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老插嘴,父母在家要怎麼教育?

悠然瑜伽


孩子上課老插嘴,老師批評孩子,孩子感到委屈,家長非常苦惱。

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可能性有很多,但是我給您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家長在家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全心全意。您要看著孩子,孩子說話的時候你只能聽,不要打斷孩子。等到孩子停下來,你再說。


家長說話的時候,孩子要專心聽。你要讓孩子意識到必須等到別人說完了才輪到自己說話。這個實際上不難,只是一種習慣。但是需要訓練,形成意識。每天拿出十幾分鍾跟孩子聊天,就只是聊天而已,停下所有手頭的事情。

當你說話的時候,孩子如果插嘴,你就要提醒孩子等你說完。一旦孩子取得了進步,及時肯定ta。比如今天我們的聊天很愉快,我們都能做到等別人說完才到自己。及時的肯定能夠強化孩子的意識和行為,最終形成習慣。等到有一天孩子完全能夠遵守這個規則了,ta甚至會問你:媽媽,你覺得我今天棒不棒?這個時候記得讚美一下孩子喲!


別過多強調插嘴這個事實,我們要讓孩子進入一個新的學習模式:你要怎麼做,而不是你不要怎麼做。

家長抽出時間跟孩子靜靜地聊十幾分鍾,只是聊天。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養成等待的習慣,學會傾聽對方。


一旦孩子有了習慣,那麼我們就可以給孩子講上課的規則,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學會控制自己。有忍耐力的孩子,就會有足夠的自我意識,未來的學習也會順暢很多。

加油!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孩子上課老插嘴,這就是沒有家教的表現。當然,有時一提“沒家教”好像是一句罵人的話,但是在這裡是中性詞,是指一個孩子因為缺少家庭教育而沒有養成好習慣。就如上課時,有些孩子接老師下音,或者隨意插話打斷老師的講課,這都是不良習慣,家長平時在家裡就沒有培養孩子在交流過程中,怎樣認真傾聽、思考、交流。

第一,從家庭生活中看家長不培養孩子禮貌溝通的現象,方知問題在哪。

記得有一次家裡的親戚吃飯,在飯桌上,親戚家的長輩在說話,老人家已經三十出頭的兒子,不停地打斷他母親的話,但是老人家根本不再乎兒子這樣的不禮貌行為。輪到我說話時,他仍然不停地打斷,我說停下來,用眼睛冷冷地盯著他,立刻飯桌上的氣氛就緊張起來,大家都不知道我為什麼突然用這種眼神看著這個小夥子。盯了半天后,我才緩緩地道:“在一個家族裡,如果父母不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與人溝通的好習慣,而是隨便打斷人家,這屬於惡習呢。今天讓我遇上了,我是情願做一回惡人,也要讓你明白一個道理,想獲得別人的尊重,你必須要尊重別人。”

第二,明事理的家長會給孩子立規矩,隨意插話打斷別人是不禮貌行為,不準做。

就如我上面舉這個事例,原來餐桌上的秩序是很亂的,大家都在隨意打斷別人的話。當我說出那番話後,馬上就秩序就明顯好多了。原因很簡單,大家知道隨意打斷別人是禮貌的行為。再看幾個小孩子,也都安靜了,這時我就表揚那幾個孩子:“你們幾個孩子,都是好樣的,瞧,都在認真聽大人說話,都不去插嘴打斷別人,我們應該向你們學習。”那幾個孩子被表揚之後特別開心。再看桌上的長輩們,被孩子的乖巧可愛打動了,有一位老人家說:“看來以前我也是不懂啊,一直以為孩子就是調皮難管教呢,可是你幾句話,孩子們就知道咋樣做了,看來好孩子真都是教出來的。”我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長輩一定要給晚輩立規矩,絕不能隨意插話打斷別人,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是遭人討厭的壞習慣。”

