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1992年,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廊橋遺夢》,之後便霸佔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三年之久,至今已經被翻譯成25國語言,銷售超過1000萬冊,不得不說,其中流露出的情感並未因涉及“婚外情”而有絲毫的變質,反而歷久彌新,動人心絃。

就連其中文版譯者資中筠先生都說道: “我想如果這本小書有一定的魅力的話, 就在於作者以獨特的手法通過金凱其人表達了對現代社會的逆反心理和一種追求歸真返璞的情懷。我能理解為什麼這本書在美國暢銷; 但是此書對中國讀者的吸引力究竟何在, 我還是不太明白。”由此看出,這本書在國內也受到大量的讀者喜愛,這其中的美國文化和牛仔精神雖然離中國很遠,但卻擁有強大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而其關於女性以及兩性文化的挖掘更是深入骨髓、耐人尋味。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01、規定情境下的“命題作文”,巧妙的敘事結構增強了人物的現實性,實現了真實人物的刻畫。

羅伯特在早年間不斷摸索小說敘述技巧,這部長篇小說出道即巔峰,可是說是實驗性產物,它沒有以語言遊戲和精神幻想為開端,而是切回到了家庭生活的雜亂瑣碎,輔之以濃郁的溫情和浪漫的愛情,這讓影片更像是規定情境下設定的主題展示。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故事採用倒敘開篇,“我”只是一位雜誌編輯,接到了一通電話,由此勾起讀者的興趣,到底他們的目的何在,為什麼會不遠萬里來找羅伯特·金凱?作者縝密的處理從兄妹倆的神秘之處便可知曉:不允許將這個故事公佈於眾,又必須要將這個故事講述清楚。這無疑是很具有殺傷力的,也是對故事真實性的一種“保票”。

對於這段歷史,作者不斷地往其真實性上添加籌碼,在邁克和卡洛琳描述故事時,還有很多的資料進行了佐證,比如弗朗西斯 卡·約翰遜的日記;對華盛頓的西雅圖和貝靈漢做的調查;;從羅伯特·金凱的攝影文章中搜集到的情況;攝影膠捲和器材製造商提供的細節;當地老人們的記憶。

另外,正文時敘事視角從第一人稱轉換為了第三人稱,這是一種創新,反映出客觀公正的情節描述,而在最後的後記部分,第三人稱又切回了第一人稱,由“我”來總結這個故事,形成了環行敘述。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作者特意規避了婚外情主題可能出現的道德譴責,這是具有先見性的,正是因為這種風格轉換,沃勒可以將故事升級為旁觀者視角,讓觀眾自己去體會故事的真實和情感,完成小說人物時間空間的轉移,敘事視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擴大。

小說之所以會在讀者心中印象深刻,除了羅伯特和弗朗西絲卡表現出的真摯情感之外,還在於他們能夠跳出故事還原生活的原貌,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因為愛情走到一起,才讓這個故事無比的優美、真實。

就像魯迅說過的”愛情要時時更新”,有時候放手的愛並不是一種辜負,而是一種永恆,充滿了勃勃的生機,讓生活真相得到了最真實的呈現。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02、牛仔文化的縮影,牛仔精神在現代社會的重現勾起了讀者對純真年代的嚮往。

荒野的牛仔曾經是美國拓荒精神的體現

,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一百多年間,牛仔成為了一種符號代表詞,象徵著品格高尚能力出眾的浪子形象,英國曆史學家哈里·艾倫說過“半個世紀以來,牛仔傳奇故事吸引了千百萬人”,牛仔精神正是人們對於荒野精神的一種原始崇拜。

小說中的羅伯特·金凱四次被稱作“牛仔”,而他的職業也同樣是對藝術有著卓越追求的《國家地理》攝影師,即使在今天看來,這群攝影師對自身的要求都要高出常人很多,更不用說在當時條件艱苦的年代。羅伯特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切合了自由奔放的草原精神,這正是吸引年輕一代的重要原因。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羅伯特親近自然,生活簡樸,滿臉風霜,經驗豐富,無論從外形還是內在,羅伯特都給人一種強大的吸引力,他熱愛詩歌,粗狂的外表下掩蓋著一顆充滿詩情畫意的內心世界,與現代文明構成了天然的文化消解,這對於每天忙活於家庭生活的弗蘭西絲卡來說無疑於一劑強心針。

從羅伯特的出現開始,弗蘭西絲卡就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實際上,羅伯特扮演的是救世主的角色,他沒有抱怨生活的艱苦,每天安定於奔波的忙碌工作中,捨棄了家庭的牽掛和束縛,他真正實現了精神自由,這一點是吸引弗蘭西絲卡最為重要的。

