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人,你知道“打散”習俗嗎?你還記得與人分享的快樂嗎?

  女兒是娘心頭肉,出嫁以後頭一年,什麼時候回孃家在關中一帶大有講究。

  女兒出嫁次日,一對新人必須帶著糖果、煙、酒和肉等“四色禮”風風光光回孃家,俗稱“回門”,一來給爹孃彙報新婚生活,聆聽爹孃教導婚後如何與公婆相處,二來新媳婦的閨蜜要“耍女婿”。閨蜜們先讓女婿體驗人生五味雜陳之四味,即給餃子裡下猛料:酸(猛醋)、辣(用辣椒麵做的餡)、鹹(猛鹽)等烈食,再脫掉一隻鞋、抽走皮帶等藏起來讓其吃盡苦頭,算做苦味,這樣做一方面給新媳婦撐腰,希望女婿婚後要善待新媳婦,如此方能感受人生五味之愛情甜味;另一方面看看女婿是否“適耍”,觀察女婿的脾性、品行和心智是否成熟。

  當然,吃過晌午飯,女方家要還禮送“雙吉”——一對雞(吉),後來慢慢演變為送雙數紅包並寫上祝福吉語。

  新媳婦回到婆家之後,要適應新的家庭生活,也要遵循當地風俗,除了重大節日,平時也不能輕易回孃家,但是在一年裡娘可以分幾次去看望女兒。

關中人,你知道“打散”習俗嗎?你還記得與人分享的快樂嗎?

  女兒出嫁以後,為孃的常常牽腸掛肚。杏黃麥熟之後,娘帶著一籠子黃杏去看望女兒,俗稱送杏。酸酸甜甜的杏子就像過日子那樣有酸也有甜,希望女兒家庭幸福,年年有個好收成,快點兒過上幸福的好日子。親家母看女送來的黃杏每人品嚐一個,大部分杏子婆婆分裝在兩個盆裡,安排孩子送給本巷的鄰居們品嚐,俗稱打散杏。

  第二次看女一般都安排在七夕前後即農曆七月之內。這時候夏糧入倉,秋播之後農活不忙,西瓜成熟,爹孃送來一個又大又甜的西瓜,兩親家坐一起吃西瓜話家常。每人也只是品嚐一塊西瓜,大部分要切成若干塊,給全村每家每戶送一塊品嚐,就算平時和誰家有矛盾,這次也一定要送,因為打散西瓜是改善鄰里關係的最佳時機。如果一個西瓜不夠分,婆家就再買一兩個,直到打散給家家戶戶為止。

關中人,你知道“打散”習俗嗎?你還記得與人分享的快樂嗎?

  臘月年關將近,娘帶一籃子花生,核桃,大棗和柿餅等年果來看女,希望女兒家裡衣食無憂、年年豐收,俗稱送“回豐”。這次乾果,婆婆留一部分自用,也要拿出一部分打散,分給左鄰右舍或者平時關係較近的鄰居分享。

關中人,你知道“打散”習俗嗎?你還記得與人分享的快樂嗎?

  除了看女所帶的東西要打散給鄰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出生後第三天,添丁加口是大喜事,女婿要給丈母孃家報喜,丈母孃則馬上烙一個厚厚的大鍋盔讓女婿帶回家,俗稱“送坨坨”。鍋盔帶回家後也要切成小塊,打散給本巷的鄰居品嚐,託付大家多多照看孫子或孫女。有的地方在孩子滿月那天,要把孩子帶到外婆家轉一圈,外婆給孩子也要烙大鍋盔,叫“背坨坨”。一般連續背三年“坨坨饃”,回家以後一樣要打散給本巷子的鄰居分享。

  據說,關中“打散”這種習俗源於秦,興於漢,盛於唐,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國關中民間流傳已久,如今在陝西關中東部還在沿襲,只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逐漸淡化了這種風俗,但是他們年底打工歸來,也會帶一些外地的土特產回來,分給左鄰右舍品嚐。

  關中打散說白了就是大散,這種風俗,足以佐證關中人很早就懂得與人分享:獨樂不若與人樂,少樂不若與眾樂。

原題:《關中的溫情“打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