第三,家長要自覺做合理溝通交流的好榜樣,不去隨意打斷孩子正說的話。

孩子的良好行為品質培養,一方面是靠教育影響,另一方面靠身教的傳承影響。如果我們光給孩子立規矩,而自己卻隨意打斷孩子正說的話,那就是最糟糕的榜樣。正確的做法是:1、先教給孩子怎樣傾聽別人說話,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都要保持好身體姿態,眼睛認真看著對方的眼睛,耳朵認真聽每一句話,大腦快速理解。2、在傾聽過程中,可以點頭,可以微筆,以示贊同對方的話,或者用搖頭表示不贊同,但不能說話。3、別人說完後,再把話題接過來,說出自己的想法。4、傾聽要有耐心,如果有事離場,也需要等對方說完後,你再告知自己有事需要離開,這是最起碼的禮貌行為。

第四,從家裡教育延伸引導到課堂上,家長要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怎樣做。

負責任的家長平時一定會教孩子在家裡怎樣正確與人交流,在家裡堅持做好後,再延伸引導到學校課堂上。比如對孩子講:“老師最喜歡在上課認真聽講的好孩子,如果誰隨便就打斷老師正說的話,那老師會特別不高興,因為在老師看來,這個同學非常不懂禮貌,一定是在家裡爸爸媽媽沒有教他。現在媽媽(爸爸)教你上課不斷老師講課了,你認為老師會喜歡你嗎?”孩子自然會說:“我按著媽媽教的做了,老師肯定會喜歡我。”再對孩子講:“你能說到做到,那才是講誠信的好孩子,而上課不隨意插話打斷老師,這也是誠信行為呢。如果你在家裡向媽媽承諾了不隨便上課插話,到了課堂上還要照做,那就是失信行為,媽媽會非常討厭你這種行為,必要時你要受到懲罰,記住了嗎?”再問孩子:“課上什麼時機下你能說話呢?”孩子肯定會答:“老師提問時,大家舉手,老師點到誰的名字,誰站起來回答問題,這時就能說話了。”

結束語:孩子的好習慣養成,大都是通過在家裡從一些細節之中去養成的。而這恰考驗著家長是否真的有家庭教育的敏銳意識,是否真的願意做一個對孩子教育極度負責的有心人。凡是心在孩子教育上在的家長,往往心很靜,教育目標意識很強,並能夠階段性重點抓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質的目標,每天去堅持培養最終會讓孩子養成下意識那樣做的好習慣。而這非短日之功,可能會是幾個月,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去堅持培養孩子的人格品質與好習慣。成功的家長最初會很細,事無鉅細。當好習慣培養定格後,反而最輕鬆,因為孩子一切都知道怎樣做,並且去自覺做好,達到這個境界,實際上家庭教育已經比較成功了。


寒石冷月


孩子插嘴是一個不禮貌的表現。



孩子之所以總是插嘴,就是在家養成了習慣,因為在家裡爸爸媽媽沒有提醒他不應該插嘴,所以他也意識不到插嘴是個錯誤。

所以想要改掉這個習慣,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做起。

第一,直接告訴寶寶不可以插嘴

當爸爸媽媽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如果孩子插嘴了就停下來,明確的告訴他先耐心地把話聽完。

其他人講話的時候要禮貌尊重別人,讓他們把話說完以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二,用故事來引導



可以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插嘴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插嘴這件事情是錯誤的。是一種不好的表現,大家不喜歡這樣的行為。然後再告訴他,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不能插嘴。

第三,適當忽略無理由的插嘴

如果直接告訴寶寶不要插嘴效果不明顯,寶寶還是改不掉,那就適當的忽略無理由插嘴。有時候寶寶的插嘴是特別的無理由的,只是一種習慣。爸爸媽媽可以適當的進行忽視,不理睬。他就會覺得插嘴沒什麼意思。就不再插嘴了。



寶寶插嘴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如果小時不改正,會形成習慣,影響以後,所以要儘快糾正。


丁媽親子時光


你好這位家長,不知道你跟孩子的關係是怎麼樣,

很多孩子插嘴,不等被人說完,主要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別是老師的關注,我猜,孩子在小時候,調皮你才會關注他,而如果他安靜的自己待著的時候,你可能會忙自己的,不知道有沒有。

