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广为流出的“历史真相”,其实就是谣言呢?

密探零零发


有人说:清末,慈禧做了一个非常牛掰的举动,她竟然对在京的11个国家同时宣战!声称要灭掉他们,并且还下了战书。

但这个事情却是一个严重的添油加醋的误传,慈禧所谓的像十一国宣战书仅仅是一个在朝堂之上的动员,并不是一个宣战书,慈禧不是脑残,她明白这样做无异于自杀,历史上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呢?您听我细细道来。

在当时的大清朝遭受着来自联军和义和团民的双重威胁,于是慈禧用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内部命令,大致的内容是要求全国各省的督抚大员共同联合起来,共同面对这末世危局,并且要求他们各自派出精兵强将,来北京勤王,因为八旗兵打的差不多了,北京军区的卫戍部队也严重的减员。尔后,又补发了一道上谕,在上谕中补充说明了对洋人的态度,大意如下:这三十多年来,洋人屡屡进逼京城,冒犯龙颜,欺凌百姓,并且狮子大张口勒索朝廷,而且还蹬鼻子上脸,一次比一次夸张,近日在天津大沽口炮台的守将密奏,联军竟然提出了让我守军退守炮台,负责便会武力攻打的威胁,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这才要求大家同仇敌忾,和这些彼等蛮夷一块雌雄!


所以真相便是,慈禧并没有像十一国宣战,(她很可能都弄不明白到底有多少个国家),她仅仅是为了自保和下面动员而已,所以文首那个传说纯属子虚乌有,是彻底的谣言!


老猪的碎碎念


有一个故事《半夜鸡叫》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受过初小教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书里的一个人物——周扒皮,几十年来,周扒皮、南霸天、黄世仁、刘文彩并列为四大恶霸,作为标志性人物,周扒皮可以说是大陆集体记忆中的符号化人物。



作为当时阶级斗争的需要,高玉宝写了《半夜鸡叫》这篇广为流传的文章,特别是被编入教科书后,让大家都觉得真有其事,因为高玉宝写周扒皮用了真名,也使得周扒皮的后人大受牵连,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历史真相”是不是历史真相。

周扒皮的本名叫周春富,在《半夜鸡叫》中,周春富为了催逼长工们早点下地干活,经常半夜三更趴到鸡窝边学公鸡打鸣,公鸡在听到打鸣后也跟着打起鸣来,长工们在鸡叫后就要下地去干活,后来周扒皮的伎俩被长工小玉宝发现了,向大家揭穿了真相,并与大伙巧妙设计,将周扒皮痛打了一顿!在书里,周扒皮就是一个地主恶霸!



我记得我哥的朋友中有一个因为姓周,被大家笑称“周扒皮”,不知道大家身边可有绰号“周扒皮”的人?现在可能笑称“周扒皮”的人很少了,时代在进步,阶级斗争也模糊了起来,所以“周扒皮”也渐渐淡化!那么“周扒皮”的真相如何?

周春富,辽宁大连瓦房店市阎店乡人,老周家也是闯关东的一员,什么时候从山东到东北,也记不清了,周家到了周春富那一代,只有几亩薄田,周春富跟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勤俭持家,拼命攒钱买田地(白鹿原里的白家也是如此),还开了几个作坊,1911年,“周家大院”落成,所谓的“周家大院”就是三间石头房子!


大家读《半夜鸡叫》这一类故事,会以为旧社会长工与东家的关系就是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东家拼命剥削长工,其实在以前,这是一种自由的雇佣关系,农活多的会请人帮忙做工,周老头自己也是一身布衣,腰间缠着破布条,起早摸黑干活的农民,周春富最早被划为富农,也因为富农的身份被打死!只是周老头的行为还担不上“地主恶霸”!《半夜鸡叫》还有几个真相就是:
  1. 周家子女及长短工回忆,高玉宝并未有在周春富家干过活的经历
  2. 半夜鸡叫中的当事人没听说过这事
  3. 半夜三更把工人叫醒去锄地,那么黑的情况下是去锄草还是锄禾苗?
很多时候,广为流传的“历史真相”,仔细推敲求证后,才发现这就是一个谣言!

