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中年人的婚姻,責任比愛更重要

愛情裡,最大的遺憾是什麼?是年少無知時的錯過,還是恨不相逢未嫁時?

年少時不懂愛情,有一點矛盾就會由著性子說分手。再回首,才發現一轉身就是一輩子,重逢時已是為人妻,為人夫。

結婚後若遇見喜歡的人,又該如何處理?一邊是家庭和責任,一邊是相見恨晚的情愫,是該把這段感情深埋在心底,發乎情,止乎禮,還是不顧一切,為愛走天涯呢?

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在《廊橋遺夢》這部小說中找到答案。

《廊橋遺夢》:中年人的婚姻,責任比愛更重要

小說講述了家庭主婦弗朗西絲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裡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德,在經歷了短暫的浪漫纏綿後,弗朗西絲卡因不願捨棄家庭而與羅伯特分手,但對羅伯特的思念卻縈繞了她的後半生。

在有些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個關於外遇的故事,一些人可能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評判女主人公對丈夫的不忠。然而,如果你仔細回味作者的意圖,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場婚外戀的表現,更多地揭示出了中年人的倫理價值觀與情感平衡問題。

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是美國小說家、攝影家、音樂家。據悉,他只花了11天時間就寫完了《廊橋遺夢》,出版後受到追捧,被翻譯成35種語言,銷量超過1200萬本。

01 遇見彼此,是今生最美麗的意外

張愛玲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不期而遇的人,於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撿拾曾經的記憶,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熟悉的過往與愛的默然邂逅,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哦,原來你也在這裡? ”

這種不早不晚剛好趕上的愛情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那個對的人無需太多言語,只要一個眼神就心領神會,但這種感情可遇不可求。

弗蘭西絲卡與羅伯特是兩個孤單的中年人,他們的相遇看似偶然又似乎冥冥中註定。

弗朗西絲卡是一名農夫的妻子,撫養兩個孩子。婚姻看似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實則早已千瘡百孔。她和丈夫之間沒有太多的話題可以交流,連夫妻生活都變得可有可無,性感和嫵媚在丈夫眼裡都成了風騷。

一個在婚姻裡默默付出的女人,總是渴望得到丈夫的認可,不管年紀有多大,也總是懷揣著一顆少女心,渴望在特殊的日子裡能收穫一份驚喜,哪怕只是一束野花。

《廊橋遺夢》:中年人的婚姻,責任比愛更重要

小說同名電影劇照

羅伯特的出現勾起了她內心最原始的慾望,讓她重新審視自己是個女人這一事實。他懂得她的喜好,兩人一起探討葉芝的詩;他會帶她牽手散步,給她送花,羅伯特滿足了她對愛情全部的渴求。

《廊橋遺夢》:中年人的婚姻,責任比愛更重要

小說同名電影劇照

在兩人相遇的第一個晚上,他們喝著酒,享受著美好的情懷,彼此渴望著對方,古老的生活方式在掙扎,想要掙脫一切教養。但最後理智還是拉住了他們,羅伯特適時離開了。

這一夜對於兩個孤獨的中年人而言,是一場道德與情慾的考驗。可是,他們之間萌生的愛情已經凌駕於慾望之上,只是他們自己還未察覺。

02 因為一個人,生命有了意義

叔本華曾說生命本來是沒有意義的,一切都沒有意義。

然而有一天,你的生命中出現了一個人,讓你幡然醒悟這一生而來不為別的,只為了愛她。

在星期二的晚上,伴隨著音樂《秋葉》,他們在廚房裡跳舞,彼此深陷對方的懷抱不想離開。

《廊橋遺夢》:中年人的婚姻,責任比愛更重要

小說同名電影劇照

弗朗西絲卡明白自己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羅伯特,而愛他是精神上的遠不止肉體。而這一夜讓羅伯特明白,一切都有了意義,他走了這麼遠,這麼遠,來到這裡,像一個老獵人遠行歸來,看到家中的篝火,融化了他的孤寂之感。

他們彼此都知道這般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作家廖一梅曾說:“我們這輩子,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婚姻生活平淡如水,在柴米油鹽中迷失自我的弗朗西絲卡因為遇見羅伯特而重新找回了自我,這個相似的靈魂喚醒了她內心那個浪漫愛詩的少女。

《廊橋遺夢》:中年人的婚姻,責任比愛更重要

小說同名電影劇照

他們在一起度過了四天的美好時光,羅伯特想帶弗朗西絲卡一起離開,但弗朗西絲卡拒絕了,她告訴羅伯特很想跟他走,這裡的生活枯燥乏味,沒有浪漫情調,沒有情慾,沒有燭光裡的翩翩起舞,最重要的是沒有他。可是,這裡有她該死的責任,對丈夫和對孩子們的責任,她只能留下。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03 四天的愛戀,永生的思念

愛情講究先來後到,沒有在對的時間相逢,只剩相見恨晚的遺憾。

有些人也許只在你生命中來過一下子,卻足夠讓你想念一輩子。

從羅伯特離開後的那個月,弗朗西絲卡訂了《國家地理》雜誌。她像一個遠方的觀察者,年復一年地跟蹤觀察羅伯特,眼看他漸漸老了起來。

直到丈夫離世後,弗朗西絲卡想起給羅伯特打電話,這一年的羅伯特六十六歲,而她五十九歲,他們已經錯過了十四年,她以為一切還來得及。但命運沒有給他們再次相逢的機會,幾年後弗朗西絲卡收到了律師事務所的包裹,告知羅伯特去世了。

包裹裡有多年前弗朗西絲卡寫給他的紙條,被他保留了近二十多年,羅伯特的親筆信闡述為了抵抗對她的思念,十年多的時間都讓自己忙碌地行走在各地。但只要他醒著,就無時無刻不想念她,他甚至想要不顧一切代價再來帶走她。

可是,他尊重她的感情,他知道自己不能這麼做。在她之前,他有過幾個女人,在她之後一個也沒有,他對別的女人喪失了興趣。

《廊橋遺夢》:中年人的婚姻,責任比愛更重要

小說同名電影劇照

但他依然感激在茫茫宇宙中能與她相遇,讓他們擁有了四天的愛戀,雖然短暫,卻也永恆。只是遺憾永不能與她相聚,這是他腦海深處最無情的悲嚎。

收到包裹後的五年時間裡,翻看裡面的東西成了弗朗西絲卡每年的生日儀式,她在遺囑中要求死後把骨灰撒在羅斯曼橋,這個承載他們美好記憶的地方。

《廊橋遺夢》:中年人的婚姻,責任比愛更重要

小說同名電影劇照

我們都是紅塵中的凡夫俗子,遇見愛情總免不了會動心。小說中的這段感情雖然有悖倫理,但理智的他們還是在適當的時間掐斷了聯繫。

我們不妨設想,如果弗朗西絲卡不顧一切跟著羅伯特離開了,結局會怎樣?

一邊是原有家庭會崩塌,丈夫和孩子被人指指點點,成為當地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另一邊,弗朗西絲卡日日活在內疚中,變得不再詩情畫意,也許心生埋怨,他們之間也可能會分手。

正因為彼此的放手,才換來了一生的思念做守候,這遙遙相望的距離才在彼此的心上留下了重要的位置,無可替代。

也許,求而不得是生命的常態,但因為與一個人的相遇,往後餘生思念了一輩子,這樣的感情雖然遺憾,卻令整個生命變得豐盈。

願你愛上的那個人,是命中註定的那一個,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願陪在你身邊的那一個,是你願意相守一生的人;

願往後餘生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


文/紫竹凌:多平臺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