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東吳、曹魏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分別是什麼?

大咖秀歷史


我仍俗人,俗人淺見,希望眾位看官莫怪。本人拙見,過去的人們、現在的人們都有一個說法,一人興邦、一人興廠、一人興家……等等。蜀漢、東吳、曹魏在起家的時候,都有一個能幹的主心骨,或者叫謀士,或者叫參謀。他們的政權如果開始由盛而漸衰,我認為是要麼主心骨不在了,要麼主心骨失寵了……等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政權由盛漸入衰。



我們先說蜀漢政權,劉備出身布衣,一開始靠販賣草鞋為生。他機緣巧合下和關羽、張飛結識了,後來三人由於志同道合就在桃園三結義。時間很快到了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自然災害,加上朝廷昏庸,貪官橫行,好多老百姓吃不上飯,大家沒辦法揭竿而起,佔山為王討生活。在當時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黃巾軍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義軍很快就席捲全國,當時的劉關張三兄弟看到機會,靠張飛變賣的家產組織了一個平叛的小隊伍,參加了當時鎮壓義軍的行動。因他哥仨的英勇善戰,他們打敗消滅了一部分義軍,立了不少軍功,劉備被當時朝廷分封為平原縣縣令。他在當縣令期間,因他自己的親近平民、深得民心,使他贏得了一個〃愛民如子〃的稱號。正因為劉備的謙和仁義和有明確的目標,使的他身邊很快聚攏了三個後世聞名的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這三個人在當時可了不得,皆是萬人敵。尤其是關羽,文武全才人又特別忠義,一直到現在仍有好多地方還有他的廟宇,好多人還在供奉他。但當時的劉備由於缺少一個真正的有大能力的謀士,幫他出謀劃策,他混的非常不好,一直顛沛流離,沒有找到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後來他在荊州當地名士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下,得知了當時大賢諸葛亮的消息和確切住址。為了自己的宏圖霸業,他不顧辛勞,親自帶領兩位義弟關羽、張飛三顧茅廬,終於請出了諸葛亮來輔佐他成就霸業。

自備得亮以後,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這使的連當時他的兩位異弟,關羽、張飛都非常吃醋劉備和諸葛亮兩人的親密關係。劉備對兩位兄弟說,孤得到諸葛孔明猶如魚得到水一樣。兩人親密合作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和謀劃下,他聯合當時的孫權,打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曹操,漸漸的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劉備的事業作大了以後,劉備的自信心也膨脹的很快,他逐漸的習慣了自己說了算,他忘記了自己的事業是怎麼一步步取得成功的,他忘了以前沒有諸葛軍師的謀劃,他曾經一無所有的處境。後來劉備痛失關張後,心神大亂,再也聽不進諸葛孔明軍師的正確之言,也因此導致他夷陵大敗,損失了蜀國好多的軍力物力……等等,也導致他一病不起,落的白帝城託孤的局面。蜀漢政權也由此由盛而漸入衰。說完了蜀漢劉備政權,

我們回過頭來再來說說東吳,其實東吳早就開始衰敗了,在什麼時候呢?我認為是周瑜死後,東吳就開始由盛漸入衰了。大家要知道,周瑜是孫權對外決策的重要建議人。孫權的哥哥孫策死前曾留下遺言,告訴孫權江東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當時的江東東吳政權情況是這樣的,孫權剛接過江東首領的位置,內部政權不穩,外部曹操的大兵壓境。由於孫權聽信了周瑜的正確之言,聯劉抗曹。孫劉聯軍在赤壁哪地方,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巨大勝利。客觀的來說,當時打敗曹操的主要是江東孫權的力量,劉備出力不多,但收穫不少,為此周瑜心中特別的恨恨不平,他幾次想用計殺害諸葛亮,但都被聰明的諸葛亮識破了他的計謀,因此都沒有成功。但赤壁大戰的勝利,使孫權徹底坐穩了江東政權首領的位置,也使周瑜的威望,在江東達到了頂點。當時曾有短文為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千古英雄,江南周郎赤壁。公瑾當年,小喬初嫁,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等等。但是由於周瑜的心胸狹隘,年紀輕輕就被諸葛亮用計氣死了。周瑜死後,江東政權在開疆拓土上,基本上再無發展。只是由於後來劉備在不聽諸葛亮之言後,為關張報仇討伐東吳失誤的情況下,讓孫權撿了便宜順利的拿下了荊州。

江東東吳是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開創的基業,孫權只是個守攤兒的中庸之主,他在招攬人才和開疆拓土上沒什麼大本事,孫權沒有伯樂的眼光,他慢慢地把他父兄留下的這點能幹的幫手,使用的一個個都慚慚的不在了,他也一直沒能找著新的能幹的幫手,因此東吳也就慢慢的衰敗了。但是孫權有一個本事,他不適合打江山,但他坐江山行,所以江東東吳政權在孫權手裡統治了很多年。