历史红尘


近些年,表面上是流传得最广的“历史真相”,实际上确实谣言的事情,莫过于传说中的“德国良心下水道”了。

德国良心下水道的起源

最开始的“历史真相”大概是这样的:

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一家德国企业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都说德国人严谨,而这则历史真相又把德国人的严谨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时候,这则历史真相还只停留在夸奖德国人严谨的程度,到后来,经过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扭曲,又转进到了另一个层次。

每年,总会有一些地方会下大雨,如果降水量超标,超过下水道的负荷,就会导致一些地方被水淹。而相比之下,青岛则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乎,前面提到的“历史真相”经过这一现象的加持,就演变成了:中国的城建工程都是豆腐渣,还比不上德国人一百年前的水平。

如今,只要有一个地方发大水被淹了,就会有人冒出来感叹德国的城建水平,顺带批判一下中国的城建。殊不知,这样的“历史真相”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误信传言只会让人笑掉大牙。下面我就从两个方向来批驳一下这则所谓的历史真相。

德国城建水平如何?

首先是关于德国城建水平,特别是下水道工程的水平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这些照片,是近些年不同时期,德国遭遇暴雨之后的现场实拍,从这些照片中不难看出,别说一百年前了,就算是现在德国自己国内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也不过如此。每次只要下点暴雨,街道上很多地方都会被水淹没。

事实上,任何一个城市,其排水系统都有一个承载量,当降水量高于这个量时,就会造成内涝。就像小学做的数学题一样,一个池子同时排水和进水,进水量若大于排水量,池子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多,世界各国所有城市都存在这个问题。

青岛下水道是谁建的?

1897年,德国强占领胶州湾,也就是现在的青岛,并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界条约》,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便在当地开建下水道工程,我们应当承认,当时青岛的城建工程,确实是远超中国水平的。

但实际上,当时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都是为德国人自己服务的,其目的是保障德国居民区的干净卫生,把德国居民产生的污水给排放到中国居民区

。德国居民是安逸了,但中国居民可就是活受罪了。

实际上,德国人在青岛建立的下水道本身就很少,到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青岛进行了一场大改造,今天青岛城市内的下水道系统,绝大部分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修建和翻新的。可以说,青岛很少内涝,没有德国人一丝一毫的功劳。

当年德国以武力强占青岛,加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原本是罪大恶极的事情,如今却有人把德国人形容成大公无私、不求回报为中国城建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高尚人群。

不得不说,这种数典忘祖、恬不知耻的人,真是中国人中的耻辱。


卧闻海棠


历史上,谁的谣言最多?

李白。这里不是说李白爱撒谎,而是指李白的谣言多,而且好多都是语文课本强加的。



李白为什么谣言多呢?因为他很有才!

李白是唐朝国民偶像,连杨贵妃都是他的铁杆粉丝。李白有两大看家本领,一是耍剑,二是吟诗。

耍剑。李白是个游侠,他就像古龙小说中的大侠一样,喜欢一人一剑一壶酒,一蓑一马游天涯,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好不快活。



吟诗。李白是个大诗人,随便一张口,便是千古佳作,好像肚子里装了小霸王学习机似的。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口小儿,都能吟诵几句李白的诗句。

关于李白有哪些耳熟能详的谣言呢?今天我们就当个谣言粉碎机,来一一粉碎这些谣言吧!

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凡是上过小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历史典故。

这天,李白偷偷翘课,跑到村头玩耍,看到一个老太婆抱着个大铁棍,在那磨啊磨,一直磨个不停,李白很纳闷,这是干嘛呀?难道打造什么超级武器吗?



于是李白和老太婆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哲学对话。

李白诧异的问:“老奶奶,你这是干嘛呢?”

老奶奶颇为不屑,不耐烦地回答:“磨针。”

李白更纳闷了,怀疑道:“这么粗的铁棍,要到猴年马月才能磨成针啊?”

老奶奶不耐烦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这小子,不好好上学,我磨针碍你啥事了?”

李白嘻嘻一笑,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就是随便问问,针多少钱一个,铁棍多少钱一个?”

老太婆有些生气了,怒道:“针一毛钱,铁棍一块钱。”

李白呵呵一笑,说道:“为什么不买一个针,非要劳神费力的磨呢?况且就算磨成了针,怎么打针眼啊?”