在家需要多跟孩子溝通,教育他遵守課堂紀律的意義,講明白插嘴是一種不禮貌的習慣,還有重要的就是多關心孩子,關注到孩子的需要。不要每次都等孩子提醒你很多次才會被你重視。

同時也需要跟老師溝通,說服老師在孩子上課插嘴時不予理睬,不表揚也不批評,請找出孩子的其他優點給予表揚鼓勵,這樣才能改變在其他同學心目中的看法。

孩子在家插嘴的時候,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禮貌的,是不對的。

你自己必須天天關注這個事情,設定目標,如跟他說:今天聽老師說,上課堅持沒有插嘴,還得到表揚了。你能堅持三天,週日功課做好了,我就帶你到某某地方去玩。我就會帶你去吃什麼等等。他達到目標你就兌現承諾,如果沒有達到目標,就跟他分析,離目標還差多遠。

總結一句話:孩子喜歡插嘴,是一種尋求關注的表現,想法在其他方面給予關注,孩子插嘴說話的時候告訴孩子:“稍等一下,我知道了。”必須強調插話是不對的。


然規教育說


孩子上課老插嘴,這是非常差的一種習慣。

可能有的很人會說,孩子上課插嘴,這是孩子活潑好動聰明的一面。其實這嘴呀,插到好處,就是聰明,老插嘴,就令人生厭。那種感覺就像是盛夏,本來就已經酷暑難耐,還聽到不斷響起的知了叫聲,心裡那個煩躁。

孩子在課堂上老是插嘴,有幾大壞處:

第一,容易打斷老師講解的思路,讓知識點的呈現不能夠一氣呵成。

第二,容易擾亂課堂氛圍,使其他學生,不能仔細聽清老師的深入分析。

第三,容易讓孩子養以成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顯得對他人不夠尊重。

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他在什麼時候爆發,也有可能隨時都爆發,只要一爆發,就會讓整個課堂的秩序無法正常起來。

那麼,怎樣讓孩子糾正,上課老是愛插嘴的壞習慣呢?

第一,父母先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拿出家長應有的威嚴。

孩子上課老是愛插嘴,實話實說,跟父母的縱容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父母在家庭管教方面,存在著疏忽和漏洞。

孩子本身在家裡就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然後再把家裡的那一套搬到課堂上,這就極大的影響了課堂。

這應該是父母平時疏於管教的結果。我們父母疼孩子,愛孩子,但是不等於什麼都任由孩子自己去發揮,什麼都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去辦。

在看見孩子明明有錯誤的時候,我們父母就應該大膽的站出來,該罵的要罵,該打的要打,該懲罰的要懲罰。最起碼要讓孩子知道,有一個對與錯的區別,不要什麼事都矇混過去,讓孩子沒有一種是非觀。

這個時候家長,在家裡就要做一個法官,對是非曲直,美醜善惡,都要有自己明確的一個標準。什麼都由著孩子來,那隻能是害了孩子,父母就應該要有父母的樣子,拿出父母在必要的時候,對孩子的管教精神來。

第二,父母與孩子之間都約法三章,以父母的行動為榜樣影響孩子。

孩子之所以叫做孩子,就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懂,或者說懂的地方還很少。這種時候,我們的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定一個標準,在標準範圍之內,就可以原諒孩子,在標準範圍之外,就一定要嚴厲的約束孩子。

當然,為了讓孩子更能夠遵守這一項約定,父母也可以在孩子面前約定,哪些事情父母要做,哪些事情父母不能做,那些事情父母可以向孩子承認錯誤,那些事情孩子又必須向父母承認錯誤。

這樣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有錯,父母錯了他們也敢於承認錯誤,這就在孩子的內心植下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是錯就是錯,敢於承認,這才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素養。

我想,如果有這樣的父母,那就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榜樣的力量,自然而然就能夠得以傳承。

第三,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抓住恰當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情景式的教育。

生活本來就是一個課堂,而且生活也是最現實、最有效的課堂。

父母可以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抓住一些有利的情景和適當的情景,讓孩子必要的時候說話,說好話,說應該說的話。

