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肿瘤患者发热要格外关注?

珍懿xbLY4160


为什么肿瘤会发热?

肿瘤发热有几种情况,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强化化疗期间,常常会出现持续发热的现象,这有可能是感染而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肿瘤本身引起,两者是比较难确定的,此时鉴别就十分重要了。排除感染因素,单从肿瘤本身来说分两个方面。

1.从坏的方面来说,有可能是肿瘤恶化了。当肿瘤细胞在快速繁殖时,就有可能出现发热的现象,特别是对于癌细胞已经扩散的人群来说,发热的现象会更加明显,所以癌症晚期的病人常常出现体温异常,且人的抵抗力也会下降,病毒感染几率也会增加。

2.当然,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有可能是肿瘤细胞大量被破坏,释放了肿瘤坏死的因子,IL-1、抗原物质等内源性质热源,通过中间介质的介导体温调定点升高了,从而出现发热现象。

那么,肿瘤发热的患者会有什么表现呢?

1.在医学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间超过2周,呈间歇性的发热,体温在37.5至38.5度之间,少数患者会高达40度。

2.此外,多种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无效,而采用萘普生等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常常会奏效,继续采用这些药物去治疗时可以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温。

3.发热期间,没有明显的消化障碍,食欲不会明显减少;畏寒以及与发热相应的心跳加速也是比较少见的;中毒症状不明显等等。那么,肿瘤发热时该如何处理呢?

肿瘤发热处理的关键在于诊断,需要医生鉴别诊断出导致发热的因素之后,采取的治疗方法才会相对简单,其中包括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治疗包括对全身或者是局部用温水或者酒精去擦浴,在擦浴时,可以擦拭患者腋窝、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部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冰袋或者是灌肠的降温。

而药物降温主要用非甾体的抗炎药去退热,长时间使用这一类药物时需要考虑其潜在的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肿瘤热,我们除了处理患者发热的情况之外,治疗还是要以肿瘤为主,对于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放化疗等处理,建议配合采用中医中药的方式去治疗,因为中药能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可以很好地控制癌细胞的扩散,防止复发和转移,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命。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临床上,癌症病人出现发热症状比较常见,发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使得癌症病人体质变得更加虚弱。对癌症病人来说,发热有可能代表着病情进展,肿瘤扩散。恶性肿瘤病人发热见于两种情况: 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和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极少数病人可能出现药物热。

癌性发热

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又称为癌性发热。其致热机理包括: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激活白细胞释放致热原;因肿瘤生长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组织坏死,导致机体发热;肿瘤侵犯脑部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中枢性发热;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部分肿瘤产生异位激素引起机体各种炎性反应。癌性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8℃,一般不超过38.5℃,发热前无畏寒及寒战,查的血常规、血沉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对抗生素无效,口服散利痛或者西乐葆可以暂时退热。

感染性发热

癌症病人体质较正常人差,一些体内正常存在的细菌都有可能引发癌症病人感染,这种称之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如果是细菌、真菌或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通常为高热,伴有寒战,血常规异常,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有效。这时候发热最好抽血培养,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药敏试验,有针对性的使用药物。有些癌症病人放化疗后出现发热,尤其要注意是不是白细胞下降,粒细胞缺乏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后免疫力低下,非常容易继发感染,如果粒细胞缺乏超过一周,感染发生率100%,所以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这时候出现发热,不仅要升白治疗,而且要做好消毒隔离的措施,还要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药物热

癌症患者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博来霉素、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这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就有发热。另外,使用一些血制品,比如输血,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也可能出现发热。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停药后24小时内热会自行消退,嘱患者多饮水。

所以,癌症病人一旦出现发热要格外关注,综合判断发热原因,除了常规退热外,要对因治疗,如果晚期病人反复低热,一般考虑病情进展引起肿瘤性发热。比如恶性淋巴瘤如果出现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提示预后较差。


胡洋


肿瘤患者是有可能出现发热的,有几种情况:

第一,肿瘤热

肿瘤热是非常常见的,肿瘤的患者,特别是进展期或者晚期的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肿瘤热的确切原因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肿瘤细胞大量破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IL-1、IL-6、抗原物质等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中间介质的介导体温调定点升高;或肿瘤直接侵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中枢性发热,使机体出现发热。

肿瘤热的病程较长,一般超过2周,体温一般小于38.5摄氏度,抗生素治疗无效。如果一个人突然出现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一定要想到肿瘤,可能需要认真的做一个全身检查。

第二,放化疗后发热

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放化疗都对正常的人体组织存在伤害,特别是化疗,容易导致骨髓抑制,骨髓抑制后,人的白细胞就会减少,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卫士,白细胞下降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肿瘤患者非常容易感冒,发热,一场小小的感冒可能会发展成全身的感染,患者可出现高热,肺炎,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等,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出现发热,需要特别注意,是不是肿瘤。如果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一定要警惕是否是感染,需要积极的治疗。


普外科曾医生


不是说肿瘤患者发热要关注,只要发热都应该给予及时关注。

肿瘤患者的发热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1、与肿瘤无关的因素导致的发热:

比如其它致病因素导致的患者发热,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肺部感染导致的发热、泌尿系感染导致的发热、胆囊炎、阑尾炎等疾病都可以导致患者的发热。如何区分,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诉不适和客观的查体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化验。

2、与肿瘤有关的发热:

一是所谓的肿瘤热,多发生在肿瘤晚期患者,或者中期患者体内肿瘤负荷较大。我们知道,人体发热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热是由于体内的致热源导致体温中枢上调体温导致的。肿瘤热就是肿瘤细胞坏死后释放入血的各种致热源,导致体温上升。肿瘤热一般在37.5-38.度,极少会出现高热,这种低热,一般不需要积极应用降温药,只需要物理降温就可以。通过给予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体温多数自行下降至正常。

还有就是肿瘤治疗后出现的发热,比如手术发生的发热。首先要除外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深部手术区域的感染和体表伤口的感染,其次考虑是否合并了其它脏器的感染,常见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通过相应的检查是可以明确的。

还有放化疗后发生的发热,主要是由于放化疗导致患者的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出现感冒各系统 脏器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在积极降温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及时停止放化疗,待恢复正常后再行抗肿瘤治疗。(09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