老太婆无言以对。



辟谣:唐朝已经掌握了造针技术,而且针的成本比铁棍成本低的多,铁杵磨针费时费力又费钱,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只有傻子才这样做。

力士脱靴

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盛情邀约下,李白在皇宫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粉丝见面会,与粉丝杨贵妃和唐玄宗近距离互动。



李白不仅把亲自签名的新专辑《清平调词》送给杨贵妃,还与杨贵妃合影留念,惹的杨贵妃连声尖叫“李白,李白,我爱你。”

旁边唐玄宗脸都绿了,手一摊:“好尴尬啊!”

晚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盛情款待了李白。

喝完这一杯,再喝另一杯,一杯接一杯,李白喝多了,喝多了就想在华清池洗脚,他醉的不成样子,连腰都弯不起来了,旁边高力士眼疾手快,迅速弯下身子,帮李白脱掉了鞋子。

一传十,十传百,力士脱靴就成了蔑视权贵不畏强权的代名词了!

辟谣:高力士是唐玄宗身边的大红人,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物,睬都不会睬李白这样的人的,更别提给他脱鞋了。反过来还差不多!


一半秋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西沙战事紧 并非是谣言。

诚然,蒋介石没有说过西沙战事紧这种话,也没有让军舰打开灯护送解放军过台湾海峡,但支持是客观存在的。

在西沙战事爆发的时候,蒋经国曾经公开表态。

当时记者问:中共和南越开战,你们有什么立场。

蒋经国说:中共也是中国人,我们不会做损害中国人利益的事情。

在解放军舰队紧急通过台湾海峡的时候,台湾军舰并没有任何的骚扰和组织行为,而是默许舰队通过。

指挥西沙海战的时任海军副司令孔照年将军,有过回忆:台海军对大陆海军通过台湾海峡的过程是知晓的,而且全程监控,但没有做任何干扰。当时2艘阳字舰在中线另一侧监视我们,两边都没吭声,没发信号,安安静静地过去了。后来有个说法传出来,说蒋对西沙的事有个态度是不要打扰。

事实上,台湾在两蒋时代,是坚守一个中国立场。当时美国千方百计希望老蒋小蒋宣布台湾独立,威逼利诱多年,老蒋小蒋都是拒绝。

具体操作上,无论台湾如何困难,台军始终坚持驻守南沙最大的太平岛,坚守了中国在南海的利益。

有没有说过西沙战事紧 不重要,实际上老蒋就是这么做的。


萨沙


传言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越军特战部队偷袭我军野战医院,凌辱并杀害我军医护人员,导致我军多名女兵遇害。

此谣言流传甚广,毫无史实根据,严重损害我军形象,可谓是荼毒天下。

不管是我军的战斗记录,还是越军的战斗记录,都没有记载越军的这次偷袭。如果真有,越军肯定会记录,我军也肯定会报复,也会留下相关记录。然而并没有。

在战时,我军不管是后方医院还是野战医院,都有专门的警卫人员,以策安全。

先不说后方医院,远离前线,越军难以偷袭;即便是野战医院,医院位置也会是在部队机关,和部队机关、人员在一起,不会远离大部队。此时,负责保卫部队的警卫连,当然会保护野战医院的安全。

如果越军能偷袭我军野战医院,那我军的部队首长想必也会非常危险。这是警卫连的严重失职,要上军事法庭的,我军部队的警卫连断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只有一名女兵-郭容容牺牲,她是电影放影员,没有女性医护人员遇害,也没有女兵被俘。

谣言可以休矣!愿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所有烈士安息!


袁卫宇


历史上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就是“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却被我们用来制造烟花爆竹,而被西方国家制作成了武器”,这其实是不对的。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很早以前,已被用于攻城

众所周知,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一直流传着“我国人民将火药做成了烟花爆竹,而西方人将火药做成了武器”,有人还以此来说明我们爱好和平,西方国家爱好战争。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国在很早以前也将火药用于战争。

据史料记载,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已发明了火攻,发明了火箭、油脂火球等,当火药发明以后,攻城的时候,抛石机已经开始抛掷火药包了。大约公元10世纪,唐哀帝时,已出现“发机飞火”,这是关于我国火药攻城的最早记录。

两宋时期,已有火药武器

据宋史记载,在公元970年,我国已将火药制成火箭,利用火药喷射出来气体的反作用力,将火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这也是利用火药制成的武器,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火制武器。

到了北宋末年,已出现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例如“霹雳炮”、“震天雷”等都已出现。这类火器主要用于攻坚或守城。

