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廣為流出的“歷史真相”,其實就是謠言呢?

密探零零發


有人說:清末,慈禧做了一個非常牛掰的舉動,她竟然對在京的11個國家同時宣戰!聲稱要滅掉他們,並且還下了戰書。

但這個事情卻是一個嚴重的添油加醋的誤傳,慈禧所謂的像十一國宣戰書僅僅是一個在朝堂之上的動員,並不是一個宣戰書,慈禧不是腦殘,她明白這樣做無異於自殺,歷史上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呢?您聽我細細道來。

在當時的大清朝遭受著來自聯軍和義和團民的雙重威脅,於是慈禧用皇帝的名義發佈了一道內部命令,大致的內容是要求全國各省的督撫大員共同聯合起來,共同面對這末世危局,並且要求他們各自派出精兵強將,來北京勤王,因為八旗兵打的差不多了,北京軍區的衛戍部隊也嚴重的減員。爾後,又補發了一道上諭,在上諭中補充說明了對洋人的態度,大意如下:這三十多年來,洋人屢屢進逼京城,冒犯龍顏,欺凌百姓,並且獅子大張口勒索朝廷,而且還蹬鼻子上臉,一次比一次誇張,近日在天津大沽口炮臺的守將密奏,聯軍竟然提出了讓我守軍退守炮臺,負責便會武力攻打的威脅,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這才要求大家同仇敵愾,和這些彼等蠻夷一塊雌雄!


所以真相便是,慈禧並沒有像十一國宣戰,(她很可能都弄不明白到底有多少個國家),她僅僅是為了自保和下面動員而已,所以文首那個傳說純屬子虛烏有,是徹底的謠言!


老豬的碎碎念


有一個故事《半夜雞叫》估計很多人都知道,受過初小教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書裡的一個人物——周扒皮,幾十年來,周扒皮、南霸天、黃世仁、劉文彩並列為四大惡霸,作為標誌性人物,周扒皮可以說是大陸集體記憶中的符號化人物。



作為當時階級鬥爭的需要,高玉寶寫了《半夜雞叫》這篇廣為流傳的文章,特別是被編入教科書後,讓大家都覺得真有其事,因為高玉寶寫周扒皮用了真名,也使得周扒皮的後人大受牽連,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個“歷史真相”是不是歷史真相。

周扒皮的本名叫周春富,在《半夜雞叫》中,周春富為了催逼長工們早點下地幹活,經常半夜三更趴到雞窩邊學公雞打鳴,公雞在聽到打鳴後也跟著打起鳴來,長工們在雞叫後就要下地去幹活,後來周扒皮的伎倆被長工小玉寶發現了,向大家揭穿了真相,並與大夥巧妙設計,將周扒皮痛打了一頓!在書裡,周扒皮就是一個地主惡霸!



我記得我哥的朋友中有一個因為姓周,被大家笑稱“周扒皮”,不知道大家身邊可有綽號“周扒皮”的人?現在可能笑稱“周扒皮”的人很少了,時代在進步,階級鬥爭也模糊了起來,所以“周扒皮”也漸漸淡化!那麼“周扒皮”的真相如何?

周春富,遼寧大連瓦房店市閻店鄉人,老周家也是闖關東的一員,什麼時候從山東到東北,也記不清了,周家到了周春富那一代,只有幾畝薄田,周春富跟大多數中國農民一樣,勤儉持家,拼命攢錢買田地(白鹿原裡的白家也是如此),還開了幾個作坊,1911年,“周家大院”落成,所謂的“周家大院”就是三間石頭房子!


大家讀《半夜雞叫》這一類故事,會以為舊社會長工與東家的關係就是奴隸與奴隸主的關係,東家拼命剝削長工,其實在以前,這是一種自由的僱傭關係,農活多的會請人幫忙做工,周老頭自己也是一身布衣,腰間纏著破布條,起早摸黑幹活的農民,周春富最早被劃為富農,也因為富農的身份被打死!只是周老頭的行為還擔不上“地主惡霸”!《半夜雞叫》還有幾個真相就是:
  1. 周家子女及長短工回憶,高玉寶並未有在周春富家幹過活的經歷
  2. 半夜雞叫中的當事人沒聽說過這事
  3. 半夜三更把工人叫醒去鋤地,那麼黑的情況下是去鋤草還是鋤禾苗?
很多時候,廣為流傳的“歷史真相”,仔細推敲求證後,才發現這就是一個謠言!

