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可諸葛亮的後代卻被保護起來,這是為什麼?

黃臘


諸葛亮在蜀中治蜀,深受蜀漢軍民愛戴。諸葛亮對內執法公正嚴明,調和蜀內各方派系勢力,對外通過伐魏,轉移內部矛盾,蜀國雖然連年征戰內耗嚴重,但是有諸葛亮的聲望在,大家都心悅誠服。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時期,休養生息,漢中在水利農田生產各方面均得到很好的發展,諸葛亮死後不久,蜀漢各地多次上書請求後主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劉禪以違背祖製為由一再推脫,於是,蜀漢百姓們只好在四時節日時,紛紛在路上祭奠諸葛亮,此舉一直堅持三十年,劉禪這時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

諸葛亮確實做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點也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以至於連敵人都尊崇他。當時,魏國將領鄧艾與鍾會分兵伐蜀,鍾會對諸葛亮就非常崇敬,當大軍經過漢中時,鍾會還特意派人前往祭祀諸葛亮,並下令不準士兵在諸葛亮墓旁割草放馬砍柴焚燬廟宇,由此可見一斑。

在魏軍滅蜀期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也都戰死在抵禦魏軍的路上,可以說是一門忠烈,這點在當時的魏國實際當權者司馬昭集團內部上下對其都是認可的。

晉武帝司馬炎就曾經這樣評價道: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

諸葛亮在蜀漢百姓心目中就是神明一般的存在,殺其後人易引起民憤,更不利於戰後的川蜀穩定。


陸棄


諸葛亮的後代所剩無幾,保不保護,都沒什麼區別了。

晚年得子

諸葛亮的原配黃月英大概率沒有子嗣,因為諸葛亮直到47歲,才有了第一個兒子諸葛瞻,為此他最開始,認養了諸葛瑾的長子諸葛喬。

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啟孫權遣喬來西,亮以喬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

諸葛喬早卒,死的時候才25歲,就連他的兒子諸葛攀也早卒。但是諸葛攀的後人,後來重新歸位到諸葛瑾一脈。原因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與吳國權臣孫峻發生矛盾,被滅門。

諸葛恪見誅於吳,子孫皆盡,而亮自有胄裔,故攀還復為瑾後。

獨子諸葛瞻

諸葛亮47歲終於生了個兒子,然而兒子諸葛瞻才8歲,諸葛亮就病逝於五丈原。那諸葛瞻的命運怎麼樣呢,有點悲壯。

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

諸葛瞻年僅37歲戰死於綿竹關,一來是對手鄧艾太強大,二來諸葛瞻本事平平,這一點諸葛亮在寫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早就預料到了。

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諸葛亮說諸葛瞻小時候太聰明,長大了就很難成就大器,真是一語中的。但是諸葛瞻生前,蜀漢後主劉禪待他甚厚。劉禪把公主嫁給了他,而且還讓諸葛瞻做到了衛將軍,非常高的武職。

孫子有倆個

諸葛瞻戰死後,兒子諸葛尚同樣戰死,死前說了一句很悲壯的話:

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

那麼諸葛亮的後人是否就斷了呢?肯定沒有,如果斷了,就不會把諸葛喬的後人又還回去了。諸葛亮還有個孫子叫諸葛京。史書上記載,蜀漢降魏後,諸葛京隨同諸葛喬的孫子諸葛顯,一起遷到了河東。

諸葛京在晉朝,官最高做到了江州刺史。裴松之注有記載:

京位至江州刺史。

為什麼沒有殺害諸葛後人

也就是說,等到蜀漢降魏後,諸葛亮的所有後人中只剩下諸葛京和諸葛顯,女性後代史書上沒有記載。

那麼對於晉朝的統治者來講,善待諸葛亮的後人,等於是善待了寵臣的後人,對於從蜀國和吳國投降過來的人才來講,絕對可以起到標榜的作用。當然了,很多投降的蜀臣其實也都保全了性命,就像譙周說的,因為吳國還沒投降呢。


李杜文


如果諸葛亮可以立牌坊的話,無疑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會給諸葛亮立一個忠義的牌坊,如果諸葛亮允許建廟宇的話,那麼諸葛亮廟無疑是任何朝代香火最旺盛的廟宇,諸葛亮就是這樣因為其崇高的政治道德、完美的人格魅力、鞠躬盡萃的行事風格,成為三國時期,乃到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最受尊重的人。



諸葛亮在蜀漢執政時期,不僅得到本國人民的尊敬,而且也得到魏國和吳國士大夫的敬重,天下皆知蜀漢有諸葛亮,而不知蜀漢有皇帝劉禪,哪怕是在敵人心目中,尤其是司馬昭之父司馬懿心目中,諸葛亮也有著崇高的地位。

諸葛亮去世的29年後,司馬昭為了轉移弒君的惡劣影響,和加緊纂位換朝的步伐,於公元263年發動了一場攻蜀之戰,這場攻蜀之戰,魏國朝堂之上,幾乎沒有人贊同司馬昭的建議,就連一世名將鄧艾也是反對,唯有鍾會支持司馬昭的攻蜀之戰。