在公元1126年,北宋李纲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金与北宋的战争使火炮进一步得到改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是铁壳类的爆炸性兵器。

南宋时,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火枪是由长竹竿做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陈规防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

明朝时,已出现二级火箭

明朝时,作战火器发展更为迅速,例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最多可以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堪称现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

另外,明朝还发明了一种水战中用的火器“火龙出水”,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3、4尺高处飞行,远达2、3里。

这种火箭用竹木制成,在龙形外壳上绑四支大“起火”,腹内藏有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所以叫“火龙出水”。大“起火”火药燃尽后,点燃龙腹内的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后,将使敌方“人船俱焚”,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了。

清朝时,也有鸟枪、红衣大炮、子母炮等火器

清朝努尔哈赤曾被明朝红夷大炮打败过,所以清朝对火器也是比较重视的,例如专门成立火器营、设立炮厂等。

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至康熙末年(1722年),四十余年间,仅清政府就督造或改制神威无敌大将军、金龙炮、制胜将军、威远将军等各型火炮近千尊。

只是欧洲经过工业革命后,机械设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火枪、火炮等的大力应用,让我们的火器逐渐落后。以致于后来清政府被动挨打,留下百年耻辱史,让我们心痛。

结语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不仅仅被用来制作烟花爆竹,也被很早应用于战争,但是工业革命后,我们没能及时赶上西方的发展,还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才使我们的火器远远落后,被西方列强欺负,留下百年耻辱史。


管理故事会


西路军惨败,基本上全军覆没,只有一小支部队回到了陕北,这是红军历史上非常惨痛的一页。因为西路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当时盘踞在河西走廊的马家军,所以一直有人说,在解放战争中,徐向前曾主动请求参加解放河西走廊和青海,去打马家军,给西路军报仇。

其实这个说法不太符合徐向前的性格。徐向前一生性格谨慎,为人低调,组织纪律性很强。

广州起义的时候,徐向前负责训练一些工人,教他们使用武器,在起义的时候负责进攻公安局。起义失败之后,高级领导人纷纷逃亡,但徐向前当时级别还比较低,所以他不知道领导同志都已经先走了,就自己跑回到起义指挥部。

当时起义指挥部已经没人了,但桌子上放着一大堆银元,这是起义前准备的资金。徐向前觉得扔了很可惜,但自己也得逃跑了,拿也不好拿,就抓了几把揣在口袋里走了。逃出广州找到组织后,他把这些钱原封不动的上缴了。

建国后他有一次和叶剑英聊天,叶剑英是广州起义总指挥部的领导人之一,叶剑英说,你还知道抓两把,我们当时啥也顾不上,只能赶紧跑了。

之后,徐向前先被派到广东海陆丰打游击,当时部队的人数还很少,只有一个连的人。即便如此,徐向前仍然教大家,一定要打歼灭战,这样才能补充自己,只打击溃战没有多大意义。比如现在只有一个连的人,就可以先尝试着包围歼灭一个排的敌人。

不久后,他又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到鄂豫皖之后他就担任师长,后来因为当时的红四军领导人曾中生、许继慎被张国焘在肃反时杀死,徐向前又升任前敌总指挥,后来担任四方面军总指挥。

鄂豫皖肃反时,徐向前当时的妻子程训宣也在后方被杀,当时徐向前正在前线打仗,但他始终未曾过问这件事。更早的时候,他中学毕业后读了师范,在学校当老师,经常给学生读一些北京来的新文化运动中的读物,不久后他就被开除了。但他同样没有问过原因。

他回忆录中提到的主动请战只有一次,就是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还在养病,他很着急,想上前线。毛主席说,你别着急,先把身体养好,仗肯定有你打的。这就有了他后来解放山西的战功。

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西北野战军进攻兰州,徐向前率领的华北野战军一兵团解放太原,都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西北野战军和徐向前当时率领的部队一样,缺乏攻坚的重武器,而兰州和太原都是敌人长期经营过的重点城市,防御工事比较坚固,很难用以前的方式打下来。

所以,西柏坡会议结束后,在中央的协调下,彭德怀率领四野分出来的一部分炮兵部队和华北野战军的杨得志兵团,先去协助徐向前解放太原,太原解放后,徐向前的部队也跟着彭德怀一起去了西北,先解放兰州,再解放青海和宁夏,最后解放新疆。

最后一次进攻太原时,徐向前肋膜炎发作,已经无法坚持工作,正在养病,但彭德怀仍然让人把最后的总攻命令拿去请徐向前签字,徐向前签字后才发起总攻。太原解放后,徐向前就养病去了。也就是说,当时他有病在身,行动多有不便,也不可能拖着病身子去参加解放河西走廊和青海、宁夏了。


萧武


由于史料的缺失,撰写者个人的好恶,对历人物标签化缺少细节等原因,导致很多历史事实被误解。本人目前正在读《简说西周史》,恰好可以举商周的几个例子来说明。


1、姜子牙真的是白发老头吗?