歷史紅塵


近些年,表面上是流傳得最廣的“歷史真相”,實際上確實謠言的事情,莫過於傳說中的“德國良心下水道”了。

德國良心下水道的起源

最開始的“歷史真相”大概是這樣的:

青島原德國租借區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餘年後,一些零件需要更換,但當年的公司早已不復存在。一家德國企業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說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準,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範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倉庫,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都說德國人嚴謹,而這則歷史真相又把德國人的嚴謹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時候,這則歷史真相還只停留在誇獎德國人嚴謹的程度,到後來,經過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扭曲,又轉進到了另一個層次。

每年,總會有一些地方會下大雨,如果降水量超標,超過下水道的負荷,就會導致一些地方被水淹。而相比之下,青島則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於是乎,前面提到的“歷史真相”經過這一現象的加持,就演變成了:中國的城建工程都是豆腐渣,還比不上德國人一百年前的水平。

如今,只要有一個地方發大水被淹了,就會有人冒出來感嘆德國的城建水平,順帶批判一下中國的城建。殊不知,這樣的“歷史真相”可以說是漏洞百出,誤信傳言只會讓人笑掉大牙。下面我就從兩個方向來批駁一下這則所謂的歷史真相。

德國城建水平如何?

首先是關於德國城建水平,特別是下水道工程的水平問題。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

這些照片,是近些年不同時期,德國遭遇暴雨之後的現場實拍,從這些照片中不難看出,別說一百年前了,就算是現在德國自己國內的下水道排水系統也不過如此。每次只要下點暴雨,街道上很多地方都會被水淹沒。

事實上,任何一個城市,其排水系統都有一個承載量,當降水量高於這個量時,就會造成內澇。就像小學做的數學題一樣,一個池子同時排水和進水,進水量若大於排水量,池子裡的水就會越來越多,世界各國所有城市都存在這個問題。

青島下水道是誰建的?

1897年,德國強佔領膠州灣,也就是現在的青島,並與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膠澳租界條約》,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德國便在當地開建下水道工程,我們應當承認,當時青島的城建工程,確實是遠超中國水平的。

但實際上,當時德國人修建的下水道,都是為德國人自己服務的,其目的是保障德國居民區的乾淨衛生,把德國居民產生的汙水給排放到中國居民區

。德國居民是安逸了,但中國居民可就是活受罪了。

實際上,德國人在青島建立的下水道本身就很少,到後來,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政府對青島進行了一場大改造,今天青島城市內的下水道系統,絕大部分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修建和翻新的。可以說,青島很少內澇,沒有德國人一絲一毫的功勞。

當年德國以武力強佔青島,加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原本是罪大惡極的事情,如今卻有人把德國人形容成大公無私、不求回報為中國城建作出了巨大貢獻的高尚人群。

不得不說,這種數典忘祖、恬不知恥的人,真是中國人中的恥辱。


臥聞海棠


歷史上,誰的謠言最多?

李白。這裡不是說李白愛撒謊,而是指李白的謠言多,而且好多都是語文課本強加的。



李白為什麼謠言多呢?因為他很有才!

李白是唐朝國民偶像,連楊貴妃都是他的鐵桿粉絲。李白有兩大看家本領,一是耍劍,二是吟詩。

耍劍。李白是個遊俠,他就像古龍小說中的大俠一樣,喜歡一人一劍一壺酒,一蓑一馬遊天涯,行俠仗義,快意恩仇,好不快活。



吟詩。李白是個大詩人,隨便一張口,便是千古佳作,好像肚子裡裝了小霸王學習機似的。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黃口小兒,都能吟誦幾句李白的詩句。

關於李白有哪些耳熟能詳的謠言呢?今天我們就當個謠言粉碎機,來一一粉碎這些謠言吧!