沒有人支持不要緊,只要司馬昭下定決心就行,此時的司馬昭已是魏國的實際掌控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攻蜀之戰一旦成功,就會給司馬昭帶來巨大的政治紅利,而加快纂位步伐。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三個月時間,由於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城下,劉禪舉國投降,於是蜀漢全境投降,存在了42年,由劉備一手創建,由諸葛亮發揚光大的季漢政權,就這樣滅亡了。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同樣,兩國交兵,不殺俘虜,蜀漢投降後,如果一切正常的話,蜀漢所有的官員及其家屬應該是會活下來,沒有性命危險,可是偏偏在蜀漢投降之後,發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導致了蜀漢大批官員被殺,上至蜀漢太子、下至平民百姓,甚至魏國伐蜀最高將領鍾會與鄧區也被殺,更多人死於亂軍之中。

而導致這麼多人被殺的原因就是鍾會謀反,導致魏軍內鬨,在監軍衛瓘蠱惑下,魏軍失去管制,開始胡亂殺人,搶掠,憑個人私怨幹任何想幹的事,而在這一個過程中,就導致了很多人被殺。



換句話說,蜀漢大批官員及家屬被殺,不是魏國政府的主觀的意志,而是亂軍的肆意妄為,無政府狀態下行為,不存在誰被保護下來的情況,包括諸葛亮的家族。

這些人全都是在鍾會謀反事件中牽連被殺的人,有蜀漢原大將軍姜維,蜀漢原太子劉璿、蜀漢左車騎將軍張翼、蜀漢漢城護軍蔣斌、蜀漢太子僕蔣顯、蜀漢大尚書衛繼、關羽滿門,魏國太尉鄧艾,魏國司徒鍾會、鄧艾司馬師纂等主要人物。



當然了,這些人被殺的具體原因又各不相,姜維是因為參與鍾會的謀反被殺,劉璿、張翼、蔣斌、蔣顯、衛繼等人是被無人管制的魏軍所殺,鄧艾是因為居功自傲且被人誣告,被衛瓘派人殺害。

鍾會因為是主謀策劃謀反被殺,師纂因為是鄧艾的心腹而與鄧艾一起被殺,關羽全家是因為關羽殺了龐德,龐德兒子龐會公報私仇而被滅門,總之,在失去管制和無政府狀態,士兵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毫無約束,完全就是個人行為。



而遠在長安的司馬昭對於成都所發生的一切,顯然是鞭長莫及的,他也無法遙控在蜀漢的魏軍將領,這一切亂象等到師纂約束了魏軍之後,才完全平定下來。

也就是說,發動這場戰爭的司馬昭完全沒有意料到這種情況,就算有,司馬昭也只能關心鍾會的謀反事件,哪裡能顧及到保護諸葛亮的家族?



再說了,諸葛亮家族這個時候,也只有一個獨苗諸葛京活著,也就是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亮的孫子還活著。

一門三忠烈,父子皆戰死。諸葛亮病死戰場,他的兒子諸葛瞻與孫子諸葛尚戰死疆場,這等忠烈,這等忠義,讓任何一個人為之蕭然起敬,如果司馬昭真有機會來處理亂軍的事,肯定也會下詔保護諸葛亮家族,這種忠烈滿門的家族不保護,忠心可嘉的事蹟不弘揚,怎麼能維護統治階層的利益呢?



諸葛亮孫子諸葛京一族幸運的躲過了亂軍的屠殺,只能說運氣好,也許有諸葛亮巨大的聲望讓魏軍不敢下手的原因,總之,諸葛京一族保存下來,並在後來的晉朝為官,一直做到江州刺史,這也是諸葛亮一族唯一的後裔,此後便在中原大地開花結果,繁衍子孫後代。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264年蜀漢剛剛滅亡,鍾會和鄧艾就展開了內鬥。鍾會先和衛瓘聯手除掉了鄧艾,後又在姜維的挑撥下妄圖割據稱王,不料計劃敗露,鍾會被亂軍所殺,姜維更是被碎屍萬段,剖屍取膽。

之後曹魏士兵為發洩壓抑已久的怒火,整整在成都洗劫了數日,是為“鍾會之亂”。在變亂中,劉禪太子劉璿,蜀漢老將張翼等大批官員被殺,而關羽後人更是被龐德之子龐會滅門。

不過諸葛亮的後人卻免於此難,這是為何呢?

先來看一下諸葛亮後人的情況。

諸葛亮的獨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在綿竹之戰中壯烈殉國。

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在變亂結束後遷居至河東,後以才能和家族名望歷任西晉郿令、江州刺史。

那為何諸葛京能倖免於難呢?