我们所熟悉的姜子牙,是一个穷困潦倒,怀才不遇的平民,70多岁的时候,才在渭水边钓到了周文王。


《逸周书•克殷解》记载:


周车三百五十乘,阵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以尚父与伯夫致师。


这里的尚父,指的就是姜子牙,那致师是什么意思呢?汉代大师郑玄的注解说道:“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也就是说。两军对阵的时候,先派猛将出阵挑战,或者是派勇猛的将士,作为先锋直冲敌阵,以挫败敌人的锐气。


姜子牙七十多岁遇到文王。而牧野之战,发生在十多年以后,这样算来,当时姜子牙已经是九十岁左右了,让一个90岁的老人冲锋在前,太不可思议了吧?那姜子牙此时真正的年龄是多大呢?


《古本竹书纪年》和《史记》都记载,姜子牙死的时候,大约是100岁多一点,《纪年》还说,他死于周康王六年。武王牧野之战以后在位4年,然后是成王在位37年,再加上康王6年,算下来总共是47年。也就是说,姜子牙死的时候,距离牧野之战已经47年了。


那么,姜子牙在牧野之战时的年龄,应该是50多到60岁的样子。


2、伯邑考是被纣王杀的吗?


《帝王世纪》记载了伯邑考救父亲的故事。纣王曾经拘禁周侯姬昌,周侯的臣子想方设法营救他,姬昌的长子伯邑考,也主动来到商朝,请求纣王放了自己的父亲,而把自己作为人质,结果纣王就杀了伯邑考,并且把它做成肉羹,给姬昌吃。


《帝王世纪》成书于西晋时期,这个时候距纣王时期,足足有差不多1300年,可信度其实不太高。比他早300多年的《史记》,就只提到伯邑考早死,但并没有说明他死亡的原因。比《史记》更早的《左传》中,东周的大臣富辰在历数文昭十六国时,也没有提到伯邑考及其后代的封国,也说明伯邑考去世的早,至少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子嗣。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伯邑考在十多岁的少年时期就已经夭亡,而且死因与商朝无关,伯邑考死的时候,还没有发生纣王拘禁姬昌的事情。


3、纣王释放姬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结王曾经因为猜忌姬昌,将他软禁了七年,而最后又将他放了。《史记》给的原因,是周人进献了美女珍宝,而《帝王世纪》更是给了猛料,说是纣王杀了姬昌儿子伯邑考,并做成肉汤给姬昌喝了,纣王从此对他没有了戒心,所以放了他。


这其实是很大的误会。


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批战国楚简,其中一篇《容成氏》说,当时商与东夷的战争不断,偏偏这时又发生了九国叛乱,不得已,纣王只有放了姬昌,让他去平叛。这个说法,再结合《史记》后来说的,纣王放了姬昌后,封周候为“西伯”(西方诸候之长),并赐给他象征征杀大权的弓、矢、斧、钺,也就合情合理了。


当我们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还能辨别一些真伪,这也是读史的乐趣。


沂溪风


一直由来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孙立人曾经在缅甸将被俘的1000多日军活埋。

这个流传已久的“历史真相”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第二次缅甸战役时期,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并俘虏了100多日军。当这些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面前时,孙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活埋,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最终只有一名台湾兵幸免。

最终证明,这是谣言,乃无稽之谈。

关于此事,曾经追随过孙立人的抗战老兵梁振奋说:第一,日本人非常顽强,生俘的很少,所谓活埋是胡说八道。第二,活捉俘虏可以奖励,为了邀功,也不会这么做。第三,为获得情报,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价值,为防止他们自杀,常捆绑在门板上,战俘待遇很高,有时甚至用飞机押送,如果要杀,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梁振奋还提到,孙将军在美国学习军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杀战俘的不人道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