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臭熏天!鴿糞、牛尿四溢的手工作坊,緣何成為奢侈品牌原料首選


在遙遠的非洲大陸,有一個古老的摩洛哥王國,王國的千年古都菲斯可謂是世界名城,不少人認為它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鄉。這裡處處充滿中世紀的阿拉伯風情,但是空氣中卻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怪異味道——惡臭!一座美好的城市,為何“臭名昭著、臭名遠揚”呢?這得從菲斯最為著名的皮革業說起,菲斯是世界上極個別仍保持傳統制皮染色的地區之一,每天,人們不斷用毛驢將牛羊、駱駝的毛皮駝到古城邊上的染坊。

​這個位於古城Place as-Seffarine廣場附近,規模龐大的皮革染坊Chaouwara Tanneries早在十八世紀就存在了,而他們使用的皮革天然加工方式據悉已保持了千年以上,數百個蜂巢般的石缸整整齊齊排列在明黃色的樓棟之間,分工明確的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奔忙,一些屋頂和牆壁掛滿了晾曬的皮張,散發著惡臭的制皮汙水源源不斷傾瀉到菲斯河中,使其蛻變成為一條汙穢不堪的城市下水道。

據說阿拉伯人渡海來到非洲,驚訝於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神奇防腐術,於是聰明的皮革製造者們便將其中一些技巧融入皮革鞣製術。這種用天然材料鞣製的皮革,堅韌耐磨、對人體無毒無害,可貼身使用,故爾深受上流社會和歐洲王公貴族的喜愛,使得菲斯的皮革聲名遠播,蜚聲海外!送到皮革染坊的皮張,工人們首先用刀具清理皮料,再把動物皮毛加熱消毒,然後放到混合有白鴿屎、魚油、牛尿的石灰池子裡浸泡。


這些動物糞便與石灰水攪和在一起,再加上高達40度的高溫蒸曬,就會產生原始的化學反應。石灰使毛皮分離,鴿子糞讓皮革軟化。毛皮上的脂肪和蛋白質在浸泡3到5周後完全融掉,工人們再穿著連體皮褲跳入鴿糞石缸裡,連續踩踏三小時以上才能讓毛、皮分離,皮張足夠軟化。隨著浪花四濺,臭味已隨風飄散,參觀者莫不捂鼻嗅香。

軟化的皮革由工人將它拉出石缸用水清洗,清洗乾淨再簡單晾曬一下就進入下一道工序,放入用各種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的石缸並再一次軟化。工人們不僅在驕陽似火的露天作坊辛苦勞作,還要忍受刺鼻的臭味以及糞便和石灰水產生的酸鹼腐蝕,患上皮膚病的概率非常高,這麼艱苦的環境工作,他們每天收入卻只有30美元左右。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3類致癌物清單裡,皮革鞣製與加工赫然列於其中。雖然說古法植鞣屬於天然加工,但是動物糞便裡的細菌和微生物仍然可以通過傷口傳播瘧疾。儘管如此,渾身惡臭的工人們依然樂此不疲地在蜂巢狀的染缸之間來回奔波,埋頭苦幹,觀者莫不慼慼焉。


浸滿糞汁的毛皮相當沉重,特別是巨大的駱駝皮,估計上百斤吧,即便一名壯漢將它從石缸裡攥起也非常吃力,工人每天就這樣來來回回重複著踩、拖、洗、晾的工作,即使手臂和臉上沾滿糞便也沒時間擦拭。

整個染坊保持著幾百年來的傳統手工方式,所有的工藝流程都是人工操作,包括石缸裡用過的染劑和糞汁,全部由工人從缸裡舀出來,再一桶一桶提到別處倒掉進行更換。

長期的磨鍊,許多工人就如同電影《少林寺》中身懷絕技的武僧,雙手提著盛滿染劑的塑料桶,在十釐米寬的石缸邊緣健步如飛,不僅保持著驚人的平衡,還能準確高效地將一個個石缸灌滿。

