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哪些不太出名,武功卻比較好的武將?

記憶23030


三國時期,謀臣如雲,武將如雨,但並不是所有武將都那麼出名,三國時期就有不少武將,非常低調,本身不出名,但是武功卻很歷害。

以下逐一作出說明:

1、徐榮

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是董卓手下最勇猛的武將,沒有之一,在正史中,徐榮的武功及軍事能力強於呂布,而且徐榮的戰績是董卓手下最強的將領。



徐榮兩次擊敗孫堅,打得孫堅四處逃竄,第一次徐榮與孫堅在梁地交戰,徐榮擊敗了孫堅,並生擒了潁川太守李旻,第二次孫堅在梁東又被徐榮擊敗一次。

要知道徐榮是整個董卓軍中唯一擊敗過孫堅的,而董卓手下的胡軫、呂布都被孫堅擊敗,就連董卓本人也被孫堅擊敗,而唯有徐榮擊敗孫堅,這本身就是武力強勝的證明。



徐榮在董卓死後投降漢朝,後因李傕、郭汜之亂時,被王允和呂布派出抵禦,因部將反判,寡不敵眾被殺。

2、麴(同曲)義

麴義原本是冀州牧韓馥的部將,後與韓馥不和,袁紹為了驅逐韓馥,結交麴義,麴義便投降袁紹,麴義之勇猛位列河北名將之首,曾協助袁紹擊敗匈奴單于於夫羅,袁紹早期擊敗公孫瓚主要依靠的武將就是麴義,所謂的河北四庭柱完全不如麴義。



麴義是先登死士的首領,在界橋之戰和龍湊之戰中憑藉勇猛和武力擊敗了公孫瓚的大軍,斬殺公孫瓚大將嚴綱,為袁紹贏得了戰爭,因為恃功自傲,後期被袁紹殺害。

3、陳到

陳到是劉備帳下白毦兵的統領,是劉備真正的精銳護衛部隊,諸葛亮曾經在給諸葛瑾的信中提到過白毦兵,說白毦兵是西方上兵,以一當十的部隊,劉備在夷陵之戰中一路逃回,很大程度是陳到率領的白毦兵的功勞。



陳到這個人非常低調,作為劉備的保鏢隊長,甚至連名字都極少提到,為了就是保護劉備,陳到的很多事蹟在三國演義中被安排給趙雲,其實陳到的武力不亞於趙雲。

4、棗祗

棗祗是曹操手下的羽林監、屯田都尉,雖然棗祗的最大功勞是為曹操提倡了屯田制,但是棗祗的武功並不低,曹操徵徐州時,陳宮聯合呂布背叛曹操,而棗祗是當時的東阿縣令,為曹操保住了一座城池。



並且棗祗多次擊敗呂布的攻擊,東阿城始終沒有被呂布攻下來,其武功足以抵抗呂布。

5、臧霸

臧霸是曹魏名將,18歲時因為父親被陷害帶著十幾個食客劫了牢獄救了父親,殺死太守,幾百個縣役卒因為害怕臧霸之勇,讓臧霸成功逃離。



黃巾起義時,臧霸歸屬陶謙,後來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人聚集了一批人,成為獨立的諸侯,一方勢力,臧霸曾經答應送給呂布一些輜重物資,後來又沒送,呂布就帶兵親自討伐臧霸,被臧霸擊敗,徒勞無功。

後來臧霸又與呂布一起抵禦曹操,曹操在下邳擒殺呂布後,臧霸失敗逃亡,後來投降曹操,逐漸又成為獨霸青州、徐州一帶的勢力。但在名義上歸屬曹操,實際上是半獨立的勢力。



臧霸隨曹操參加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官渡之戰時臧霸為曹操守住青州防線,參與討伐昌豨叛亂,陳蘭梅蘭叛亂,多次同曹軍討伐孫權,曹操死後,曾隨曹丕南征孫權,率五百輕船及萬人敢死隊大破吳軍。後被曹丕剝奪獨立軍權及地位,在朝中任職。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漢末三分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湧現出很多馳騁沙場,身經百戰的猛將,比如:呂布、關羽、典韋、趙雲等。他們大名鼎鼎,威震天下。

當然也有一部分戰將並不是很有名,但他們的武藝也相當不錯。咱們就按武力值從高到低的順序列出來。

一、兀突骨

這個兀突骨非常強悍,不亞於呂布。他的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回中。

回目: 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書中說,兀突骨是烏戈國的國王,這廝


“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

兀突骨身長丈二,按現代尺寸換算,就是兩米七七,比姚明高一大截子。關羽身長九尺,還不到他胳肢窩。兀突骨不食人飯,而是生吞山林中的猛獸毒蛇。他的身體上長滿了鱗甲,刀槍不入,活脫脫一條成了精的尼羅鱷。

兀突骨上陣廝殺的時候,“騎象當先”,他的坐騎是一頭大象。居高臨下,力劈華山。

此處有溪水,桃花落入水中,別人飲了會中毒,烏戈國人喝了卻像打了雞血,異常興奮嗜血。

身高丈二,刀槍不入,騎著大象,還服用興奮劑,這樣的猛將可不可怕?