鐵杵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凡是上過小學的人,都知道這個歷史典故。

這天,李白偷偷翹課,跑到村頭玩耍,看到一個老太婆抱著個大鐵棍,在那磨啊磨,一直磨個不停,李白很納悶,這是幹嘛呀?難道打造什麼超級武器嗎?



於是李白和老太婆展開了一場深刻的哲學對話。

李白詫異的問:“老奶奶,你這是幹嘛呢?”

老奶奶頗為不屑,不耐煩地回答:“磨針。”

李白更納悶了,懷疑道:“這麼粗的鐵棍,要到猴年馬月才能磨成針啊?”

老奶奶不耐煩道:“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你這小子,不好好上學,我磨針礙你啥事了?”

李白嘻嘻一笑,繼續打破砂鍋問到底:“我就是隨便問問,針多少錢一個,鐵棍多少錢一個?”

老太婆有些生氣了,怒道:“針一毛錢,鐵棍一塊錢。”

李白呵呵一笑,說道:“為什麼不買一個針,非要勞神費力的磨呢?況且就算磨成了針,怎麼打針眼啊?”

老太婆無言以對。



闢謠:唐朝已經掌握了造針技術,而且針的成本比鐵棍成本低的多,鐵杵磨針費時費力又費錢,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只有傻子才這樣做。

力士脫靴

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盛情邀約下,李白在皇宮裡舉行了一場小型粉絲見面會,與粉絲楊貴妃和唐玄宗近距離互動。



李白不僅把親自簽名的新專輯《清平調詞》送給楊貴妃,還與楊貴妃合影留念,惹的楊貴妃連聲尖叫“李白,李白,我愛你。”

旁邊唐玄宗臉都綠了,手一攤:“好尷尬啊!”

晚上,唐玄宗和楊貴妃盛情款待了李白。

喝完這一杯,再喝另一杯,一杯接一杯,李白喝多了,喝多了就想在華清池洗腳,他醉的不成樣子,連腰都彎不起來了,旁邊高力士眼疾手快,迅速彎下身子,幫李白脫掉了鞋子。

一傳十,十傳百,力士脫靴就成了蔑視權貴不畏強權的代名詞了!

闢謠:高力士是唐玄宗身邊的大紅人,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物,睬都不會睬李白這樣的人的,更別提給他脫鞋了。反過來還差不多!


一半秋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西沙戰事緊 並非是謠言。

誠然,蔣介石沒有說過西沙戰事緊這種話,也沒有讓軍艦打開燈護送解放軍過臺灣海峽,但支持是客觀存在的。

在西沙戰事爆發的時候,蔣經國曾經公開表態。

當時記者問:中共和南越開戰,你們有什麼立場。

蔣經國說:中共也是中國人,我們不會做損害中國人利益的事情。

在解放軍艦隊緊急通過臺灣海峽的時候,臺灣軍艦並沒有任何的騷擾和組織行為,而是默許艦隊通過。

指揮西沙海戰的時任海軍副司令孔照年將軍,有過回憶:臺海軍對大陸海軍通過臺灣海峽的過程是知曉的,而且全程監控,但沒有做任何干擾。當時2艘陽字艦在中線另一側監視我們,兩邊都沒吭聲,沒發信號,安安靜靜地過去了。後來有個說法傳出來,說蔣對西沙的事有個態度是不要打擾。

事實上,臺灣在兩蔣時代,是堅守一箇中國立場。當時美國千方百計希望老蔣小蔣宣佈臺灣獨立,威逼利誘多年,老蔣小蔣都是拒絕。

具體操作上,無論臺灣如何困難,臺軍始終堅持駐守南沙最大的太平島,堅守了中國在南海的利益。

有沒有說過西沙戰事緊 不重要,實際上老蔣就是這麼做的。


薩沙


傳言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越軍特戰部隊偷襲我軍野戰醫院,凌辱並殺害我軍醫護人員,導致我軍多名女兵遇害。