羅伯特的獨立生活是牛仔精神的忠實體現,弗蘭西絲卡對羅伯特的吸引力在她沒有被繁雜的生活所打倒,仍然保留了對生活本真的嚮往,這點是難能可貴的,也是每天奔波在荒草叢中的羅伯特非常向往的,他在沉浸在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的同時,也對感情生活有所追求。但是當面對的是有家庭限制的弗蘭西絲卡時,他的內心是動搖的,這也促成了“好男人”形象的再次建立,完成了讀者對純真年代的最美好想象。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03、食色性也,人之所欲,飲食和性揭示女性的隱秘空間,廚房也成了愛情和現實的交融點。

女性在家庭中的位置一直是負責提供美食和性,這是多少年來對女性的一種物化,但也是切實存在的一種真實的想法。對於弗朗西絲卡來說,她一直滿足於用美食填飽家人的腸胃,用身體滿足丈夫的性慾,這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卻也在日復一日的週而復始中產生了倦意。

吃飯對於人類來說有種快感,亞里士多德就曾提出過人生的三個普遍快感“吃喝以及房事的快樂”。在小說中,廚房勾連起了弗朗西絲卡的現實生活和對神秘男子的愛情想象,成為了隱秘空間的一種隱喻。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廚房裡談情說愛似乎過於俗套且不合時宜,但是在小說中,這不僅是典雅高貴的,還成為了情慾的代名詞,純潔的愛情絲毫沒有因為有限的空間而變得渾濁不堪,反而因為兩顆獨自自由靈魂的碰撞而高雅無比,這不禁讓讀者產生疑問,廚房真的有這樣的神奇魔力嗎?

比如羅伯特在和弗朗西絲卡準備晚餐時,會主動幫助她切胡蘿蔔,這拉近了他們心靈的距離,並且消融掉彼此的陌生感,可以說一頓清淨的晚餐和咖啡的香味讓他們的回憶更加香甜,在搖曳的燭光下,兩人完成了精神世界的心有靈犀,四天時間的愛情也成為了一生的眷戀。

在廚房這個女性的最佳展示平臺,弗朗西絲卡實現了自我精神的昇華,這得益於羅伯特對故事的傾囊相授,也在歲月的刻度上打破了傳統家庭生活中對愛情逢場作戲的老舊思想。在這裡,情慾和食慾得到了最完美的結合,也成為小說最具特色的一章。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04、女權主義的兩難境地,婚外情體現的慾望和責任、情感和道德之間的情感糾葛。

小說中的弗朗西絲卡其實具有現代女性的縮影,儘管涉及到婚外戀的情節,弗朗西絲卡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是卻創造了物質至上時代的愛情奇蹟。當所有人都不相信愛情的時候,羅伯特·金凱這樣的完美男人擺脫了庸俗化的時代烙印,走進了弗朗西絲卡的心田,可以說這恰恰是很多女性夢寐以求的場景。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弗朗西絲卡困在了精神世界的圍城裡,這正是莎士比亞提出的“生存與死亡,這是一個問題”的爭論中,她能走嗎?可以,但她會走嗎?這其實正是縈繞在所有觀眾心中的疑問。當現實與理想、愛情與慾望交相輝映時,到底理智多一些還是情感多一些,每個人給出的答案可能都是不同的。

對於弗朗西絲卡來說,作為一個典型的意大利女孩,她也曾有夢想,小說曾描述過弗朗西絲卡愛上過一位大學的藝術學教授,他們之間的感情因為現實原因而告終,這其中有弗朗西絲卡自身的原因,也有時代的因素,但是當她年歲已高,經歷過生活的艱辛煩悶之後,是否還能鼓起心中的勇氣邁出那堅實的一步。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四天的時間裡,愛情的力量衝破了道德的束縛,這段感情經歷既充滿了激情又甜蜜如初,而要忘記這段感情卻用了一生一世,在真愛面前,時間的魔力不再生效,當羅伯特問她關於未來的安排時,她沒有答覆,她之前根本不瞭解愛情的滋味,直到遇到了羅伯特,在某種程度上,弗朗西絲卡是被傳統觀念所束縛的女性,讓讀者震撼的是儘管時間有限,卻讓彼此珍視一生,這種思念的昇華具有強大的感召力,當弗朗西絲卡去世的消息傳來時,這種感染力達到了最大值。

死亡是每個人無法都要面臨的課題,當弗朗西絲卡的骨灰撒在了羅曼斯橋上時,她完成了對家庭的應有貢獻,內心的矛盾也得到了最圓滿的解決,只是,如果他們早一點相遇,生活是不是又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呢。

《廊橋遺夢》,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婚外情的另類解讀

結語:

《廊橋遺夢》一方面幫助女性躲避到了虛幻的想象世界中,得到了心靈的最大滋潤,在這裡,她們可以忘掉枯燥乏味的家庭生活,體會到生活原有的快樂幸福,弗朗西絲卡對家庭的迴歸令很多人欣慰,但是其中關於感情的重量和寬度,人類生命意義探究都是無盡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小說對於讀者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