一、因為諸葛亮家族的名望。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不僅被蜀漢臣民所尊重,更得到了魏吳兩國的尊敬。鍾會拿下漢中後,不僅特意派人保護清掃諸葛亮墓,還親自前去焚香祭拜,以示尊敬。

而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在綿竹壯烈殉國,更顯示了諸葛一門的忠貞之節。鄧艾在戰後特意為其舉行了悼念儀式,可見諸葛亮家族在曹魏軍中的名望是很高的。

如果魏兵殺死了諸葛亮的後人,不僅會激起蜀漢百姓的激烈反抗,還會受到曹魏的嚴厲處罰。雖然士兵已經殺紅眼了,但這點他們還是清楚的。

二、因為諸葛府中並無遺財。

諸葛亮雖然貴為蜀漢丞相,但他清正廉潔,家中並沒有多少積蓄。諸葛瞻父子為國捐軀後,諸葛京很可能將剩餘的財物分發給了陣亡將士的家屬,所以家中並無遺財。

而士兵在成都作亂主要是洗劫財物,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家裡沒啥好搶的,所以就放過了諸葛京。

另據清代著名考據學家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記載,諸葛瞻還有第三個兒子諸葛質。諸葛質在蜀漢滅亡前夕,接到後主劉禪的命令前往南中和孟獲後人孟虯通好,得知後主投降的消息後便隱居於永昌地區。


石頭說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嚴謹。蜀漢滅亡之時,確實有不少官員被殺害,但是被殺害的官員相對來說是少數。其次,也沒有資料顯示諸葛亮的後代被保護起來。蜀漢滅亡之時,諸葛亮的後代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衝擊。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在當時算是一時英雄豪傑,他們幾個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說,但是這幾人的生育能力卻令人不敢恭維。關羽和張飛都只有兩個兒子,諸葛亮更慘只有一個兒子。諸葛亮開始以為這輩子自己也沒有兒子了,於是過繼了長兄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後來諸葛亮生下了獨子諸葛瞻。有的資料記載諸葛亮還有次子諸葛懷,但是正史無從考證,所以不足為信。諸葛瞻的生育能力比父親稍好,也只有兩個兒子。長子諸葛尚,次子諸葛京。也有資料記載諸葛瞻有第三子諸葛質,正史也無從考證,也不足為信。諸葛恪在東吳被滅族之後,諸葛喬之子諸葛攀又迴歸諸葛瑾一支。蜀漢滅亡之時,諸葛亮的後代就只剩下諸葛京一支。

蜀漢後期,人才凋落嚴重。蔣琬、費禕、董允等人先後去世之後,蜀漢治國人才難以為繼。武將方面此時能夠獨擋一面的統帥也就是姜維一人。董允去世之後,宦官黃皓失去了制約力量;陳祗去世之後,黃皓徹底飛黃騰達。黃皓利用劉禪的恩寵,逐漸總攬朝政、隻手遮天。姜維對黃皓擅權不滿,也遭到了黃皓的排擠。姜維為了自保只得長期帶兵在外。此時的蜀漢政權其實已經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蜀漢政權的情況全部都看在司馬昭眼中,司馬昭覺得伐蜀漢時機已經成熟。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16萬大軍分三路進攻蜀漢。鄧艾率領3萬由狄道進軍,牽制姜維的主力部隊;諸葛緒率領3萬大軍進攻武都,截斷姜維的退路;鍾會率領10萬大軍,進攻漢中伺機進攻成都。此外還有約2萬部隊以備不時之需。當時蜀漢的總兵力也不過10.2萬人。司馬昭發兵近20萬進攻蜀漢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一舉滅掉蜀漢。

姜維等人得到司馬昭進攻的消息之後便率領軍隊抵抗。姜維將鍾會的主力大軍阻擋在劍閣一帶。但是沒有想到的鄧艾的三萬偏師卻偷渡陰平小道,突然出現在江油,江油守將投降。江油投降之後,蜀漢重鎮綿竹便暴露在鄧艾面前。為了挽救危局,劉禪任命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鎮守綿竹,對抗鄧艾大軍。諸葛瞻繼承了諸葛亮的剛正不阿和忠心耿耿,卻沒有繼承諸葛亮的軍事與政治才華。諸葛瞻多次拒絕黃崇提出的佔據險要的建議,最終失去了決戰的先機。鄧艾絕對是當時名將,他迅速地佔據了先機。鄧艾打敗了諸葛瞻的先頭部隊,諸葛瞻退守綿竹城。諸葛瞻拒絕了鄧艾的勸降,而且斬殺了鄧艾使者。諸葛瞻、張遵、黃崇等人全部戰死。諸葛亮之孫諸葛尚聽說諸葛瞻戰死之後,也衝入戰陣戰死。諸葛瞻和諸葛尚戰死綿竹之後,諸葛亮後代只剩下諸葛京一支。