此謠言流傳甚廣,毫無史實根據,嚴重損害我軍形象,可謂是荼毒天下。

不管是我軍的戰鬥記錄,還是越軍的戰鬥記錄,都沒有記載越軍的這次偷襲。如果真有,越軍肯定會記錄,我軍也肯定會報復,也會留下相關記錄。然而並沒有。

在戰時,我軍不管是後方醫院還是野戰醫院,都有專門的警衛人員,以策安全。

先不說後方醫院,遠離前線,越軍難以偷襲;即便是野戰醫院,醫院位置也會是在部隊機關,和部隊機關、人員在一起,不會遠離大部隊。此時,負責保衛部隊的警衛連,當然會保護野戰醫院的安全。

如果越軍能偷襲我軍野戰醫院,那我軍的部隊首長想必也會非常危險。這是警衛連的嚴重失職,要上軍事法庭的,我軍部隊的警衛連斷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我軍只有一名女兵-郭容容犧牲,她是電影放影員,沒有女性醫護人員遇害,也沒有女兵被俘。

謠言可以休矣!願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所有烈士安息!


袁衛宇


歷史上一個廣為流傳的謠言就是“火藥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卻被我們用來製造煙花爆竹,而被西方國家制作成了武器”,這其實是不對的。

火藥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很早以前,已被用於攻城

眾所周知,火藥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但一直流傳著“我國人民將火藥做成了煙花爆竹,而西方人將火藥做成了武器”,有人還以此來說明我們愛好和平,西方國家愛好戰爭。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我國在很早以前也將火藥用於戰爭。

據史料記載,在冷兵器時代,人們已發明了火攻,發明了火箭、油脂火球等,當火藥發明以後,攻城的時候,拋石機已經開始拋擲火藥包了。大約公元10世紀,唐哀帝時,已出現“發機飛火”,這是關於我國火藥攻城的最早記錄。

兩宋時期,已有火藥武器

據宋史記載,在公元970年,我國已將火藥製成火箭,利用火藥噴射出來氣體的反作用力,將火箭發射出去,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噴射火器。

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衛隊長唐福,向宋朝廷獻出了他製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這也是利用火藥製成的武器,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火制武器。

到了北宋末年,已出現爆炸威力比較大的火器,例如“霹靂炮”、“震天雷”等都已出現。這類火器主要用於攻堅或守城。

在公元1126年,北宋李綱防守開封時,就是用霹靂炮擊退金兵的圍攻。金與北宋的戰爭使火炮進一步得到改進,震天雷是一種鐵火器,是鐵殼類的爆炸性兵器。

南宋時,出現了管狀火器,公元1132年,陳規發明了火槍。火槍是由長竹竿做成,先把火藥裝在竹竿內,作戰時點燃火藥噴向敵軍。陳規防守安德時,就用了“長竹竿火槍二十餘條”。

明朝時,已出現二級火箭

明朝時,作戰火器發展更為迅速,例如同時發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發射32支箭的“一窩蜂”,最多可以發射100支箭的“百虎齊奔箭”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發齊射火箭,堪稱現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

另外,明朝還發明瞭一種水戰中用的火器“火龍出水”,這種火器可以在距離水面3、4尺高處飛行,遠達2、3裡。

這種火箭用竹木製成,在龍形外殼上綁四支大“起火”,腹內藏有數支小火箭,大“起火”點燃後推動箭體飛行,“如火龍出於水面”,所以叫“火龍出水”。大“起火”火藥燃盡後,點燃龍腹內的小火箭,從龍口射出,擊中目標後,將使敵方“人船俱焚”,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級火箭了。

清朝時,也有鳥槍、紅衣大炮、子母炮等火器

清朝努爾哈赤曾被明朝紅夷大炮打敗過,所以清朝對火器也是比較重視的,例如專門成立火器營、設立炮廠等。

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至康熙末年(1722年),四十餘年間,僅清政府就督造或改制神威無敵大將軍、金龍炮、制勝將軍、威遠將軍等各型火炮近千尊。