二、諸葛尚

諸葛尚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孫子。武藝十分高強,有五虎將的水準。他的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七回中。

回目: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這個諸葛尚當時年方十九,“博覽兵書,多習武藝”,戰鬥力很強悍。

鄧艾偷襲陰平,率兵直取成都,諸葛瞻奉命駐守綿竹。鄧艾派副將師纂和兒子鄧忠率兵去戰,蜀軍中諸葛尚來迎。

鄧忠曾經與姜維對陣,大戰三十回合,槍法全無破綻,姜維詐敗,暗箭射之,被鄧忠躲過,一槍刺向後心,姜維閃身挾住,拔劍將其嚇走。也就是說,鄧忠的武藝能和姜維打個旗鼓相當。而師篡隨鄧艾多次與姜維作戰,也是久經沙場的猛將。

兩軍陣前,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以一敵二,打敗了鄧忠和師篡。兩軍混戰,“師纂、鄧忠中傷而逃”。

夠厲害不?這就相當於擊敗了韓當和周泰的聯手,武力值當在許禇之上。

三、鄂煥

鄂煥是蜀漢叛將高定的部下,他的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八十七回中。

回目: 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說這個鄂煥“身長九尺,面貌醜惡”,他的武器是一枝方天戟,“有萬夫不當之勇”。高定命他為前鋒大將,率領本部兵馬,迎戰蜀兵。

蜀漢前部先鋒魏延,副將張翼、王平,正遇到鄂煥。兩陣對圓,魏延出戰,鄂煥拍馬來迎,戰不數合,魏延詐敗而走,鄂煥窮追不捨,被誘入包圍圈,張翼和王平從兩翼殺來,斷掉了鄂煥退路;魏延返回身與王平、張翼三人圍攻,合力生擒住了鄂煥。

這個鄂煥夠猛的,需要魏延、王平、張翼三個蜀軍最出色的將領圍攻才擒住他,可見其戰鬥力之強悍。

四、李嚴

李嚴的武藝也是相當不錯的,蜀漢陣營中除了五虎上將之外,就應該屬他厲害了,比魏延、姜維都強。

李嚴展示其超群的武藝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五回中。

回目: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劉備西取川蜀,兵進綿竹,李嚴奉劉璋之命輔助費觀駐守綿竹,防禦劉備軍隊。

劉備兵來,費觀派李嚴率三千兵出城迎戰。雙方擺開陣勢,黃忠出馬,與李嚴大戰。兩將交鋒“四五十合,不分勝敗”。

諸葛亮下令鳴金收軍。黃忠回陣後很不服氣,說正要生擒李嚴,為什麼要收兵。諸葛亮卻認為:“吾已見李嚴武藝,不可力取。

大家都知道,在戰場上要生擒敵將那是相當困難的,必須具備完全碾壓對手的強大實力。打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還想生擒敵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老黃忠自尊心強,他看見魏延在後面幸災樂禍地竊笑,覺得很沒面子,就說幾句硬話撐撐門面。

能與黃忠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李嚴的武力值肯定要比當時的魏延更高。

五、王朗

很多朋友沒有注意到,這個老司徒王朗的戰鬥力也是很強大的。別以為他被諸葛亮罵死了,他就不厲害,實際上王朗也是一員猛將。

王朗展示其出色的戰鬥力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五回中。

回目: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老王朗以前任職會稽太守,他和嚴白虎關係不錯。小霸王孫策橫行江東,擴張地盤,屢次欺負嚴白虎,王朗就要替朋友出氣,就引兵與嚴白虎會合,在山陰之野擺開戰場迎戰孫策。

兩陣對圓,王朗怒罵孫策貪心不足,要為嚴白虎報仇雪恨。孫策大怒,正準備親自上陣交戰,身後的太史慈出馬直取王朗。王朗“拍馬舞刀”,就和太史慈戰成一團。王朗的部將周昕殺出助戰被黃蓋截住廝殺。書中說,“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說明捉對廝殺的回合數不少。

王朗後陣遭到襲擊,原來是周瑜與程普玩陰的,率兵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嚴白虎、周昕殺條血路,敗走入城。

在太史慈、孫策、黃蓋、周瑜、程普的圍毆下,王朗能全身而退,武力值是相當驚人的,不減當年呂布之勇。


饞嘴肥貓鏟史官


單挑一千人,取上將頭顱!