綿竹失守之後,成都基本上無險可守。鄧艾攻陷雒城之後,成都便暴露在鄧艾面前。劉禪在譙周的建議下,選擇投降,蜀漢滅亡。蜀漢滅亡之時,整個蜀漢、整個成都基本上沒有受到太多戰火的侵襲。如果就此結束的話,可能蜀漢官員中只有諸葛亮的後代戰死了兩位。但是很快鄧艾和鍾會的矛盾爆發,先是鄧艾被抓,再是鍾會謀反。鍾會謀反之後,魏軍內部發生了內戰。姜維、鍾會等人先後死於戰亂,鄧艾父子也被殺死。鍾會和鄧艾死後,魏軍出現了群龍無首的狀態。這時候魏軍開始在成都到處作亂,整個成都都被戰亂侵擾。魏軍趁機在成都城內燒殺搶掠,蜀漢許多官員也受到了衝擊。蜀漢太子劉璿死於亂軍之中,姜維的家屬也慘遭殺害。根據裴松之註記載龐會也在跟隨鍾會進入成都之後將關羽全族族滅,以報當年關羽誅殺其父龐德之仇。鍾會作亂中蜀漢官員張翼、蔣顯、蔣斌等人也都死於亂軍之中。

雖然成都發生了兵禍,並不意味著蜀漢官員一定會被斬盡殺絕。鍾會之亂中,許多人官員死於非命,但是真正被滅族的官員可能也就是關羽一家。姜維是鍾會作亂的重要成員,憤怒的魏軍也殺害了姜維的家屬。但是姜維的家屬並沒有被完全殺絕,姜維還是有後代存在。隋唐之時,姜維的後人還曾經扮演一定角色。現在還有一個村莊的村民自認是姜維的後代。張翼也在鍾會之亂中被殺死,張翼的後代也保留了下來。張飛的孫子戰死在綿竹,他的兒子張紹也活得好好的。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能躲過這場兵禍並不意外。至於關羽的後代是不是被龐會全部殺死,也存在一定爭議。即使關羽家屬被殺死不存在爭議,蜀漢官員也只有關羽一家被滅族。


諸葛亮在蜀漢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要遠遠高於劉禪。諸葛亮死後不久,在蜀漢老百姓心中已經逐漸被神化。諸葛亮掌權期間是蜀漢最穩定的一段時間,也是蜀漢最揚眉吐氣的一段時間。諸葛亮對蜀漢的貢獻,老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死在了前線。諸葛亮為官、為人處世態度,也深深感染了蜀漢老百姓。諸葛瞻雖然才華不如諸葛亮,但是在蜀漢也有很高的名望。諸葛瞻父子二人為了抵抗魏軍雙雙戰死的行為,也深深感染了蜀漢老百姓。如果此時冒然誅殺諸葛亮的後代,極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蜀漢已經滅亡,蜀漢官員也已經投降,諸葛瞻之子諸葛京也沒有任何威脅,這時候沒有必要再增添新的仇恨。

諸葛亮堪稱是中國古代官員的楷模,諸葛亮大公無私、至死不渝的為官態度,不僅感染了蜀漢老百姓,其實也感染了自己的敵人。魏國將士也深知諸葛亮雖是敵人,卻是為公不為私。諸葛瞻和諸葛尚寧願戰死也不投降的氣節也感染了魏軍。諸葛瞻雖是鄧艾的手下敗將,諸葛瞻的精神深深折服了鄧艾。諸葛亮父子大公無私、忠心為國的舉動感染了國人,折服了對手。面對諸葛亮這個的對手,魏軍也不一定會諸葛亮的後代下狠手。

從司馬昭發兵滅蜀到蜀漢滅亡前後也就是三個月時間,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大戰也就是綿竹之戰。蜀漢軍隊雖然也奮力抵抗魏軍進攻,但是整體上雙方的傷亡規模並不大。魏軍滅蜀漢基本上還算一帆風順。劉禪下令姜維投降之後,蜀軍也基本上停止抵抗。魏軍打得不慘烈,雙方就沒有結下深仇大恨,更談不上屠殺對方的百姓或者官員,以出自己心中的一口惡氣。由於這個原因,魏軍並沒有大肆在成都城內為非作歹。

鄧艾、鍾會和衛瓘都是非常有能力之人,也都是有治軍之才的人。鄧艾進入成都之後,他曾經嚴令士兵不得侵擾蜀中百姓,也不得隨意搶劫民財,更不準濫殺無辜。鍾會代替鄧艾鎮守成都之後,軍紀也沒有完全渙散,成都也算基本穩定。成都真正不穩定的時期也就是鍾會謀反之時,鍾會謀反很快被平定。鍾會被殺之後,魏軍一度出現混亂。這段時間才是魏軍在成都為非作歹的時間。很快衛瓘就控制了成都的局勢,成都的兵禍也很快便被控制住。由於成都兵禍的時間比較短,所以蜀漢官員保存下來的可能性就大,諸葛亮家族保存下來的可能也比較大。

成都發生兵禍之後,這些士兵只不過是想趁機發一點財。對於士兵來說,搶劫財物和掠奪美女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殺人只是次要的。只要你不當著他們搶劫和掠奪,他們不太會輕易隨便殺人。諸葛亮父子兩人都是典型的清官,諸葛亮不置家產,也不允許兒子置辦家產。諸葛亮父子不置家產的名聲早就聞名三國。諸葛家裡沒有多少財產,這些亂兵便不會到諸葛家中搶掠。諸葛家中不僅沒有多少錢財,也沒有美女。亂軍“不光顧”諸葛家也在情理之中。

