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四天情能讓她在農場呆上多年,如何理解這段情見仁見智

《廊橋遺夢》的故事非常簡單,小說原著也只是薄薄一本書,很快就能看完。但這本書,或者說這個故事,影響力卻是巨大的。

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當初在美國上映時,甚至引發了離婚潮。這裡面當然有男女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麗爾·斯特里普的功勞,特別是梅姨扮演的弗朗西斯卡,最後在車上看著雨霧中羅伯特·金凱的車時的表情,扣人心絃,不由得與她一起淚如雨下。

廊橋遺夢:四天情能讓她在農場呆上多年,如何理解這段情見仁見智

回頭再看小說原著,讀者依然會被男女主人公的這段真情給打動。當然,也有一些道德感極強的人對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的愛情表示不滿,不管怎樣,這都是對弗朗斯卡迪的丈夫理查德的背叛。

還是先來簡單概括一下這部小說的情節吧。

弗朗西斯卡是美國愛荷華州一個農場主的妻子,丈夫溫和敦厚,一雙兒女健康活潑,正值青春期。在這位普通家庭主婦平常又幸福的一生中,卻有四天不尋常的日子,對她一生意義重大。

那是1965年的八月,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和孩子們去參加伊利諾伊州的農業博覽會,為期四天。這四天中,弗朗西斯卡邂逅了接受《國家地理》雜誌的拍攝任務,來拍攝羅斯曼橋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

兩人擦出了愛的火花,雙雙墜入愛河。羅伯特要帶弗朗西斯卡走,但是為了不讓理查德和孩子們被周圍人的閒言碎語和歧視給傷害,弗朗西斯卡決定將這段情埋在心裡,迴歸原本的家庭生活。

羅伯特此後活在對弗朗西斯卡的懷念中,死後將照相機、照片與信留給了弗朗西斯卡。後者去世後在遺囑中要求孩子們將她的骨灰撒在羅斯曼橋。

這個故事中受到最大爭議的,似乎從來就不是羅伯特·金凱,儘管他才是真正應該對這件事負責的人。

讀者為何會對羅伯特較為寬容?

廊橋遺夢:四天情能讓她在農場呆上多年,如何理解這段情見仁見智

主要原因是他在離開弗朗西斯卡之後再也沒有別的女人,餘生都在懷念弗朗西斯卡。也就是說,不管他對弗朗西斯卡的愛是否合乎道德,這份愛確實是真愛。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如此深愛著弗朗西斯卡,卻從來沒有再次出現過,沒有去打擾弗朗西斯卡的生活。

相對而言,讀者對弗朗西斯卡的看法就比較複雜和矛盾了。

我有一箇舊同事就不大喜歡弗朗西斯卡。

她認為弗朗斯西卡的做法非常自私,既享受了婚姻帶給她的安全感,享受了家庭生活,又享受了羅伯特的愛情。從頭到尾,她什麼都沒有失去。

弗朗西斯卡真的從沒失去過什麼嗎?

廊橋遺夢:四天情能讓她在農場呆上多年,如何理解這段情見仁見智

生活本身就是取捨。選擇了家庭生活,特別是弗朗西斯卡那種忙碌、勞累的家庭生活,就是對另一種人生的捨棄。

弗朗斯西卡來自意大利,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她在二戰結束後嫁給了理查德,來到了美國愛荷華州,成了一名每天忙忙碌碌,在家務瑣事中消磨了夢想、失去自我的女子。

在這場婚姻中,她當然也得到了一些東西,但失去自我,沒有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莫大的損失。

羅伯特·金凱的出現,喚醒了她對自我的認知。她認清了自己對浪漫的渴求是如此強烈,而羅伯特·金凱剛好給予了她全部的滿足。

廊橋遺夢:四天情能讓她在農場呆上多年,如何理解這段情見仁見智

弗朗西斯卡在她給孩子們的信中寫道:如果沒有羅伯特·金凱,我可能不一定能在農場呆這麼多年。四天之內,他給了我一生……

這段話容易讓人產生歧義:羅伯特·金凱的出現,彌補了弗朗斯卡婚姻生活的不足。之後她對忙忙碌碌、沒有自己的家庭主婦生活,會更添一些忍耐和滿足感?

若是這樣的話,我那位舊同事的看法,倒是很說得過去了。若是這樣理解的話,《廊橋遺夢》倒像是為婚外感情正名了。就像前幾年熱播的日劇《晝顏》一樣,家庭主婦因此類經歷,才能忍受平庸的婚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