三國時期,有位老兄,曾經一個人正面單挑了一千個人,而且將這一千個人當中的頭領都給殺了,還進進出出殺了好幾遍。

這種實力可是讓趙雲都不曾做到的。

關羽也曾有過一樣很威風的戰績,就是一個人衝進了敵軍當中,還砍了對方首領的頭顱,並且毫髮無損的回到了自己的陣營當中。

這種能力和戰績在三國當中也是僅此一家。

但是如果真論三國正史之中,個人武力最高的武將,那文鴦應該奪得這個稱號。

文鴦是魏國前將軍文欽之子。

其父文欽,可謂驍勇善戰,因為與曹爽是一族同鄉,所以非常得大將軍曹爽的賞識。

高平陵政變後,曹爽集團被太傅司馬懿擊滅,文欽頓時失去靠山。

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中都曾提到, 文欽時常虛報戰場上的敵獲以多求封賞,卻被當政的司馬師壓抑,文欽因此對司馬師不滿。

後來文鴦隨其父駐守揚州,以防禦吳國。

直到嘉平六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除魏帝曹芳。

此時的文鴦之父被司馬師的舉動激怒,決定起兵勤王。

就在正元二年,文欽假託太后詔書,提出了司馬師的十一道罪狀。

緊接著便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師。

眾人還曾邀請兗州刺史鄧艾一同起兵,但鄧艾卻斬殺了使者,並受命率領萬餘人急行軍,到樂嘉城迎接司馬師。

就在文欽準備伏擊司馬師之時,司馬師早就暗中率軍來到了樂嘉。

文欽見到大軍忽然到來,頓時竟不知如何是好。

而此時的文鴦才只有十八歲,他告訴父親:“趁敵人還未站穩腳步,現在襲擊,一定可以大敗敵軍。”

於是,文欽率兵襲擊,與文鴦分兵二路,趁夜夾擊司馬師。

文鴦率領部隊到達寨前,擊鼓喧鬧,大叫司馬師的名字,司馬師全軍震動。

而恰逢此時,司馬師的眼睛長瘤,剛剛動完手術,手下謀士勸他不宜遠行,應該讓司馬孚代替。

可司馬師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戰,必須堅持出征。

於是,司馬師帶著還未復原眼傷迎戰,同時也因為急火上攻,他受傷的眼珠直接從肉瘤瘡口內迸出。

司馬師害怕會軍心有亂,只好強忍疼痛。

可是城寨外的文鴦鼓譟了一夜,文欽仍沒來會合。

天明後,文鴦見魏軍兵馬強大,只好撤退。

據《晉書》記載:

文鴦走後,當時已經眼球爆出、血流遍地的司馬師命令眾將追趕,諸將問:“文欽父子驍勇,並沒有受到挫敗,必定不會善罷干休。”司馬師說:“一鼓作氣,再而衰。文鴦鼓譟,卻沒有得到回應,他們氣勢已經受挫,不走也不行!”

這時文欽要率軍回壽春,文鴦認為一定要挫一挫司馬師軍士氣,便與驍騎十餘人一同殺入敵軍陣中,所向披靡,然後才引兵離去。

接著司馬師派司馬班率驍將八千來到,文鴦單槍匹馬衝入數千騎兵陣中,轉眼間便殺傷百餘人,進出六七次,追騎不敢逼近 。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描寫文鴦與其父駐守樂嘉城,入夜之後,文鴦偷襲司馬師的城西軍營,嚇得司馬師眼珠迸出,直殺到天明。

隨後鄧艾率軍追擊文鴦,而文鴦單騎在眾魏將中衝殺,無人能抵擋。

起義失敗之後,文鴦等投靠了東吳,諸葛誕在壽春反叛司馬昭,文鴦等率兵救助,協同諸葛誕共守壽春城,諸葛誕在城中將文欽殺死,文鴦和其兄弟從城上跳下投靠司馬昭,司馬昭加封他為偏將軍,關內侯。

曾經有詩讚道:“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歷史怪誕說


三國裡不出名武藝卻不錯的武將不少,王朗、李嚴、諸葛尚就是三例。

王朗

說起王朗,大家可能都只記得他在兩軍陣前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然而人家當年也是一條好漢。在孫策奪取江東打到會稽時,會稽太守王朗引軍出戰,在兩軍陣前王朗和太史慈鏖戰一番。結果還是因為程普和周瑜兩人率軍從刺斜殺來,和太史慈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才敗退回城。

太史慈也是一員勇將,曾經和孫策、張遼、程普等人戰平,遇到王朗激戰一番以後卻無法將其擊敗,最後王朗還能從包圍圈裡突圍而走,可見他的武藝是相當不錯的,即使不如太史慈,也相差不遠。

王朗兵敗後不肯在孫策手下當官,輾轉來到許昌,最後成為曹操的大臣,一直做到司徒。不過他最為人熟知的事蹟還是被諸葛亮罵死,可謂有點悲劇。

李嚴

李嚴在蜀漢後期地位雖然高,但是一直沒上過戰場。不過他還是劉璋手下時也風光過一次,曾經和黃忠大戰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最後諸葛亮還給了一個評語:“不可力取”。