比如,當看完一部動畫片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發表看法;跟爺爺奶奶一起過生日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表達對爺爺奶奶的祝福;過紅綠燈的時候,看到有小孩,攙扶老人過去,讓孩子發表自己心中的感想;大人與大人之間在說正經事兒的時候,禁止孩子插嘴等等。

這就是父母要有一個時機觀念和恰當的度的觀念。如果運用好了這一個原則,就能讓孩子在必要的時候說話,而且說的話你讓人覺得很動聽,聽起來舒服。


荷水清圓


孩子愛插嘴,父母可分三個步驟進行教育:

第一步:讓孩子瞭解到插嘴是不禮貌的行為。

孩子瞭解到插嘴是不禮貌,且令人討厭的行為。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讓孩子親身體驗被人插嘴的感受。

在家裡,父母可試下在孩子說話時多打斷他幾次,能激起孩子的厭煩情緒就最好。讓孩子深深體會下被人插嘴是什麼滋味。

在孩子對被插嘴有所感受後,家長再指出孩子上課插嘴的錯誤行為,讓他明白在別人講話時插嘴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第二步:父母開始向正確方向引導,自己也要以身則。

在孩子瞭解錯誤後,開始引導孩子改正。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比如在孩子說話時,家長要注視著孩子,認真聆聽,不要打斷孩子的講話。

家長在講話時,如果孩子插嘴,家長可以停下來,並提醒孩子望著自己的眼睛,認真聽自己講。時間長了,習慣是可以養成的,家長要多點耐性。


第三步:對孩子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引導孩子慢慢改正。

如果孩子在家長講話時插嘴,家長不要過多指責,過於指責反而會加強孩子插嘴這個行為。孩子喜歡插嘴,有習慣的問題,也有急於表達的關係。所以家長無須指責,只需讓孩子明白不對的地方,並加引導就可以。

如果孩子有進步了,家長要及時表揚。讓孩子明白到有禮貌的孩子更值得稱讚,也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孩子自然更有動力改正了。


十安育兒


我小時候也喜歡插嘴,常被父母呵斥:“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語氣嚴厲得令人不知所措,事實上那時候的我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能插嘴,大人為什麼就可以說話。這不公平,但礙於父母的威嚴,也只能委屈閉嘴。次數多了,也失去了交流的慾望,反而沉默下來了。

 小孩子因為年齡小,不懂得語言交流的時機和分寸,往往是想到什麼說什麼。又很急切得到大人的關注,只要自己心裡有了想法,所以想要立馬錶達出來。一味指責孩子,粗暴地干涉孩子不要插嘴,並不能讓孩子明白原因,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像小時候的我一樣,漸漸失去與人交流的慾望。

 當孩子上課喜歡插嘴時,父母要教育孩子懂得傾聽,當別人在說話的時候,認真聽對方說。告訴孩子在什麼時機可以說話,比如說對方用眼神或者語言明確表示他說完了。要讓對方把想說的話說完以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在家裡模仿一下,父母和孩子分別表達,並幫助孩子瞭解什麼情況下,對方的表達是結束了,接下來可以輪到你說話了。

 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允許孩子表達。和孩子一起模擬兩種情境,一種當孩子話沒說完,被插嘴打斷後,問問孩子心裡地感受,是不是感覺到不開心,談話被打亂了節奏。另一種是讓孩子把話說完,再接著說,並反覆訓練,讓孩子知道,一定要讓別人把話說完後,再接上去發表自己的意見。經過多次訓練,孩子自己也會總結出經驗,插嘴的現象也會有所改善。

我是靜靜,政務服務工作者,不專業的養老保險知識達人一枚;14歲男孩的媽媽,愛好讀書、寫作、彩鉛手繪。家有青春期孩子,專注親子交流,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我能提供的價值:1. 養老保險政策解答;2. 彩鉛畫入門繪畫;3. 分享養育孩子過程中所走的彎路以及自我情緒管理。 4.小學階段課外輔導資料及作業解答。

 

 