要說三國中最牛的家族,非諸葛家莫屬。琅琊諸葛家族牛的地方在於魏蜀吳三國中都有諸葛家族的身影。蜀漢得到了諸葛家族中最厲害的龍諸葛亮,諸葛亮曾經多年掌控蜀漢政權;孫吳獲得了諸葛家族中第二厲害的虎諸葛瑾,諸葛瑾之子諸葛恪也曾經掌握孫吳大權;曹魏獲得了諸葛家相對較厲害的狗諸葛誕,諸葛誕也是曹魏鎮守一方的將軍。諸葛誕叛亂被司馬氏殺死之後,雖然諸葛家族遭到了打擊,但是諸葛家族在魏國並沒有消失。諸葛家族在魏國仍然有一定影響力,當時跟隨鍾會出徵的諸葛緒也是琅琊諸葛家族的中的一員。雖然諸葛家族分別在三國中當官,但是當時諸葛家族的觀念尚且還在,他們之間並沒有斷絕關係。諸葛緒的存在也應該是諸葛亮後人得以保全的一個因素。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最終諸葛亮孫子中僅存的獨苗子得以保全下來。諸葛京後來在羅憲的推薦下也得到了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諸葛京被任命為郿縣縣令,在縣令的職位上做出了良好的政績,後來又官至江州刺史。


依稀說史


公元260年,魏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曹髦被殺死於大將軍府上。行兇者是成濟,指使者卻是司馬昭。當成濟殺死皇帝,去向司馬昭邀功,司馬昭卻故作驚訝,責問為何殺了皇帝。成濟自知被出賣,已然是活不成了,竟脫去衣服,爬到屋頂,大聲呼冤。司馬昭惱羞成怒,命弓箭手亂箭射死成濟。可是自此之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傳遍了魏國。

(司馬昭決議滅蜀)

司馬昭在此情形下,需要立下一件奇功才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他思來想去,只有滅國之功才能讓他威望再登上一個臺階。吳國有天險阻隔,急切不能下。蜀漢倒是一個選擇,可是蜀漢不好打,因為以往都是蜀漢取攻勢,魏國取守勢。可是,262年時一份情報讓司馬昭堅定了伐蜀的決心。蜀漢內訌,使得姜維避禍沓中,而且姜維把在漢中外圍防禦的軍隊都撤回了城裡,使得漢中門戶大開。

司馬昭調兵遣將,派了18萬伐蜀大軍,兵分三路入川。被稱為“魏之子房”的鐘會作為統兵官,在正面攻奪漢中。鄧艾作為偏師,帶兵三萬,從側翼威脅蜀漢。結果,鄧艾繞過姜維防區,從小路摩天嶺偷渡陰平,來到綿竹,出現在姜維之後。諸葛亮的兒子,蜀漢衛將軍諸葛瞻帶兵迎戰,戰前諸葛瞻自語道:“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有何面目回見陛下。”結果,蜀漢軍先勝後敗,諸葛瞻戰死,其子諸葛尚也一同陣亡。

(鄧艾偷渡陰平)

劉禪見此情形,雖說成都城裡尚有兵將糧食,但是譙周等本地人一再製造投降言論,劉禪為免成都遭受戰火,決意投降,帶著六十多個官員投降鄧艾。

鄧艾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鄧艾任命師纂兼領益州刺史,任命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綿竹把作戰中死亡的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高臺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

他曾對蜀國士大夫們說:“諸位幸虧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吳漢這樣的人,你們早被殺掉了。”他還說:“姜維自然是一時的雄傑,但與我相遇,所以窮途末路。”

鄧艾和鍾會在伐蜀之戰中建立大功分別被封為太尉和司徒,然而和所有的功高蓋主的大將一樣,他們都遭到朝中掌權者司馬昭的猜忌。

鄧艾雖然自己心裡沒有反意,但所作所為超出界限,難怪司馬昭要懷疑,畢竟人家自己也是欲仿曹家故事,怎麼能容許屬下也有半點類似傾向? 鍾會在平蜀後,手裡掌握著十幾萬大軍,心裡自然飄飄然了,再加上姜維在旁邊慫恿鼓動,心裡還想著,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做劉備也不失為梟雄。

於是鍾會先是聯合衛瓘誣陷鄧艾謀反,突然襲擊鄧艾,將還在積極策劃攻吳計劃的鄧艾綁送洛陽。鄧艾是寒門出身,與鍾會、衛瓘這些世家子弟不同,所以,鄧艾建立了這樣大的功勞,是自取其禍。衛瓘和鍾會幾乎必然會達成同盟。後來,衛瓘發現實際是鍾會想謀反,擔心鄧艾迴到洛陽後事情水落石出,就派人追上鄧艾父子,在路上截殺了他們。

(魏之子房的鐘會)