黃忠此時年紀雖大,但是武勇不減當年。在之後的漢中之戰時,黃忠也是表現出色,擊敗張郃,陣斬夏侯淵,一人獨佔張郃、徐晃兩人打上大半天也沒事。

李嚴能和黃忠戰平,他的武藝也可以說非常驚人了。即使在整本《三國演義》裡能做到這個的都不多,即使保守估計,他的水平至少不弱於張郃等人,可以算一流高手了。

諸葛尚

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出場是在蜀漢末期,當時僅有19歲,但是表現非常驚人。在綿竹之戰時,諸葛尚力敵鄧忠、師纂,將他們殺的大敗而回。

鄧忠也不簡單,他曾經和姜維打過一次,兩人戰了三四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姜維認為他的槍法沒有破綻,不可力敵,可見鄧忠的武藝和姜維相近。

姜維在三國後期也是頂級的武將,曾經和他戰平的,除了鄧忠也只有鄧艾。而鄧艾還和文鴦交過手,兩人打了五十多合未分勝敗,武藝也是相當。

但是相比年僅19歲諸葛尚,姜維等人顯然也要略遜一籌,諸葛尚即使放在三期前期,也是足以和關張等人媲美,只可惜生不逢時,沒有機會能表現自己。


不沉的經遠


三國時期名將薈萃,武藝高強的更是比比皆是,每個人都能如數家珍,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典韋、許褚、黃忠等等,要說不出名的,就只有網上風靡一時德曲阿小將。



據《三國志》中原文記載:“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孫策帶領韓當、黃蓋等人,與太史慈相遇,孫策與太史慈獨鬥,兩人勢均力敵,相鬥五十餘合,但孫策所帶的韓當、黃蓋等十三騎,始終未見上前相助。所以,讓讀者們浮想聯翩,這十三騎在哪?當然是因為受到了曲阿小將的阻攔。曲阿小將以一己之力阻擋韓當等十數人,即使是虎牢關前的呂布也無此勇,故有曲阿小將乃三國第一猛將之言。

在《三國演義》描寫中曲阿小將更是膽氣頗豪,在太史慈披掛上馬,綽槍出營時,大叫“有膽氣者,都跟我來!”。只有曲阿小將說,“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與太史慈一道迎戰孫策。明知二人面對十三名猛將,凶多吉少,依然慷慨同行,既有對太史慈膽氣佩服,也有對自己武力的自負。



當然,也有說法或者電視上,都是孫策與太史慈兩人決鬥,曲阿小將和十三將沒有出手。但史書的語焉不詳,正給了我們

遺憾的是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沒有曲阿小將名字的記載。


一壺清茗品春秋



在三國時期,湧現出了一批武藝高強的大將,這些人如呂布、華雄、顏良、文丑、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許褚、典韋、太史慈、甘寧等,可還有一批武藝高強的大將卻因種種原因,不被世人所熟知,今天我就帶大家瞭解以下:


  • 1、陳到,字叔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陳到的職責就是統領劉備帳下的白毦兵,其武藝精通,實力與名將趙雲不相上下,故而深受劉備器重。由於其做著安保防衛工作,直接上戰場的機會較少,故不被大家所熟知,但他的武藝實屬一流。

  • 2、曹彰,魏文帝曹丕之弟。其力大無窮,武藝過人,深受曹操喜愛,曹操戲稱他為“黃鬚兒”。陳壽、李淵、王維等歷史名人均對其武藝佩服有加。由於曹彰經常駐守在邊塞,其知名度稍低,因而不被大家所知道。
  • 3、徐榮,三國時期的一流猛將。他可以說是被誤解的一代名將,他曾經率軍打敗過曹操和孫堅。在《資治通鑑》一書裡有過徐榮戰敗孫堅的描述。《三國演義》裡對其描述與正史有出入,故徐榮是被低估的一代名將。


徐榮


  • 4、張燕,東漢末年黑山軍首領。其行動敏捷,身輕如燕,故而被人稱為“飛燕”。張燕率軍歸降曹操,被曹操封為安國亭侯。張燕也屬於被世人忽略的武將。
  • 5、朱儁,東漢末年名將。他曾經率軍擊敗過張燕,也曾率軍征討過黃巾軍,殺得黃巾軍望風而逃,丟盔棄甲。後來,董卓企圖重用他為副手,遭其拒絕。

小司馬講史


三國時期不出名但是武力奇高的有人稱蓬萊槍神散人的童淵和京師第一劍客的王越。

蓬萊槍神散人童淵,字雄付,三國時期著名的槍術大家,師承玉真子。也許沒人聽說過他,但他的弟子都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高手。趙雲就是他的關門弟子,一般人能收趙雲這麼一個弟子就足夠證明師傅的水平有多高,但是童淵像趙雲一樣的弟子還收了兩個。