而曹魏政權呢?曹魏政權是個比較特殊的政權,曹魏政權的起家是曹操挖墳盜墓弄了點錢,招兵買馬成了一方諸侯,他比孫權和劉備那兩位都聰明,他首先把天子抓在手裡,採用〃狹天子以令諸侯〃的辦法爭取天下,圖謀霸業。由於曹操他有正統的地位東漢丞相,因此天下歸心的謀士很多。但曹超這個人性格多疑,別人很難能走進他的內心身

深處,得到他的完全信任。因此他雖然身邊人才濟濟,文官武將都有不少,但真正忠心的確實沒幾個。
他除了早期的郭嘉和他相交莫逆外,別人都很難走進曹操的內心。郭嘉給曹操賣了不少力氣,給他切切實實的出了好多主意,讓一開始弱小的曹操逐漸強大起來了。在郭嘉的建議下,他用奇兵偷襲了袁紹的糧草存放地烏漕,在官渡以少勝多打敗了當時北方最大的軍閥袁紹。他後來用郭嘉的計謀逐漸消滅了北方的各路諸侯,統一了中國北方。由於郭嘉給曹操賣力的出謀劃策,他不停的思索,把郭嘉累病了。我們都知道那個時代的醫療條件很差,郭嘉由於得不到有效的治療,他早早的就病逝了。這樣以後,曹操就沒有了真正給他出主意的人,他的政權也就開始逐漸的由盛漸入衰。


但是曹操有一個別人沒有的好處,他的兒子們都特別能幹,像七步成詩的槽值,文武全才的曹丕……等等。所以曹魏政權在曹操故去後,曹魏政權仍能長期的存在,但是最後曹魏政權卻便宜了司馬懿的後人。各位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希望各位大師給予批評、指正、教誨。鄙人在此先謝了。


君發劉軍


人們常說:三國盡歸司馬懿。讀三國,最令人感慨唏噓的一點就是——魏蜀吳三個國家都中途夭折,沒得善終。

那麼,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分別是什麼呢?且聽飛揚為你細說。

曹魏: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奪權

曹魏是三國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勢力,可惜的是卻被司馬氏篡了權,最後被迫禪讓於司馬炎。而司馬氏能夠奪權,關鍵就在於高平陵之變。

話說魏明帝曹睿突染疾病、英年早逝,臨死前將8歲的少主曹芳託孤於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曹操養子曹真的長子)。

明帝曹睿死後不久,曹爽就馬上憑藉曹魏宗室的身份以及大將軍的職權勾結朝臣將朝廷大權獨攬,將司馬懿踢到了一邊。在這樣的情形下,司馬懿裝成重病垂死的樣子矇騙過了曹爽,讓其放鬆了對自己的防備,可實際上卻在暗中謀劃佈置,等待著時機一舉消滅曹爽勢力。




由於受到矇騙的曹爽已對司馬懿毫無防備,司馬懿翻盤的機會很快到來了。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不可一世的曹爽竟然沒有留下任何守備,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曹羲、曹訓一同前往了。

看到曹爽傾巢而出,司馬懿敏銳地發現了機會,他當機立斷,馬上讓任職中護軍的兒子司馬師率兵控制了京城洛陽,並立即發兵截斷了高平陵的曹爽等人回洛陽的歸路,還寫了一封奏章給皇帝,讓曹睿除掉專權亂政的曹爽。

面對這樣突發的變故,平時囂張跋扈的曹爽卻一時亂了神,用計從洛陽逃過來的大司農桓範建議曹爽帶著皇帝先逃往舊都許昌,然後發文書徵調天下兵馬勤王。然而,懦弱無能的曹爽卻沒有這樣的膽魄,他從第一天晚上哭到了第二天黎明,最後竟然選擇了讓皇帝免去自己的官職向司馬懿投降了。



曹爽和皇帝曹芳一行人回到京城洛陽後,司馬懿不久就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並滅其三族。從此,曹魏的大權就被司馬氏牢牢的掌握了,三國之中最強的曹魏就這樣失去了政權,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了。

蜀漢:夷陵之戰,陸遜火燒八百里連營

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想必三國迷們都比較清楚,那就是蜀國和吳國之間的夷陵之戰。

呂子明白衣渡江,襲殺關羽後,劉備懷恨在心。奪取漢中後,不可一世的劉備不聽諸葛亮趙雲的勸阻,發舉國之兵討伐東吳。

吳軍在大都督陸遜的指揮下,採用暫避鋒芒、誘敵深入的計謀,等劉備大軍進入夷陵道紮營之後,在天干地燥之時“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遭遇火攻突襲的蜀軍頓時“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劉備趁夜逃回了白帝城。這一戰,蜀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蜀國損失之慘重可見一斑。