只是歐洲經過工業革命後,機械設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火槍、火炮等的大力應用,讓我們的火器逐漸落後。以致於後來清政府被動挨打,留下百年恥辱史,讓我們心痛。

結語

火藥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不僅僅被用來製作煙花爆竹,也被很早應用於戰爭,但是工業革命後,我們沒能及時趕上西方的發展,還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才使我們的火器遠遠落後,被西方列強欺負,留下百年恥辱史。


管理故事會


西路軍慘敗,基本上全軍覆沒,只有一小支部隊回到了陝北,這是紅軍歷史上非常慘痛的一頁。因為西路軍的主要作戰對象是當時盤踞在河西走廊的馬家軍,所以一直有人說,在解放戰爭中,徐向前曾主動請求參加解放河西走廊和青海,去打馬家軍,給西路軍報仇。

其實這個說法不太符合徐向前的性格。徐向前一生性格謹慎,為人低調,組織紀律性很強。

廣州起義的時候,徐向前負責訓練一些工人,教他們使用武器,在起義的時候負責進攻公安局。起義失敗之後,高級領導人紛紛逃亡,但徐向前當時級別還比較低,所以他不知道領導同志都已經先走了,就自己跑回到起義指揮部。

當時起義指揮部已經沒人了,但桌子上放著一大堆銀元,這是起義前準備的資金。徐向前覺得扔了很可惜,但自己也得逃跑了,拿也不好拿,就抓了幾把揣在口袋裡走了。逃出廣州找到組織後,他把這些錢原封不動的上繳了。

建國後他有一次和葉劍英聊天,葉劍英是廣州起義總指揮部的領導人之一,葉劍英說,你還知道抓兩把,我們當時啥也顧不上,只能趕緊跑了。

之後,徐向前先被派到廣東海陸豐打游擊,當時部隊的人數還很少,只有一個連的人。即便如此,徐向前仍然教大家,一定要打殲滅戰,這樣才能補充自己,只打擊潰戰沒有多大意義。比如現在只有一個連的人,就可以先嚐試著包圍殲滅一個排的敵人。

不久後,他又被派往鄂豫皖根據地,到鄂豫皖之後他就擔任師長,後來因為當時的紅四軍領導人曾中生、許繼慎被張國燾在肅反時殺死,徐向前又升任前敵總指揮,後來擔任四方面軍總指揮。

鄂豫皖肅反時,徐向前當時的妻子程訓宣也在後方被殺,當時徐向前正在前線打仗,但他始終未曾過問這件事。更早的時候,他中學畢業後讀了師範,在學校當老師,經常給學生讀一些北京來的新文化運動中的讀物,不久後他就被開除了。但他同樣沒有問過原因。

他回憶錄中提到的主動請戰只有一次,就是解放戰爭開始後,他還在養病,他很著急,想上前線。毛主席說,你彆著急,先把身體養好,仗肯定有你打的。這就有了他後來解放山西的戰功。

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西北野戰軍進攻蘭州,徐向前率領的華北野戰軍一兵團解放太原,都遇到了比較大的問題。主要原因是西北野戰軍和徐向前當時率領的部隊一樣,缺乏攻堅的重武器,而蘭州和太原都是敵人長期經營過的重點城市,防禦工事比較堅固,很難用以前的方式打下來。

所以,西柏坡會議結束後,在中央的協調下,彭德懷率領四野分出來的一部分炮兵部隊和華北野戰軍的楊得志兵團,先去協助徐向前解放太原,太原解放後,徐向前的部隊也跟著彭德懷一起去了西北,先解放蘭州,再解放青海和寧夏,最後解放新疆。

最後一次進攻太原時,徐向前肋膜炎發作,已經無法堅持工作,正在養病,但彭德懷仍然讓人把最後的總攻命令拿去請徐向前簽字,徐向前簽字後才發起總攻。太原解放後,徐向前就養病去了。也就是說,當時他有病在身,行動多有不便,也不可能拖著病身子去參加解放河西走廊和青海、寧夏了。


蕭武


由於史料的缺失,撰寫者個人的好惡,對歷人物標籤化缺少細節等原因,導致很多歷史事實被誤解。本人目前正在讀《簡說西周史》,恰好可以舉商周的幾個例子來說明。


1、姜子牙真的是白髮老頭嗎?