一個是北地槍王張繡(嫂嫂被曹操霸佔的那個張繡),另外一個徒弟是益州大都督西川槍王張任(落鳳坡殺死鳳雛的張任),童淵這兩個弟子也是勇名遠播,在三國正史中也是不比趙雲差的人物。童淵就此三弟子就足以證明證明他的武藝有多高深,他的成名絕學“百鳥朝鳳槍”傳於三人,張繡和張任靠此武藝各自闖出偌大的名聲。而趙雲在“百鳥朝鳳槍”的基礎上創出了“七探盤蛇槍”,更是位列五虎上將。

就此看來,童淵的武功更是深不可測。

京師第一劍客王越,估計不少人熟悉一些。電視劇“三國機密”中有王越的形象。王越遼東燕山人,十八歲曾隻身入賊營取賊首,無人敢對!曾為漢帝劍術老師,後官至虎賁將軍,是著名武術家史阿的師傅,更是曹丕的師爺,曹丕在《典論》中曾提到王越。

有虎賁王越善劍術,稱於京師。河南史阿言昔與越遊,具得其法,餘從阿學之精熟。嘗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餘與論劍良久,謂言將軍法非也。

王越曾當過幾任皇帝的劍術老師,其弟子更是教授過曹丕,說明的確有真本事。而且傳言董卓佔據京城之後,呂布曾與其一戰,敗而歸,可見在地面上的短兵相接,王越應該是勝過呂布的,足以說明其武功確實有過人之處的。有一句古話曾言“馬上呂布,馬下王越”充分證明了他的強悍。

都說亂世出英雄名將,的確三國時期將星閃耀,名將雲集。但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誰又真的是冠絕天下?三國中籍籍無名的閻行,陳到哪個不是武藝高強的英雄之輩?


望風瑟瑟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郭淮出身於太原陽曲郭氏宗族,郭家在當時擁有較高的聲望。祖父郭全,曾經是東漢大司農,父親郭蘊,擔任過東漢雁門太守。因此郭淮年輕時仕途順利,舉孝廉後,出任過平原府丞。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後,徵召郭淮為門下賊曹。之後,郭淮又轉任曹操屬下的丞相兵曹議令史。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郭淮跟隨曹操征伐漢中。曹操回師後,郭淮並未一同返回而是留在漢中任西北統帥夏侯淵的軍司馬。夏侯淵陣亡之後,張郃繼任,郭淮由於表現出眾,仍然擔任張郃的軍司馬一職。我們從郭淮早年的經歷來看,雖然郭淮出身名門望族,但其從事的文職工作並不多,而大部分是基層武職,涉及治安和軍事。正是這些經歷,給予了郭淮一定的治軍經驗,也為後來郭淮執掌曹魏西北奠定了基礎。

郭淮早年雖然擔任的基層武職較多,但是他的身體狀況並不理想,也給其帶來了諸多不便。郭淮本傳記載中就有兩次明確記載其身患疾病。

第一次是漢中之戰,當時曹魏統帥夏侯淵和劉備軍團正在激戰,而郭淮卻因為疾病不能參與(《三國志郭淮傳》載:“淵與備戰,淮時有疾不出。”)。戰役過程中,曹魏總指揮夏侯淵命卷疆場,同時曹魏的益州刺史趙顒也在戰鬥中陣亡。這對於餘下的漢中軍士而言,是致命的打擊。就在漢中軍士人人自危的時刻,郭淮克服了自身的病痛和對死亡的恐懼,力推同僚張郃為主將暫代夏侯淵,穩定了軍心。同時郭淮冷靜地分析劉備軍的進攻趨勢,力排眾議,採取了誘敵深入的作戰態勢。劉備見曹魏人馬並未因為主將陣亡而陷入慌亂,也不敢輕易冒進,就這樣曹魏軍士最終得以安定。

第二次則是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剛即帝位,百官前往朝賀,郭淮於路途中染病,故而耽誤了行程(《三國志郭淮傳》載:“道路得疾,故計遠近為稽留。”)。曹丕見郭淮未按時朝賀,心中不悅,用大禹會諸侯於塗山,防風后至而遭受刑戮的典故質問郭淮。郭淮以當世為唐虞之世(堯舜時代,指代太平盛世)自己不會無故遭受刑罰而為喻暗暗抬高曹丕的功績使得自己的處境不至於尷尬,巧妙地躲開了曹丕的責難。後世之人對於此事的看法不一,有人認為郭淮巧言令色,有曲意逢迎曹丕之感。然而筆者認為,郭淮於朝賀途中身染疾病,是無可奈何的事,郭淮對答曹丕之言雖有誇大成分然而也只是為了保全自身同時不失曹丕之顏面,處理得當並無不妥之處。從這兩處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郭淮早年由於身體多病,遭受到了諸多突發事件,但是都能夠沉著冷靜地妥善處理,最終化災禍為機遇。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司馬懿在五丈原和諸葛亮對峙時,郭淮在諸將都不以為然的時候就敏銳地指出:諸葛亮將會攻佔北原,形成連兵的形式,威脅到魏國境內的漢民和少數民族。同時,郭淮也識破了諸葛亮假裝攻擊西圍而實攻陽遂的作戰意圖。為本次魏國的防禦做出了貢獻。除此之外,在正始八年(公元247年)蜀國聯合羌族叛亂部落入侵時,郭淮也準確地預測到姜維重點攻擊的目標,進而擊退了蜀軍的進攻。嘉平元年(公元249年),郭淮還和陳泰協力,招降了蜀國將領句安。結合郭淮的歷次戰鬥,我們能夠看出郭淮對於敵情的把握的判斷十分準確。