菲斯老城在198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傳統皮革染坊那獨一無二的蜂巢大染缸功不可沒。古老的染坊和工人們那還原歷史的工藝流程都成為菲斯乃至整個摩洛哥最迷人的風景線,無怪乎很多旅行指南都把這標作摩洛哥和菲斯的必遊之地。

200多個裝滿紅紅綠綠染劑的石缸如畫家的調色盤一般鋪呈在面積上千平方米的院壩中,這些各種顏色的燃料均取自天然植物的花葉或果實,如紅色用罌粟花,黃色用藏紅花或芥末,綠色用薄荷葉,咖啡色用含羞草粉等。

這些石缸圓的、方的都有,色彩斑斕的染缸上,工人們有的站在大缸的邊緣,有的身在染缸或穿行於其間,有的在浸染皮革、有的在揮刀修理皮毛、有的在給染缸添水加料.......這是承續千年、最原生態的手工藝啊!活脫脫一幅古色古香的中世紀畫卷撲入眼底!

很難想象這樣看起來極其落後的古法工藝能夠在現代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當今社會里依然傳承。不過據介紹,正是因為菲斯依然採用這種完全不用化學制劑和藥品加工的染色手法,才使得染出來的皮革質地上乘特別柔軟,植物天然的染色更加持久,對人體也無危害,故而深受名流們的青睞。


摩洛哥皮革業大多已經工業化了,只有菲斯還在堅持傳統的手工作坊。許多遊客遊覽了菲斯都會稱讚菲斯的工人們具有優秀的工匠精神,無論銅器、陶器、紡織還是這臭名昭著的皮革染制,他們默默地辛勤勞動,毫不在乎創造的價值與報酬的是否成正比,只為將老祖宗的技藝傳承光大。而這些,恐怕才是染坊留存千年的根本原因。

一個衣著整潔的年輕小夥子不顧沾上糞便,躬下身子為坐在染缸邊的一位白鬚老工人整理連體皮褲,貌似一對父子,兒子像是來探望父親,看見累得暫時在缸沿邊休息的父親,連跑帶跳躍上染缸,給父親拾輟扣帶,場面溫馨感人!

菲斯的皮革製品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據說許多世界知名品牌的皮具原材料也採購於此,得益於工人們嚴格按照傳統工藝的每道工序認真執行,這種用傳統搓揉及風乾等古法制作的皮革,能讓天然植物的顏色在細膩柔軟的皮革上呈現出美麗的紋理,所以被不少生產名貴皮具皮包的商家所看重。


染色後的皮張掛在牆壁或鋪在屋頂自然晾曬風乾,最後將染色風乾的皮革再次打磨進行細加工。這些工序雖然落後效率低,但是最大程度保證了皮革的天然性,紅軍長征時爬雪山過草地,煮皮帶吃的故事想必聽說過吧!那時候的中國,製作皮革就是用的植鞣法,二者類似,只不過中國人採用食鹽醃製生皮,再加石灰或鹼性物質脫灰軟化哈。

染色並加工好的皮革被裁成規範的皮張銷往世界各地,而一些零散的邊角餘料則被當地的商販製成各種色彩斑斕的摩洛哥拖鞋Babouches、手套、小型皮件和軟包等,這些色彩豔麗並帶有濃郁摩洛哥風情的皮製品自然深受遊客歡迎,人們在觀賞之餘又可採購心儀的皮具,賓客之間亦皆大歡喜。

​菲斯天然植鞣古法染制的皮革成為許多奢侈品牌的首選,不論是香奈兒亦或是愛馬仕、路易斯威登,他們都用獨到審美眼光,把這些凝聚並閃耀著古人智慧光芒的皮革原材料購買回歐洲,再請頂級工藝大師精雕細琢,最後變成一張張耀眼的奢華名片,給人們以懷舊思古的情懷並講述那古老的傳奇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