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婚外戀後我該放棄誰?


《廊橋遺夢》:婚外戀後我該放棄誰?

“認識你我用了一下子,愛上你我用了一陣子,忘記你我卻用了一輩子。”

這個句子最初來源於1992年問世的中篇小說《廊橋遺夢》。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稱寫它只用了11天時間。這11天的成果卻讓當時的美國離婚率激增,被人定義為洗白婚外情的作品。但卻不影響它熱銷世界各地,引起了更多人對婚姻和愛情的思考。

這是一個結婚多年的家庭主婦和一個四海為家的攝影師之間四天露水情緣的故事。四天,比海倫凱勒渴望擁有光明的三天要多一天;四天,是你上學的週二到週五;四天,也可能是我宅在家需要小度提醒的一天天。可是他們在四天裡已經完成了相遇相愛相知,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樣。

是遲來的愛情還是未實現的理想?

也許有些人是你一輩子都碰不到的,但只要遇見你一定會在一秒鐘內認出TA。只是如果愛情來臨時你並非單身,你還會去追逐它嗎?

女主角遇見男主角的時候確認了那是一生一次的愛情,但她當初結婚也是因為愛情,情都是男女之情,為什麼這次就不一樣了呢?

因為人變了

《廊橋遺夢》:婚外戀後我該放棄誰?

那個時候的美國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在巨大的壓力和變革下人們迫切的需要一個情感出口。有的人選擇了壓抑自己,比如女主角的丈夫,他把自己的世界越活越小,他不需要去關注外界怎麼樣了,他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結婚生子,種好地,規規矩矩的過日子就行;有的人選擇跳出社會大環境,比如男主角,他曾經有過婚姻,但是他發現那不是他想要的,他對當時社會強加在每個人身上的婚姻觀有不同意見,他想追求更自由的人生;而女主角則處在中間,她一隻腳已經踏進了世俗,另一隻腳卻渴望著走出去

當時的美國就像是現在的我們,我們國家目前也是處於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這樣的社會階段催生了越來越多樣化的生活方式。我們帶著傳統的婚姻觀血統出生,卻在現代婚姻觀的浸泡中成長。婚姻從一個生存型需求慢慢被推崇為精神型需求,越來越多的人把婚姻當做一個靈與性相融合的理想去追求,而不是一個時間到就吹哨必須要走的“流程”。

正是因為女主角與自己丈夫之間思想上的越走越遠,才會讓她發現和男主角的相遇是那麼的驚豔。時代在往前走,女主角雀躍著跟著動了一兩步,回頭發現自己的丈夫竟然往回走了,而男主角卻站在前面向她伸出了手。

《廊橋遺夢》:婚外戀後我該放棄誰?

婚外情完整了她

他溫柔體貼有見識,他明白她在想什麼,他在意她的想法、感受為她著想,他風趣還會講故事,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女主角第一次覺得自己被一個男人像一件藝術品一樣的去欣賞,她不是妻子,不是母親,不是主婦,而是一個女人。

她內心的情愫被喚醒了,當一個女人陷入愛情時她會變的可愛,她放下了盤發,讓自己的長髮像少女一樣披著,恣意飛揚;她換下了主婦裙,穿上了更有女人味的連衣裙。當一個女人陷入愛情時,她會變成一個探險家,她丟下主婦的家務,走進了更美的公園和迷情的酒吧。當一個女人陷入愛情時她會變得善妒,她會介意這個男人以前的情人甚至他以後有可能遇到的女人她也不能容忍,她希望男人心中那個獨一無二的位置屬於她。

男主角激發了她所有作為女人的基因,讓她感受到了愛情的魔力。這種滋味太勾人,偏偏只有四天她就需要做出決定。

《廊橋遺夢》:婚外戀後我該放棄誰?

從某種角度來說,女主角是自私的,她接受了一個單身男子的感情,不管這份感情有多麼的美好,她確實是短暫地拋開婚姻的束縛和一名男子相愛了。這份珍貴的愛情填補了她內心一直以來對愛情的渴望。她的靈魂完整了,她被救贖了,就像是泰坦尼克號的ROSE回憶說,是JACK拯救了她,身體的、靈魂的、思想的。

可她卻做不到拋棄一切為愛走天涯,因為她害怕自己的孩子和丈夫會因此陷入巨大輿論困境。所以她放棄了男主角,即便她在雨中幾乎就要衝出去,她還是放棄了他,放棄了這份一期一會的愛情。

因為懂她,所以成全。男主角終究是在與這個時代的抗爭中輸了,他給了女主角一份完整的愛情,卻想了女主角一輩子。

《廊橋遺夢》:婚外戀後我該放棄誰?

關於選擇

當一個人選擇進入一段關係的時候,他會得到一些東西,必然也會失去一些。這是一個身份的選擇,就像是權利和義務並存一樣。你選擇了獨身,那麼恭喜你獲得了終身的自由,但你要面對老年的孤寂;你選擇了婚姻,很遺憾你失去了與更多人的可能性,但你會擁有屬於你的安定和親情。讓人心痛的是,有些人往往在享受著婚姻安穩的同事又渴望著單身的刺激與自由

女主角最後為了家庭,為了責任而留下,而她的家庭也沒有因此而遭到破壞,這才使這段感情贏得了觀眾的認可,或者說觀眾為自己的情感找到了一個宣洩的出口,讓人性和現實終於達到平衡。

無疑這樣的決定是“完美的”,她給了丈夫完整的婚姻,給了男主角全部的愛情。

感情在很多情況下是沒辦法控制的,但是處理感情的方式可以。希望每個人都能妥善的過好此生。

《廊橋遺夢》:婚外戀後我該放棄誰?


以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句對話,這些話即使放在二十幾年後的今天來看也是不過時的。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你,你又是誰?

女:獨身一人你覺得恐懼嗎?

男:不。

女:你後悔離婚嗎?

男:不。

女:你後悔沒有家人嗎?

男: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家人的。

女:怎麼能有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呢?

男:(笑)

男:美國的家庭倫理概念似乎催眠了所有人,人們認為獨身的人是孤獨的、不正常的、可憐的。

女:人們選擇安定下來組建家庭並不代表就是被催眠了,不能因為我沒有看見過羊群奔跑就意味著我自己的生活就一定是渾渾噩噩的。

作者:答臘小波浪,喜歡肖戰喜歡王一博喜歡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