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電影的微妙之處在於,不一定是正在發生的事,一定是存在過的事。1992年,《廊橋遺夢》小說問世,1995年,同名電影上映。

電影延續了小說的精彩,電光石火般的愛情和內斂隱忍的婚姻形成強烈的情感衝擊,也因此讓《廊橋遺夢》成了經典的愛情故事。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在麥迪遜廊橋邂逅了主婦法茜嘉,於是有了一段牽動半生的愛情故事。與君初相遇,猶如故人歸。

一個女人的一生被寫進了這短短的四天之內。雖說,愛情總是讓人慾罷不能,但在這本書中,作者將愛情和婚姻作為兩個對立面,前者是後者的隱痛,後者是前者的鏡子。

《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在愛情至上主義者的眼裡,《廊橋遺夢》是反人性的,因為法茜嘉有更多選擇。可是,如果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正是這種愛而不得才讓人感動。

關於愛情小說,有兩本一直是心中的經典,一本是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另一本是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橋遺夢》。

不管是《情人》還是《廊橋遺夢》,講述的都是愛情的另一面——孤獨。

如今,再看《廊橋遺夢》,不僅是因為愛情,也是因為它給出了另一種人生選擇。在短短的四天內,羅伯特和法茜嘉默許了靈魂的追隨,在浪漫的歡愉之中生死相依。

然而,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比起輕飄飄的愛情,沉甸甸的婚姻更讓人踏實。

《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關於羅伯特和法茜嘉的相遇,小說中給出了這樣的描述,“弗朗西絲卡走下廊子,款款地穿過草地向大門走來。卡車裡走出羅伯特金凱,看上去好像是一本沒有寫出來的書中出現的幻象,那本書名......他兩直望著她,她感到自己體內有什麼東西在跳動。那眼睛,那聲音,那臉龐,那銀髮,還有他身體轉動自如的方式。那是古老的,令人心蕩神移,懾人魂魄的方式;是在障礙衝倒之後進入睡鄉之前的最後時刻在你耳邊說悄悄話的方式;是把任何物種陰陽分子之間的空間重新調整的方式。”

在電影中,法茜嘉風姿綽約,從屋中出來看見羅伯特,滿眼都是柔情。有些感情在這一瞬間就蔓延開了。她古靈精怪,有種剔透的美感。

或許是生活賦予她的,給了她天真,也給了她慾望。此後的約會順理成章,他給她講述當攝影師的見聞,她沉浸在他的故事中無法自拔。

《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在他的講述中,她看見了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不曾到過的世界。

有了深及靈魂的溝通,又怎能沒有刻骨銘心的故事。

“白蛾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工作晚餐後隨時可來。”

每一場慾望的落地總伴隨著浪漫的前戲,那是女人最美的時候,也是法茜嘉最美的時候。

她穿著性感的衣裙走向他,走向愛情,也走向深遠。

“你美豔動人,若我可以這樣說,你美得令男人心猿意馬。”

對此,小說的描述直白簡單,字裡行間都是熊熊燃燒的慾望。而電影的描述更加浪漫而溫情,或許是註定了要分離,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格外熱烈,熱烈的讓人想哭。

《廊橋遺夢》不是一箇中規中矩的愛情故事,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充滿了人性的溫暖以及崇高的理性精神。

雨中的離別每每想起,都會不覺淚目。

《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她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手抓住車門,只要一點點的肯定和挽留她也許就會走。“留下來是錯的,但我走不了。”艱難的選擇將電影的矛盾和掙扎推向高潮,羅伯特的孤單離開和法茜嘉的黯然回身讓這段愛情落幕。

《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離別之後,法茜嘉迴歸了寧靜的生活,依然扮演著屬於自己的角色,在平凡簡單的日子裡慢慢老去。

“舊夢很美,雖未能實現,但我很欣慰它們能縈繞心田。”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當一個女人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著,生活的起點,也意味著……終點。”

“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我活著的時候,屬於這個家,但願死了以後,屬於他。”

《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廊橋遺夢》的精彩之處並不是這段愛情的隕落,而是法茜嘉在愛情和婚姻之間的選擇。愛情意味著放縱和竭盡全力,婚姻則意味著理性和剋制。

這樣的衝突,放在現實社會中,依然是永恆的謎題。

每個女人都有過這樣的一段時光,遇見了婚姻,然後又遇見了愛情。也只是那麼一眼,心猿意馬,百年孤寂。

《廊橋遺夢》中的梅麗爾.斯特里普演活了那個備受煎熬的法茜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讓攝影師羅伯特的無奈和孤獨深入人心。

兩個成年人的愛情往往比少年的愛情有更多的含義,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經典的愛情故事往往發生在成人之間。

《廊橋遺夢》:我的後半生,一直在走向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