我們所熟悉的姜子牙,是一個窮困潦倒,懷才不遇的平民,70多歲的時候,才在渭水邊釣到了周文王。


《逸周書•克殷解》記載:


周車三百五十乘,陣於牧野,帝辛從。武王以尚父與伯夫致師。


這裡的尚父,指的就是姜子牙,那致師是什麼意思呢?漢代大師鄭玄的註解說道:“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古者將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也就是說。兩軍對陣的時候,先派猛將出陣挑戰,或者是派勇猛的將士,作為先鋒直衝敵陣,以挫敗敵人的銳氣。


姜子牙七十多歲遇到文王。而牧野之戰,發生在十多年以後,這樣算來,當時姜子牙已經是九十歲左右了,讓一個90歲的老人衝鋒在前,太不可思議了吧?那姜子牙此時真正的年齡是多大呢?


《古本竹書紀年》和《史記》都記載,姜子牙死的時候,大約是100歲多一點,《紀年》還說,他死於周康王六年。武王牧野之戰以後在位4年,然後是成王在位37年,再加上康王6年,算下來總共是47年。也就是說,姜子牙死的時候,距離牧野之戰已經47年了。


那麼,姜子牙在牧野之戰時的年齡,應該是50多到60歲的樣子。


2、伯邑考是被紂王殺的嗎?


《帝王世紀》記載了伯邑考救父親的故事。紂王曾經拘禁周侯姬昌,周侯的臣子想方設法營救他,姬昌的長子伯邑考,也主動來到商朝,請求紂王放了自己的父親,而把自己作為人質,結果紂王就殺了伯邑考,並且把它做成肉羹,給姬昌吃。


《帝王世紀》成書於西晉時期,這個時候距紂王時期,足足有差不多1300年,可信度其實不太高。比他早300多年的《史記》,就只提到伯邑考早死,但並沒有說明他死亡的原因。比《史記》更早的《左傳》中,東周的大臣富辰在歷數文昭十六國時,也沒有提到伯邑考及其後代的封國,也說明伯邑考去世的早,至少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子嗣。


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伯邑考在十多歲的少年時期就已經夭亡,而且死因與商朝無關,伯邑考死的時候,還沒有發生紂王拘禁姬昌的事情。


3、紂王釋放姬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結王曾經因為猜忌姬昌,將他軟禁了七年,而最後又將他放了。《史記》給的原因,是周人進獻了美女珍寶,而《帝王世紀》更是給了猛料,說是紂王殺了姬昌兒子伯邑考,並做成肉湯給姬昌喝了,紂王從此對他沒有了戒心,所以放了他。


這其實是很大的誤會。


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的一批戰國楚簡,其中一篇《容成氏》說,當時商與東夷的戰爭不斷,偏偏這時又發生了九國叛亂,不得已,紂王只有放了姬昌,讓他去平叛。這個說法,再結合《史記》後來說的,紂王放了姬昌後,封周候為“西伯”(西方諸候之長),並賜給他象徵徵殺大權的弓、矢、斧、鉞,也就合情合理了。


當我們在探索歷史的過程中,還能辨別一些真偽,這也是讀史的樂趣。


沂溪風


一直由來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孫立人曾經在緬甸將被俘的1000多日軍活埋。

這個流傳已久的“歷史真相”大概的情況是這樣的:第二次緬甸戰役時期,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佔於邦,並俘虜了100多日軍。當這些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面前時,孫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命令參謀:“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活埋,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最終只有一名臺灣兵倖免。

最終證明,這是謠言,乃無稽之談。

關於此事,曾經追隨過孫立人的抗戰老兵梁振奮說:第一,日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麼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梁振奮還提到,孫將軍在美國學習軍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殺戰俘的不人道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