靜靜育兒觀


我是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對這個問題,我將從正面管教的角度上來回答。孩子愛插嘴,是孩子的一種行為表現。我們成人不要只看到孩子外在的行為,而要去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是什麼?也就是說,要去了解孩子為什麼上課愛插嘴?在薩提亞的冰山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行為就象是冰山圖中浮在水面的一部分,這部分只佔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的部分隱藏在冰山下,包括歸屬感、價值感和信念等等,你卻很難看到。

當孩子插嘴時,老師通常會感覺到很煩惱,很憤怒。心想:我一句話還沒說完,你就來插一句,還有沒有禮貌呀?於是,偏不讓孩子說,不理會孩子。而孩子大多數時候會感到很沮喪,他們會逐漸失去講話的興趣。


孩子插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 當老師的感覺是惱怒時,孩子插嘴的原因是在尋找特別關注。每位孩子都特別渴望別人的關注與認可。這位孩子可能平常缺少成人的關注,因此他會通過插嘴的方式來故意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我們不要去罵孩子沒有禮貌。他只是缺少關注。
  • 還有的孩子,是因為他的氣質類型導致。氣質類型為膽汁質的孩子,他們比較積極、好動、愛說話、表現自己、急躁。他們在知道了答案後會迫不及待的想要說出來。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該怎樣去教育呢?


1.對有些孩子要給予一定的關注。

當孩子在缺乏關注的時候,他們就會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孩子認為我只有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我才會得到媽媽的愛。因此,孩子可能會哭鬧,會拉著媽媽的手,以此來得到關注。父母在家裡可以每天與孩子安排一個時間段,陪孩子一起玩一玩,聊一聊。提供孩子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比如和孩子一起來講一講繪本故事,講講學校裡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講一講動畫片裡面發生的一些故事情節等等。生活中處處可以為孩子提供說話的機會。當孩子有了足夠的說話的機會時,他就會減少插嘴的現象。



2.對有的孩子不要給予太多的關注。

還有一類會插嘴的孩子,可能是平常父母給他的關注過多。以至於他認為他做任何一件事情別人都應該馬上關注他。否則他就會大喊大叫,或者是在成人說話的時候用插嘴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有時媽媽會忙一些自己的事情,會和朋友聊聊天。而孩子此時很希望媽媽陪自己玩,於是,他可能會不斷的打斷媽媽,會對媽媽說:“媽媽陪我看書,媽媽陪我玩”等等。媽媽要知道過多的去關注孩子,總是陪著他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父母也要懂得尊重自己,在自己很忙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告訴他們,等媽媽忙完再來陪你。媽媽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你可以做一點別的事情,比如畫畫。

3.教育孩子要有文明的語言習慣。

從孩子3歲開始,老師就會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了詳細的兒童語言發展目標。目標如圖:

在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5—6歲的孩子,語言習慣為懂得按次序輪流講話,不隨意打斷別人。

孩子進入大班以後,老師會教育孩子在別人說話時請不要打斷別人。上課舉手時要輪流發言。家長在家裡,可以問問孩子上課插嘴的感受是什麼?如果孩子不願回答,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 老師提的問題,你很想回答是嗎?
  • 為了不打斷別人說話,你可以怎樣做呢?

但我們看到孩子努力在改變時,我們可以去鼓勵他們:

  • 老師注意到你上課很認真,會聽老師講課,能輪流發言。
  • 媽媽相信你以後上課都能安靜的等待別人說完。


4.孩子在說話時,父母也不要插嘴。

當孩子在說話的時候,父母也要學會耐心的傾聽,不要去打斷他們,等他們把話說完後再說。父母首先要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然後用自身去教育我們的孩子。當父母能做到不打斷別人說話時,孩子也會懂得約束自己。

有時孩子插嘴並不總是一件壞事情。在我們幼兒園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當時老師在上課,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叫起來告訴老師:“老師,小宇要上廁所。”小宇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總是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告訴了旁邊的小朋友。而這位插嘴的孩子卻及時地告訴了老師,避免了孩子拉在身上的尷尬。當然,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事情,孩子還是應該學會遵守紀律,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有事情還是要舉手告訴老師,而不要大叫,這是一種禮貌。



當孩子愛插嘴時,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插嘴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再根據孩子的情況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相信您的孩子慢慢會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的!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我們先要搞清楚孩子愛插嘴的成因, 這個問題的形成因素比較複雜。其表現為自控力與規則意識不夠好。

首先,要檢視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是否,太過以孩子為中心,嬌寵有加而批評要求不夠的現象存在?孩子稚氣可愛,懵懂無知卻趣味無窮,於是,忽略了孩子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中的規則意識的培養?