正始元年(240年),蜀將姜維出兵隴西,郭淮進軍,追至強中。姜維撤退後,郭淮又討伐羌族迷當等部,安撫氐族人,遷移三千多戶百姓到關中地區。轉任左將軍。涼州休屠胡人梁元碧等率二千多家歸附雍州,郭淮奏請讓這些人居住在安定郡的高平,為保障他們的安全,其後設置西州都尉。郭淮又被任前將軍,仍領雍州刺史。

正始五年(244年),曹爽、夏侯玄伐蜀,郭淮率軍為前鋒。後魏軍為蜀將王平,郭淮因有準備,才未大敗。回軍後,郭淮假節。

正始八年(247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諸羌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聯合起來反叛,包圍城鎮,南招蜀兵協助,涼州名胡治無戴也舉兵反叛。討蜀護軍夏侯霸率諸軍屯兵於為翅。郭淮剛到狄道,很多人認為應當首先討平枹罕,這樣對內則平定惡羌,對外則可以挫敗西蜀的計謀。郭淮估計姜維一定會進攻夏侯霸,於是進入渢中,轉兵向南,接迎夏侯霸。姜維果然進攻為翅,郭淮軍隊正好抵達,姜維逃去。進而郭淮討伐諸叛羌,殺死餓何、燒戈,投降的人有幾萬。

正始九年(248年)秋,遮塞等屯兵河關、白土故城,依據河險抵抗。郭淮假裝從上流出兵,卻秘密派兵從下流渡河,佔據白土城,發動進攻,大破敵兵。治無戴包圍武威,家屬留在西海。郭淮率軍逼近西海,想偷襲軍隊家屬,正好治無戴又率兵折回,兩軍在龍夷之北相遇大戰,治無戴戰敗後逃走。姜維出兵石營,向疆川,西迎治無戴,留下陰平太守廖化在成重山修築城堡,收取諸羌散兵做為人質。郭淮想兵分兩路,諸將都認為姜維向西連接強大的胡兵,廖化則守據天險,如果兵分兩路,定會削弱兵力,前進無法牽制姜維,後退又攻不下廖化所守之城,不如集中兵力一起向西開進,趁胡、蜀兩兵未能接上聯繫之前,各個擊破,這是上策。郭淮說:“今派兵攻打廖化,可以出其不意,姜維肯定要有所顧忌。等姜維趕回來,廖化已被擊敗,而且可以使姜維疲於奔命。姜維的軍隊不向西接應胡人,胡人自然會撤離,這才是一舉兩全的上策。”於是派夏侯霸等在沓中等地追剿姜維,自己則率大軍強攻廖化,姜維果然率師來營救廖化,正如郭淮所預料的那樣。郭淮因功被封為都鄉侯。

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


回望歷史的青年


三國演義的武將不好說,就說三國志裡記載的魏蜀吳名將吧。

三國曆史普及率最高,這可以說完全得益於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奈何演義無法細膩的描述漢末三國宏大的戰場,所以作者羅貫中把大規模的戰爭描述成了雙方將領的陣前決鬥。致使很多人以為三國將領的本領全在縱馬單挑上。因為劇情需要呂布成就了天下無敵的殊榮。縱觀呂布一生戰績,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在作者這種兩軍對壘,雙方戰將單挑決定全軍勝負的戰爭模式裡,最倒黴的就是樂進了。樂進沒有獨立指揮過大型戰役,所以也無緣出現在羅老的陣前廝殺。

樂進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攻城先登陷陣,身為大將乾的卻是尖兵的活,大家看三國演義的時候經常看到,雲梯攻城的畫面。成敗全靠士兵登上城牆打開缺口,而樂進就是這方面的頂尖高手,多次先登。漢末三國大將比的都是軍事謀略,或者治軍的才能。樂進這一看就非主流,羅貫中也不好捧他。加上老羅的三國演義將大規模軍事戰爭,簡化成了兩人或多人的決鬥。這樣樂進就更尷尬了,單挑和群毆三國名將怎麼和這個真正衝鋒陷陣的傢伙比?那些名將只是偶爾衝鋒,這傢伙是經常衝鋒,所有的戰功都是一刀一刀砍出來的。個人認為如果論單兵作戰能力,樂進在三國名將裡起碼能進前五。但是在三國演義裡卻是個表現平平沒有什麼光彩的戰將。因為他就是三國演義的BUG,如果讓三國所有名將單挑樂進,恐怕絕大多數的名將會死於樂進刀下。