鍾會與姜維交好,他是喜愛與名士結交的人,姜維名重當時,因此鍾會待姜維甚厚。姜維攛掇鍾會在成都策劃兵變。鍾會請來了很多將領吃飯,在席中突然以太后名義,要求討伐司馬昭。其他將領面面相覷。鍾會眼看這些人不願助自己謀反,於是就準備殺掉他們。可是消息走漏,城外的士兵攻進城內,與將領們一起反殺鍾會與姜維。

這些北方來的將領,痛恨鍾會與姜維要謀害他們,於是他們殺了鍾會的數百士兵,又殺了姜維的妻子兒女。亂兵殺的性起,於是成都城在264年初,終於不可避免迎來了劉禪一直想避免的戰火之災。龐德的兒子龐會趁亂殺了關羽滿門,以至於武聖人關羽絕後。蜀漢的很多官員都在這場動亂中喪生,甚至劉禪的太子劉叡也被殺了。

可是,在這場兵亂中,諸葛亮家人卻得到了保全。這是因為雖然亂兵禍害成都,但是亂兵是在將領的縱容之下發生的搶劫屠城行為的,因此,這實際上是一場有組織的打砸搶活動。諸葛亮名聲在外,雖然去世已經30年,可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氣節早已傳遍了華夏。孫權一直都非常看重諸葛亮,曾經對諸葛恪表達了希望諸葛恪也要像諸葛亮那樣做臣子。

(諸葛亮名聲風評很好)

在當時的三國亂世,能夠成為軍隊將領的,決然不是普通人家,像鄧艾這種寒門子弟,即使立了大功勞,也會被人擠兌死。這些將領,大多都是世家貴族,他們自然是知道諸葛亮的威名的,因此心生敬意,專門保護起來就顯得合情合理。就如鄧艾戰勝了諸葛瞻後,還要心生敬意,厚葬了他和他的兒子。

另外,琅琊諸葛家族可謂是三國時期佈局最好的家族,不管是魏蜀吳三國哪一個政權,諸葛家族都有人物擔任要職。諸葛誕在淮南發動反對司馬昭的叛亂,事敗被殺,有數百人甘願從死。諸葛誕能得人至此!諸葛誕雖被誅三族,但是門生故吏必然還在軍中。魏軍兵將做事留一線,免得被心向諸葛家族的人記恨,因此善待諸葛家族也是可能的。

(諸葛誕也是一個狠角色)

最後,諸葛亮後代人丁單薄,諸葛瞻、諸葛尚已經戰死,如今諸葛亮家中僅有諸葛京、諸葛質,都尚未成年,於魏軍威脅不大。而且,蜀中百姓對諸葛亮很是敬重,猶如一面精神旗幟,如若殺了諸葛亮一家,蜀中百姓不服,會大大加大治蜀的成本。衛觀深知其中利害,自然不會放任兵將為難諸葛府邸。

因此,諸葛亮府邸被妥善保護了起來,沒有在這場災變中受到太大沖擊。


而知而行的歷史


264年劉禪投降,魏軍佔領成都。最初鍾會還維持了秩序。但隨著鍾會圖謀叛亂被殺,成都陷入無秩序狀態,魏軍到處燒殺搶掠,殘殺了不少蜀漢權貴。比如劉禪的太子劉睿被害,關羽的後代滿門更是被龐會殺絕。

那麼,為何諸葛亮的家人在當時未曾受到波及呢?

主要原因,應該是諸葛亮的忠誠品質,在當時得到了全天下人的尊重。諸葛亮是蜀漢丞相,他大公無私,執法公正,使得蜀漢軍民包括少數民族非常愛戴他。諸葛亮死後劉禪一直沒給他立廟(到262年才立廟),於是朝野官民就在街頭巷尾、荒郊野外燒香祭拜。甚至朝廷上有任何得到民眾歡迎的政策,大家都會傳說這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推動的。

這個名聲同樣傳到了魏國和吳國。比如蜀漢大臣黃權在夷陵之戰中被迫投降魏國,他就在魏國不遺餘力地吹捧諸葛亮的才能和道德。後來鍾會滅蜀,還專門到諸葛亮的廟祭拜,禁止魏軍破壞廟宇。

鍾會對諸葛亮如此崇敬,大部分魏國將領應該也是很崇敬的。蜀漢滅亡後成都的動盪,很大程度是魏國將領們在殺死鍾會後,趁機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或者搶劫肥私。但是對於諸葛亮的家,魏國將軍們應該都不會狠下心去殺戮。蜀漢的士兵們也可能自發保護諸葛丞相府邸。加上諸葛亮素來為官清廉,家裡面姨太太都沒有第二套衣服,也沒啥可搶劫的。

所以說,一個人道德修養高了,真做到諸葛亮那個程度,遇上戰亂還是可以避免災禍的。


巴山夜雨涮鍋



公元263年,曹魏派出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發動滅蜀之戰。鍾會吞併諸葛緒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佔領漢中,與姜維對峙於劍閣,而鄧艾另闢蹊徑,效仿韓信,偷渡陰平,進入蜀漢腹地,血戰綿竹,到達成都城下。隨後,後主劉禪在譙周等投降派的勸導下,開城投降。

