會出現其他的張信,王信,這才是他能夠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前提是劉邦能活得久一點,要知道劉邦那時候已經五十幾了啊,又是生活在環境惡劣得蜀地。即使項羽不去滅他,他自己也抗不了多少年的。而且出蜀要趁早,那裡的人口和環境資源等等都不足以支撐劉邦去奪取天下,在蜀地待的越久,劉邦的希望就越渺茫,看看諸葛亮就知道了。


這是劉邦沒有韓信的結果,而如果如題中所言,項羽重用軍事天才韓信,那又得兩說了,因為韓信的能力畢竟擺在那裡。他既然能想得出暗度陳倉的計策,就不會讓劉邦出得了蜀地,他會把劉邦看得死死的,甚至於直接率軍滅了劉邦,根本不會給劉邦機會。

所以,劉邦想要成就帝業,很難!


白話歷史君


看了很多大V的回答,不才覺得審題有誤,此題是問如果項羽重用韓信,“劉邦”能否成就帝業。

個人愚見,劉邦能夠成就帝業!只是時間要拖長。

——————————————————————

我們首先分析下劉邦,項羽,韓信三人的性格

劉邦:是“將將之極致”,其人善於駕馭群才,寬厚氣度,不拘小節,善於以恩遇團結他人。初漢三傑都為他所用。但是自己無過人的文韜武略,怠慢侮人,行為粗魯。



項羽為“將己之極致”。項羽力能扛鼎,所親率的軍隊,是字面意義上的無敵之師。在整個楚漢爭霸的過程中,項羽親率的部隊都是戰鬥力爆表的超人,所到之處無人可當,睥睨天下群雄。但是項羽剛愎自用,婦人之仁,心胸狹隘。即便到最後,任然覺得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無法認清失敗的原因




韓信: 則是“將兵之極致”。所謂將兵,即統治龐大的軍隊而能使其嚴守軍紀、進退有序。可以合理的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戰爭環境,擴大己軍的優勢,是一名優秀的戰場指揮家。但其沒有政治頭腦,在政治意識上顯得幼稚。



————————————————————————

如果項羽當時重用韓信,也就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了。但是項羽其人剛愎自用,只會重用韓信一時,絕不會重用一世,他更需要的是服從他軍事命令的戰將。也就是說,項韓合作的結局,必然是崩裂的,韓信的結局絕不會比范增好,只會更差(其政治覺悟太差)。所以項羽重用韓信,絕不會增加自己的實力

而下面的楚漢之爭中,問題便是,缺少了韓信的劉邦能打敗項羽嗎?能!

楚漢之爭初期,項羽的實力遠勝於其他諸侯。劉邦與他相爭更是以卵擊石

但是從“鴻門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等故事中可以看出,項羽在“老奸巨猾”的劉邦面前,顯得那麼的天真可愛。同時,項羽不斷鎮壓其他諸侯,劉邦卻不斷團結降服其他諸侯。此消彼長,終會在某個節點上,劉邦的實力大於項羽,完成帝業!



歷史客棧王小二


如果韓信真的被項羽重用的話,那不會有劉邦什麼事情了。

接下來項羽最大的敵人就是韓信了以韓信的性格來說有可能項羽就被暗殺了,或者在恰當的時間,韓信發動一個叛變把項羽給殺了。

可以部分借鑑明智光秀和織田信長的本能寺之變。





生活不堪


不能,就算掙也不能,因為西楚霸王太殘暴了,就算他做君王也不是一個明君,項羽只能說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任君王要有自己的思路,統治國家的方法,這都不是他可以隨意掌控。而且他還玩個,烏江自刎,無法面對失敗的人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這才是重點,失敗怎麼了?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可是他並沒有啊!不是戰術不好,是思想不夠端正。

然後就說說劉邦吧!劉邦可以說是一介平民吧!他一個平民居然可以召集那麼多人來進行反抗。你要知道項羽不管怎麼說也是燕國的非常厲害的人,就類似於皇族,它能把人召集起來很容易,但一個凡夫俗子,建立一支軍隊,這是非常了不得的,就可以看出這個人非常的有智慧,而且深謀遠慮,在漢朝前期,他為了讓國家穩定發育,將公主,送出去,遠嫁他國,就這個他就可以說他對人民就已經不錯了,因為公主嫁出去之後,這些胡人他們就不會再,對中原進行騷擾,老百姓就可以過上安穩日子了,百姓過上安穩日子比什麼都好!

而且從古至今就一句金句,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深得民心,但項羽卻恰恰相反,畢竟在一定純啊,它是一個皇族。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且這個裡面的東西非常複雜,一時半會也講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