劉備逃到白帝城後,深感慚愧和抑鬱,不久就病死了。夷陵之戰,劉備多年辛苦積攢起來的家底幾乎都葬送在了陸遜的一把火下,蜀漢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本來就是三國之中最弱的蜀國從此可以說是再也沒有爭霸中原的實力了。

東吳:孫權晚年狹隘猜忌,自毀長城

曹操曾有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早年的表現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當孫權進入晚年時,寄予厚望的長子孫登卻英年早逝,找不到合適繼承人的孫權心中憂愁鬱悶,開始性情大變。



他本來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封四子孫霸為魯王,然而孫和和孫霸之間卻位繼承權起了鬥爭,朝中大臣也因此分為了兩派,其中,陸遜、顧譚、諸葛恪等支持太子,而步騭、呂岱和孫弘等支持魯王,這兩宮之爭造成了東吳政局的巨大對立和割裂。

這時,本身孫權只需要拔除魯王孫霸一派,朝局必定就會自然穩定了。可是,晚年的孫權已經變得狹隘而敏感,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得知太子和魯王之爭後,他認為自己的權力受到了挑戰,下令廢除了太子,賜死了魯王,改立孫亮為太子。其實孫權的這一決策,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東吳政壇更加對立和分裂,給東吳政局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孫權死後,對立割裂的朝臣之間、皇族之間不久就開始了相互傾軋和仇殺,東吳從此毀於內亂,最終被晉國吞併。

讀史有感

魏蜀吳曾三分天下、逐鹿中原,卻都因為各自的原因由盛轉衰、中途夭折,今日飛揚回顧三國由盛轉衰的節點, 回想起那些三國曆史舞臺上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無限的感慨與唏噓也只能流淌在這隻言片語間。

我是飛揚,一個愛讀歷史的理工男,願把我所讀的變成有趣的故事說給你聽,關注我,讓我們在思考中共成長

歷史飛揚


蜀漢政權從盛到衰是,東吳呂蒙白衣渡江,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稱帝后,急於為二弟關羽報仇,不聽諸葛亮等人勸阻,拋棄了聯吳抗曹國策,大舉進攻東吳,未起兵先折張飛,不顧東吳求和,最後被東吳年青將領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元氣大傷,失去荊州,夷陵之戰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重要戰役。曹魏政權的衰亡源於司馬懿發起的高陵平之變,曹爽不聽桓範之言,猶柔寡斷,無政治智慧,鋒芒畢露,致曹氏皇族被誅,曹魏政權名存實亡。東吳自孫權死後,政局動盪,諸葛恪作亂,國力大為削弱,後世缺英明之主。


趙永志67


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劉備不顧諸葛亮和滿朝文武的勸諫,一意孤行要為關公和張飛報仇。戰敗國力大衰,人心有些動搖。後主劉禪繼位。一是漢朝氣數確實已盡。二是後主實在是無法輔佐。諸葛亮多次可以破曹平吳,但都被讒言所誤。致使復漢成夢。


東吳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在孫權死後。孫權死後都不得其人,殘暴、荒淫、重信宦官,民心大失。國家是自己親手送給曹魏的。


曹魏由盛轉衰的轉折重點是,曹爽太窩囊。如果曹爽可以聽恆範的建議。司馬懿根本無法成功。國家也可以保全繼續。

綜上所述:事物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和定數,古人當局者迷,今人才會旁觀者清。


麒麟龍616


天時地利人和,曹魏佔天時、東吳據地利、蜀漢拼人和。

總得來說,勢單力薄,喪家之犬般的劉備能鼎足三立,人和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得當加點運氣亦能夠在逆境中壯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便是最好的註解。

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自然就是當家的失去民心,從朝堂到江湖,逐一失去官僚的心,百姓的心開始。


鴻哥iouyh福小鋪


蜀漢由盛轉衰是夷陵那場戰役後,袁氣大傷,這都取決於劉備坐穩蜀漢後的驕傲自滿,聽不進別人的衷言相告,一意孤行的結果,以至於他死後,諸葛亮使出渾身節數也無力迴天;東吳是奪取錦州後,沒有先見之明,維持現狀,以至於一天不如一天走向滅亡;曹魏是曹操死後,曹瑞還行,到曹爽掌權後就不行了,司馬家族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強大,到他們發現後為時以晚,到最後失去政權走向滅亡!


往事回味7363



甘甜的純淨水


蜀國是夷陵之戰,吳國是孫亮即位,魏國是政歸司馬氏。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天時,地利,人和,都被,司馬懿,利用了。他的出現都是轉析點。司馬懿死了三國沒戲了。


馬振廷1


蜀漢由盛轉衰,始於張松被告密斬首,龐統落鳳坡中伏被射死。

曹魏始於赤壁之戰。

東吳始於陸遜下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