樂進百戰名將,卻沒有獨立指揮過大型戰役,單憑勇猛果敢躋身五子良將。看下樂進百戰不死的輝煌。

濮陽攻打呂布、雍丘攻擊張超、苦縣攻打橋蕤、都因率先登城立下戰功,被封為廣昌亭侯。

安眾討伐張繡、下邳包圍呂布、射犬攻打眭固、沛郡攻擊劉備,都獲得勝利,被封為討寇校尉。

渡黃河攻打獲嘉,回軍後攻擊袁紹,烏巢奇襲斬殺守將淳于瓊。

攻擊袁譚,攻擊袁尚,斬其大將嚴敬,升任遊擊將軍。

攻打黃巾軍,平定了樂安郡,

包圍鄴縣,南皮攻打袁譚,樂進搶先登城,進入東門。袁譚大敗,樂進別攻雍奴,再破其軍。樂進升任折衝將軍

迂迴攻擊高幹,斬獲頗豐,高幹堅守未能攻破。攻擊管承,管承敗走。

留屯襄陽,擊退關羽、蘇非,樂進與關羽交戰於青泥,尋口。

樂進又攻擊劉備手下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大破之。

跟隨曹操征討孫權,曹操回師後和張遼李典駐守合肥。若論百戰不死三國沒有人比得了樂進了


風滿樓聽山雨


三國民間流傳有二十四名將。這二十四人可以說是三國武將一群武藝出眾的人。但是三國難道能打的,武功高的就二十四個嗎?答案是否定的。三國描寫了上千人,武將好歹也有幾百個,說厲害的只有二十四個,確實不可能。而之所以這二十四人能排在一起是因為這二十四名將裡面都是我們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人物。那那些不為大家所熟知的武將就不厲害,武功不高嗎?沒人敢這麼說。凡事沒有絕對的。那麼今天就來列幾個沒在排名中,武功還很不錯的武將。

文鴦

原名文淑,原著中沒有字,但是歷史上字次騫。要說《三國演義》後期誰武功第一?姜維遇到這位也要靠邊站。他《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戰績就是《文鴦單騎退雄兵》。很有前期趙雲的感覺。因此人們又給他起個綽號叫“小趙雲”。其實歷史上,文鴦才是趙雲的原型。七進七出真正是文鴦幹過的。羅貫中給趙雲編故事的時候也是參考過文鴦的事蹟。

原著中“萬夫不當之勇”最後一次出現,就是出現在文鴦身上。而三國後期只有他擁有這個詞彙,可想而知羅貫中很看好他。原著中使槍和鞭,可以說是鞭槍雙絕。給人一種《水滸傳》中病尉遲孫立的架勢。雖然和鄧艾貢獻了後三國回合數最多的單挑,五十回合。但考慮到在樂嘉城中從傍晚殺到天亮,一直沒有停歇,早已精疲力竭,而鄧艾相對於文鴦是精力充沛的。然而最後文鴦衝開魏兵,百員魏將追襲卻沒有鄧艾,似乎看出鄧艾不敢追擊文鴦。五十回合也是鄧艾下風。要是文鴦一開始遇到鄧艾,說不定可以速敗鄧艾。而原著中鄧艾能幾十回合戰平姜維。那姜維應該也只有速敗的份。所以,文鴦在三國後期武力值第一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但是他由於出場不多,又是讀者不太關注的三國後期人物。所以並沒有併入二十四名將之列。

王雙

字子全。在張郃無人匹敵的年代,在魏國能和張郃匹敵的人物也就只有王雙了。原著中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徵宛馬,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王雙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技能全面,除了主武器大刀之外,還會使暗器。羅貫中為了突出王雙的神勇,不惜重墨描摹。形容王雙“身長九尺”。三國中八尺的很多,但是九尺身材的也就那麼幾個。足見王雙的與眾不同。“虎背熊腰”三國猛將的標配。馬超,許褚等虎將都有這樣的描述。而且這個形容在王雙之後再也沒出現過。可以說虎背熊腰三國後期只有一人擁有,王雙也是最後一個擁有這個評價的人。使用六十斤的大刀,大砍刀有斤兩。形容力量大,而且全書特別形容過武器有重量的一隻手都數的過來,王雙就是其中之一。暗藏流星錘。在我們的印象中,有用過流星錘暗器的全書只有兩人,一人是馬超,另一個就是王雙。王雙都能和馬超扯上,可以看出羅貫中塑造王雙絕對是用心了。

