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战车可以在一瞬间切断双腿 罗马人如何破解战车的冲锋

古罗马的历史源远流长,我选择了米特里达提斯战争来探讨罗马人的军事优势,原因如下:

1,从战争规模上看,米特里达提斯战争规模比较大,持续时间长,并且在战争中苏拉,卢古鲁斯,庞培几位古罗马名将均出现在这场战争中,将道的运用比较多见。在战争中,各种各样的战斗,攻城,守城,野战,海战,步兵方阵对抗战车,步兵方阵对抗骑兵都有出现,能全面的展现古罗马军队的各个方面。

2,从军事背景上看,米特里达提斯战争时期,有意大利本土的同盟战争(前91年-前82年),苏拉与马略的两雄之争(前88年-前86年),西班牙有“小汉尼拔”之称的塞留古与罗马之间的战争(前80年-前72年)以及斯巴达克思起义(前73年-前71年)。

我想除了皮洛士的入侵以及汉尼拔的浩劫这两个时期外,没有那个时期更能展现罗马人强大的动员能力了。

3,米特里达提斯战争早期,卡西乌斯(Cassius) 在战争中不加区别的大量使用了同盟者的部队,这种作战风格在古罗马时期是非常罕见的,结果导致了失败。

4,罗马人的最大力量之一是其非常合理的编制,而米特里达提斯在一次战局中打败卢古鲁斯正是因为他采用了罗马人的编制并采用罗马式的训练方式,我想这可以很好的看出罗马人编制的优势。

镰刀战车可以在一瞬间切断双腿 罗马人如何破解战车的冲锋

自认为是文明世界主宰的罗马人在三次布匿战争中彻底中击败了地中海强敌迦太基后,开始了大举东进,他们打败了曾经骄傲与勇敢的马其顿人,并击败了狂妄的叙利亚国王安提阿,罗马的鹰旗在西班牙,北非,意大利,巴尔干以及小亚到处飘扬,似乎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罗马军团的短剑与盾牌,再大的土地也填不满他们征服他们所能看到的文明世界的勃勃野心。

此次,他们的兵锋指向了黑海附近的本都。当罗马人扩张到小亚的时候,罗马人与本都人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双方都在准备战争,所需要的不过是进行战争的理由罢了,战争,就象那变幻莫测的乌云一样,随时可能会爆发。

以退为进,出师有名

在本文开始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罗马人的外交政策。罗马人不仅精于战术,在外交策略上也颇有远见。他们一向努力拉拢那些对于其强大的帝国威胁较小的国家,并当一些小国受到较大国家的进攻时经常以友谊为借口加以干涉,以取得其信任,当罗马人需要的时候,这些小国往往能给予罗马人不小的支援,以对抗较强大的敌国。

在对待同盟者的问题上,罗马远较其它国家为高明与有远见,他们十分谨慎的选择同盟者,并严格遵守同盟条约,给予它们相当大的信任。现在我们具体来看看罗马人是如何做的吧。

在《罗马史》第三卷萨谟尼安人的历史的第九部分:

有些罗马军队驻扎在利吉姆,以保卫这个城市的安全而防止敌人的入侵。他们和他们的领袖狄西阿嫉妒当地居民的幸福生活,趁着他们正在一个假日宴会的时候杀害他们,强奸他们的妻子。他们提出一个作为这个罪行的借口,说利吉姆的公民们将出卖罗马驻军而投降皮洛斯。所以狄西阿变为一个最高统治者,而不是一个驻军司令官了。他和马麦丁人订立同盟;马麦丁人住在西西里海峡的那一边,不久以前,他们对于他们的东道主也犯了同样的罪行的。

罗马人派遣非布利西阿去恢复秩序。他把城市交还给那些当时还活着的利吉姆人,把叛变的罪魁送到罗马去。这些人在广场被棒击后,就被枭首了,他们的尸体被抛弃而没有埋葬。狄西阿双目失明,守卫者疏于防范,他自杀了。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罗马人对于他们的意大利同盟者的态度,他们小心的维护着其与同盟者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重视甚于对自己的一部分飞扬跋扈的军队!