投降後,本來萬事大吉,由於鍾會和姜維作亂,蜀漢大批官員被殺,而諸葛亮的後人卻被保護起來,毫髮無傷,這是為什麼?依據演義,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首先,蜀漢大批官員被殺,是有原因的。

蜀漢被殺的官員,或多或少參與姜維和鍾會作亂。如發起人姜維被開膛破肚,大將張翼、蔣琬的兒子蔣斌和蔣顯曾和姜維一同投降鍾會,被視為鍾會一黨,蜀漢前太子劉璇(璿)被誤認為這次作亂的幕後主使,而漢壽亭侯關彝家族,是龐德之子龐會藉機公報私仇。

龐會本來以為報仇無望,結果劇情大跳轉,鍾會和姜維都死於非命,成都群龍無首,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龐會藉機,找到殺父仇人關羽的後人,並將其滅三族。老將廖化、董厥都是因蜀漢亡國,感嘆復國無望,憂心忡忡而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卻說鍾會、姜維、鄧艾已死,張翼等亦死於亂軍之中。太子劉璇,漢壽亭侯關彝,皆被魏兵所殺。


其次,曹魏軍隊和諸葛亮及其家族只有國恨,並無私仇,沒必要報復諸葛亮後人。

諸葛亮在輔佐劉備前,在隆中隱居,和曹魏各位大人物並無私仇。他出山輔佐劉備後,同曹操及曹魏的作戰,都屬於公事。如諸葛亮曾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上方谷,都是和曹軍兩軍交戰。在戰場上,兩軍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不會留情面的。


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戰場上兩軍交戰被殺,不會牽扯到家人。像關羽已經俘虜了龐德,卻將其處死,這就違背了不殺俘虜的潛規則。因此,龐會在蜀漢滅亡時,報復關羽,就可以理解了。蜀記中相關記載如下:

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最後,諸葛亮家族的成年男子諸葛瞻和諸葛尚已經戰死綿竹了,僅剩下老弱幼殘,不值得曹魏軍隊報復。

古代對待弱勢群體,尤其是老弱病殘,非常優待,輕易不會趕盡殺絕。鄧艾偷渡陰平,佔領江油後,諸葛瞻父子臨危受命,率領七萬御林軍,開赴綿竹,與鄧艾決一死戰。他決策失誤,沒有聽從黃權之子黃崇的搶佔險要地勢意見,進退失據,兵敗綿竹。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戰死於綿竹。諸葛尚戰死時,年僅17歲,他的弟弟諸葛京歲數應該還小,是一個孩子。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尚嘆曰:“吾父子祖孫,荷國厚恩,今父既死於敵,我何用生為!”遂策馬殺出,死於陣中。


所以,諸葛家族壯年男子均已戰死,只剩下老弱病殘。而如狼似虎的曹魏軍隊,他們也不好意思報復諸葛家族的弱小孩童。這樣,諸葛亮後人才倖免於難。

公元264年,蜀漢滅亡後,諸葛京和堂侄諸葛顯等人遷徙到河東。直到公元268年,前蜀漢大臣羅憲向晉武帝司馬炎舉薦人才,諸葛京才被任命為郿縣縣令,後官至江州刺史。說明諸葛亮後人還是受歡迎的,更加不會被滅族。

如果曹魏亂兵將屠刀伸向諸葛亮後人,那些放下武器的原蜀漢士兵不答應,那些蜀漢老百姓也不會答應。因此,曹魏亂兵尚存一點理智,不會犯眾怒,侵犯諸葛亮後人。


總結:蜀漢滅亡時,被殺的大批官員,都是事出有因的,他們或多或少參與了姜維和鍾會作亂,或者是和姜維關係密切的。而諸葛亮家族成年男子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均已戰死,只剩下小孩子諸葛京。曹魏亂軍,還未完全失去理智,出於對對手諸葛亮的尊敬,他們沒有傷害諸葛亮後人。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三國


古代每一個政權的倒塌,大批官員被殺都是正常情況。

蜀國滅亡,明確記載關羽全家被殺,是因龐德之子乘機報私仇。其他家族沒如此清楚說明遭此厄運。

中華五千年,自商鞅變法以人為本後,無論各個時代觀念如何不同,但亂殺無辜就漸漸開始認為是不得人心之舉。

三國時期,相對來說,對貴族動殺機普遍比較客氣,例如,漢獻帝、劉禪、孫浩等等,亡國後都能活著。至於殺魏延家族,是楊儀太小人,只為賭氣不為國家。殺曹爽家族是司馬懿害怕掌不住權怕曹爽反悔,遭殺身之禍。因畢竟支持曹爽家族的人太多。

故而對諸葛亮家族也不會趕盡殺絕。何況諸葛亮同族侄子在魏軍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可以說情。