愛插嘴也表現出孩子優秀的一面,說明他跟隨老師的思路在聽課,也表明他愛動腦筋。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糾正愛插嘴。

建議:

一 在家裡,家庭成員間組織集體活動時,不要事事時時以孩子為中心。要讓孩子覺得彼此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

二 組織活動時,要宣佈相應的規則。各成員要遵照執行。違規要罰。

三 告訴孩子說,愛插嘴說明在認真聽講,老師很喜歡!而插座多了就會干擾老師講課的正常秩序進程,而如果不插嘴的話就更好了!

大致就這樣吧,希望你能借鑑並舉一反三的靈活運用!

祝好!



計無庸


孩子老是在課堂上插嘴講話,我不建議給孩子講道理,而是可以運用引導的方式來對孩子。

不建議對小孩子講道理的原因

孩子在小時候是沒有道理這一概念,他喜歡的是玩玩這個、動動那個。試想,孩子在玩具時,你過去告訴他別玩了,快去做作業。孩子會聽嗎?同樣當他把插嘴當成遊戲,你告訴他不要玩了,媽媽會生氣時,他會聽嗎?



如何用引導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1.父母的心態要擺正

首先,父母要平心靜氣的面對孩子的缺點。無論多麼生氣要告訴自己,孩子是有缺點,但都不是父母都生氣或打孩子的理由。因為這樣做非但不解決問題,還會起反作用。 要知道,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上面塗什麼色彩取決於孩子的父母(監護人)。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有什麼缺點那就是父母一不小心給孩子留下的,現在我們只是在修改以前的瑕疵,僅此而已。

2.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對孩子

父母可以在比較輕鬆的環境下問問孩子,當時在課堂上插嘴的原因。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可以觀察孩子在其他地方有沒有類似的事件。

前段時間,我和孩子在公園溜圈,猛然碰到近十年沒有見過面的同學,很自然的就在一起聊天了,孩子卻等不了,每隔一會就過來問媽媽要不要走。

來來回回大約有四五次時,我準備吼他時,看到他急切的小眼神時,便抱起他來,對孩子說:“這樣吧,咱們玩個遊戲,你拿著媽媽的手錶,等十五分鐘到了,手錶就會響,到時候你告訴媽媽,咱們就走。怎麼樣?” 孩子點點頭,小眼睛一直盯著手錶,直到時間到了才過來。

雖然我和老同學沒有聊完,但從這件事中,我看到孩子在這十五分鐘中間,孩子沒有過來插嘴,是一個好的現象。



將孩子缺點遊戲化,用他喜歡的方式來改正他的缺點,遠比給他講一下空洞的大道理要強。 因為好的教育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3.和孩子交朋友

孩子出現一個問題,父母千萬不要單獨看待這一件事,因為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複雜的心理誘因。這時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聊。

一位朋友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在他四五歲時,媽媽每次給他洗腳時,總是趁媽媽不注意,就把腳拿出來,來來回回有幾次了,媽媽就一氣之下打了他一頓。

自此以後,他雖然沒有在做過這件事了,但是在將來的日子裡,總是偷偷摸摸的做過類似的事情,說起動機也好笑,就是為了刺激。 雖然現在已經長大,過了那個不知所謂的年齡,但這件事卻一直記憶猶新。



不要孤立地看一件事,要從事情的來龍去脈去看、去找,這樣可以找到背後隱藏的癥結。從癥結入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要沒有誘因,孩子就沒必要拿插嘴來為難自己,孩子天生不會插嘴。 只有和孩子做朋友,他才能感受到平等,有任何問題才會對你敞開心扉的說。

總結:引導術的好處:1.可以杜絕孩子叛逆2.不但能解決當前問題,還可以預防孩子將來類似的問題3.父母對孩子心理活動有所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