在罗马人以后的战争中,他们谨慎选择的盟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汉尼拔战争中,很多意大利同盟的忠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罗马,即使是在战争中投靠了汉尼拔的同盟者,罗马人在战争胜利后也没有亏待他们,元老院赦免了所以那些倒向汉尼拔一边去的人,只有勃罗丁人不在赦免之列,因为即使在汉尼拔退出意大利 后,他们还是忠于汉尼拔的。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的北非战场,西庇阿采取间接路线从西班牙直取迦太基。在这次战役中,马西尼萨的加盟使西庇阿对迦太基人的战争进行得较为顺利,如果没有马西尼萨,西庇阿难以短时间迫使汉尼拔回援北非,从而使汉尼拔十几年的辛苦经营付诸东流;如果没有马西尼萨,很难想象在撒马会战中西庇阿与汉尼拔的决战谁胜谁负,因为在撒马会战中马西尼萨的骑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撒马会战的结果改写,那么罗马史就得进行不小的改动了。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战例。在罗马人对叙利亚国王安提阿的战争中,攸美尼斯的加盟为罗马人的胜利增添了一份分量不轻的砝码,在罗马人与安提阿的决战中,他尤其表现突出:

当攸美尼斯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不注意敌人其余的军队,只担心装有镰刀的战车的进攻,因为这些战车大部分是对抗他的,因此他聚集那些投石手、弓箭手和在他指挥下的其他轻装部队,命令他们包围战车,向马射击,而不向驾车的人射击;因为当一匹拖着战车的马变为不可控制的时候,那部战车就没有用处了,同时也大大地影响其余军队的秩序,因为其余的军队也害怕他们自己这一边的镰刀的。

很多马匹受伤,因而拖着战车向他们自己的队伍里冲去。首先是骆驼队伍混乱了,因为骆驼是安置在战车防线之后的;接着是穿铠甲的骑兵混乱了,因为他们铠甲的重量,他们不容易躲避镰刀。现在骚动很大,产生了各种混乱,这主要是那些逃跑的人所引起而传播到整个战场的。恐惧的心理甚至比事实还要恶劣,因为在那个广大而拥挤的战场上,在混乱的叫喊和极端的恐慌之中,就是那些在场的人也不能很清楚地了解真相,传布恐慌的人总是夸大地传给和他靠近的人的。

攸美尼斯在他的第一次尝试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扫清了战车和骆驼所占据的阵地之后,领导他自己的骑兵和在他指挥下的罗马人和意大利人的骑兵进攻那些跟他抵抗的加拉西亚人、卡巴多西亚人和其他雇佣军,大声欢呼,鼓励他们不要害怕这些已经没有前哨支持的而又缺乏战斗经验的人。他们服从了他,猛力冲锋,结果,不但把这些人击溃,并且把那些已被战车冲乱了的附近队伍和穿铠甲的骑兵也打垮了。这些骑兵,特别是因为他们的铠甲的重量,不能迅速地转动和逃跑,被敌人赶上杀死了。这是马其顿方阵左边的情况。

马西尼萨,攸美尼斯以及意大利同盟对罗马巨大贡献是罗马一直以来良好的同盟政策的结果,他们谨慎的选择同盟者,并小心的维护两者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利用其中有强大战斗力的同盟者的力量。在此我不得不佩服罗马人善于选择同盟者的眼光以及在对待同盟者上为了长远利益甚至不得不牺牲本身利益的远见。在此,让我们来反观一下另外一些国家或人物在选择与对待同盟者的做法吧。

西楚项昂之,知名军事论坛sc古代战争区版主,凤凰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大风号签约荣誉主笔。出版有《征服:罗马人的故事》,作品见《战争史研究》、《突击》、《现代兵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