(當時公開替自己親友說情,不僅不會有開後門之嫌,反而可以得到他人好感,說明人正派耿直,有情有義。

例如黃忠在定軍山殺死夏侯淵後,張飛老婆就親自去找劉禪,請求厚葬夏侯淵,被傳為美談。劉禪同意,由張飛主持厚葬事宜。因她當年是被張飛搶來的,是夏侯淵親侄女。)


碧水青山0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城下,後主劉禪在譙周的勸諫下,順應天意開城投降。劉禪下令在劍閣與鍾會對峙的姜維向其投降,不久,鍾會率領大軍進入成都。此時,鍾會在姜維的挑唆下,假借郭太后遺詔,發動叛亂,欲討伐司馬昭。在這次動亂中,本已投降的蜀漢大批官員被魏國亂兵所殺,而諸葛亮的後代卻很少受到傷害,這是為什麼?下面根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首先,諸葛亮是魏國值得尊敬的對手,德高望重。

蜀漢能在三國爭霸中奪得一席之地,統治長達43年,諸葛亮居功至偉。諸葛亮為報先主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嘔心瀝血,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最終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的這份忠義之心,感天動地,蜀漢的軍民愛戴,就連對手魏國將軍也敬重。雖然諸葛亮已經去世29年了,他的威望不減反增。即使鍾會之亂引發的騷亂再大,那些失去理智的魏國士兵在漢武鄉侯府門前也會保持清醒。


如後世金國大將金兀朮特別敬重多次打敗自己的英雄岳飛,滿清給予被崇禎處死的抗清英雄袁崇煥。這些英雄為了自己的祖國,精忠報國,是值得敬重的對手。他們死後,能得到曾經的對手的崇高敬意。《三國志》晉泰始起居注載詔曰:

“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


其次,諸葛京還是個孩子,在古代,婦女和兒童有“免死金牌”。

諸葛亮的獨子諸葛瞻及其長孫在綿竹戰死,他的直系子孫只剩下諸葛京。諸葛京,字行宗,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孫,諸葛瞻次子。因諸葛恪被東吳滅族,諸葛顯的父親諸葛攀為延續諸葛瑾的血脈,而將身份恢復為諸葛瑾的後代。公元263年,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死時,年僅17歲,他的次子諸葛京歲數肯定比諸葛尚小,還是個孩子,對魏國軍隊沒有威脅。

在古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戰場上兩軍交戰,死傷在所難免,戰勝的一方是不會肆意屠殺未成年人和婦女的。他們可能將婦女兒童作為勝利品押解回國。蒙古草原上,成吉思汗在屠殺時,也有個規定,只殺高於車輪的男人,對於小孩和婦女是不會隨意殺害的。


再次,蜀漢後主劉禪已經投降,沒必要趕盡殺絕,至於被殺的官員,大都有原因的。

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城下時,劉禪未做抵抗便開門投降,魏國軍隊傷亡不大,沒理由瘋狂報復。鍾會作亂,被下屬斬殺後,姜維作為核心參與者,自然也未能倖免。同時遇難的蜀漢官員還有太子劉璇(璿),漢壽亭侯關彝,大將張翼、蔣琬的兒子蔣斌和蔣顯。龐德之子龐會藉機公報私仇,將關羽的後代關彝等人斬殺,而張翼、蔣斌和蔣顯都和鍾會關係密切,被魏國亂軍認為他們參與了鍾會叛亂,因此被殺。至於太子劉璇,史書上沒有證據表明其是否參與鍾會、姜維叛亂,有可能被誤殺。而廖化、董厥皆都是因蜀漢亡國,憂心忡忡而死。


如果魏軍大肆屠殺蜀漢官員,會激怒還未投降的蜀漢地方勢力。他們會奮起抵抗,如南中都督霍弋。因此投降的蜀漢官員大都沒有被殺,如樊建、張紹、譙周、卻正等人跟隨後主劉禪遷往洛陽。《三國演義》:

卻說鍾會、姜維、鄧艾已死,張翼等亦死於亂軍之中。太子劉璇,漢壽亭侯關彝,皆被魏兵所殺。


最後,蜀漢剩餘軍隊、民眾自發保護諸葛亮的武鄉侯府。

在諸葛亮的獨子和長孫戰死沙場後,只剩下未成年的諸葛京和諸葛顯。諸葛亮在世時,身為丞相,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為政清廉、制定法律,興修水利,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當時益州經濟、民智與中原各州比起來,相差甚遠,諸葛亮將中原的先進技術傳播給益州,提高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


在諸葛亮死後多年,益州人們仍未忘記其功勞,導致有什麼好的政策實施,還都以為是諸葛瞻的倡議。因此,如果武鄉侯府有難,蜀漢的軍隊和民眾會自發地組織起來,保護諸葛亮的後人諸葛京。他們是真心敬重曾經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的。

總之,魏軍滅亡蜀漢的過程中,傷亡不大,沒理由大肆屠殺蜀漢官員,更加不會殺害德高望重的諸葛亮後代。至於那些被殺的少數蜀漢官員,大都有一定原因的。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