王雙是諸葛亮二出祁山時遇到的曹真手下頭號先鋒。來勢太兇。雖然砍死兩個無名下將謝雄和龔起。但是這兩個人的官職是裨將軍,並且可以和諸葛亮坐在同一個帳子面對面,要知道王平也是裨將軍。那麼這兩個人的水平自然不會很弱,但是能被王雙幾回合幹掉,直接讓諸葛亮都怕了。王雙再一次挑戰的時候,諸葛亮直接排出王平,張嶷,姜維三員大將一起出戰。這也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唯一一次,連張郃都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最後王雙用流星錘打傷張嶷,三人撤退,最後回報形容王雙“英勇無敵”。要注意“英勇無敵”這個詞,全書就出現過三次,一次呂布,一次馬超,最後一次就是王雙了。把形容金呂布,銀馬超的詞彙用在王雙身上,說王雙不猛都沒人信。諸葛亮屢次認為魏延可以正面對抗張郃,但是王雙一出來,諸葛亮連提都沒提魏延,還是授意魏延突襲殺死王雙的。諸葛亮何等眼力勁,他敢讓魏延屢戰張郃,卻不敢讓他去戰王雙。恐怕在諸葛亮的心裡,魏延也不是王雙的對手。只是王雙出場兇猛,然後快速落幕,可以說出場極短。所以二十四名將沒有他也正常。但是不可否認王雙確實是一員猛將。

諸葛尚

諸葛亮的孫子,三國後期曇花一現的人物。要說三國後期文鴦武力值第一,那麼第二就要屬這位了。他之所以能排第二,是因為他在正常情況下打敗鄧忠和師篡聯手。而鄧忠曾經和姜維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而他打敗鄧忠和師篡兩個人,足以見得他的厲害。

徐質

姜維和司馬昭對峙在鐵籠山的對手。一人快速擊敗廖化和張翼,讓一般先鋒不行,主將會親自上的姜維決定用計除掉他,雖然不知道姜維和徐質孰高孰低,但是徐質讓姜維犯怵倒是真的。

李嚴

字正方。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但是武力值不容小覷。首次出場和黃忠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要知道黃忠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雖然年老,但是戰鬥力驚人。能和黃忠打平手,並且讓諸葛亮評價“只能智取”。來看四五十回合絕對不是李嚴對黃忠的極限。只是他在諸葛亮北伐時長期鎮守後方,所以表現機會不多。

關平

大家都知道關羽的義子。關羽有屬於自己的一支軍隊。裡面有關平,周倉,廖化等組合。這支隊伍除了關羽以外,關羽手下第一大將其實是關平。沒有點實力關羽不會讓他做大將,另外,關平的武藝肯定有關羽指點。最能證明關平武藝的是當時龐德抬棺材決死戰的時候,是先和關平交手的,關平和龐德打了三十回合不分勝負。雖然只打了三十回合,但是從後面的表現來看,三十回合完全不是關平對龐德的極限。所以,關平也是一個高手,只是經常被我們忽視。

鄧忠

鄧艾的長子。一出場就和姜維交上手,以至於姜維認為是鄧艾而全力以赴。兩人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逼的姜維詐敗用箭,被鄧忠躲過,然後鄧忠用槍刺姜維被姜維夾住槍,最後鄧忠棄槍而走,這場單挑告終。貢獻了三國後期最精彩的單挑,也是三國最後一場精彩單挑。能和三國後期武力擔當的姜維平手的人,都是有能耐的。

淩統

字公績。孫權最器重的年輕將領之一。和甘寧有仇。雖然武藝展示不多,但是展示了幾次還是武功很不錯的。在甘寧百騎劫魏營之後,張遼挑戰,淩統去大戰張遼,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後來又和樂進大戰也是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張遼可是水平不弱的人物。淩統能和他平手,實力自然也不差。

陳武

字子烈。東吳戰將。前期是孫策手下猛將,後來隨著江東人才不斷湧進。導致他出鏡率很少。但是羅貫中沒有忘記他,前期在東吳那一波將領中像潘璋,徐盛,丁奉等人中,也就只有陳武有一個外貌描寫。既然羅貫中給了他一個外貌描寫,肯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果然,他人生的最後一戰,羅貫中給他選的對手是龐德,夠看得起他。和龐德兵對兵,將對將的混戰很久,龐德竟然沒把陳武怎麼樣。要不是袖子被樹枝纏住,龐德恐怕奈何不了陳武。所以陳武能和龐德大戰良久,也是武功不錯的。

華雄

最後一位要提華雄。雖然他被關羽斬殺。不得不說華雄實力還是很強的,只是遇到實力更強的關羽。兩天之內連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這斬將速度還是很快的。和呂布搶功勞呂布沒說什麼,也可以看出呂布對華雄實力的認可。關羽能溫酒斬華雄,可能並不是華雄實力不行,而是華雄兩天斬四將,有點飄了,有點輕敵了。另外通過羅貫中給華雄的外貌描寫,狼,虎,豹等猛將標配字眼都給華雄按上。這樣的待遇也只有馬超,張飛等人才享有的描寫,華雄全有。要說華雄不厲害還真沒人信。能把這樣的華雄斬殺,說明關羽更厲害。

以上就是不在傳統意義上的二十四名將中,但是武藝也很厲害的人物。這裡只列舉十個。相信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