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与战争--科学发展的两大主要推动力

帝国、战争,是的,你没看错。我们最痛恨的这俩货正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将他们一同叙述是因为战争与帝国同样紧密相关。

聊帝国就不得不聊战争,聊战争又不可能不聊殖民。

真正大规模殖民的开始可能很多人想破头都想不到,好奇吗?那就慢慢往下看。

太阳距地球多远?现在这个问题许多高中生都能迅速给出答案,但是困扰了许多现代早期天文学家很多年,特别是哥白尼主张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非地球之后,就吵得沸沸扬扬。

直到18世纪中叶,终于有人提出了可靠的测量方法(每隔几年,金星就会从太阳和地球之间直接通过,形成看似金星从太阳表面划过的“金星凌日”现象。而根据从地球各处看金星的角度不同,能够观察到金星凌日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只要从地球不同大洲观察同一场金星凌日,用简单的三角函数就能算出太阳到地球的准确距离——这段写方法的文字来自《人类简史》,不得不说先人们是真的太聪明了)。

天文学家们预测,下次金星凌日的时间在1761年和1769年。于是,欧洲人派出船队前往地球四方,西伯利亚、北美、马达加斯加、南非和加拿大等地被他们跑了个遍。

这还不够,为了得到最准确的结果,他们认为绝对有必要特地派出查尔斯·格林(Charles Green)到西南太平洋。但是路费那么贵,就看一场金星凌日岂不是血亏?

于是,除了格林还有八位其他学科的科学家,其中船长库克不仅一位老练的水手,更是声名卓著的地理和人种学家。

他们这一行带回来的资料可以说给日后诸多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医药领域、(在此不多赘述了,讲了太多废话了,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坏血病”相关的历史)动物学、天文学、气象学、植物学和人类学,这里也算是对科学发展有一个很大的推动吧。

这一次航行还有另一个远非良性的影响,没错,就是大规模殖民的开始,这一次殖民给世界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要说全球性殖民的起源大概是15、16世纪,欧洲为了填补地图空白而前仆后继地开始环球”旅行“)。

船长库克可不止是一位经验老道的水手和地理学家,他还是海军军官,大家会心一笑。当然了,带了军队出征怎么会轻易回去呢,于是他们“发现”的许多岛屿都被归于英国名下。

库克这场远征直接奠定了英国占领西南太平洋的基础,征服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数百万欧洲人殖民到新土地;造成许多本土文化灭绝,原住民几近灭种,帝国就是这样的,通过战争与殖民来获得原始积累,但这并不代表帝国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后面我会说原因。

就这样欧洲踏上了殖民之路,而英国则开始建立“日不落”帝国,吃到了第一次甜头,就没完没了了,每次出征不但要掠夺其他地区的资源还会做许多研究整理成资料带回去,鱼和熊掌我都要,大人从来不做选择。

为了能尽可能减小占领殖民地的损失,欧洲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各种武器、医药和机器设备,装备好促进侵略,侵略得到的资源又投入研究,于是形成了一个循环,科学也就跟着发展得越来越快。

但同样是帝国,欧洲帝国能达成过去所有帝国都无法想象的高度,这是为什么。其根源在于,过去的帝国主义者都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整个世界,“征服世界”只是要利用他们传播自己的看法。

古罗马人、蒙古人、阿拉伯人等等征讨四方为的不过是权与利,而欧洲帝国主义为的可不仅仅是钱,还有新知识。只有人类敢于承认在世界上仍有很多未知事物时,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否则都只能是固步自封。

其实中国和印度就是这样,印度真是连我也没有想到,这么穷的一个国家直到17世纪国家实力在全球都还是数一数二的。

在17世纪欧洲人疯狂建立殖民地的时候,中国和印度可以轻易碾死欧洲,在当时的印度和中国面前,欧洲就像一只蚂蚁,但是为什么还是让欧洲人成长到这般地步呢?

因为中国和印度根本不想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反正我就是最强的,你做什么都跟我没什么关系。

于是印度在18世纪末被英国统治、压迫和剥削长达两个世纪之久。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靠着不到5000人的英国官员、4~7万个英国士兵,还有大约10万英国商人、帮佣、妻小等,英国政府就并统治了全印度约3亿人口,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科学为帝国提供了武器、知识理论和思想基础,帝国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信息与保护,同时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如果没有帝国的支持,科学能否如此迅猛发展,仍在未定之天。绝大多数的科学的初衷也不过是为了让帝国更好地发展罢了。

当然,这也并非故事全貌,无论是科学还是帝国,他们迅速崛起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股特别重要的力量:资本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