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勾践注定要失败,除了陷害功臣之外,还有一点最致命

提起越王勾践,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这位春秋末期的霸主之一,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击败仇敌吴王夫差,并且带领越国走向昌盛。可作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却未能更进一步。越王勾践去世之后的100余年里,越国最后一任君王无彊,被楚国打败,随后整个越国分崩离析。为何能够卧薪尝胆的勾践,却无法率领越国,真的成为战国霸主之一?

卧薪尝胆的勾践注定要失败,除了陷害功臣之外,还有一点最致命

​提起这个问题,很多关注历史的朋友就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越王勾践大仇得报之后陷害功臣,比如他将贡献“伐吴七术”的大功臣,文种赐死。之前还有名臣范蠡,也认为越王勾践是兔死狗烹之人。勾践之所以未能奠定霸主的身份,还是他心眼太小,陷害大批忠臣良将。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勾践,于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陷入了误区。

卧薪尝胆的勾践注定要失败,除了陷害功臣之外,还有一点最致命

​整个春秋时期,只要某些国家称过霸。到了战国,基本上就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比如齐国,楚国和秦国,还有三家分晋的韩国、赵国、魏国。但是越国在春秋战国交汇的时候,是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却未能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相反,还很快就遭到覆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越王勾践,大破吴国时候埋下的恶果。首先越国是个边陲小国。即使得到吴国之后,也只是仅仅在江淮一带称王称霸。没有楚国那般的地大物博,更没有齐国渊源流传的文化底蕴,也没有秦国虎狼之师般的进取之心。

卧薪尝胆的勾践注定要失败,除了陷害功臣之外,还有一点最致命

​越国击败吴国,更多是为了越王勾践心中的恶气。勾践在去世之后,儿子与夷接替王位。虽然在历史之中,与夷颇有才干,率领越国走向富强。但是,勾践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似乎是有些偏执,因为与夷并非嫡长子。上古时期周朝,延续的继承制度,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越王勾践乃是正统姬姓人士,按理来说要遵循周朝这个继承制度。可是勾践他故意让另一个儿子,和与夷相互争斗,最终,越国内部分成大大小小数个派系。

卧薪尝胆的勾践注定要失败,除了陷害功臣之外,还有一点最致命

​虽然与夷接替王位之后,励精图治,将越国发扬光大,国力鼎盛。然而越国在此期间,导致君命有所不受。加之与夷在位时间很短,满打满算也不过9年时间。与夷的接替者,是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因此越王勾践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他似乎有些过于狼性。勾践的初衷是好的,让两个儿子相互残杀,看谁有能力获得王位,这样越国能在有才之人带领下长久。但是过分的严重内耗,会严重削弱本就实力,不甚强大的越国。春秋与战国时期,大王之所以能够号令天下,还是要平衡好各方面的权利势力。

卧薪尝胆的勾践注定要失败,除了陷害功臣之外,还有一点最致命

​勾践一手将越国闹得四分五裂,与夷上任之后,暂时稳住大局。可是与夷接班人又是个糊涂蛋,导致无法收场,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秦国那样,连出好几位有才之君。勾践死后,越国权力分配不均匀,导致王权旁落,受到小人的多次挑拨,将本就不是强大的国家,推向深渊。所以勾践此举可比陷害忠臣良将严重得多。其实越国的惨败是一开始就注定的,一个只懂复仇的国家和君王,是决计没有好下场。诸如秦国和齐国,都差点遭到灭国厄运,可这两个国家能屈能伸,最终都成为战国时期,鼎盛强国。

卧薪尝胆的勾践注定要失败,除了陷害功臣之外,还有一点最致命

​而越国与吴国打得难解难分,即使获得短暂的强盛期之后,又因为种种的弊端,导致实力无法更进一步,最终,成为昙花一现的小国。最后再说句题外话,越国在春秋时期是个部落化,很严重的种族。所谓的部落化就是这个国家平民百姓,还未有完全脱离原始阶级的思想,有点类似如今非洲蛮荒部落的人们。在此情况下,越国君王更要做好每一个详细步骤,这样才能带领国家摆脱原始,很可惜勾践的接替者们并没有这样的思想。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